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诗歌的特点,并分析中晚唐诗歌出现风格转变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作品,谈谈中晚唐诗歌的特点,并分析中晚唐诗歌出现风格转变的原因。

答: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

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晚唐诗歌偏于寓古刺今,诗风带点颓然的色彩。

没有盛唐的那种豪迈感。

伤感无奈伤春等带了消极色彩占了主调原因: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场巨大变故的唐王朝,其社会秩序和士人心理与开天时代已有本质不同。

一方面朝廷不思振作,于内忧外患中苟求太平,远无开天盛世那样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整顿天下的魄力;另一方面战乱以后,朝政把持在元载、王缙这样的权臣奸相手中,他们有意排斥贤良方正之士,这就必然酿成一股趋炎附势、急功近利的士风。

大历诗人正是在这种时代氛围中,逐渐显露出依附权贵以求干进的萎缩人格。

中晚唐诗歌,从韩孟诗派开始,就已经出现这个“视觉问题”了。

韩孟诗派的诗歌里,尤其是他们所倡导的那种怪奇之风,不借助于人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是达不到那种理想的效果的。

如韩愈“昼蝇食案繁,宵蚋肌血渥”(《纳凉联句》)这首诗,他用苍蝇在餐桌上繁殖、蚊子被打得弄了皮肤满是鲜血,这样的一种恶心的场面来写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果没有看过苍蝇繁殖、文字叮人的人,就没有这样‘恶心’的体会。

再如他的“灵麻撮狗虱”(《城南联句》)一句,也写的是这种令人作呕的场面。

我们再来看孟郊得诗歌,《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这本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因为终南山的高,所以太阳和月亮在升起的时候,从下面看去,日月就像在山上生出来的一样,我们有视力的人很容易就能想象出这样的一种画面,但是如果是出于黑暗中的人,他就无论如何无法想出。

因此看似平常的画面,实际上经过千思熟虑的,成千上万的细致观察的。

是离开人的视觉感官就不行的。

中唐诗唐诗衰而复兴的时期,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

韩、孟诗派为代表艺术上刻意求新, 形成奇险怪僻的风格特色。

田园派则以柳宗元、韦应物、刘长卿为代表。

柳宗元诗远绍屈《骚》, 近师李白, 格调激越奔放, 具有一种清峻的风格。

韦应物诗则「高雅闲淡」, 多有佳句。

而刘长卿诗的造意遣词, 无不精微妥贴, 用笔简淡, 清切自然。

浪漫派的李贺, 远绍
《楚辞․九歌》, 近师李白、韩愈, 其诗想像奇特、色彩浓厚, 形成一种奇崛幽峭、穠丽凄清
的浪漫风格。

晚唐诗歌, 随著国势的衰危动乱社会派的聂夷中、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等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 反映民间疾苦, 取得一定成就, 但影响不大。

当时在诗坛上居显赫地位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他们忧国忧民, 感慨今昔, 诗中充满了感伤色彩。

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 诗风轻艳, 影响了不少唐末诗人。

晚唐诗歌风格
1、老趣。

内容历练中有苍凉。

2、感伤。

凄迷,朦胧,空朦。

3、工整、历练。

典雅而规范。

4、多重、复调。

万千滋味集于一体。

5、意境。

晚唐诗的和中晚唐的那些追求奇趣的人一样,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诗歌的美学意境,极大地扩张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