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印陶封泥印风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代印陶封泥印风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15T15:19:43.1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许佳琦
[导读] 秦代印陶封泥,不仅以其历史价值而著称,也因其所载文字真实记录秦代语言文字风貌而引发众多学者研究兴趣。本文通过对秦代印陶封泥文字的研究,从其整体面貌、用字风格、历史演变等方面,试图对秦代印陶封泥文字作一定的说明和解释。
许佳琦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秦代印陶封泥,不仅以其历史价值而著称,也因其所载文字真实记录秦代语言文字风貌而引发众多学者研究兴趣。本文通过对秦代印陶封泥文字的研究,从其整体面貌、用字风格、历史演变等方面,试图对秦代印陶封泥文字作一定的说明和解释。
[关键词]印陶;封泥;秦;文字
秦代是一个文化丰富多彩的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通过研究秦代的一些文物,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历史的遗痕。而秦代的印陶和封泥,作为一个间接的载体记录了秦代文字的原貌,虽然不能完全展示出所有的文字,但是对研究秦代文字、秦代官制、秦代手工业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有很高的研究意义。
二、秦代印陶封泥
秦代已经出现了各种印陶和封泥,印陶,顾名思义,即压在陶器上的印章。一般在烧制陶器之前,趁着黏土尚未硬化,在其上盖上印章。秦印陶大多产生于战国中晚期和秦始皇统一时期【1】,主要内容是秦代制陶作坊的名称或是工匠的名称,从而记录陶器作品的出处。如“蓝田”、“杜建”等为制陶作坊的名称,而“高阳工乌”、“频陽工处”就是工匠的名字了。
而与印陶表明陶器所属作用不同的是,封泥的产生更具有实际的作用,它是古人为了防止需要保密的竹简文书在运输过程中被非法启封,将简牍用绳子捆绑之后,在封口处用胶质黏土封缄,盖上玺印,再用火将黏土烘烤使其变得干硬,由此达到保护文件的作用。因为封泥是由胶质黏土制成,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尤其是经过几千年后,容易出现成块脱落,所以现在所见的秦代封泥文字常常有残缺的现象,却也给人一种残缺的美。除此之外,秦封泥文字反映的是秦“三公九卿”以及各郡县亭的官职名称【2】,而不是作坊或工匠的名称,在这方面封泥和印陶文字也有所不同。
现出土的秦代封泥中,大部分是1995年春在西安市北郊相家巷发现的【3】,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封泥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由封泥上的官职名称所反应出来的秦代三公九卿制的官职制度和秦代地理名称等多个方面,封泥文字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也有学者进行了释读。
印陶和封泥不同于玺印,它们是将印章印于陶器或者封泥上而成,所示文字也与原玺印文字阴阳相反,是玺印文字的另一种再现形式,因此只能以黑白拓片的形式出现,而不同于秦代印风的朱文。从形制上讲,源于秦官印模式,以“田”字形制居多,四个字平均分布于各个方格,整齐匀称,端庄大气。此外还有长方形、圆形形制,又以长方形形制居多,圆形形制较少。内有一字到六字不等。如圆制一字“亭”(图1),方制一字“未”(图2),竖制二字“亭久”(图3),横制二字“宫欬”(图4),三字“襄阴市”(图5),四字“中尉之印”(图6),五字“公车司马丞”(图7),六字“栎阳右工室丞”(图8)等。
二、浅谈秦代印陶封泥印风
通过对《历代印陶封泥印风(秦代部分)》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印陶或封泥文字,除去破损不能识别的,共有单字364个,其中20个无法找到对应的现代简化字,其余344个均可。将这些汉字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特别是对那些多次出现过的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秦代印陶和封泥的几个特点。
四、秦文字笔划尚未完全定型的实物依据
