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文献综述与展望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秩序、破坏投资者利益、影响企业信誉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如何有效识别这些舞弊行为,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1. 虚构收入和利润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如提高股价、满足业绩承诺等,可能会通过虚构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如虚构销售合同、伪造发票等手段,来制造虚假的业绩。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部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上,可能会利用会计估计的模糊性,通过人为降低减值准备来掩盖资产的实际损失,从而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
3. 关联方交易舞弊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如虚构交易、转移资产、逃避税收等,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4. 假冒账外经营和现金循环上市公司为了逃避监管,可能采用假冒账外经营的方式,设立暗箱操作的经营项目,或通过现金循环的方式进行财务操纵,使得真实的财务状况难以被外界所知。
三、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1.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关注收入、利润、资产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可以发现异常的财务数据和可能的舞弊行为。
2. 审计与监管加强审计与监管是防范和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监管范围,可以有效地发现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
3. 关注关联方交易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情况,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是识别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关键。
对于异常的关联方交易,应进行深入调查和审计。
4.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财务数据模式和趋势,从而识别出可能的财务舞弊行为。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上市公司爆出令人震惊的财务舞弊事件,使投资者的信心大受影响。
2011年11月,美国安然公司会计丑闻,拉开了人们了解财务舞弊事件的大幕,安然事件尚未平息,世界通信、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莱德艾德等公司的财务舞弊,进一步的加剧了对证券市场的震动。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更为严重。
琼民源、银广夏、亿安科技、蓝田股份等一个接一个财务舞弊事件出现,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影响。
财务舞弊既有上市公司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客观因素,还有我们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国内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合。
一、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观动因(一)弥合融资要求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
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
1 初次发行阶段在许多企业、许多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十分强烈。
但是根据规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于是许多企业为了发行股票和上市,便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连续三年盈利。
2 配股阶段配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筹资工具。
中国证监会将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规定为“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
为了满足该项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l%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9%—10%区间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
3 增发新股阶段增资发行条件虽然比配股的条件低,但它也要在增发新股的前3年连续盈利。
上市公司为了“圈”得更多的钱,自然有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
此外,为了更有利于从银行取得贷款,许多资信状况不好、偿债能力较差、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自然会产生操纵会计信息、实施财务舞弊,人为虚增利润,抬高收益。
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与展望作者:侯怡恬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0期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成为阻碍资本市场秩序和谐稳定的绊脚石,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有借鉴意义。
一、舞弊动因的相关文献0beua(1995)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公司高管往往为了一己之利来进行财务舞弊,原因是公司内部的管控缺乏规范性。
Zabihollah Rezaee (2005)认为财务报告的舞弊动机包括满足企业所有者对上市公司销售额或净利增长的期望、获取在交易所上市的资格或者避免被退市、避税、掩盖资金管理混乱的事实、隐瞒管理上的缺陷。
Mary Low等(2008)强调,财务人员较低的职业水平与素养、公司的制度文化、内部运行等是否披露是影响财务舞弊的重要因素。
王建新(2008)依托舞弊三角形理论透视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主要是基于:管理层面临自身低收入的薪金与高消费的矛盾和满足控股股东的预期业绩目标和融资。
金花妍(2013)指出管理层承受的第三方压力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管理层为了筹集资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伪装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形成一种公司经营“良好”的假象。
范敏敏(2015)基于风险因子理论强调管理者的道德水平较低是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遇到财务困难和经营不佳时,会要求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粉饰。
二、舞弊手段的相关文献COSO(1999)报告以1987-1997年《会计审计实施报告》中200多个舞弊案例的研究,发现高估收入、高估资产和不合理的披露是最常见的舞弊方式。
Beasley(2000)对20世纪80-90年代的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中的财务与非财务舞弊进行研究表明,金融服务行业通过高估资产进行舞弊,科技行业则通过高估收入、操纵利润来进行舞弊。
【《财务造假文献综述》3500字】

财务造假案分析文献综述目录财务造蜂分析文■述 (1)2.1财务造假的风险因素 (1)2.2财务报告舞弊的特点及手段 (1)3.1单一管施 (2)3.2综合管臃施 (3)1研究背景财务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账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财务也是公司必不缺少的一部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趋势不断的发展,对于会计胜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同时,能钻法律空子为了取得更多利益的财务造假事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情况。
这情况非常严峻,直接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同时让财务造假事件渐渐扩散起来。
