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导学案
编制编审
班级小组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个文言常用实词和“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能够基本辨别常见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用法)。

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探讨论证效果。

【知识导学】、【基础演练】
参见《卓越新方案》44-45页内容,完成相关内容。

【知识链接】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 本体”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喻词”(像、是、如等)。

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而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全文,疏通文意,探究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喻证法的使用。

【合作探究】
一、熟读全文,梳理本文内容。

文本围绕“学不可以已”从三方面展开说理分析,其中第二段从学习的意义说明道理,运用五个比喻句分析了学习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三段从学习的作用说明道理,运用六个比喻句分析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第四段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说明道理,运用十个比喻句分析了学习要求积累、恒心、专心。

二、鉴赏技巧,融会贯通
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翻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深入文本,鉴赏技巧,探究主旨
1、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你能具体分析一下本文比喻论证的手法吗?
答案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
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具体分析如下:
(1)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

①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②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2)设喻方式灵活多样。

①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②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③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我们今天认为,在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途径上,“思”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孔子说“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答案: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学习方法。

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

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

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

3、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对此,你有着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答案:观点一荀子在本文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

这是按封建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观点二荀子在文中提到的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今天都值
得继承和借鉴。

需要补充发展的是:我们还应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合作学习,还要创造性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