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

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

15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16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吴 帆摘 要:《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独立存在的歌曲,本曲为三段体,具有乐曲平易动人、音调朴素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专业歌手及艺术团体的演出曲目之一,同时是久唱不衰的优秀作品。

《黄水谣》具有叙事性,如何在演唱中让听众感受到本曲思想感情成为演唱者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合唱作品《黄水谣》,以期为人们提升本曲演唱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唱;《黄水谣》;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吴帆(1986-),男,大学本科学历,任职于常州市文化馆。

合唱讲究协调统一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唱中不仅要保留作品本身的音色特点,在合唱中还要做出取舍,提升音色、音量等方面的控制水平,在多声部统一的基础上提高合唱质量。

《黄水谣》于1939年由冼星海创作,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首合唱歌曲,起初为女声齐唱民谣式歌曲,而后改编为混声四部合唱歌曲。

本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通过对第一部分进行缩减再现的方式创作出了第三部分,结构形式从整体来看并不复杂,第一部分从和平场景过渡为敌人入侵的场景,情感逐渐递进,运用各声部刻画音乐艺术形象。

虽然本曲构思清晰、结构简单且演唱具有大众性,但合唱仍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为使人们《黄水谣》的演唱水平可有效提升,探析该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演唱处理方式、合唱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唱作品《黄水谣》的艺术特色(一)从音乐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艺术特色《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乐曲,主要描述黄河两岸战争爆发前后人们的生活景象。

本曲属于歌谣三段体,由A、B、A’三部分构成,旋律优美、质朴。

本曲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内容十分丰富,A 段落为2/4拍,E 大调,此部分曲调具有抒情性、明亮性,圆号具有指引人们追忆和平美好生活的功能作用,旋律绵长且起伏不断,用委婉的曲调结构及平实的语言讲明黄河的形象以及生活在黄河两岸同胞辛勤劳作的安稳生活场景。

《黄水谣》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艺术分析

《黄水谣》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艺术分析

(三)情感处理从情感的表现来看,这三个乐段也有三个不同的情感主题。

在这首乐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河两岸的美好生活场景,黄河奔流不息的壮丽画面,也展现了战争发生之前的欢乐,充满了对过去的美好记忆,与接下来的第二、第三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个乐段一开始,旋律、节奏、速度都发生了变化,4/4拍的节奏让作品的情绪有了变化,充满了悲愤,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受到了侵略者的摧残,而第二乐段的旋律则充满了怨恨,诉说着侵略者的苦难。

从曲调的高低变化可以看出,这首歌在第二乐段中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它能很好地反映出民众对侵略者的悲愤。

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开始,这首歌的情绪冲突达到了高潮,随后的音乐强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这让这一乐句在抒发情绪和控制情绪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歌曲的结尾,“回不了家乡”,表现了人们在这种苦难、愤恨的情绪中,对故乡的怀念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第三乐段则充分表现了“悲”,虽是整个乐曲的再现,但是却是“喜”这一情感元素中的“悲”,与黄河奔流的一幕形成鲜明对照,而这一乐段又把握了第一乐段的情感核心:“喜剧内核是悲剧”。

这一段主要表现了抗战爆发后,人们的生活在战争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都将这种悲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和第一乐段的民众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想起了战争爆发前的那一幕,也想起了歌曲中所饱含的不屈、顽强、英勇的精神。

在第三乐段中,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也使这种情绪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

二、《黄水谣》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艺术分析(一)指挥速度直抒作品情绪乐曲行进的快慢叫做“速度”,速度通常是随着音乐的内容、形式而定的。

通常情况下,明快、欢乐、充满激情的乐曲往往是稍快的;抒情、叙述的乐曲通常是中速的;而忧伤、哀愁、回忆的乐曲通常是缓慢的。

速度对于一个指挥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一个指挥者一开始就把速度搞错,那就从一开始就错了。

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瓦格纳,《指挥的艺术》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一位指挥家的全部职责就是用自己的能力来指示正确的速度,而从他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唯有恰当的速度方能够表演出恰当的力度。

大学声乐黄水谣教案

大学声乐黄水谣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声乐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水谣》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学习《黄水谣》,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1. 《黄水谣》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2. 歌曲分析及演唱技巧3. 歌曲排练与演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黄水谣》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黄水谣》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歌曲分析1. 分析歌曲的结构:三段体,分别描写黄河景色、敌人入侵后的灾难以及人民的苦难。

