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者、INS用量已很大、血糖仍不能控制者、轻度酮症酸中毒
而又无条件静脉输注INS的病人。
2
lNS非注射途径给药 对于糖尿病合并足溃疡或糖尿病合并压疮[3]
INS微乳及油制剂
微乳作为口服INS载体具有粒径
2.1局部给药
细小和渗透能力强的特点,可保护INS在胃肠道中不受酸和酶
的病人,在处理患处时用INS联合甲硝唑、山莨菪碱等敷于刨 面,次日将敷料揭开.可见分泌物明显减少,浅层破溃创面小的
insulin
delivery[J].Diabetes Care.2004.27(1):239—246. [9]Ramdas M,Dileep KJ,Anitha Y,ct a1.Alginate encapsulated bio—
adhesive
ehitosan microspheres for
intestinal
159.
[3-1钟一萍.胰岛索外敷治疗褥疮[J]-护士迸惨杂志。2002.17(I)t
486.
[4]
Cefalu
wT.Evolving
strategies
for insulin delivery and therapy
[J].Drugs,2004.64(11)l】149—1161. Is]李昌臣.2型糖尿病胰岛紊治疗的利与弊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 志.2002.10(2):10. [6]Brain JD.Unlocking the
insulin
SO as to
an
route
of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sulin.
route
Key words
insulin;dosage form;administration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09.05.004
下腹膜入口装置,将它移植在脐上,埋在皮下,内部开口在腹腔,
万方数据
・384.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February。2009 V01.23 No.2B
输液器开关在腹腔壁,通过该开关每日向腹腔内注射所需
INSt“】。
参考文献: [I]Shaikh IM・Jadhav KR,Ganga
部位3 d或4 d结痂愈合;深达肌层的创面也可逐渐见肉芽生
破坏.同时可模拟食物r卜乳糜微粒的成分被吸收进入淋巴系统, 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口服后药物町被上皮细胞吸收,而达到降 血糖作用。
2.4腹腔内给药腹腔内给药是国外研制出的一种装置叫皮
长.经12周换药后.创面结痂愈合。
2.2
吸入给药
相对于蛋白多肽药物的吸收而言,肺部具有较
sulin
S,et
a1.Advanced approaches
in in—
2.5眼部给药INS滴眼剂滴眼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剂型。病 人通过INS滴人眼结膜加以吸收n“。INS主要通过眼结膜和 鼻泪管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两达到降糖效果。一般眼内容量 少,INS作用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能延 长INS作用时间的滴眼剂,并选择刺激性小的滴眼剂。Yung- chi等[130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理化性质稳定且可生物降解的明
2.3
用,给INS非注射途径的应用带来很好的发展。现就目前INS 给药途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NS注射给药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方便的一种,
1.1皮下注射
不同部位INS皮下注射吸收有快有慢,腹部
病人使用依从性最好。但由于INS作为一种蛋白质,在胃肠道 内的吸收难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黏膜穿透性差 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点,因而提高该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是药刺学家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
用度[1”。
[12]向丁红,糖昧病300个怎么办(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同协 和医科大学出版杜,1997:156. D3]Yungchi L,Pahala S.Samnel H。et a1.Effect of brij一78
temic delivery of insulin from
1997,86(4):430.
pert
R。et a1.Non—invasive
state
routes
and
perspectives[J].Ex—
Opin Drug Deliv,2006.3(6):763—770.
strategies
[8]Cefalu wT.Concept
and feasibility of
noninvasive
at
of diabetes patients。scholars of both abroad and
home go in for study ideal administration
on
non—
给药的研究,探索理想的给药途 径.透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胰岛素;剂型;给药途径
中豳分类号:R45
Biblioteka Baidu
injection way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obe into
drug
口腔黏膜给药
颊黏膜的吸收表面积为100 cmz~200
delivery[J].J
Biomater Appl,1999。13(4):290—296.
cm2,通透良好.蛋白酶活性较低,血管丰富。因此,颊黏膜给药 也不失为肽类药物较适合的~种给药途径。颊黏膜给药制剂
oral一[yn由重组人INS和吸收促进剂组成。配合Rapid Mi- stTM装置,可将药物以高速、细小的雾状形式喷人口腔,给药 后40 min~60 rain达到峰浓度,240 min降至最低浓度[”]。
2.7
tight glyeaemic control
in—
insulin,Safety[乃.Diabetes Obes Metab,Z005,7(Suppl I,:
14—18.