“左”。从图中不难看出这个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面的一部分是个象形的“左手”,下面是个“工”,然而这两部分怎么组合,却有不同的方式,有的甚至有点变形。第一个“左”,明显是上下结构,横平竖直;第二个“左”,则是半包围结构,“竖”的笔划比较短;第三个“左”,上面一部分略有变形,也是半包围结构。同右边的小篆写法相比,第二个“左”的写法更接近一点。
“ 寺”。《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看表格中三个“寺”字,上面均为“之”,下面部分的写法略有不同,“又”字上的短横写法和位置都有差别。
“宜”。《说文解字》解释为:“,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声。鱼羁切。,古文宜,,亦古文宜。”表格中第一个“宜”应该为的写法,第二和第三个“宜”为的不同写法。这些“宜”字虽然写法有差异,但是在古文中是都客观存在的。
“中”。《说文解字》释义为:“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陡弓切。,古文中。,籀文中。”由这段话同时结合上表中三个“中”以
及小篆“中”,不难看出在秦代“中”字也保留了多种写法,其实为的另一种形式,保留了的主干,只不过上面两横的方向不同。由此也能
为秦代文字尚未完全定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五、粗犷古朴的书写风格
从这些文字本身来看,文字多是篆书,大部分粗犷古朴,也有的纤细挺拔,有的规范整齐笔划明显,有的张扬随性充满个性。有的同一个字多次出现,显示出了文字发展演变的痕迹。
在历代印陶封泥印风中的印章,大多为四字,均占“田”字印章的四分之一。也有“日”字型例外。其一为“正宗”,其二为“少府”。比较这两块封泥,上面的四个汉字有个共同点就是笔划交代清楚,线条感强,横平竖直,转角处有圆笔,被纵向拉伸后显得俊秀而挺拔,还有对称之美。如“宗”以中心竖线为对称轴,两边呈轴对称,“正”字虽然不是轴对称,但是上下两横对齐,左右两竖对齐,工整而大方。“府”字笔划集中在上方,“少”字上方的“小”也是轴对称,两字中间以一道竖线隔开。
六、今字由古,一脉相承
历代印陶封泥印风秦代部分的许多文字同现代繁体或简体字写法相同或相近,充分印证了中国汉字发展演变历史的一脉相承性。相近的字有上、下、雲、内、任、尚、工、少、司、吕、咸、四、山、官、宦、宫、家、本、東、沙、沽、胡、禁、田、臣、舍、車、里、馬、騶、鼎等。这些字有象形字,如“山”;有指示字,如“上”;有形声字,如“沽”;有会意字,如“内”。下表只列出了部分字的印文和小篆写法。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现代汉字大部分直接来源于古文字,这些字无论是在文字的构建方面还是内部结构方面都和古文字相同或相近,充分说明了汉字文化发展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借用从其他国家其他文化中演变而来的。
此外,这些文字中还出现了异体字。如,“彊”,是“强”的一个异体字:这个字后来演变为“疆”。《说文解字》中对“彊”的解释为:“彊,弓有力也,从弓畺声。巨良切。”而“彊”即为“强”。再如,“临”。印陶封泥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即和。《说文解字》解释“临”:臨,监临也,从臥,品声,力寻切。
三、多样的文字认读顺序
秦代印陶封泥作为秦代重要的历史证据,为我们今天得以窥探秦代的文字发展程度、社会文化和生活等提供了可能。它虽然本身作为印章而存在,整体风格与简牍文书之类文字材料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正是这种独特使其能在众多的史料文物中独树一帜,人们对其研究的热度也一直持久不衰。秦代印陶封泥文字尚有很多谜题未被解决,它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发掘,只有这样它的神秘面纱才能最终为世人所揭开。注释
【1】道畅.从秦代印陶窥探中国书法发展轨迹,西安晚报,2008年
【2】庞任隆.通过秦封泥和汉瓦当文字的对比窥探秦小篆研究传承的当代意义,秦汉研究,第四辑【3】王伟.20世纪以来的秦玺印封泥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许佳琦,女,1990年出生,山东博兴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2013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