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鹿的意象表达探究鹿纹对禄文化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鹿的意象表达探究鹿纹对禄文化的传承摘要:鹿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多种意向表达,如与儒道、女性、图腾文化的融合。
鹿作为禄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意向表达上为禄文化传承提供了图像表达的元素资源与史料支撑。
笔者希望通过对鹿之儒道意象与仕途生生不息、鹿之女性崇拜与人丁兴旺、鹿图腾与官职禄位三方面的阐述,可以寻找到禄文化传承上的图纹创新。
关键词:鹿鹿意象禄文化
鹿形象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彩陶上,常以卧姿、立姿或奔姿展现,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在后来的艺术塑造上多呈对鹿纹、三鹿纹、团鹿纹造型,其中两鹿相对,做跪伏状回首相望居多。
唐宋以后,谐音寓意吉祥蔚然成风,古人借鹿与禄谐音,更加扩大了鹿纹的应用范围,多见于书斋、文具等装饰之中,用以表达读书祈禄之意。
实际上鹿与禄的联系不仅在于谐音,关于鹿的意象表达也是传承禄文化的点睛之笔。
笔者结合历史积淀与自身理解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在禄文化传承上做出突破。
一、鹿之儒道家意象与仕途生生不息
鹿由《诗经·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开始成为儒家文化的形象代言。
一方面鹿恬静、和善、少斗,很符合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儒家本是学的代表,且鹿又
与读书之禄谐音,可以说儒家尚鹿自是情理所在。
自古以来儒家都重视民以食为天,“鹿”的形象便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于食物的基础来源——农耕文化。
就目前来说,多数学者认为鹿形象的渗透是与龙相联系的。
首先龙图腾形成于农业文明,其作为一种人造意象,融合了多种文化,是众多吉祥的综合体。
商周青铜器中的龙作蛇身、兽首、牛角爬行状。
至民族大融合走向统一的隋唐盛世,龙头上竖起的牛角则分开枝叉成为鹿角,此后从未改变。
再者,从古至今,龙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帝位的象征,鹿作为官禄的象征,自然是与龙相辅并置的,可以说二者的结合便是几千年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主要手段,“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读”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
由此鹿与龙的结合也便是对禄文化的一种展现,诚如在禄吉祥中人们会用鲤鱼跃龙门寓意顺利通过、在父母对孩子的殷勤希望中会说望子成龙。
从道家方面讲,主要是鹿角的春生秋落恰好与四季变化相吻合,既表达了生死往复也表达了循环不止,形象的阐释了道家对生命轮回的崇尚,总的来说,对于鹿角寄生于龙头以及其无限循环的观念也是符合禄文化对仕途的追求的,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每个人对仕途的追求,都不会因为坎坷和失败而退缩,而是在不同行业往复的重复着成功与失败。
永远不曾间断过对禄的崇尚,这里指的禄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并非只是最原始的官禄之意。
二、鹿之女性崇拜与人丁兴旺
鹿本质上实属“三从四德”的贤淑女性,而且又与女性一胎一仔的生育功能和体性相似,因此形成了以鹿喻女性的崇拜。
对于鹿意象拟喻女性的认知思维,主要体现在母系社会时期的岩画文化,如新疆的呼图壁及内蒙古的阴山岩画等,另外还有战国时期瓦当、青铜器上体现的艺术绘画。
新疆呼图壁岩画中大量男子手执长矛弓箭追猎麋鹿的图画,均表现了以长矛、弓箭为象征的男性对以麋鹿为象征的女性的强烈占有,既张扬了阴阳之美,又表达了阳刚与阴柔的完美挈合。
翻阅中华文明史,我们会发现被先民视为报春神鸟的凤凰图腾雏形——玄鸟,最早也是与麋鹿俩俩相配出现在古代艺术之中。
从挖掘出的先秦凤鸟文物可以得知:其图纹造型大多都是鸟首鹿角。
如睡虎地秦墓和曾侯乙墓出土的凤凰图纹,外型均为鹿角巨鸟。
关于鸟首鹿身或鸟首鹿角这种鹿鸟合体的造型, 1987 年阿拉善旗发现的一幅鸵鸟岩画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加明确的意义。
据发现者盖山林教授在《阴山岩画》中介绍:“岩画上方有两只鸵鸟,爪踩一只鹿。
鹿尾上翘,前足踩只鸵鸟。
这幅画以鸵鸟象征男性,以鹿象征女性,描写了远古时代先民祭神时模拟鸟禽踩蛋的场面,那时人口的多寡直接关系到部族、国家的兴亡,所以祈求子嗣繁衍后代一直是部族或国家的头等大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鹿的女性崇拜同禄文化的人丁兴旺是相见一章的,因为古时读书做官只能针对有钱有势之人,对于那些出身贫寒的人只能用人丁兴旺来表示对禄的追求。
三、鹿图腾与官职禄位
鹿图腾作为草原祖先“豁爱·马阑勒”的开始,预示着第一,象征着地位。
古代的匈奴和鲜卑人均有尚鹿习俗和鹿崇拜。
从鲜卑人墓葬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中有大量鹿纹图案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如:金银铜制饰牌、腰带及壶等器物均饰有三鹿、双鹿和单鹿图纹。
鹿角部分威武神勇、造型奇特,几乎覆盖整个身躯,似像云一样蜿蜒盘旋飘浮于后,又如歪倒的大树向后挺拔。
在由内蒙古出土的东汉晚期“三鹿纹金饰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外框呈圆角长方形(防止贴身时刮伤),鹿形均做立姿回首状,从眼部选择同中求异原则,整体以抽象概括为主,主要是以镂空的形式来表现,三只鹿的鹿角连在一起似网状树枝,仿佛鹿头是和树木长在一起似的,暗示着鹿犹如树木的根基、权利的核心。
[1]再如象征草原战士的鹿石,鹿常常呈狂奔状、头后倾、鹿角几乎触及背部、眼大睁、嘴似鸟喙状。
既表达了民族的图腾精神,又含权利的威慑力。
从另外一方面讲,鹿也是包括蒙古在内的北方萨满的重要的神和标志。
多数地区巫师的帽子上都镶嵌一个鹿角像,并在其使用的青铜
[2]
少,取决于萨满身份的高低,枝数越多本领越大、地位越高。
一般鹿角枝数约分为 3、5、7、9、12、15 等不同级别,多数情况下12 枝叉就已经被看做是最高品级了。
如此看来鹿角的枝杈似乎也同汉文化中的官位等级含有相似之意。
总结
当然,以上提到的几种关于“鹿”意象的文化背景也并不是纯粹的,在长期的历史流变中很大程度上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因字数限制未能加以详述。
鹿是吉祥的代表,今后也将是表达禄文化的主流元素。
经过对鹿的各种意象介绍,可以推测鹿对禄文化的传承,在图形表示上,今后需注重鹿与龙,鹿与凤的结合。
多从鹿角出发,着重刻划其分叉数目及造型。
如3、6、9、12、15等数字内涵,再如鹿角的云、火、卷草设计寓意,这些都可作为设计的本原纳入到传承中去。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参考文献
[1]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2]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 2004.
[3]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986.
[4]王博,祁小山.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