[7]Gonzalez C。Kanevsky D,DeMarco
for insulin administration:Current
和剂型如下。
注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臀部。INS吸收还与剂 量浓度和运动有关。剂量越大、浓度越高,吸收越慢,并且运动也 会使吸收率增加。腹郝面积大。有皮下注射的优点,一般成人的 腹部可供旋转或排列式皮下注射,如两点相距2 cm。可有180 个注射点嵋],按每天3次计算,能连续注射2个月,以后可循环
haled
opportunity of
是普通INS滴眼剂的10倍。 2.6鼻腔给药鼻黏膜内血管丰富.黏膜上蛋白酶含量也比胃 肠道中少,减少了INS被酶破坏失活。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许多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鼻黏膜吸收INS的机制与体内 内源性的INS释放极为相似,为鼻腔INS给药提供了理论依 据。鼻腔给药需要加入吸收促进剂,如胆酸盐、月桂醇酯等才能 增加吸收效果。加入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 25%的病人出现鼻部刺激,而且可能潜在损害鼻黏膜和纤毛运 动功能的危险¨“。
S,Raz 1.Noninjeetable methods of insulin administration
2.9经皮给药
皮肤中的水解酶活性很低,可刹于INS透皮
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国内外学 者一直致力于胰岛素非注射途径 Abstract
to treat
For many years,insulin is administrat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patients with diabet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护理研究2009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旬版(总第277期)
・383・
胰岛素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insul in administration route for patients
卢逢娣。朱玮,阚凯 Lu Fengdi,Zhu Wei,Kan Kai
(Affiliated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 China) 摘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多年来 一直采用皮下注射方法给药,为
黏膜给药制剂以及经皮给药系统等…。由于诸多新技术的应
多的优点,如巨大的肺泡表面积(50 m2~140 m2)、极薄的肺泡 细胞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通透性高且无首过效应、狭小的气 血通路、低酶活性、肺深处较慢的清除速率等,这些良好的生理 环境为蛋白多肽的吸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肺的 给药途径逐渐受到关注。INS的吸入需要特别的技术和设施, 常用的技术有“Technosphere和AIRC 5]”。多数临床试验表明, 在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中。吸入INS和皮下注射INS相比具 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病人更易接受j 6-8]。INS肺部给药 制剂月前很引人注目,这对糖尿病人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文章编号:1009—6493(2009)2B一0383—02
胰岛素(insulin,INS)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多驮类药物,自 从1921年Banting和Best发现并首次在临床应用INS以来.一 直采用皮下注射。几十年来,人们为了提高INS的疗效.不断 改进INS的剂型,不断更新INS的注射装置。但这些方法终究 离不开注射途径。因此,非注射途径应用INS一直是人们探索 的理想途径。非注射途径INS制剂包括肺吸人剂、口服制剂、
胶海绵作骨架制成INS眼内给药装置。该装置含吸收促进剂, 经眼给药后.2 h血糖下降50%~62%,且维持时间达4 h~6 h,
delivery[J].Curr Pharm Bioteehn01.2005。6(5)1387~395.
