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 社会化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承担的社会角 色,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
3.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 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 上进行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个体将随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 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 义务和角色。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皮亚杰把品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他律阶段” (heteronomy)。心理学家迪弗瑞斯(DeVries, 1997)指 出,这个阶段的道德是服从的道德,它反映情况皮亚杰所 认为的幼儿和他பைடு நூலகம்的父母之间,通常存在着以赞成或以绝 对服从权威为特征的关系。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007年10月21日, 几名13岁的以色列男孩 被大人扛在肩上参加成 人礼仪式。参加当天在 耶路撒冷哭墙下举行成 年礼的,都是前不久在 爆炸中失去父母的孩子。 按照犹太教传统,这些 孩子从此便开始被看作 成年人了,成为“负有 责任的男子”。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相关链接 他们是怎样学会仇恨的?
据英国媒体报道,伊朗正在利用教科书和儿童 读物对年轻一代灌输仇恨和极端主义思想,书中还 配有许多照片和图画,宣扬血腥暴力,而目标直指 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以色列。 一本名为“让我们读”的7岁儿童读物中写道 又丑又胖的犹太人被人们赶出了城镇。 这些书中鼓励自杀式爆炸等袭击手 段,并称这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在一 本8岁儿童的教科书,有男孩发射火箭弹 以及一群孩子拿着AK47冲锋枪的照片, 其中还有些是戴着面纱的女孩。 根据书中的说法,英国应对目前世 界上多数疾病负责。一本名为《伊朗和 世界历史》的书中写道,“英国想尽一切 办法控制印度,从最初的欺骗到后来的 谋杀和屠杀,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书被以色列智库机构——和平影 响监测中心(CMIP)翻译并公布于众。该机构负责人 格罗斯表示,“这种教育体系是在为战争作准备, 宣扬仇恨思想,进行思想控制”。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 社会化: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3. 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4.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5. 社会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

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6. 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和动机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品质。

7.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8.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9. 自我提升:个体在自我知觉过程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

10. 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1. 社会情绪:指伴随个体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长期社会交往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12.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

13. 图式:按一定格式组织在一起,用于表征事件、事件系列、规程、情景、关系和客体等的概念群。

14. 印象:人们对认知对象能力、性格、品质等总体特征的反映。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 社会化
内容摘要: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本
章将主要介绍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和大众 传媒等。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 家庭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1、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四、学校
(一)特点
1、按事先确定好的目标、计划,根据社会要求塑造 年轻一代。
2、有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执行这一计划。
3、有专门的影响媒介(包含课程、教材等)
4、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施加影 响。
5、根据文化遗产的要素来选择教育内容。
6、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 他们学习交往的机会。
(二)学校社会化的作用
1、形成个体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个体的潜能 2、形成个体系统化的价值观念、政治道德观念体 系。 3、使个体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致。 (三)学校的影响因素 1、学校的风气 2、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3、教学组织
4、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品德、爱心、榜样、期望、学 识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民族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三、社会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是经过 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 信仰、艺术、风俗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 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四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四章  社会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是个 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而将自己 整合到社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社会化的内容
2.1 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 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2.3 法律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是关于法律信仰的形成、法 律准则规范的内化及法律遵从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化过程。
塔普的法律社会化三阶段论: (1)前习俗阶段 (2)习俗阶段 (3)后习俗阶段
2.4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 同的角色期待,而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3 社会学习理论
在社会化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将社会 化的过程看作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用以下三种主 要机制来解释社会化: (1)奖励与惩罚 (2)模范 (3)认同
4 符号互动理论
根据解释理论,个体的社会化或发展是一个再生的过程, 儿童不仅仅学习文化,而且还在日常互动中使用着他们学习 或发现的语言和解释技巧。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以工作和行业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是现 代社会的基础。作为青年面向社会的地方,工作单位在本身 职能之外,也承担着对其职工进行教育的责任。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传达于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 传播方式,尤其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在现 代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 强调先天遗传的生物因素影响的理论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1500字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逐渐学会适应和融入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出生开始,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接受教育和培训等途径,逐步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化的过程,探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接收社会文化,从而形成个体的社会心理特征。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作为家庭成员、学生、职员等。

个体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来认识自己、感知自己和他人的身份,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2.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会逐渐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包括行为规范、道德原则、文化习惯等。

个体通过社会化学会什么是正确和合适的行为方式,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3. 社会认知和情感: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习如何理解和解读社会环境中的他人行为和情感表达。

个体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学会适应他人的期望和需求。

4.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

个体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竞争、互助等社会交往方式,同时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社会化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社会化的定义、不同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媒体等。

2. 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了解社会角色的概念、个体如何形成和改变角色认同的过程,以及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概念、分类和形成过程,以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 社会认知和情感:了解社会认知和情感的概念、影响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因素,以及社会认知和情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了解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引言:社会化与社会学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作为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一、社会化的心理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各种交往与互动,逐渐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的心理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认知发展、情绪调节和行为塑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揭示了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1. 认知发展: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从最初的感知和运动阶段,到逐渐形成符号思维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观察和言语交流等方式,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2. 情绪调节: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适应和处理各种情绪体验,包括自我情绪的调节和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共情。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情绪的表达和感知是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心理机制,它们通过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3. 行为塑造: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逐渐习得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行为塑造的过程,包括模型学习和行为反馈等机制。

