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分层分类教学旨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教学目标要层次化。
研究过程由不同层次的知识构成,低层次的方法和内容是高层次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例如,在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其次,教学内容要弹性化。
在学生中,存在基础知识扎实、研究能力强的优等生,也有基础较差、研究能力较弱的学困生,还有大多数研究能力与基础知识一般的中等生。
这三种学生在研究上是不同步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弹性”处理。
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不要求他们研究课本上的选学内容、选作题和思考题,而只研究最基本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消化和掌握。
而对于优等生,则需要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
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难度,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教学要求要多样化。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题,或者设计难度较大的智力题,让优等生在数学研究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研究要求,让每个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学困生和优等生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对学困生,我们只需提出一般要求,用基本的方法解答即可;而对于优等生,我们要求他们能用多种方法解答,找出最佳方法。
同时,对于操作学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让学困生通过操作学具来帮助理解,而让优等生在想象中思考得出结果,寻找不同解决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其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需要互动化,学校应该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教学就是交往。
在生生互动中,小组合作研究可以通过讨论、争辩、交流、启迪思维等方式激发灵感,优等生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
也能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研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挖掘生生互动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进行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能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师生互动可以形成一个真正的“研究共同体”,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是一种分享,这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制定不同的研究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难度下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2、内容分层: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难度的部分,针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以达到最大化的研究效果。
3、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特点,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演示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4、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采用不同的
评价方式和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现在,教学方法的流行口号是“教有法,教无定法,教要
得法。
”也就是说,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优秀和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质疑和讨论,教师及时指导,完成每节课程所要求的任务。
对于研究困难的学生,应当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和理解所学知识。
前者以“放手”为主,但也要“扶持”;后者则以“扶持”为主,但也要“放手”。
这样,可以在整个课堂上激发学生
内在的研究需求。
此外,在课堂上提问时,对于基础知识性和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研究困难和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让他们通过努力提高自己,达到基本要求;对于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则应该要求优秀学生来回答,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
六、分组研究的组织方式
分组研究是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和分享的“研究场所”。
分组研究一般采用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
两种方式。
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和阶段、学生的研究水平、智力情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编组。
同质编组是指组内学生水平相近,组间学生水平不同,可以将一些研究困难的学生组成“直接辅导、互助研究小组”,其余学生自愿组合成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研究小组”,同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和分类辅导。
异质编组是指组内学生水平不同,组间学生水平相同,有利于开展帮教活动,同时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异质编组的最大优点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优势和不足,人的智力、性格、才能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己,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小组研究效果,也为每个成员发挥潜能提供平台。
在分组研究时,教师应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被安排在个人与小组共同交流互动的位置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小组研究真正发挥作用。
三、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制定不同的
研究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难度下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2、内容分层: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难度的部分,针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以达到最大化的研究效果。
3、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特点,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演示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4、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采用不同的
评价方式和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认真研读大纲和教材,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和目标。
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包括下限目标和上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困生能够吃得了、优秀生能够吃得饱、中等生能够跳一跳摘得到为原
则。
同时,要保底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指导分层是在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和练阶段,根据具体情况分层进行指导。
对于Y组学生,教师主要以放为主,放中
有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
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研究能力。
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研究。
对于X组
学生,教师主要以教为主,以教师的扶为主,扶主要体现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研究方法上,使学生在老师辅导下研究并掌握知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
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的研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找出规律,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对于优秀生,应以创造性的研究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加深和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练分层是在分层教学的练中,对练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练的弹性处理主要在于练题设置和要求上,即精心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面向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达到研究的最基本要求。
选做题面向Y组学生,重
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分层评价是一种反馈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表现。
在小学生的研究过程中,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行为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对不同研究能力的学生使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会扼杀学困生的研究热情,同时也会影响优等生的研究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
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于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于优等生来说,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于学困生,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并适当给
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分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课堂教学模式,它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基本的操作程序包括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和小组合作研究进行培优辅差的“分”
环节。
这些环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针对具体的课型和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在同一节课内,要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小组合作研究进行培优辅差的“分”环节,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小组合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有效指导,保证小组合作研究切实有效。
同时,在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研究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离开了独立研究这个前提,就无法达到合作研究的目的。
如果只
有合作研究而缺乏独立研究,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优秀生的“垄断”局面,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时,应该首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研究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会新知。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成员应具备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自我组织功能等五个基本要素。
在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研究具有多种优势,如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促进多边互动等。
因此,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研究方式,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分层教学可以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分析,以便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
在XXX,我们通过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制定了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应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并遵循学生研究数学的心理规律。
因此,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复策略,旨在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性,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研究信心,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复效率。
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包括差异性原则、理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指出,学生差异可以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利用、发展学生的差异,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理解性原则指出,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复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
发展性原则指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研究状况调整研究层次,适应复环境的变化。
主体性原则指出,学生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人,分层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实施分层教学的一般策略包括:制定合理的分层方案,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及时反馈学生研究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建立良好的研究氛围。
通过这些策略,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分层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层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将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
然而,学生所处的层次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教师应该以动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并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目标分层是将原来单一性的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
在复时,应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
生“吃得饱”为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研究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对优等生则要求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分层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方法。
优等生的复以自主梳理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梳理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
练分层与目标分层一致,因为有弹性目标,就需要相应的弹性练。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练的层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练。
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基础题外,再增加提高题;对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要求一题多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分层是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
优等生重在评其钻研的精神和研究成绩,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研究方法,学困生重在评其研究态度和研究惯。
分层评价的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等生的心理压力,促其提高;保护学困生的研究信心,促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其进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水平和研究态度等情况,将学生大致分成两个层次。
一组是研究上暂有困难的学生组成的“直接辅导,互助研究小组”,另一组是其余学生自愿组合成的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研究
小组”。
而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以动态
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各层次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自主研究小组,教师要着重考虑如何组织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新知,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直接辅导、互助研究小组,教师要培养他们对学生的兴趣,树立起研究的信
心,为此,设计的问题难度要小一些,让他们可以轻松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员发展。
对于自主研究小组,教师应该以“放”为主,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从而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对于直接辅导、互助研究小组,教师应该以“扶”为主,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研究方法,使学生在老师辅导下研究并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在设计练时要随时掌握学生的研究活动情况,运用多样化的练形式训练学生的技能,对其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在设计练时,教师需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
即将练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同时在处理练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中等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选择练的机会,同时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分层辅导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自主探究、练新课后的情况进行辅导。
在学生训练时,教师需要做好课堂
巡视,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加强辅导。
对于研究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知识的生长点和疑难处进行详细的辅导,以培养学生的研究信心。
而对于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该侧重于算理的点拨和学法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