[2]陈艳.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M].北京z金盾出版社.2002;156—
2。3.2
1.2静脉输注
渗性昏迷、严重外伤、感染、外科治疗围术期者,选用小剂量速效
INS静脉输注。
I.3
INS泵
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把INS输注到病人的体内。维 持血液中INS水平。缩短控制高血糖的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 减轻病人多次皮下注射INS的痛苦,INS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
手段。
INS脂质体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成分来提高INS的生
物利用度或作用时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最近研制了INS 微粒剂,他们将INS与明胶形成复合物后,通过高速匀浆分散 法制备成脂质体,经过冷冻干燥和过筛等处理得到微粒剂。此
制剂不含蛋白酶抑制剂。辅料无毒.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2.3.3
1.4肌肉注射肌肉注射INS吸收快,适用于皮下注射吸收
往复。
2.3.1微球及毫微球制剂
Ramdas等[91制备了含有海藻酸的
壳聚糖微球。包裹INS进行肠道给药.利用海藻酸和壳聚糖的 主要适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 黏附能力增加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毫微球在肠道中具 有较强的黏附力,能进入小肠吸收细胞,同时也能被Peyer结摄 取而进入淋巴循环。毫微球能保护INS不受酶的降解。同时增 INS泵治疗糖尿病,可有效地模拟INS的持续基 加其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吴正红等u。3以壳聚祷和壳聚糖一 EDTA接合物(CEC)双层包覆INS脂质体用于大鼠降血糖实 验,发现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8.91%。
[10]吴正红,平其能。宋斌梅.等.壳聚糖和壳聚糖EDTA接合物双层 包覆胰岛索日服纳米脂质体的研究[13.药学学报,2004,39111);
933—938.
In]安红莲.许春华.胰岛索不同注射途径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9):48.
2.8直肠给药INS直肠栓剂是代替注射给药的重要途径之 一。为了增加吸收,需要向其中加入吸收促进剂。直肠给药方 法具有两大优点:①直肠内pH接近巾性或微碱性,且水解酶活 性低。药物极少被破坏i②可基本避免肝脏的曹过效应。因此. 直肠给药是一条颇为理想的给药途径。由于INS是大分子药 物,直肠内吸收相对困难,因而要加入促吸收剂,以提高生物利
lin on
sys— Sci.
oculardeviee[J].J Pharm
[14]()wens DR.Zinman B,Bolli G.Ahernative
routes
of insulin deliv—
ery[J].Diabet Med,2003,20(11):886—898. [15]
Cernea
而又无条件静脉输注INS的病人。
2
lNS非注射途径给药 对于糖尿病合并足溃疡或糖尿病合并压疮[3]
INS微乳及油制剂
微乳作为口服INS载体具有粒径
2.1局部给药
细小和渗透能力强的特点,可保护INS在胃肠道中不受酸和酶
的病人,在处理患处时用INS联合甲硝唑、山莨菪碱等敷于刨 面,次日将敷料揭开.可见分泌物明显减少,浅层破溃创面小的
insulin
delivery[J].Diabetes Care.2004.27(1):239—246. [9]Ramdas M,Dileep KJ,Anitha Y,ct a1.Alginate encapsulated bio—
adhesive
ehitosan microspheres for
intestinal
159.
[3-1钟一萍.胰岛索外敷治疗褥疮[J]-护士迸惨杂志。2002.17(I)t
486.
[4]
Cefalu
wT.Evolving
strategies
for insulin delivery and therapy
[J].Drugs,2004.64(11)l】149—1161. Is]李昌臣.2型糖尿病胰岛紊治疗的利与弊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 志.2002.10(2):10. [6]Brain JD.Unlocking the
insulin
SO as to
an
route
of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sulin.
