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选项
突出特点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 技法
怨,青青杨柳、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 皇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 家乡亲人的思念或独居闺中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等情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 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兰舟、夜雨、寒月、寒
意象 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
鹊报枝、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
情感 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思念亲 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
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往往先表现乐景乐情,而后转入写悲思,抒哀情愁情。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链接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李清照)、《菩萨蛮·小山重叠
教材 金明灭》(温庭筠)、《闺怨》(王昌龄)

诗歌鉴赏(七)闺怨爱情诗

诗歌鉴赏(七)闺怨爱情诗

(2)词句含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认为腐草化萤, 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在宫女居 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 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 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 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 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 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 妇。“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 命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分析诗中的意象,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其 中表达的情感。 纤云——即是织女所织之锦。“纤”有“纤细” 之意, 突出织女之手巧,这也从侧面说明织女为了与牛 郎 相会不辞辛苦,由此可见牛郎与织女情意之深。 “纤云弄巧”描绘的是织女织锦的画面。
【常用艺术手法】 1.细节心理描写; 2.恰切的比兴衬托。
【常见意象】 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梧桐、 深 院、清秋、孤灯等。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简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 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 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 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 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 便通身灵动。”
银汉——即指银河 “银汉、金风、玉露、鹊桥”均是织女、牛郎相 会时 的环境描写
飞星——亦指银河,是传说中王母为了强行分开 牛 郎和织女用银篦在天空划出的一道分界河

爱情闺怨诗鉴赏

爱情闺怨诗鉴赏

7、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
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 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 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 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 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 绝!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
失宠后妃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 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 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 的感情。
产生原因
闺怨诗——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 倚栏干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 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 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 “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 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 “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 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 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 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共22页PPT

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共22页PPT

1
0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 爱情闺怨诗

初中语文 爱情闺怨诗
(2)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2分)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 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 情”,突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伤。(2分)
即事抒怀诗
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题材特征
即事(景)抒
怀,指的是诗
人因一事或因
内 涵
眼中所见引起 了心中的某种 感触,于是描
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 的征敛了。
伤春悲秋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伤春代表一种寂寞与孤独,其
中生出种种人生的感喟。
内 涵
悲秋代表着古代文人骚客的际 遇之感,常有郁郁之情于其 中。这两者都会在岁月的流转
中,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有
内 容
主要是通过对春、秋 的咏叹,表达作者深 沉的生命意识,怀才 不遇的感慨等等。
思远人1.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因悲秋而怀 远,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
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 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 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 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意对即可)
4、建筑意象:翠楼、危楼、宫殿、玉阶、窗等。
意象助记
商妇征妇守空房; 凭栏远望盼夫归; 宫女失宠思帝王; 以女喻己不得志
三、常用的技巧手法
比兴
表 (托物起兴) 触景生情 现 乐景衬哀情 手 直抒胸臆 法
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衬托、 对比 、用典等
抑扬
反衬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2019诗歌专题七宫怨闺怨诗

2019诗歌专题七宫怨闺怨诗

分析如何表现“怨情”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抒情方式和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 步骤三:概括作用,落在情感或人 物形象上。 分析这两首诗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A诗 步骤二:B诗 步骤三:必要时要综述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 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 二是描写美人,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 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 迟。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 鹧鸪。
•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晚唐词 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宫怨诗
元稹的小诗《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 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 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 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 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 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手法题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 步骤三:概括作用,落在情感 或人物形象上。
•宫 词
武衍
•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 [注]建章:宫殿名。
•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精选课件
10
❖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金龟婿”、“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 “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然是宦妇;“无 端”、“辜负”抒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 典型的“宦妇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 境都很好,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可谓兼备;加之居 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 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 庭生活的乐趣,精然选课而件 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11
精选课件
24
❖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不像 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 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 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 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 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 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精选课件
9
❖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因追求功名或国事繁忙, 造成 夫妻分离, 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 来, 金榜题名, 当官为宰, 官高禄厚, 成为人上之人, 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贵妻荣, 从此尽享幸福美 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 这些闺中宦妇, 衣食无忧, 表面风光, 但因丈夫囿于官身, 五更待漏, 案牍劳形, 致使空闺冷落, 青春流逝, 红颜消减。于是, 她们内 心的怨情在闺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精选课件
19
征妇怨诗
❖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 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 “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

古代爱情诗词《》闺怨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闺怨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闺怨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

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闺思离愁,是古代爱情诗最常见的题材。

作为以女方口吻来表现的相思离别之情,常是寄对方以殷切的怀想,抒发自己镂心刻骨的思念与孤独难忍的悲哀。

这类诗,内容大体相同,表现形态则各异。

如沈如筠《闺怨》:“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是借月光以慰亲人;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写寄梦怀人;白居易《闺妇》:“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写因思深愁浓而人也懒散消瘦,等等。