财务造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并创造出一系列的造假动机和机会,所以才会让大大小小的企业置身犯险在法律边缘外来求取经济利益,本文主要是通过财务造假基本概念,了解并认识财务造假的手段,研究和分析瑞幸咖啡财务是如何进行财务造假,使得我们更加从深层次了解我国财务造假手段和危害性,最后围绕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行为提出合理的避免财务造假的建议。
2财务造假的识别2.1财务造假的风险因素郑朝晖(2016严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十起管理舞弊案例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基本有四种类型:那些频繁关联交易或者是资本经营的上市公司;或者是那些有比较大的股价波动的公司。
对银广夏舞弊案做了分析,发现具备以下这类特征的企业很容易进行财务造假:频繁变换行业政策,盈利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负差异衡量标准,一些异常庞大且有利可图的美联方交易,以及内部控制混乱。
张长江、温作民(2015)⑵以银广夏舞弊案为例,发现最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具有以特征:行业政策频繁变化、盈余减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差值指标为负数、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制度混乱。
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2015)⑶运用公开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式复核,发现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和营运资金对总资产比可用来进行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一)相关背景自世界上首家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出现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就如影随形。
21世纪初期,发生了“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
在2001年11月,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破产,又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
同样,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
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
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
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屡有财务丑闻曝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
财务舞弊对市场参与者在财务信息上的信心是一个严重威胁。
财务舞弊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公共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
事实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这就使得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显得之分的有必要和有意义。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法、诱因,从而为我国防范和控制财务舞弊行为提供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舞弊的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财务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手段故意谎报具有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质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
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的信息不仅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受托经营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资金不会流失,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工具,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水平,保证会计的透明度。
然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蔓延:从美国的安然、施乐、默克制药等到意大利的帕玛拉特事件的曝光,给全球经济笼罩了一片乌云。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也是屡见不鲜,从银广夏开始,到达尔曼再到科龙电器等等舞弊行径的发生,严重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
这些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发展。
为了重新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审计师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并减少舞弊。
因此对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和审计对策的研究目的是使财务报告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仍有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实务方面的研究更少。
因此,在对财务舞弊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审计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在财务报表报出之前减少财务舞弊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部分(一)国外研究综述1、相关概念美国审计准则公告82号中定义舞弊性财务报告是:为了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其余揭示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
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将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定义描述为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以瑞幸咖啡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200字】

论文(设计)题目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以瑞幸咖啡为例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
指导教师
职 称
所在
学院
课题来源
教师拟定
课题
类型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文献综述,阐述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结果或取得什么效果,含理论、技术、应用以及经济、社会价值):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有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案例发生,例如:康美等等。财务造假的危害很大,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虚假的财务信息会给政府机关的经济决策带来错误的信号,严重影响国家经济资源的配置;财务造假会错误引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甚至血本无归,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所以整治内部控制和加强外部控制是公司健康发展,价值最大化,能够高效运行的基础。而很多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吸引到更多资本来投资和上市等,财务报表都必须“漂亮”,再加上造假成本低廉,处罚力度并不强,因此财务造假成为很多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方案。
[7] 何瑛,任立祺,郭家荣.瑞幸造假启示与反思[J].新理财-公司理财.2020(7):30-39
[8] 余兴喜.董则险的利与弊[J].新理财-公司理财.2020(7):18-19.