route
Key words
insulin;dosage form;administration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09.05.004
下腹膜入口装置,将它移植在脐上,埋在皮下,内部开口在腹腔,
万方数据
・384.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February。2009 V01.23 No.2B
输液器开关在腹腔壁,通过该开关每日向腹腔内注射所需
INSt“】。
参考文献: [I]Shaikh IM・Jadhav KR,Ganga
部位3 d或4 d结痂愈合;深达肌层的创面也可逐渐见肉芽生
破坏.同时可模拟食物r卜乳糜微粒的成分被吸收进入淋巴系统, 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口服后药物町被上皮细胞吸收,而达到降 血糖作用。
2.4腹腔内给药腹腔内给药是国外研制出的一种装置叫皮
长.经12周换药后.创面结痂愈合。
2.2
吸入给药
相对于蛋白多肽药物的吸收而言,肺部具有较
sulin
S,et
a1.Advanced approaches
in in—
2.5眼部给药INS滴眼剂滴眼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剂型。病 人通过INS滴人眼结膜加以吸收n“。INS主要通过眼结膜和 鼻泪管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两达到降糖效果。一般眼内容量 少,INS作用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能延 长INS作用时间的滴眼剂,并选择刺激性小的滴眼剂。Yung- chi等[130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理化性质稳定且可生物降解的明
2.3
用,给INS非注射途径的应用带来很好的发展。现就目前INS 给药途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NS注射给药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方便的一种,
1.1皮下注射
不同部位INS皮下注射吸收有快有慢,腹部
病人使用依从性最好。但由于INS作为一种蛋白质,在胃肠道 内的吸收难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黏膜穿透性差 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点,因而提高该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是药刺学家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
用度[1”。
[12]向丁红,糖昧病300个怎么办(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同协 和医科大学出版杜,1997:156. D3]Yungchi L,Pahala S.Samnel H。et a1.Effect of brij一78
temic delivery of insulin from
1997,86(4):430.
pert
R。et a1.Non—invasive
state
routes
and
perspectives[J].Ex—
Opin Drug Deliv,2006.3(6):763—770.
strategies
[8]Cefalu wT.Concept
and feasibility of
noninvasive
at
of diabetes patients。scholars of both abroad and
home go in for study ideal administration
on
non—
给药的研究,探索理想的给药途 径.透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胰岛素;剂型;给药途径
中豳分类号:R45
Biblioteka Baidu
injection way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obe into
drug
口腔黏膜给药
颊黏膜的吸收表面积为100 cmz~200
delivery[J].J
Biomater Appl,1999。13(4):290—296.
cm2,通透良好.蛋白酶活性较低,血管丰富。因此,颊黏膜给药 也不失为肽类药物较适合的~种给药途径。颊黏膜给药制剂
oral一[yn由重组人INS和吸收促进剂组成。配合Rapid Mi- stTM装置,可将药物以高速、细小的雾状形式喷人口腔,给药 后40 min~60 rain达到峰浓度,240 min降至最低浓度[”]。
2.7
tight glyeaemic control
in—
insulin,Safety[乃.Diabetes Obes Metab,Z005,7(Suppl I,:
14—18.
[7]Gonzalez C。Kanevsky D,DeMarco
for insulin administration:Current
和剂型如下。
注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臀部。INS吸收还与剂 量浓度和运动有关。剂量越大、浓度越高,吸收越慢,并且运动也 会使吸收率增加。腹郝面积大。有皮下注射的优点,一般成人的 腹部可供旋转或排列式皮下注射,如两点相距2 cm。可有180 个注射点嵋],按每天3次计算,能连续注射2个月,以后可循环
haled
opportunity of
是普通INS滴眼剂的10倍。 2.6鼻腔给药鼻黏膜内血管丰富.黏膜上蛋白酶含量也比胃 肠道中少,减少了INS被酶破坏失活。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许多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鼻黏膜吸收INS的机制与体内 内源性的INS释放极为相似,为鼻腔INS给药提供了理论依 据。鼻腔给药需要加入吸收促进剂,如胆酸盐、月桂醇酯等才能 增加吸收效果。加入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 25%的病人出现鼻部刺激,而且可能潜在损害鼻黏膜和纤毛运 动功能的危险¨“。
S,Raz 1.Noninjeetable methods of insulin administration
2.9经皮给药
皮肤中的水解酶活性很低,可刹于INS透皮
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国内外学 者一直致力于胰岛素非注射途径 Abstract