董以宁这首闺怨诗,选择了另一个观察点着笔,写得意婉情深。

“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两句,写思妇的哀怨。

流苏,下垂的繐子,是装饰品。

合欢床,指夫妇结婚用的床。

丈夫出征,经年不归,望着悬挂着百宝流苏刻有合欢图案的空床,对于年轻妇女来说,最容易牵动对丈夫的怀想。

空床独守,孤衾只影,对于寂寞孤单的凄凉,又有特别的敏锐。

正如韩偓《春闺》诗云:“长吁解罗带,怯见上空床。

”同一个“空”字,包含着思妇多少哀怨和愁恨。

由此而引起的“妾断肠”,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后两句,作者转换一个观察点,将笔触集中到思妇日常生活最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中,含蓄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当时夫妻挥手痛别,泪湿衣裳。

至今泪痕犹在,不忍洗掉,是去不掉对丈夫的深深怀念。

这一件非同寻常的衣裳,是夫妻情深的明证;睹物怀人,它又成了女主人公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

“留得当年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确是一种出新的写法,作者善于观察生活,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不忍浣衣”这一行动,便将女主人公的真情痴想,和盘托出,足见作者捕捉素材的灵巧与构思的新颖。

下一“忍”字,说明它是夸张的虚拟,却无损于这一精巧的形象思维。

在感情上,三四两句作一转折,深深的凄怨化作了诚挚的怀念。

短短的四句诗,情意委婉,深曲有致,耐人寻味。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3.表现闺中人的别离苦情,及独处的冷清寂寞。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 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翻译:玉砌的台阶在寒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 水浸湿了我的罗袜。寒冷的我,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 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夜中那一轮圆月。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小山眉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髻蓬松如云,将 我洁白的香腮似雪欲盖未盖。我懒洋洋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 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 镜,又对后镜,镜中的鲜花与我的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贴上装 饰的绫罗裙襦,我只爱这裙襦上绣着的一双双金鹧鸪。
译:我像长门宫的阿娇盼望重被召幸,尽管约定了佳期,而皇上却一再延 误,都只因太美丽遭人嫉妒。我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 深情向谁倾诉?奉劝嫉妒我的小人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 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 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 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思妇的寂寞幽怨。
4、表现思妇怨战、厌战的情绪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简译: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 雁声直到天亮尚清晰可闻。由鸿声我想要给边塞亲人寄 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一打听,唉,听说居延城外 戍守的丈夫又开始随大军调往别处。

爱情闺怨诗解析

爱情闺怨诗解析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 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极冷。“长”字既表 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 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 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 的寒意。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 “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 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 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 的不同。
五、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斗志未酬功业未就的。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表 触景生情 现 乐景衬哀情 手 直抒胸臆 法
比兴 (托物起兴)
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衬托、 对比 、用典等
抑 扬
反 衬
意象
诗情
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 “长”和“寒”加以分析。
1、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 主题之一。诗人写离别很少用轻松、高昂 的笔调,大都写得很沉重,在伤情之中引 发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 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筵宴、长汀、 寒蝉、秋雨、蓝舟、白帆、去鸟、杨柳、残 月等
缠绵、伤感、凄凉
2、离乱意境: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 无数的战乱与分裂。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 了无限的痛苦。诗人们会以一颗忧伤的诗心,去 表现人们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个人的艰辛, 感情深沉,思想深刻。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 颦,最断人肠。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类型,这类诗往往以女性的口吻来表达独守空闺的哀怨、寂寞以及对远方丈夫或情人的思念等复杂情感。

一、意象的运用1. 月- 在闺怨诗中,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例如“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它的清冷和永恒就像女子无尽的等待。

它照着女子的闺房,也照着远方的征人或者游子。

女子在月下,可能会想起曾经和爱人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只有自己孤单一人,于是对着月亮倾诉自己的哀怨。

这就像月亮是一个无声的听众,见证了女子从幸福到孤寂的转变。

2. 楼- 高楼常常出现在闺怨诗里。

女子住在高楼之上,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是一种被困住的状态。

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翠楼。

高楼将女子与外界隔离开来,她只能从楼上眺望远方,等待爱人归来。

楼越高,她的孤独感就越强烈,因为她站得高却望不见爱人的身影,只能看到无尽的远方和自己的寂寞。

3. 柳-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在闺怨诗中,柳就成了离别和思念的象征。

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那如烟的杨柳,就像女子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离情别绪。

每看到柳树,就会想起爱人的离去,仿佛柳树也在为她的孤独而哀伤。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1. 直接抒情- 有些闺怨诗是直接表达女子的哀怨之情的。

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直白地说出了对丈夫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已经到了让自己容颜老去的程度。

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就像女子在倾诉自己的心声,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2. 间接抒情- 更多的闺怨诗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的行为来间接表达情感的。