[9] 周芷伊.浅析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22亿元为例[A].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1):200-201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可附页):
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跨境上市的公司意在通过跨境上市寻求一个更好的金融环境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融资成本的角度看,赴美上市似乎是一个公司拥有较高价值的信号。Yiu D W , Xu Y , Wan W P . 等(2021)在《The Deterrence Effects of Vicarious Punishmen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Fraud》发现,寻求股权融资、经营状况的恶化、企业现有制度和人员的道德素质这四个方面是决定财务造假是否会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寻求股权融资,当企业可以依据虚假的财报吸引到大规模的投资时,企业就有了铤而走险的动力;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财务舞弊的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始发点可以追溯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逐渐发展,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而一些公司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股价涨幅,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夸大业绩和资产规模,这就极大地催生了财务舞弊问题的蔓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财务舞弊问题也愈发复杂和隐蔽。
虽然监管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和完善监管制度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难以完全遏制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
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效对策,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2 研究意义财务舞弊问题一直是影响上市公司信誉和股价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来说,了解财务舞弊问题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分析真实案例并制定有效的监管对策,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问题的定义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各方更好地识别财务舞弊行为,防范和化解风险。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财务舞弊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从而引起更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与监管力度、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强化第三方审计监督等监管对策的研究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增强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相关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规范经营。
2. 正文2.1 财务舞弊问题定义与形成原因财务舞弊问题是指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存在不真实的信息,包括虚假陈述、财务造假、违反会计准则等行为。
关于财务造假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造假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故意虚构财务报表或者隐瞒重要信息,以欺
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
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
财务造假的研究领域,有许多文献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综述和分析。
从历史角度来看,财务造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
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财务造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们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造假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了
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财务造假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此外,从管理角度来看,财务造假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
许多文献对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以防范和应对财务造假行为。
这些文献的综述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在预防和发现财务造
假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此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财务造假也对投资者和市场稳定造成
了严重影响。
许多文献对财务造假对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探讨了财务造假行为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效率的影响。
这些文献的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财务造假对市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财务造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应对财务造假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与扩张,上市公司数量及交易规模均呈显著增长趋势。
然而,伴随这种趋势,财务报告舞弊现象频发,其对社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负面影响也愈发突出。
如何有效地识别并监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成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概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指公司在编制、报送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此类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至关重要。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例如,收入异常增长、存货周转率异常等,均可能为舞弊行为的信号。
(二)审计法审计法是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变更、关联方交易等高风险领域。
(三)大数据分析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法在识别财务报告舞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可以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公司的经营数据、市场数据等,可以找出异常的交易模式和关联关系。
四、监管策略研究(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同时,应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执行监管任务。
(二)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应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摘要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市场机制改革,大量中小企业涌现,但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财务舞弊现象。