to treat
For many years,insulin is administrat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patients with diabet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护理研究2009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旬版(总第277期)
・383・
胰岛素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insul in administration route for patients
卢逢娣。朱玮,阚凯 Lu Fengdi,Zhu Wei,Kan Kai
(Affiliated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 China) 摘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多年来 一直采用皮下注射方法给药,为
黏膜给药制剂以及经皮给药系统等…。由于诸多新技术的应
多的优点,如巨大的肺泡表面积(50 m2~140 m2)、极薄的肺泡 细胞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通透性高且无首过效应、狭小的气 血通路、低酶活性、肺深处较慢的清除速率等,这些良好的生理 环境为蛋白多肽的吸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肺的 给药途径逐渐受到关注。INS的吸入需要特别的技术和设施, 常用的技术有“Technosphere和AIRC 5]”。多数临床试验表明, 在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中。吸入INS和皮下注射INS相比具 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病人更易接受j 6-8]。INS肺部给药 制剂月前很引人注目,这对糖尿病人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文章编号:1009—6493(2009)2B一0383—02
胰岛素(insulin,INS)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多驮类药物,自 从1921年Banting和Best发现并首次在临床应用INS以来.一 直采用皮下注射。几十年来,人们为了提高INS的疗效.不断 改进INS的剂型,不断更新INS的注射装置。但这些方法终究 离不开注射途径。因此,非注射途径应用INS一直是人们探索 的理想途径。非注射途径INS制剂包括肺吸人剂、口服制剂、
胶海绵作骨架制成INS眼内给药装置。该装置含吸收促进剂, 经眼给药后.2 h血糖下降50%~62%,且维持时间达4 h~6 h,
delivery[J].Curr Pharm Bioteehn01.2005。6(5)1387~395.
[2]陈艳.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M].北京z金盾出版社.2002;156—
2。3.2
1.2静脉输注
渗性昏迷、严重外伤、感染、外科治疗围术期者,选用小剂量速效
INS静脉输注。
I.3
INS泵
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把INS输注到病人的体内。维 持血液中INS水平。缩短控制高血糖的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 减轻病人多次皮下注射INS的痛苦,INS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
手段。
INS脂质体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成分来提高INS的生
物利用度或作用时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最近研制了INS 微粒剂,他们将INS与明胶形成复合物后,通过高速匀浆分散 法制备成脂质体,经过冷冻干燥和过筛等处理得到微粒剂。此
制剂不含蛋白酶抑制剂。辅料无毒.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2.3.3
1.4肌肉注射肌肉注射INS吸收快,适用于皮下注射吸收
往复。
2.3.1微球及毫微球制剂
Ramdas等[91制备了含有海藻酸的
壳聚糖微球。包裹INS进行肠道给药.利用海藻酸和壳聚糖的 主要适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 黏附能力增加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毫微球在肠道中具 有较强的黏附力,能进入小肠吸收细胞,同时也能被Peyer结摄 取而进入淋巴循环。毫微球能保护INS不受酶的降解。同时增 INS泵治疗糖尿病,可有效地模拟INS的持续基 加其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吴正红等u。3以壳聚祷和壳聚糖一 EDTA接合物(CEC)双层包覆INS脂质体用于大鼠降血糖实 验,发现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8.91%。
[10]吴正红,平其能。宋斌梅.等.壳聚糖和壳聚糖EDTA接合物双层 包覆胰岛索日服纳米脂质体的研究[13.药学学报,2004,39111);
933—938.
In]安红莲.许春华.胰岛索不同注射途径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9):48.
2.8直肠给药INS直肠栓剂是代替注射给药的重要途径之 一。为了增加吸收,需要向其中加入吸收促进剂。直肠给药方 法具有两大优点:①直肠内pH接近巾性或微碱性,且水解酶活 性低。药物极少被破坏i②可基本避免肝脏的曹过效应。因此. 直肠给药是一条颇为理想的给药途径。由于INS是大分子药 物,直肠内吸收相对困难,因而要加入促吸收剂,以提高生物利
lin on
sys— Sci.
oculardeviee[J].J Pharm
[14]()wens DR.Zinman B,Bolli G.Ahernative
routes
of insulin deliv—
ery[J].Diabet Med,2003,20(11):886—898. [15]
Cer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