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通讯工具的变迁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身边的故事
通讯工具的变迁
悠悠七十载的岁月,弹指一挥间。风华正茂的恰同学们,也早已白了头。在岁月的年轮悄然无声的变化中,东方大地上那颗明珠正在一点点地拂去尘埃,散发着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这便是中国。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坚定有力的呐喊,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从此,中国新纪元的大幕缓缓拉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倾注了太多太多中华儿女的心血。
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的,艰难困苦不敢忘,喜人成绩绽光彩。
从建国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令我
感触最深的便是通讯工具的变化了。
最初,传送消息靠人工带信;后来,邮政送信要翻越雪山,一封信可能半个月收到,也可能半年才收到;再后来,惜字如金编电报;慢慢地,BP机成为有钱人的标志;渐渐地,手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在中国,从城镇到乡村,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沟通效率。
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
一位曾担任话务员兼发报员的老人说:“值夜班的时候,夜铃一响啊,赶紧爬起来了,吓得心里噗通噗通的,电话多,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人家有急事就要电话,那个夜铃哄哄的响,守
着机器困,在总机跟前睡觉。”
尽管长年刺耳的铃声对她的听力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是这铃声却成了老人一生的回忆,当她谈论起来仍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关于电报,她说:“电报吧,要发加急的,还得翻译出码来。公社属于马庄的,836903614357,都要把这些字变成码,变成码再摁着发,都很累啊,发一天也了不得。”
尽管岁月匆匆,可是那些电报编码从时光的缝隙中,偷偷存留下来,印烙在老人脑中,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