2.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歌谣式旋律,富有民族特色,节奏明快,情感真挚。

三、演唱技巧指导1. 指导学生正确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性。

2. 强调咬字清晰,音准准确。

3. 分析歌曲的强弱、速度变化,指导学生把握音乐情感。

四、分组排练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排练。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演唱技巧。

2.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

二、完整演唱1. 整体排练《黄水谣》,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整体效果。

2. 教师强调演唱时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演唱中融入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热爱。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水谣》的艺术价值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热爱程度。

教学资源:1. 《黄水谣》音频2. 《黄水谣》简谱3.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李玉婷【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1页(P79-79)【关键词】作品; 分析; 主题; 乐段; 前奏; 乐句【作者】李玉婷【作者单位】[1]天津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4.3一、作品主题分析作品《黄水谣》是一首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2/4拍,E五声宫调式(E大调)。

由前奏、A乐段、B乐段、A1乐段、尾奏组成。

作品的主题是A乐段中a乐句的第一乐节。

无论音型还是节奏型,整个作品都围绕着主题运转。

其中作品的前奏、A乐段、A1乐段等都使用了主题材料。

二、曲式结构分析作品《黄水谣》是再现单三部结构,由前奏、A乐段、B乐段、A1乐段、尾奏组成。

它的前奏完全来源于a乐句中的主题材料,并对第二乐节的内容进行修改,用八度演奏的方式将作品引入演唱。

前奏的伴奏织体与a乐句中的伴奏形式相同,高声部的音区非常柔和,音响模式类似于弦乐颤弓铺垫于背景,贴合歌词就是在对听众描绘当时自然的美、黄河水的奔流不息。

A乐段开始就进入人声演唱。

A乐段由a乐句(6-12小节)、a1乐句(13-20小节)、b乐句(23-30小节)、a2乐句(31-39小节)构成,其中21-22小节是两个乐句之间的小连接。

所以从乐句格局来看,A乐段是非方整性乐段。

a乐句是整个作品的主题,从歌词来讲可分为长短两句,但从音乐旋律上不能算两句,缺少了方整性,作者在第二乐节把尾音拉长处理。

歌词“河流万里长”是用来铺垫“黄水奔流向东方”这个内容的,在两句话的分句处使用了大附点节奏,既起到连接句子的作用,又符合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a1乐句切换了视线内容,变得细节化,在第二乐节中音区不仅变得更高,并使用模进的手法及强力度记号,再一次推进黄河“奔流”的壮丽景色,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1-22小节是两个乐句的小连接,音乐素材来源于此乐句结束的地方,起到过渡乐句的作用。

b乐句是23-30小节。

黄水谣指挥分析

黄水谣指挥分析

黄水谣指挥分析
注意打出预备拍,采用二拍子打法,指挥要柔美、抒情的,展现了黄河水的奔流不息,“长”字要左手打长音,右手小幅度打拍子。

指挥时要饱满、
内在、保持力度。

采用带点“顿挫”打法,指挥时雄壮有力、坚定果敢的,表现了黄河呼啸奔腾的气势;
开河渠的“开”字和筑堤防的“筑”字,指挥时应轻快、活泼、富有弹性,使人民劳动的场面更鲜活。