通过社会化的行为塑造,个体能够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

二、社会学习的心理机制社会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社会学习的心理机制涉及到注意、记忆和激励等方面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观察学习、模型学习和激励理论等,揭示了社会学习的心理机制。

1. 注意:社会学习的前提是个体能够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和结果。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对他人行为的注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的显著性、情绪的激活和个体的自我效能等。

2023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

2023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

2023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1500字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习得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师备考社会心理学时,了解社会化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社会化的途径和相关知识点,供您参考。

1. 家庭社会化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和学习社会化信息的地方。

家庭社会化主要通过家人的教育、示范和引导来实现。

家庭的社会化能力对个体的价值观、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2. 学校社会化学校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接受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

学校社会化主要通过课堂教育、同伴互动和校园文化的塑造来实现。

学校社会化对个体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3. 同伴社会化同伴关系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同伴的接纳、交往和分享,个体能够学习社会规范、沟通技巧和适应群体行为。

同伴社会化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4. 媒体社会化现代媒体成为了个体接收社会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媒体平台能够对个体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媒体社会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例如信息超载、虚假信息和网络欺凌等。

5. 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化社会组织和社区也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活动,个体可以获取社会资本,建立社交网络,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发展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

6. 跨文化社会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跨文化社会化需要个体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够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总结起来,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和途径。

了解社会化的途径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对于个体来说,了解社会化的途径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应社会环境,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实现个人目标。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费方式、发式、服饰----亚文化群体); (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极少带有强制的性质(在社交、安全、
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4)同辈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人控制的反动,常会成为反
主流文化的背景,并在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应加以引导.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 段. 电视的作用尤其突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5.反向社会化(文化反晡) 年青一代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年长一代
6.反社会化 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无理性型和有理性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2.个体内化(内在因素)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班图拉)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
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内部化) (3)角色扮演(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4)主观认同(自居作用) (5)自我强化(达标后的自我满足)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个体 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在个体社会化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
(1)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 所;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练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单选)
7,刚毕业的学生可能不适应职场生活,这是( )。 A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 B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C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与个体真实人格之间的矛盾 D新旧角色间的矛盾 答案:D
8,自尊、自卑、内疚等都是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概念 D自我控制
答案:B ■
■■
第二章 社会化练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社会化 2,列举社会化的类别。 3,列举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4,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期待、社会 角色的认知、社会角色冲突。 5,举例说明社会角色冲突的几种情况。 6,道德社会化理论有三大派别。 7,什么是自我意识,它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其发生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练习题(单选)
1,移民家庭中,年轻人会更快掌握新语言、熟悉新环境,父母会从他们那 里了解周围的文化和社会要求,这属于( )。 A反向社会化 B早期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答案:A
2,入乡随俗是( A预期社会化 )。 B早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答案:C
3,社会角色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二是( )。 A形成角色意志 B表达角色情感 C表现角色行为 D学习角色技能 答案:D ■
答案:A E

