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特色文化

合集下载

莆田特有的风俗作文素材

莆田特有的风俗作文素材

莆田特有的风俗作文素材《莆田特有的风俗》素材一《热闹非凡的红团制作》在莆田,红团可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美食,而且围绕着它有着独特的风俗。

红团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皮,里面包上甜馅料,最常见的是绿豆馅。

制作红团的时候那场面可太有趣了。

我记得有一回在亲戚家,有幸目睹整个红团制作过程。

那天一大早,全家的女人们就忙碌起来了。

先将糯米粉倒进大盆里,缓缓加入热水搅拌,就像是一场小心翼翼的化学实验。

这家的阿婆经验丰富,把面团揉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她的手就像搅拌机一样,快速地和着面,面团在她手里逐渐变得柔软又有韧性。

然后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擀成圆皮。

包馅料也是个技术活。

那些年轻的媳妇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包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

有个小媳妇,可能是新手,包馅的时候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不是皮破了就是捏不圆,惹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她满脸通红,嘟囔着说自己下次一定包好。

最后再用一种特制的印模,印上红团特有的花纹。

做好的红团一个个排列着,就像等待检阅的红色小士兵。

红色代表着喜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喜事的时候,桌上必定少不了红团。

因为在莆田人的眼里,红团不仅仅是食物,更像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象征。

素材二《独特的尾牙宴》莆田的尾牙宴那是相当有特色的。

一般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商家行号会做牙祭,而尾牙就是这一年最后一次的牙祭。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我爸爸朋友公司的尾牙宴。

那饭店布置得喜气洋洋,到处都挂着红色的灯笼。

公司的员工们嘻嘻哈哈地坐满了好几桌。

尾牙宴上有很多传统的菜色,像白斩鸡就是必不可少的。

据说鸡头朝着谁,就表示老板可能要解雇谁,这虽然听起来有点特别,但大家也都当个玩笑看待。

那天的白斩鸡做得鲜嫩多汁,一上桌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

还有炒米粉,莆田的炒米粉可真绝,细长的米粉松松软软,搭配着各种佐料,吃一口就觉得味蕾在舌尖上跳舞。

桌子中间还摆着一大盘海蛎煎,海蛎又大又新鲜,煎得金黄酥脆。

聚餐的时候,老板先站起来讲话,回顾一年的经历,然后就开始了抽奖环节。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

3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在莆田,你还可以品尝到许多美食和 特产。这些美食和特产不仅口感独特,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是莆田的传 统美食之一,以细薄 柔韧、口感爽滑而著 名。这道美食的制作 工艺精湛,选用的原 料上乘,使得兴化米 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湄洲鱼丸
湄洲鱼丸是莆田的另一道美食, 以选用新鲜的海鱼制作而成。鱼 丸口感鲜美、滑嫩爽口,是许多 游客和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
枇杷酒
枇杷酒是莆田的特色 酒品,以当地盛产的 枇杷为主要原料精心 酿制而成。枇杷酒香 醇可口,具有清热解 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 喜爱
美食特产
4
经济与交通
经济与交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交通的便利,莆田
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 施不断完善,为市民出 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
目录
Contens
1 历史与文化 3 美食特产
2 自然景观 4 经济与交通
介绍我的家乡莆田
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个有着深厚历 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x
下面,历史与文化
莆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早在秦朝时期,莆田就已设 立县治,称为"莆口县"
悠久的岁月长河中,莆田孕 育出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交通建设
莆田市内的交通网络 发达,公交车、出租 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便 捷舒适。同时,高速 公路、铁路等交通干 线贯穿全境,使得莆 田与外界的联系更加 紧密
经济与交通
经济与交通
经济概况
莆田的经济以工业、农业和旅游 业为主导。其中,鞋帽、服装、 电子等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和优化,农业也逐渐成为推动经 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业作为 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莆 田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莆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表着福建的民俗文化,该地区的信俗和民俗文化中,保存着许多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沉淀,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1. 莆田木偶戏莆田木偶戏,源于明代,有500多年的历史。

