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篆刻的发展演变风格流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末叶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其中最能传邓派衣 钵的是吴熙载,他的篆刻,刀法使转生动自如,充分表现出笔意,有运刀如笔的熟练 技巧,后来许多学邓石如的人,都先从吴熙载的篆刻入手。














• •
宋.都亭新驿朱记 宋.寿光镇记














• •
宋.乐安逢尧私记 宋.义振左第一军使记















元代篆刻
策,在官方文书和官印中多使用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帝师八 思巴奉命依据藏文字母创制的蒙古新宇,并于至元六年(1269)通过法 令颁行。














• 元代印章














• 元代印章
















米芾( 米芾(1051-1108) )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 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 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 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 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 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 严于法度,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 “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 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 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 “米点”。














• •
隋.观阳县印 隋.广纳府印














• •
唐.齐王国司印 唐.中书省印














• 宋代的篆刻

宋代官印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印文多用九叠篆。其笔划来回曲折重叠,叠数不定, 或三四叠,或七八叠,多的可至十叠。

九叠篆的运用能使印面饱满,整齐雅致,但笔折繁复,难以辨认,有预防伪造的作用, 正因为此,宋、元、明、清官方印章,大都仿此不疲,如教阅忠节第二十三指挥第三 都朱记、通远军遮生堡铜朱记等,都是典型之例。另外,此时已有以楷书入印的,如 州南渡税场记、壹贯背合同(使用于纸币)等。
• •
汪关的印完全可用“工笔”来形容之,当然有时候过于精工往往产生雕琢之气;而汪关的高超之处, 恰恰能在精严之下,汰去雕饰之气,给人以自然、恬静、茂丰的艺术感染力。 1、2、元功、文起 [两面印],3、董其昌印














• • •
汪关 逍遥(消摇) 游塞翁[联珠印]


苏 宣(1553--约1623) 约 )
















王冕的篆刻
王冕(1287一1359,字元章)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发现了 一种质地松脆、易于镌刻、当时被称为青田花乳石的石 料,于是把它引作篆刻,由此受到了篆刻界的普遍青睐。 这一发现,为日后文人相继登上印坛和光大篆刻艺术, 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由于花乳石脆软适于刀刻,致使文人们可以不依赖专业 刻工而自由创作。当时人们纷纷仿效,使篆刻艺术得以 迅速普及和发展,秦汉印章风范得以发扬光大。王冕自 刻章有王冕之章、王元章、文王子孙和会稽佳山水等。














• 明代的文彭和何震
• 文彭(1498一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书画大家文征明 文彭 的长子,诗文、书画、篆刻无一不精,对六书研究尤深。他主张篆刻以六书 为准则,以秦汉印为宗师。文彭篆刻以小篆为主,圆劲秀丽,古朴醇正;白文 印直追汉意,方正平稳,流丽浑厚,颇具新意。他的双刀行草边款独树一帜, 为后人所效法。 • 何震(?一约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山人,江西婺源人。与文彭同 何震 时而年稍幼,两人亦师亦友,常在一起切磋印艺,关系密切。何震在继承文 彭的基础上,强调取法秦汉的艺术主张,讲究人印文字的正确性和严肃性。
字尔宣,啸民,号泗水,安徽歙县人。尝在文彭 家设馆,得文彭传授篆法。后纵览秦汉玺印,深 得汉印布白之妙,在朱白处理上充分汲取了斑 驳气息,追求金石味。由于其印作古朴苍浑,名 满海内,时人称苏宣与文彭、何震三家鼎立。 著有《苏氏印略》四卷。














• 清代篆刻
• 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 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 • 清代初期篆刻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 造性。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 的基础。 •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 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借古开今, 成为浙派的开创者。这一流派又经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 琛、钱松等八人的继承发扬,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篆刻流派。这八位篆刻家也称为“西 泠八家”。
• 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南宋后人主中原,推行歧视汉人的蒙古族政
• 元人在沿袭汉印制度的同时,将八思巴文用入印章。 • 由于灿烂的汉文化的影响,八思巴文不可能取代汉文字,又由于汉人 不认识也不愿识八思巴文,使元人在行使权力时感到极大的不便。因 此又在八思巴文背刻上汉文楷书供人辨识,有的则直接换成了汉文。














• •
信阳县印(明官印) 灵山卫中千户所百户印(明官印)
















文佂明篆刻
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 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 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 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 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 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 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 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 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 响,
















赵孟頫篆刻
篆刻流派之先驱赵孟頫所刻的细圆朱文印秀逸圆工,宛转疏朗中带朴拙俊拔之气。














• 明代的篆刻
• 明代,随着石质印材的大量发现和广为应用,文人自篆自刻印章蔚然成风,以 往只有印工治印的漫长历史宣告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篆刻艺术从此揭开了崭新 的篇章。 • 明代以文彭、何震力求复古,用涩刀刻石仿汉,一扫唐宋萎靡之风,开启篆刻 新路。 • 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山人物,明代的文彭和何震所创的印章艺术流派,有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