注意“男女老少”的“少”字要稍微收一下,然后“喜洋洋“用手腕打顿挫拍。

注意前面间奏要为男生打出大动作的预备拍,到了“自从鬼子来”的“自”打实拍,拍点清楚,动作有力,暗示情绪上的转折。

“遭了秧”用手臂打顿挫拍,要有沉重感。

注意“奸淫烧杀”和后面强弱的对比,注意两处左手保持,右手提示女低音的进入。

“丢掉了爹娘”指挥是要雄壮有力,表现对日寇的愤恨。

“回不了家乡”的“乡”字指挥是要稍微抒情点,细腻地表现背井离乡的黄河儿女的悲惨。

结束段要打控制性虚拍抒情一点,注意忙字的附点节奏,注意后面要渐慢,结束音方字左手打长音,右手打节奏。

合唱《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

合唱《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

合唱《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一,《黄河大合唱》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中,具有很高艺术水准,享誉中外的,里程碑式的杰作.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3月,并于1939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中国人民战斗的史诗.作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控诉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反映了人民在日寇铁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讴歌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及团结抗日的壮丽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壮阔的气魄.《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黄水谣》为第四乐章.二,《黄水谣》简析《黄水谣》是一首叙事性的抒情合唱,用歌谣式的单三部曲式写成.音调朴素,平易近人.第一段,pE大调,鲁拍.表现出人们对过去和平生活的追忆.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哺育着两岸的沃土,两岸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这段音乐十分优美,明朗,是人民群众在苦难中对家乡美景的追想,因此音调又显得沉重和不安.第二段,深沉,痛苦,激动而愤恨的混声合唱.先是男声齐唱开始.较低的音区,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又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国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义愤填膺的情绪.在连续的不协和和弦之后, 节奏突然紧缩,旋律出现非常规的连续四度下行(263),并进入属调的关系小调,产生了强烈的效果.这燃烧起来的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 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弦.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缩减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荒芜的土地,被侵略者洗劫后的村落,到处呈现着凄惨的景象,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三,歌曲处理与声乐技术要求第一段这一段以抒情为基调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处理成流畅欢快.从背景上看,国土已经沦陷,所谓的欢快,已不是现实,而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为下一段预示着不安.音乐中有想往,有深情,也有喜悦,是一种复杂的感情.音乐一开始,乐队用圆号把人们带到对过去和平生活的回忆中去.朗诵结束后,又有五小节的前奏,歌唱进入:蚰I,II.j.Il厂.j::.,这是《黄河大合唱》全曲三个基本主题之一.这一旋律象征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在演唱时要体现出这种精神气质.这一句旋律一开始就是上升趋势.高音处逊鲢”奔流”注意软腭抬起,位置要高.随后旋律以递降形式落到全曲最低音.唱“长”—I弓一I时,注意不要压喉,把声音拖住,同时位置不要掉下来.f,’flfs.fQffit—il水卫?-澶卫膏-奔-叫_如虎羹?lfltI.-f.sI.tl,{z?j旋律上升形成第二个波浪高峰.唱”奔腾叫啸”时,注意深呼吸,高位置,用较强的保持音演唱.下一句,音乐在中音区进行:f,国Ia?j}9-I..§l}af.?ll开柯-.筑理由.坷东千里戚平囊.I叠I.-If-l1.!lal,?l一I“开”和”筑”两个字可用一点断音,以更好地表现赞美的心情.一一这一句要唱fsl国}一{成一个较大的渐Ia(:l::f:Ji三音,要给予充分的强调.”香”字要特别注意控制音量,稍渐强后,音量就共鸣的效—果,表现出愤怒的力量.!{..{“奸淫烧杀”四个字到了愤怒的极!’5一:=J点,要一字一音,表现出对敌寇残暴罪——I行的强烈控诉.5.-,/._I3.32剁j一.这四个字不可过重,要控制音量8..JJ.t”el’..’0并渐弱,和后半句:::~5.l.,l5-_l,..,l一片摹本.暮琼,目一’一’’4i...i,l1.!n},n}:::}f-s.s_4-fa…lIl?-?3f3.f’--?I描绘出遭劫后凄惨景象.”扶老携幼,四处逃亡”中间不要换气-,50-535333-3’’丢掉了f50?55‘‘-’’l在这里恢复前面的速度,但不可唱成进l行曲,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奈何.一三这是全曲的高潮,要唱出一种..’_1..,jf强烈的效果.女高音主63一I.fIrn.}l连续四度下行,注意保持位置,:三一而男高音主6§一f下行四度又一lrl●l’,1.‘Ij.Ii-jI上行五度,唱高音”§”要注意气7jG_{i:Ji息的支持l/,.——\§§§l5?{?l±§i§}.i§±}i.I.)}l这个尾奏是演唱情绪的延续.内心歌唱仍在进行,演唱时不可忽略.《黄水谣》这一乐章前后有鲜明的情绪对比,旋律起伏也较大.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都要细致分析,处理,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表演时才能有感人的效果.陈文明孔繁清北京市昌平师范学校。

黄水谣合唱指挥实践

黄水谣合唱指挥实践

黄水谣一、作品介绍《黄水谣》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中的一段音乐,其实是一首民谣体歌曲。

民谣体是一些流行于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

而《黄水谣》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叙述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和生活,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满腔愤恨。

《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

它深厚而宽广,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爱、对祖国地的深情表达得真切感人。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905年6月11日,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前苏联莫斯科。

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

童年和少年时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专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到达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授和音乐系主任,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首音乐作品和大量论文。

塑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以他对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称号。

作品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

他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

冼星海以自己毕生的艺术实践,不懈地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中国新兴音乐的革命方向,全面反映在反帝爱国斗争中。

他不断探索音乐创作与群众的密切结合,努力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点又富于强烈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各类音乐作品,为发展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省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黄水谣》作为我国近代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作品。