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资金供应不足,无法跟上拓宽发展的脚步,导致许多企业为了笼络资金,粉饰财务数据,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且大有层出不穷之势,其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表现出了资本市场诚信的缺失、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危害了市场信心,并导致市场低迷,而低迷的市场又导致融资困难,企业利润率下降,而后又引发财务舞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不严加打击和治理,必将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在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危害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手法及舞弊行为识别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和治理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 kszlANANLYSIS ON THE CHINA’S LISTED COMPANY’SFINANCIAL FRAUD CASE AND ITS THINKING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hina's capital market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such as the reform of marketing mechanism, the privatiz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also leaves behind a lot of questions, one of the more prominent phenomenon is financial fraud. Because of the economy has grown so quickly and the enterprises are unable to keep up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lack of fund, it has been a significant endless trend that many enterprises whitewash the finical data, provide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win over funds. The listed company's finical fraud problem is particularly harmful to society which has been the hot topic currentl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inical fraud demonstrates the lack of integrity of capital markets, the existence of the social credit crisis, undermines market confidence and leads to the market downturn. Depressed market has led to th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the corporate profit margins declines and later finical fraud appears, which has formed a vicious circle. If the listed company's finical fraud behavior is not strictly stricken and governed, it is bound to affect the sustaine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s. Thus,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n listed company's finical fraud.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s of listed company's finical fraud and its basic theory and the hazard, the paper has mad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manipul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s finical fraud. At last, the paper has given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y's finical fraud which h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t.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financial frauds,government. kszl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1 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财务舞弊的概念及危害分析 (1)1.2.1 财务舞弊的概念 (1)1.2.2 财务舞弊的危害 (2)1.3 本文结构与内容 (3)第2 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回顾 (4)2.1 财务舞弊理论 (4)2.2 国外财务舞弊的文献回顾 (5)2.3 国内财务舞弊的文献回顾 (5)2.4 文献回顾及财务舞弊理论总结 (6)3.1 “会计技术”舞弊 (7)3.1.1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性 (7)3.1.2滥用会计估计 (7)3.2 关联公司内部交易舞弊 (8)3.2.1与母公司或者非控股公司 (8)3.2.2与关联上市公司 (8)3.3 利用资产重组舞弊 (9)3.4 隐瞒重大事项 (9)3.5 母公司肆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9)3.6 虚拟资产 (9)第四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机分析 (11)4.1 利益驱动 (11)4.2 舞弊成本驱动 (11)4.4 心理驱动 (12)4.5 信息不对称 (12)4.6 地方政府的“溺爱” (13)第5 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建议 (13)5.1 继续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13)5.2 强化外部审计的法制建设 (14)5.3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制度建设 (14)5.3.1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15)5.3.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6). kszl5.4 提高财务舞弊成本 (17)5.4.1 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舞弊成本 (17)5.4.2 强化审计责任,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力度 (17)5.4.3 强化责任,加大对舞弊个人的惩罚力度 (18)5.5 强化中注协职能,加强行业监管 (19)5.6 建立合理业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19)5.7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批露准则 (20)5.8 建立诚信档案,实施诚信教育 (20)6.1 研究总结 (22)6.2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2). kszl第 1 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当今社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上市公司,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综述1100字》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目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 (1)(一)虚增收入,虚增利润 (1)(二)虚构交易或事项 (1)(三)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 (1)(四)掩盖交易或事实 (1)(五)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2)(六)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 (2)(一)虚增收入,虚增利润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日前做假销售。
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目的需要,不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成本费用。
(二)虚构交易或事项在2001年受查处的上市公司中,虚构交易,虚增销售收人、其他收益,或者虚增资产等舞弊案约占40%。
常见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假入库单、假成本计算单、假发票、假出库单等。
被称为舞弊现象代表的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
(三)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从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
还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发出货的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
(四)掩盖交易或事实掩饰交易或事项的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隐瞒或推迟披露。
在2001年遭处罚的上市公司中,不披露重大事项的上市公司有十几家,约占总数的15%。
(五)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
其中,关联方重组更是亏损公司“扭亏”的捷径,其手段多种多样: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分摊共同费用或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母公司;关联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行为。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舞弊手段日趋复杂和隐蔽,给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以及识别和防范这些舞弊行为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1. 虚构收入和利润上市公司通过虚构合同、虚开发票、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以掩盖其真实的经营状况。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公司通过低估或忽视资产减值准备,掩盖资产质量下滑的问题,导致资产价值虚高。
3. 关联方交易舞弊公司利用与关联方的交易进行舞弊,如通过虚假交易、转移利润、资金转移等方式,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4. 财务报表错报和漏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错报和漏报重要信息,如成本、费用、负债等,以误导投资者。
5.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舞弊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如改变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