• •
印章的用处: 印章的用处:
一、是佩戴证明职务身份,如同今天的证件一样。 二、是作为封检用。如古代“封泥”。


印章的分类: 印章的分类:
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篆刻艺术的本质
• 从实用到艺术,从书画的从属地位到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也称印章艺术,有关这门 学问称印学,从事这门艺术活动的行家称印人,也有称篆刻艺术。现在比较流行的称 呼则为“篆刻”、“篆刻学”和“篆刻家”。 • 篆刻艺术是将书法、(篆书)章法、刀法相结合的艺术。





























战国玺印















战国玺印















战国玺印







































































1、琴罢倚松玩鹤
2、七十二峰深处














• 文彭之印















何震: 何震:深究古籀,精研六书,孜孜于书篆治印。力主以六书为准则,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
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他与文彭独树一帜,矫正时弊,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为篆刻基 本理论奠定基础。他的篆刻作品,纯朴清新,遒劲苍润,素以流利、隽逸、典雅古朴而闻名。他着 力仿古,摹拟汉印,其仿汉满白文,刀法猛辣挺劲,刀阆历历可见,功力独到,给人以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 何震















汪关: 汪关:明未篆刻家,对汉印独有所钟,功夫也下得最深,他以冲刀法直追秦汉铸印,开创了一种
不同于何震的工整典雅的新格局。其篆法严谨,刀法坚实挺拔,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他的印章 主要是取法工稳精美一路的汉铜印和玉印,而又行以冲刀,所以刀法稳重而灵动,加之其章法上分间 布白,严整茂密,十分精到,因此形成了典雅秀逸的风格,人称“娄东派”。















文 彭(1498-1573)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是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字寿承,号三桥,擅
书画,曾做过两京国子监博士,因此一些书上称他为文国博。他把灯光冻石引进到篆刻界,对篆刻 艺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元末王冕最初以石代铜刻印的尝试,到了文彭时代才广开风气,成 为时代的习尚。
•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 )、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
• • 人们一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归称为古玺,多为铜质铸造,有官私之分,形制多样,大小不一。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诸侯列国各霸一方。各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 展,尤其在文字书体上不尽相同,形成了战国玺奇古诡异、天真烂漫、变幻莫测的基本格调,因而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 其艺术特点: 字体结构严谨,章法多变,韵味醇厚。


































































































• 隋唐以后
• 隋唐以后印章使用范围更广泛,由此书画收藏印、斋馆印、别号印、诗词印逐渐产生。到了元 代,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由于帝王的喜爱和文人的重视,玩赏篆刻之风渐兴,于是有印谱、 印论出现。王冕以花芯石刻印,简便易行。文人雅士多乐而从之。
• 隋唐
•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印章,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高 度发展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衰落以后,并未再次出现复兴的高潮。其原因,似乎与纸张的大量出现 关系密切。 • 隋唐时期的官印和私印,一般都称印,只有皇帝才称玺。武则天称帝后,认为玺字与息字读音 相同,而息又和息灭、死亡有关,因此在改制后的延载元年(694)将玺改为宝,而官租印章申特有 的记字也出现了。
• 秦汉时期
•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印章空前发展,印章即被法定为代表当权者权益的信物。其 制规定天子之印称玺,其材用玉;其余的只能称印,且限用其他印材。 • • 其艺术特点: 其艺术特点: 印文字体都取秦小篆,齐整秀丽,凿刻圆润,笔势挺拔有力,刀法纯熟,耐人寻味。 印面的切分并不成等比,使印面结构天然浑成。 • 字多用摹印篆,方正平直,浑厚古朴,气势雄强 。














篆刻艺术
Seal cutting Art
主讲: 主讲:张瀛














• 第一章 篆刻艺术发展轨迹、风格流派 篆刻艺术发展轨迹、
• 一、概述篆刻


篆刻的概念: 篆刻的概念:
既用篆书刻成的印章。又称玺印、印或印章。印章在古代作为信物出现,象征权力或凭信的证物。
• (二)、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以及古文字学的关系
• • • 重视打好篆书书法基础,写篆书与搞篆刻都以古文字为素材。 了解古文字偏旁部首构造原理及其衍化规律。如“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转注、假借) 了解古文字的各种书体、风格的历史演变,对书法进行学习。














• 二、篆刻艺术发展轨迹、风格流派 篆刻艺术发展轨迹、
















唐寅篆刻
明代杰出画家,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 花庵主,还有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长洲(今江苏 苏州)人。自幼刻苦学习,有才华。弘治十一年(公 元1498年)为应天府第一名解元。自称“江南第一 风流才子”。三十岁时因科场案,而边累入狱。后发 往浙江为吏,游历匡庐,天台、武夷等名山,鬻画卖 文,名重当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 四家”。画初师周臣,后师法沈周。山水、人物、花 鸟无所不工。尤精山水、仕女,格韵沉郁,风骨奇峭, 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以及元 代越孟 、王蒙、黄公望等诸大家笔法。笔墨灵秀润 密而有韵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