被许多老师看做女声的必唱曲目,因为其歌曲平易近人、音调朴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这部作品出自冼星海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当中,全曲感情蕴含丰富,令人无法轻易忘怀。

因此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出这首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经过艺术处理后完美体现歌曲的情感,这其中涉及的手法和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并且诠释《黄水谣》的魅力,深刻探讨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歌唱技巧、作品分析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若使一部声乐作品演唱成功,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离不开优秀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

同时为使经典继续渊源长流,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演变,对经典歌曲的二次艺术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能保留经典本身的艺术风格,也能融入新的歌唱艺术是现代与历史的双赢。

在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点就是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流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空有华丽的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会像僵硬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作品空洞无畏;只有情感但缺失技巧的演唱与艺术就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歌唱艺术就是经过合理的训练与思索,把演唱技巧和作品情感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

《黄水谣》这部作品是我国诞生值得纪念又无比悲痛的特殊年代,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未光然天时地利、艺术碰撞的经典之作。

整部作品平易近人又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勇敢、无畏、勤劳、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

这部经典作品经常被使用在日常教学和演唱当中。

需要用一定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演绎作品。

笔者将根据分析《黄水谣》的创作由来、作品结构、演唱技巧三个方面,全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表达。

2 黄水谣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2.1 创作背景七十多年前,羸弱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侵略军铁蹄的残暴蹂躏下,华北危急,全国危急。

合唱作品黄水谣钢琴伴奏演奏技法分析 (1)

合唱作品黄水谣钢琴伴奏演奏技法分析 (1)

合唱作品《黄水谣》钢琴伴奏演奏技法分析《黄河大合唱》这首作品,是冼星海作品中传唱度最高的,也是我国音乐范围内一部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都有着振奋和鼓舞的作用,《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就是《黄水谣》,也是叙事性最强的一段,令人为之流泪,其篇幅不大,但是非常精致,对整个《黄河大合唱》起到了转折的作用,它有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

本文将《黄水谣》的合唱作品的钢琴伴奏技法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析。

首先从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冼星海的作曲风格切入,去理解乐曲的灵魂,再对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准确的把握乐曲进行方式,最后对《黄水谣》钢琴伴奏的伴奏音型、伴奏过程中的音量控制等方面,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准确的把握乐曲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使得为合唱的伴奏的钢琴伴奏者,能从乐曲的背景、乐曲的音型、速度、力度、情绪变换等方面,与合唱更好的融为一体,更好的展现乐曲的灵魂与意境。