三、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1. 分析财务报表投资者和分析师应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比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数据,发现异常波动和矛盾之处。
2. 关注关联方交易对于关联方交易,应仔细审查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了解交易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3. 审计报告的解读审计报告是识别财务舞弊的重要依据,应关注审计意见类型、审计师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声明。
4. 关注媒体报道和监管处罚关注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了解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关注监管机构的处罚情况,了解公司是否受到过财务舞弊的处罚。
5. 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投资者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顾问等,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和分析。
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舞弊行为。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严重隐患,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正义,而且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深入分析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并寻找有效的识别方法,本文将从舞弊手段的种类、案例分析以及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一)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财务报告中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是常见的舞弊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企业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转移资产等方式进行舞弊。
(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调整财务报表,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例如,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变更折旧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利润。
(四)利用其他非财务信息舞弊除了上述财务手段外,企业还可能通过伪造非财务信息来掩盖其财务舞弊行为。
例如,伪造公司内部文件、编造业绩宣传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某公司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和利润案例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监管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明显异常,并进一步查实了其舞弊行为。
该案例表明,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
(二)某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资产案例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交易,将资产从公司账上转移到关联方名下。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
该案例表明,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收益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收益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美国CPA协会《美国审计公告第16号》解释:“舞弊是指故意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如管理人员蓄意虚报;有时指管理人员的舞弊、盗用财产,也称盗用公款。
”我国审计准则的定义是:“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也是本世纪财务会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国际上看,新世纪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一案给资本市场带来极大冲击,随后世界通信等几家知名上市公司也暴出财务报告舞弊丑闻。
据报道,部分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也涉嫌进行财务报告舞弊。
一向在资本市场以公司治理严谨,内外监督严密为本的美国,在这次舞弊风波中开始受到众人质疑。
在国内上看,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从应运而生到飞速发展。
虽然不断在完善改进,但对财务报告披露等相关问题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发展中不断出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例,2001年“银广厦”案件更是将这个风气推向高潮。
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探讨和研究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财务舞弊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净化投资环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诚信建设,促进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本文搜集了2000年到2010年的一些著作与期刊杂志中有关财务报表舞弊等方面的研究文献。
包括W.Steve Alberecht(美)《Information Security Journal:A Global Perspective》等及国内在《科技创业》、《会计之友》、《商业经济》、《中国商界》、《现代财经》等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文献的研究内容涉及了才财务报表舞弊产生条件的研究,财务报表舞弊手段表现形式的研究,财务报表舞弊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二、主题部分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舞弊始终是危害经济秩序正常运作的重大社会问题。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从1985 年开始,我国制定了会计法;1986 年,规定乡镇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制度、成本范围;1993 年,制定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乡镇企业的行业别,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法,通知了乡镇企业的行业别,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法的问题,制定了集体所有制工业机构新旧会计制度调整记账处理法;1996 年: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6 年:制定了新企业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会计法律的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但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从某个层面上说明我国的会计法律还是不够完善,对会计舞弊原因的研究也变得更加的具有现实意义。
邓劼(2008)指出新会计准则在防止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
1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1.1研究历史会计舞弊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尤其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会计舞弊的情况更是有多样性的特点。
想要预防和治理会计舞弊就必须从其原因着手,我国对会计舞弊现象一项相当的重视,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的什么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会计舞弊分为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
管理舞弊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会计人员和经营者)蓄意的造假行为。
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等,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
非管理舞弊是指公司内部员工(非管理人员)以欺诈性手段不正当获取公司钱财或其它财产的行为。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授意或指使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作出的选择,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
陈倩(2006)认识到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给投资者带来的危害。
多年来国内外众多人士对会计舞弊现象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美国2002年《萨巴斯——奥克斯》法案的颁布在控制会计舞弊的法律制度历史上起了里程碑的意义。
1.2研究现状曹恩国(2007)提出了就会计舞弊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一、外在原因:其一是法规不健全。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稳定。