练习题(多选)
3,自我意识具有( )。 A社会性 B形象性 C自发性
答案:ABDE 4,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 A人格形成 B自我意识形成 D掌握生活技能 E习得社会角色 D客观性 E主观性
C传递社会文化
答案:ABCDE
5,自我意识从心理过程上看,可以分为( )。 A自我认知 B自我观察 C自我情感 D自我概念 E自我控制 答案:ACE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教师的作用
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 & GOOD,S;1974) 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 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 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 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2.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个核心概念: 性、性别、性别角色 • 理解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规范和要 求,按照社会的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 •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 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 67、表现男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概念是( )。 (A) 性别(B) 性别角色(C) 性(D) 性别认同 • 34、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2.认知加工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 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 自身的认知体系。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3.角色扮演 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的角色;暂充 当某一角色。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4.主观认同
它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 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 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对 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 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 商低、易怒。
父母态度
鲍姆林德
(BAUMRIND)
把父母态度 分为三类
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 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 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商 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成熟 的孩子缺乏控制。 权威型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 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 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 励、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 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 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 照顾、监护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日本老兵生活在荒岛28年,发现后不会说话,但是返回社会后81天恢复了 语言能力。而印度狼孩等小时候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错过了语言等发展关 键期的人,恢复起来有极限。
二、社会化的过程-类型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预期社会化
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三、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 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 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 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 所致(忠孝不能两全)
–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现有教育 制度下的学生 )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2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 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9
二、身份
• 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 我认同。 – 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 处境身份是异变的
• 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 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是家长、教师和公 众对他的行为的要求和期待。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 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1) 职能性 (2) 扮演性 (3) 多重性
角色扮演:个体根据自己对各种
(4) 固定性
社会角色的理解,按照这些角色要
求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比角色扮演者 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
方法:哑剧表演、独白法、角色互换、镜像法、心理剧、 空椅子法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1
四、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来自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 遇失效。
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 利进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 –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化的理论
~ 精神分析学说
• Freud的人格结构 – 本我:快乐原则(本能冲动) – 自我: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 超我:道德原则(诱导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三、社会化的理论
~ 精神分析学说
•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注重自我,持续众生 –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 – 儿童早期: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 学龄前:主动性与内疚性 –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 – 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淆 – 青年期:亲密与孤独 – 中年期: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 – 老年期:完美与绝望
三、社会化的理论
~ 认知发展论
•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化)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面对同一块月饼,不同的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反应】
•冯特:我就想研究一下,它都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构造主义) •华生:我就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行为主义) •佛洛依德:我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馅的(潜意识理论) •巴浦洛夫:一见到月饼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谁想吃这块月饼,必须先帮我完成一件事(操作性条件 反射)
社会心理学
by 王瑞乐,黄山学院
第二章 社会化
outline
~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社会化理论
引子
~ 兽孩(野孩)
• 幼时因某种原因与动物生活在一起,由动物抚养长大。
~ 阁楼孩子
• 从小被封闭在与世隔绝的幽闭空间。
引子
~ 兽孩“野彼得”
• 最为著名的兽孩是“野彼得”,早在1724年,人们在英国发现一个全身 赤裸、褐色皮肤、黑色头发的怪物,当时他才有12岁。他可以很容易地 攀爬在树枝之间,以植物为食,却不会说话。当人们试图接近感化他时 ,他拒绝食用面包、却宁愿剥树皮吸树汁,不过最终他还是学会了吃水 果和蔬菜。由于他的行为非常怪异,人们都叫他“野孩子”,并对他起 名“彼得”。后来,被视为“怪物”的彼得送到了乔治一世的宫廷中进 行展示,然后被送到英国,在那里他学会了说几个字母。他在英国的上 流社会中被当成“宠物”,生活了68年,直至80岁才逝世。他一生除了 “彼得”、“乔治国王”之外,几乎不会说任何话。但据称他的听力和 嗅觉能力“异常敏感”。
~ 动物的“语言”
• 蚂蚁的费洛蒙 • 蜜蜂的摇摆舞
~ 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的区别
• 动物的“语言”不具有“任意性”,不是约定俗成的。 • 动物的“语言”是有限的,而人类语言则是无限的。
– 人类语言可以用有限的字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 同样一句话,可以有无限种表达方式
语言的无限性
• 一次,一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向周总理问道:“总 理阁下,你们中国人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
引子
~ 狼孩-阿马拉和卡马拉
一、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
•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 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重构,形成一定 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 【自然人——社会人】
• 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 • 无意识的、消极被动的。
一、社会化的含义
•詹姆斯:月饼的最大功能是能够让人解馋(机能主义) •罗杰斯:在吃这块月饼之前,我必须考虑到各位的感受,所以, 我决定将它分开,一人一块(人本主义)
•马斯洛:吃了这块月饼就可以满足我品尝美味的需求(需要层次 理论)
•皮亚杰:我得研究研究,那些原料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结构主义)
•米德:这些月饼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它视为一种食物,它在互 动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符号互动论)
~ 【社会化】
• 人能够被社会化的原因: – 人脑的复杂性; – 语言促进了社会经验的传递; – 人类童年长期学习社会经验。
一、社会化的含义
~ 【语言社会化】
• 语言 language – 定义: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语音为载体,以 词汇为基本单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建而成的 符号系统。 – 思考:动物有语言吗?动物能学会人类的语言吗?
角色的规范行事。通过性别期待 与认同、模仿而实现。
一、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与个性化】
• 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 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 同步进行,同时实现; – 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文化 ~ 家庭 ~ 同辈群体 ~ 学校 ~ 媒体
动物学人话
• 黑猩猩打手势
一、社会化的含义
~ 【语言社会化】
• 语言社会化是其他方面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法制 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的前提,在个人社会化 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1、社会化的含义
~ 【其他社会化】
• 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发展 • 道德社会化:将道德规范内化为
行为准则 • 性别角色社会化:按自己的性别
• “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总 理诙谐地说。
• 美国记者一时无话可说,停了一会儿仍用挑衅的口吻 说:“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中国人为什么要 低着头走路呢?”
• 总理看着这位不友善的记者,笑了笑说:“这不奇怪 嘛,走下坡路的自然总是仰着头,走上坡路的人自然 要低着头。”
• 这位记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动物学人话
• 鹦鹉学舌 – 定动物行为学家派佩伯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对 一只名叫埃里克斯(Alex)的非洲灰鹦鹉进行训练,在 经过13年的训练后,埃里克斯掌握了80个英语单词的 出一短串的单词。埃里克斯可以根据颜色 和材质区分出40种物体,可以理解“相同”和“不同 ”这两个概念,还可以数数到6。但是,埃里克斯只认 识很少的动词和功能词,而且无法合适地将物体和动 词联系起来(Kako,1999)因此,埃里克斯的语言能 力是非常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