例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没有直接说女子思念丈夫,而是通过她赶走黄莺这件事。

因为黄莺的啼叫会惊破她与丈夫在梦中相见的美梦,从这个小小的行为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共22页

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共22页
专题七——爱情闺怨诗鉴赏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古诗鉴赏专题(三)析题材之闺怨爱情和哲理思辩

古诗鉴赏专题(三)析题材之闺怨爱情和哲理思辩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①渠,它,方塘。
【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渲染烘托气氛 奠定情感基调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 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参考答案:①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②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 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 缓。
(八)哲理思辨
内容
通过议论去揭示事物本质、演变 规律,阐释哲理玄思。
特征代表Biblioteka 侧重于对生活诗化,总结人生智慧, 传达理趣。深沉浑厚、含蓄隽永。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苏轼 《观书有感》、曹操《龟虽寿》、 卢梅坡《雪梅》、夏元鼎《绝句》 等。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 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 分析。
•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 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 象。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 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①案诗示中例写:的是一个因—被孤—幽独—闭寂—深寞—宫—而——宫的女—妃—子——。 ②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 作用?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 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 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 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 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 由己。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 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江 Nhomakorabea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王昌龄《闺怨》赏析:描写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王昌龄《闺怨》赏析:描写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王昌龄《闺怨》赏析:描写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

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诗贵曲而忌直,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可以说以最少的文字容纳了最多的语意。

一、作品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2、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

3、注释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翠楼:特指妇女居处。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三、创作背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写就的。

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在此年前后曾去过西北边陲,此诗大约作于其时。

四、作品赏析1、文学赏析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知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7爱情闺怨诗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7爱情闺怨诗

1.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 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 用意。(2分) 2.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 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3.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 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 (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 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答 “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 方面分析)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 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 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 析。(2分) 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 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 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 涵?(4分)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
“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
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
4、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 口望,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 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 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

闺怨爱情诗诗歌鉴赏

闺怨爱情诗诗歌鉴赏

2021/3/11
2
二、真题热身(2010年湖北卷)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 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 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就 Nhomakorabea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 情。
2021/3/11
8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2021/3/11
18
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②。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 令孜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诗歌鉴赏 闺怨爱情诗
2021/3/11
1
一、学习目标
1、把握闺怨诗、爱情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
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2)雨横风狂,摧送着残春,也摧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1分)她 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1分)表现了女主人公无 限的伤春之情。(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 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 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 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 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 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 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 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
答案: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 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能够 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 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江南曲》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 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 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 出没的弄潮儿。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 内容分析。(5分)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 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 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 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分)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 深秋(1分)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 悲凉气氛(1分),增添对远方行人绵 绵不尽的思念情怀(1分)。
(2014· 新课标卷1)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③。
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 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 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 古讽今,但实际上是 作者将自己的忧国、 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 春残花落,蛾眉遭妒 的描写之中。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唐·张籍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基本内容
• 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
内诗和悼亡诗两类。如杜甫的《月夜》(“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与元稹的《离思五首》(“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菩萨蛮》词的上片 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 绪慵迟的情景。下片描写 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 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 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 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 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 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 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 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 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 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 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 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 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 心领神会。
形式标志
一、标题中有“怨”“怀”“思”“别”“忆”“望夫”“X妇 叹”“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诗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 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 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 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 彩或带有思人韵味凄清的意象,如张籍的《忆远》。 忆远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 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 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 夜想,一边对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寄征衣 (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 《陇西行》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 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寄征衣》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 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 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双 画 菩 双 峨 萨 金照眉小蛮 鹧花,山 鸪前弄重 。后妆叠 镜梳金温 庭 ,洗明筠 花迟灭 月。, 交 鬓 相 云 映 欲 。 度 新 香 帖 腮 绣 雪 罗 。 襦 懒 , 起
5、抒发别离苦情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 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 恨,倚栏干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闺思 张仲素 •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 方面分析。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 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 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 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 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 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 丈夫。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 要阐述。(6分)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 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 • • •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 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 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 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 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 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 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 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 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 不凄绝!
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1、以相思寓_____________
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2、以美人迟暮寓______________ 怀才不遇 3、以空闺寂寞寓_______
遭排挤打击 4、以冷落薄情寓_________
【高考怎么考】(2012年新课标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 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 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 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 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9、“托志帷房”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 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
《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 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一 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 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 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 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 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 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 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 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如辛弃疾《摸鱼儿》。
7、少女闺怨。
伤春词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 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 尽日伤春春不知。
“少女闺怨”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 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 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 闺怨诗。
8、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 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 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 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 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 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爱情闺怨诗鉴赏
•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 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 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具体可分 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括 宫怨诗)。 •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 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 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 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 感情。
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 3、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如李商隐的无题诗。
闺怨诗的思想情感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