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被曝出存在财务舞弊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财务损失。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市场的公信力,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公众利益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研究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财务舞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形式多样,手段复杂,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在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可以为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提供有效的参考,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严重影响着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损失,损害了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性。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的意义重大。
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有助于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形式和特点,为审计人员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和路径。
审计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审计对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深入分析之上。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素养,这些都是有效的对策措施,可有效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升透明度,也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或者虚构交易等手段,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达到欺诈投资者、违背商业道德的目的。
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会损害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运作,破坏市场秩序。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文献综述与展望

、
财 务舞 弊 文献 综述
( 一) 财务舞弊动因的相关研究 国外 关于财务舞弊动 因的文献 颇多 , 但 其中最为人所知 的理 论为 : 二 因素理论 、 舞弊三角理论 、 舞弊 G O N E理论和企
业舞 弊风险因子说理论 。
1 9 9 8 ) 以及 应 计 部 分 、 盈 余 减 去 现 金 流 量 的值 ( I n g r a a n d
摘
要: 财 务舞弊 问题 一 直是学 术界 与 实务 界关 注的热点 。紧紧 围绕 财务舞弊 的动 因、 识 别、 治理 三个方 面对
相 关文献进 行梳理 和 简要评 述 , 并 立足 中国经 济转型 的特 点 , 对 中 国上 市公 司如何 有 效治理 财务 舞弊 问题 , 作一
番思考 与展 望。 关键词 : 上 市公 司; 舞弊动 因; 舞弊识 别; 舞弊治理 中图分类号 : F 2 7 5 .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4 ) 0 4 — 0 1 6 3 — 0 2
Ho w a r d , 1 9 9 9 ) 等方面 , 通过 实证研究 、 对 比研究 和规范 研究 对财务舞弊识别进行研究 。2 0 0 0年后 , 国外对 于舞弊识别的
研 究 主要 集 中 于 公 司治 理 和 审计 制 度 方 面 。如 B e l l 和
针对 财务舞弊的动 因 , 国内主要是从企 业的角度出发进 行研究分 析 , 相 比国外的纯理论分析 , 多了一份务实精神 。 黄 世忠( 1 9 9 9 ) 认 为会计报表粉饰 的动机包 括提高经营业绩 、 获
取信贷资 金和商业信用 、 发行股票 、 减少 纳税 、 特定的政治 目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8a4c7d964bcf84b8d57b28.png)
文献综述会计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宏观经济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股市从零起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市值已经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在今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市场的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常的预期机制。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主体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财政部2000年调查157家企业,结果利润、资产不实的竟然占到154家,失实率接近100%。
而上市公司情况亦不会太好,相继出现的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事件、中科创业事件、基金黑幕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规范证券市场,打击财务舞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财务舞弊的受害者绝对不仅仅是投资者而已,舞弊之风会严重影响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市场发展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进而进一步削弱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乃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解决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相关概念1.财务报表舞弊我国2001年7月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它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告舞弊包括了除侵占资产以外的其他行为(挪用或侵占资产是不同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种舞弊行为)。
2.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以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关系在这三个概念中,会计信息失真所涵盖的范围最大,它包括了无意识的会计错误和有意识的盈余管理及财务报表舞弊。
财务报表舞弊与会计错误最大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错误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文献综述与展望
作者:李芡毛颖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4期
摘要:财务舞弊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
紧紧围绕财务舞弊的动因、识别、治理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并立足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对中国上市公司如何有效治理财务舞弊问题,作一番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上市公司;舞弊动因;舞弊识别;舞弊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63-02
从银广夏、安然事件到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以及最近IPO财务核查中,企业因财务舞弊而被撤单,充分说明了财务舞弊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看,给国家的经济转型、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至是个人的投资理财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正因如此,引发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财务舞弊文献综述
(一)财务舞弊动因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财务舞弊动因的文献颇多,但其中最为人所知的理论为:二因素理论、舞弊三角理论、舞弊GONE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理论。
针对财务舞弊的动因,国内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相比国外的纯理论分析,多了一份务实精神。
黄世忠(1999)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包括提高经营业绩、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减少纳税、特定的政治目的或推卸责任。
林长泉等(2000)发现,在所有者缺位、多重委托—代理结构以及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不彻底的前提下,管理者实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实现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而倾向于舞弊。
谢朝武(2000)研究认为,会计舞弊的原因在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天生的信息不对称。
刘立国等(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报告的原因是公司治理问题,认为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
纵观中国的资本市场,财务舞弊的现象依旧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满足上市的要求;(2)管理层为了完成董事会下达的考核目标;(3)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4)公司为了满足再融资的需求;(5)其他原因。