莆田木偶戏的演出形式独特,擅长运用音乐、武术、舞蹈等元素,加上幽默风趣、讽刺、夸张、搞笑等表演手法,收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莆田木偶戏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剧目,如《赵明诚》、《寻梅》等,取材自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寓意深远。

近年来,莆田木偶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莆田棕编莆田棕编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莆田的独特文化代表之一。

在莆田的民间生产和生活中,棕编制的物品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篮子、席子、草帽等。

莆田的棕编技艺独具匠心,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工艺精湛。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3. 莆田刺绣莆田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术,最早流传于闽南地区。

莆田刺绣以其细密精湛的工艺,被誉为“天下绣品之冠”。

莆田刺绣体现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它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莆田刺绣图案以自然界为主题,表现了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感悟和阐扬,深受人们喜爱。

4. 莆田秧歌莆田秧歌是一种流传于莆田地区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

莆田秧歌跳起来自由、活泼,舞姿雄健且豪放,极具地方特色。

在秧歌舞中,舞者们要高举双手,扭曲身体、弹腿、跳跃、扭腰以及踏步,舞姿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莆田秧歌不仅在本地深受欢迎,还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代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特色,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发人们保存非遗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精选莆田民俗是莆田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是莆田人民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和生活磨练而积累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经验,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莆田节日习俗,欢迎阅读。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篇1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远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活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

其习俗是:午夜过后,家家燃放鞭炮,叫“开正”。

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

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

吃面后,亲邻戚友间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

是日,人们纷纷到城镇,或到山村游览名胜,叫做游春。

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

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杀者众多,至正月初一贼始退,逃难的人们返家收殓遭难亲友,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此,此日就成为不吉利之日,忌往来。

不过凡初一到过的,不犯此忌。

因初一、初二两天闭井门不取水,初三早才祭神开井门汲水。

开店铺的生意人于此日早也鸣炮开门营业。

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在仙游,这天还是“做十”日,祝寿亲友络绎不绝。

祝寿的礼品一般有线面、鸡蛋、炮烛(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数量多少有一定的讲究。

晚上做“大岁”。

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百姓逃难,没有在家过“岁”,翌年初一回到家里,收葬遇害亲友后,于初四补过“除夕”,俗称做“大岁”。

在仙游则是初五做“大岁”。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一碗面,然后去游春或探访亲友。

古称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鼓的结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

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同,最早的初八,最迟的正月廿九日)。

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摆“宴桌”、叠糕果,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

莆田民间端午节习俗

莆田民间端午节习俗

莆田民间端午节习俗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莆田民间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习俗。

在莆田,端午节的氛围早早便开始弥漫。

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人们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这个重要的节日。

包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莆田的粽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肉粽、碱粽等。

肉粽的馅料丰富,糯米中裹着猪肉、香菇、虾仁等食材,煮好后的粽子香气扑鼻。

碱粽则是用碱水浸泡过的糯米制作而成,口感软糯,沾着白糖吃别有一番风味。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欢声笑语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插艾草和菖蒲也是莆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邪避瘟的寓意,人们会将它们插在门框上,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在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能闻到艾草和菖蒲散发的独特香气。

端午节当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

他们会在手腕和脚腕上系上五彩的丝线,这被称为“长命缕”,据说可以保佑孩子们平安成长。

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的额头点上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灾。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在莆田的一些河流湖泊,常常能看到激烈的龙舟竞赛。

龙舟上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喊着整齐的口号,奋力划桨。

岸边的观众们则为他们加油助威,现场热闹非凡。

在饮食方面,除了粽子,莆田还有一些特色的食物。

比如“煎堆”,这是一种用面粉、糯米粉等制作而成的油炸食品,香甜可口。

莆田民间还有一些独特的端午习俗与传说相关。

据说,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井水的水质最好,能治病强身。

于是,有些人会在这个时候去打井水。

此外,端午节还有走亲访友的习俗。

人们带着自己包的粽子和其他礼品,互相拜访,增进亲情和友情。

端午节过后,这些习俗和传统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端午节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亲情纽带永远不会改变。