关键词:《黄水谣》;" Yellow River Chorus" is Xian Xinghai's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representative symphony. It is inspiring and inspiring for our country and our nation. It is also a cross-era classic within the music scope of our country. Huang Shui Yaois the fourth movement of " Yellow River Chorus" and is also the most narrative section. It makes people cry. Its length is not too long, but it is very delicate. It plays a turning role for the whole " Yellow River Chorus". It has its distinctive national style and depicts the spirit of the time. the piano accompaniment techniques of chorus works of " Huang Shui Yao"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First of all, from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the music and the composing style of the author Xian Xinghai, to understand the soul of the music, then to analyze the musical structure of the music,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way the musicis carried out. Finally,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accompaniment sound type and volume control in the accompaniment process of " Huang Shui Yao" piano accompaniment,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time style and national style of the music.the piano accompanist who accompanies the chorus can better integrate with the chorus from the aspects of music background, music sound type, speed, intensity, mood change, etc., and better display the soul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music.Key words:"including a communal" Piano accompaniment spectrum Accompaniment technique Musical features Concerted performance一、《黄水谣》的创作背景概述(一)冼星海的创作作曲风格(二)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曲概述二、《黄水谣》音乐结构分析(一)音乐曲式结构分析(二)音乐各乐章创作分析(四)乐曲主题音乐形象三、《黄水谣》合唱中钢琴伴奏技法分析(一)伴奏音型的运用(二)钢琴伴奏过程中的音量控制(三)演奏技法相呼应四、在进行《黄水谣》合唱中如何做到演奏交流和默契配合(一)在练习过程中聆听伴奏(二)表演中及时进行沟通钢琴伴奏与合唱的结合,更为良好的展示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表演过程中两者互相交汇融,互相衬托。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二 )音乐形象的分析 《黄水谣 》这首独唱歌曲的创作借鉴 了 民谣 的形式 ,经过别有心裁的艺术处理 ,成 为一首单三部曲式的新 型的民谣体歌 曲。该 曲曲调明 朗、旋律优美 ,A段可 以看成为两 部分 ,前部分 1— 22小节具有微 调式 的色彩 , 后半部分 23— 3O小节则有羽调式 的色彩 。 其 中 “奔腾叫啸如虎狼 ”一句采用了大二度 和小三度 的连续进行 ,类似于黄河翻滚 的浪 花 。级进上行的旋律、波浪音型 的运用 。恰 如其分地表现 出黄河波浪翻滚 的气势 。旋 律 中八度 的运用 ,更 是将黄河水急浪高 、奔腾 叫啸的气势通过大跳音程表现出来 。B段旋 律变化不大 ,其 中八度跳跃表现人们对敌人 愤恨 的情绪 ,音乐 由低沉逐步推 向悲愤的控 诉 ,表现了敌寇入侵 的铁蹄践踏 了祖国的大 好 河山 ,敌 占区的人 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A’段是 A段的缩短再现 ,黄河依旧奔腾 , 早已物是 人非。 三、 《黄水谣 》的演唱处理 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 ,它 的艺术感染力 要靠演唱来体现 ,演唱者是声乐作品的传播 者 ,又是原创者与听众之 间的搭桥者和直接 演绎者 ,演唱歌曲需要歌 唱者根据作词作 曲 家的作品进行艺术 创造 。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 “二度创 作”。要想提高声音表 现就需要演 唱者 不断 提高 自己的文 化艺术 修养 和演唱 技巧 ,技巧 的主要 内容包 括对 自身气息 的控 制能力 ,对歌曲节奏 、力度、语 言的运用能 力等 。 (一 )气息的合理安排 气息是歌 唱的 “源动力 ”,世界著名音 乐家卡鲁 索说过 ,“学生一 旦掌握了呼 吸, 那 么他们 已经迈上 了声乐艺 术的第一步 ”, 可 见气 息 在歌 唱过 程 中 的重要 性 。《黄水 谣 》A段 中的第一句 四小节共八拍 ,有 些歌 唱者为 了突出奔腾的气势 ,在演 唱 “奔 流” 两字时 ,用了大量的气息 ,而后面的四拍如 果不换气就无法完成 ,如果在 “流”字后面 换气 ,给人突然 中断的感 觉,使得歌唱不够 完 整。在演唱这首作 品时气息要得到恰如其 分 控制 ,既要松弛又不松垮 ,又要兴奋且没 有 压迫感 ,只有 这样声音才能得到整体的共 鸣 ,感情 才能得到更好 的抒发。

合唱演唱技巧训练及《黄水谣》作品处理分析研究

合唱演唱技巧训练及《黄水谣》作品处理分析研究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22其二,发声位置。

合唱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使发出来的声音更加通透、明亮。

在合唱发声训练中,喉咙位置应处于吸气后静止的状态,拉长咽腔,使共鸣腔体扩大。

国内外的音乐教学中,常常依靠“打哈欠”的感觉来寻找发声位置。

因为在打哈欠时,肺部需要大量的空气,呼吸会自然加深,笑肌、软腭本能上提,整个声音通道张开并形成一个共鸣腔体,这时进气十分的顺畅,能明显感觉到声音浑厚有力。

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做这一动作时,要注意哈欠不能打过头,否则会压制喉头,影响发音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通过练习“惊讶”的表情找感觉,这也是寻找声音高位置的有效方式,在做这一表情时,各个共鸣腔体就充分地打开了,不仅能够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而且可以使发声更加的积极、优美。

其三,音色特征。

音色,即音的色彩与特性,是音乐演唱中最吸引人、直接触动感官的表现手段。

合唱艺术,是要把具有不同声部、不同特点的演唱音色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声混合音色的美妙组合。

所以,合唱的音色与音量,与合唱人数及各声部人数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而,在合唱训练中,不同的情况下对音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独立声部是旋律化的时候,要求各个演唱成员的音色与音量保持一致,使声音听起来像一个人唱的,同时也要体现本声部的融合感,追求和谐美妙的音色。

而在表现纵向型的旋律时,要求所有声部服从音乐的和声设置,和弦根音---男低音声部bass,要肯定、敏捷、刚健、饱满;中间的和声部分,即男高音声部tenor和女低音声部alto,应自然收敛;主旋律声部,通常为女高音soprano或男高音tenor,或两者共同担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另外突出和加强。

(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音乐史料论著《乐府杂录》中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意思是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前提,呼吸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合唱的呼吸方法共有三种,分别为整体呼吸法、轮流呼吸法及循环呼吸法。