(二)财务舞弊识别的相关研究
对于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舞弊公司的相关特征,最先开始这一研究是Treadway Committee(1987),认为财务舞弊通常与那些正处于财务困难中的公司联系在一起。
而后Kinney和McDaniel(1989)的研究印证了上述观点。
20世纪90年代是国外研究财务舞弊识别的高峰期,主要是从外部董事比例(Beasley,1996);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毛利率的异常变动、资产质量下降(Benish,1997);内幕交易(Seeney,1998)以及应计部分、盈余减去现金流量的值(Ingra and Howard,1999)等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对比研究和规范研究对财务舞弊识别进行研究。
2000年后,国外对于舞弊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和审计制度方面。
如Bell和Carcello(2000)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表明:虚弱的内控环境、过度的盈余预期、躲避审计师的管理当局都是会计舞弊的显著性风险因素。
Abbott、Parker和Peters(2002)强调了提高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重要性以及财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的必要性。
反观中国,对于财务舞弊识别问题,起初都是选取被证监会处罚的公司,通过舞弊与非舞弊公司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方军雄(2003)以中国1993—2004年来被查处的财务舞弊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应收款项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率等财务指标能够显著显示财务舞弊特征。
陈国欣等(2007)认为,盈利能力弱、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独立董事人数少以及没有出具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吴革、叶陈刚(2008)在对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指标研究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发现股权集中度、每股净资产差异率、非主营业务利润率等特征指标对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影响。
刘明辉、韩小芳(2011)以2002—2005年间因财务舞弊而被公开谴责的6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从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后第三年,财务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发生了显著变更,但只有其非常规性变更才对审计师变更有显著正影响。
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中国一些学者也取得颇为丰厚的研究成果。
刘立国、杜莹(2003)、梁杰等(2004)均认为内部人控制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但对于法人股比例的影响却出现分歧。
除此之外,刘立国、杜莹(2003)研究认为执行董事比例、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
梁杰等(2004)认为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
随后,杨清香等(2009)系统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此外,中国一些学者也从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入手进行研究。
韩传模、孙青霞等(2010)基于风险因子理论,采取对比的研究方法,得出资产负债率、是否同时发行H或B股与会计舞弊显著正相关,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舞弊负相关等结论。
韦琳、徐立文等(2011)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研究发现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销售增长、财务杠杆、融资能力、公司治理层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洪荭、胡华夏、郭春飞(2012)
基于GONE理论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个体贪婪程度越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时舞弊机会越多;发现机制越完善,暴露的可能性越大,舞弊的可能性越小。
(三)财务舞弊治理的相关研究
既然财务舞弊的现象如此严重,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将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尽可能降至最低呢?
中国的学者纷纷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治理的出发点主要为:规范、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机制(王建炜等,2000;黄世忠,2001;陈国进,2005;韩传模、李秋蕾,2010)、利用并完善注册会计师、会计准则、会计法律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内外部监管(谢德仁,1997;王建炜等,2000;黄世忠,2001;朱锦余、高善生,2007)。
除此之外,谢德仁(1997)还坚持对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处罚;王建炜等(2000)认为改革产权制度、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也有利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黄世忠(2001)还考虑了造假成本与收益、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等方面;朱锦余、高善生(2007)还提出强化审计委员会责任来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率。
此外,国际上针对财务舞弊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最为详细的当属2005年IOSCO发布的《加强治本市场,防范财务舞弊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应从以下七个领域着手治理:(1)公司治理;(2)审计师和审计准则问题;(3)财务与非财务报表披露的有效性;(4)公司债券市场的透明度与监管;(5)市场中介的角色与义务;(6)复杂公司结构的使用;(7)私人机构信息分析师的角色。
该报告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为中国治理财务舞弊提供了些许思路:1)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2)对财务舞弊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密切的监督。
二、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展望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资本化率超过100%之际,中国的资本化率却不足50%,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扶持只会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们尤其要重视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确保资本市场的公开透明,切实保护各方利益者。
纵观美国企业的治理架构,其实行的是没有监事会的一元治理模式,但是为何它的一元治理模式比中国的二元治理模式更为有效?不得不让人深思。
至少从美国企业内部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以及外部的做空监管机制,就很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
综上所述,虽然许多学者对于财务舞弊的动因、识别、治理已经有了颇有建树的研究,但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实际中去,如何去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旧任重道远。
譬如,独立董事制度或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否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有效性,舞弊审计准则实施
提高是否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等方面。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每一位学者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国进,林辉,王磊.公司治理、声誉机制和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分析[J].公司治理,2005,(6):35-40.
[2] 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2012,(8):84-90.
[3] 刘明辉,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Logit模型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
(3):81-88.
[4] 杨清香,俞麟,陈娜.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会计研究,2009,(7):64-70.
[5] 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6,(2):25-31.
[6] 张蕊.高风险形式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2010,(7):46-49.
[7] 朱国泓.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朱锦余,高善生.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防范与监管[J].会计研究,2007,(11):17-23.
[责任编辑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