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教案《巨人的花园》
小组成员:应用心理学1541 周玉滢沈正维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相比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我们一致认为小学的教学方案最能够体现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原理并且最具有灵活性。初中的学习我们会因为中考的缘故将我们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固定化和模式化,高中的学习由于牵扯到人生第一件要事——高考,所以高中的学习只会比初中更加死板、更加缺乏想象力的培养。反而,小学生大多都是处于童年时期或者是刚度过童年期不久,相对而言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处于鼎盛期,所以在教育方面则更需要多加注意技巧和方法。因此,我们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课文的教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童话似乎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校学习了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或者背惯了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后,当遇到这种富有乐趣的童话故事相关的学习时,通常会产生极大地兴趣,产生了认知内驱力,这就使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适当的赞许或者给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习动机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学习动机不仅在影响学习的过程,也影响着学习的结果。学习动机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易被启动,学习的积极性会相对提高,从而指引着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
在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该教案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美国当代人指派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从知识学习升华到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理解课文背后的含义让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该教案对于教学环境的控制与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颇为看重。一个活跃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们较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都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有积极作用。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或者环境的刺激在没有经过元认知的控制或者短时记忆的复述、编码过程的情况下,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或者被遗忘。但是,如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从而便可以把此次的课堂经历作为长时记忆中的情景记忆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同时所伴随的知识也会相应地作为长时记忆被牢牢记住。另外,该教案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用到学习策略中的监控策略,主要是SQ3R阅读策略。在阅读、提问、回答三个阶段交叉进行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本课的意义加工和精制加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点,促进长久保持和深刻理解。在阅读的同时,该教案也引导学生采用精加工策略中的生成策略,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或者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圈划或者注释,在日后的复习中能够有效地从中提炼主干和重点。
同时,在某些方面,该教案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首先,在学习和认知的迁移上没有具体方案和过程。在语文的学习中,由于知识的多样化及教材的丰富度,不利于学生对前后学习的认知或知识的联结,从而无法达到自动化阶段。其次,在本课的学习中,该教案对全文采用了阅读----提问-----回答的方法,虽然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有助于抓住文章要点,但是却耗费了大量时间,课堂在阅读方面花费过长时间,学生们很容易因为疲劳效应减少对本课的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懈怠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该教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独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该教案所提的问题大多是一些定势问题,拥有固定或者一致性的答案,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思想认知上表现不同时容易产生不安的情绪。再者,要设置一些同学提问的环节,让他们将对于文中字词或者语句含义产生不理解之处大胆地提出,从而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再进行分享,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最后,在课堂结束处应设计一个总结归纳的部分,也
就是复习阶段,让学生们总结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彼此交流,再结合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看看大家在语文知识的学习方面有哪些认识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