艺术歌曲《黄水谣》赏析

艺术歌曲《黄水谣》赏析

艺术歌曲《黄水谣》赏析艺术歌曲《黄水谣》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歌曲背景、音乐分析、演唱技巧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黄水谣》进行赏析。

一、歌曲背景《黄水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经典歌曲,它以黄河为背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和坚强。

歌词深情地描绘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坚定不移的抗战斗志。

这首歌曲具有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意义,成为了激励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争取自由和尊严的象征。

二、音乐分析《黄水谣》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

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悠扬的旋律展现出黄河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安宁生活;第二部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旋律低沉悲壮;第三部分则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悠扬旋律,但加入了抗战斗争的元素,表达了人民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曲式结构上,《黄水谣》采用了三部曲式,即由三个具有对比性的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为平行四句,旋律悠扬,表现了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第二乐段为对比四句,旋律低沉,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三乐段也是平行四句,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旋律,但加入了抗战斗争的元素。

在调式运用上,《黄水谣》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如宫调式、徵调式等,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同时,歌曲中也运用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如和声、复调等,使歌曲更加丰富和立体。

三、演唱技巧《黄水谣》的演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首先,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保证声音的稳定和连贯。

其次,演唱者需要运用适当的音量和音色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在表现第一乐段时,要用柔和的音色展现出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在表现第二乐段时,要加大音量和力度,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在表现第三乐段时,要再次柔和地演唱,以展现出人民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此外,演唱者还需要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韵律。

【资料】高中音乐歌唱课-《黄水谣》分解汇编

【资料】高中音乐歌唱课-《黄水谣》分解汇编
• (四)《黄水谣》
•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 表情。但与普通民谣一般只表达颓废不同,《黄水谣》里 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 (五)《河边对口曲》
•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 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 和合唱。还有,过门是比较轻松有趣的。唱的人宜用动作 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 (二)《黄河颂》
•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颂歌大多带有奔放的热情,高 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 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 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 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 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 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 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 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 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冼星海在创作杂记《我怎样写〈黄河大合 唱〉》中写道:“《黄水谣》是齐唱的民谣式的 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着痛苦呻吟的表情,但 与普通一般颓废的情绪不同,它充满着希望和奋 斗”。
《荒水谣》朗诵词: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 艰苦奋斗,一天天的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 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 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 (一)《黄河船夫曲》
•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 划船,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 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 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哪,遮满 天!”,“浪花哪,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 舵手哪,把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 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松一 点。在他们没有渡过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 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 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黄水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

黄水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

《黄水谣》指挥分析报告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 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 年1 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 月31 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

4 月13 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

《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 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 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 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 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o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 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系别: 艺术系专业方向: 音乐表演班级: 7130101****: *******: ***职称: 助教20 年月日中文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

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演唱感情演唱音色演唱呼吸Abstract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 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 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目录摘要 (1)前言 (4)一、作品分析 (5)(一)作品分析1、歌曲创作背景 (5)2、作者介绍 (6)(二)歌曲的创作特色1、曲式结构 (7)2、歌词文学 (7)3、情感表现 (7)二、表演设计 (8)(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8)(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8)(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9)三、练习与排练方案(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 (10)(二)练习计划安排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前言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水谣》指挥分析报告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

《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
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

E大调,2/4拍。

第一段(A)
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 b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

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
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

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

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

2、《黄水谣》歌曲处理
1)A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段要慢、沉重。

B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
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

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

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
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

“开河渠,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流畅,“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

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

因此,“黄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

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黄水谣指挥设计:
在每段开始唱前要做吸气的动作提示要开唱第一乐段
第一乐句预备拍采用二拍子打法,指挥抒情柔美,长字左手停顿,右手小幅度打拍子。

第二乐句指挥要饱满,有力度,奔腾叫啸如虎壮句要带点顿挫的打法,指挥要雄壮有力表现黄河呼啸奔腾的气势。

第三乐句开字和筑字指挥要轻快活拨,表现鲜活的劳动场面。

喜洋洋打顿挫拍。

第二乐段
第一乐句拍点要清楚,动作要有力,“遭了殃”“奸淫烧杀”打顿挫拍,以体现沉重的情感。

以左手指挥高声部,右手指挥低声部。


二乐句丢掉了爹娘处指挥要有力,表达对日寇的愤怒之情,回不了家乡处乡字指挥用软击拍,抒情。

结束段要抒情,越到后面指挥渐慢,结束音左手保持,右手打节拍。

收拍时动作应柔和,舒缓,圆润,速度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