它依然是莆田人民心中一个重要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希望这些丰富多彩的莆田民间端午节习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福建莆田文化传统

福建莆田文化传统

福建莆田文化传统
福建莆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

莆田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受历史和地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被誉为“海丝之都”。

莆田的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语言、建筑、艺术、宗教、饮食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闽南语言,它是莆田人民的母语,也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语言清脆悦耳,充满韵味,是莆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莆田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传统的土楼是莆田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些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坚固的结构,成为了莆田文化传统的象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艺术方面,莆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木偶戏、布袋戏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一直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成为了莆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宗教信仰在莆田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道教、佛教、儒家等信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莆田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莆田小吃、海鲜美食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总的来说,莆田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莆田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希望莆田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引言: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莆田的风俗文化,包括莆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旨在加深对莆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莆田传统节日1. 清明节:莆田的清明节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前往祭扫祖先的墓地外,还有举行传统舞蹈表演、绕墓游行等活动。

此外,莆田还有独特的清明包粽子的习俗,人们会将包好的粽子供奉给祖先。

2. 元宵节:莆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主要包括灯笼展览和猜灯谜等活动。

莆田人特别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美丽的灯笼挂满了街头巷尾,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二、莆田民俗活动1. 船山花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莆田都会举办盛大的船山花灯活动。

届时,人们会将花灯放置在竹竿上,点亮花灯后举行舞狮、舞龙等表演,同时市民们也会穿上民族服饰,唱歌跳舞。

2. 过年扎蛹:蛹是莆田人过年的传统食品之一,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扎蛹。

蛹制作工艺繁复,需要将米搅碎、蒸熟后,用纱布包好,再进行蒸制。

这种传统食品,不仅有浓厚的乡土味道,还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丰收的希望。

三、莆田饮食文化1. 粉面点心:莆田特色小吃以粉面点心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莆田饼。

莆田饼有许多种类,如苏有庆饼、青红丝饼等,口感酥脆、香甜可口。

2. 土鸭炖蛋:莆田的土鸭炖蛋是一道颇具特色的传统名菜。

用细砂锅煮制的土鸭炖蛋,有鸭肉的鲜嫩以及蛋的细腻,汤汁鲜美。

这道菜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结论:莆田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莆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这也为莆田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莆田的风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莆田这座美丽的城市。

莆田的特色

莆田的特色

莆田的特色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以下是莆田的一些特色:
1.妈祖文化:妈祖是沿海地区民间尊崇的海神,莆田是妈祖的故乡。

妈祖文化在莆田有着广泛的影响,当地的妈祖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祭拜。

2.莆田工艺:莆田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这里的传统工艺品包括莆田木雕、莆田玉雕、莆田石雕等,这些工艺品以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3.莆田美食:莆田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菜肴,如兴化米粉、莆田卤面、荔汁鸭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4.莆田民俗:莆田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有许多传统的节庆和习俗,如做春社、妈祖诞辰日等。

这些民俗活动反映了莆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5.湄洲岛:湄洲岛是莆田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岛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后宫、南海观音等。

总体来说,莆田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和美食等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索和投资。

莆田特色文化

莆田特色文化

秀屿区
1、妈祖文化 、 • 秀屿区妈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徒有二亿多人。湄洲妈祖祖 庙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的“麦加”,是妈祖信徒的朝拜圣地,同时,港里祖祠是海峡和 平女神妈祖的诞生地,每年前朝拜的海内外妈祖信徒,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涵江区
1、剪花
剪花是一种与剪纸同源而较简单的手工艺术。是用一把小小的“花剪(刀)”在红 纸上剪成各种花的图案,如梅花、桃花、牡丹等,枝叶间套上吉祥字句,如百 年偕老、寿比南山、福禄寿等。其形式方圆大小,花样繁多,惟妙惟肖。这种 花(俗叫红纸花)是人家用于祭祀神明、祖先,或婚筵、寿筵,或送礼时放在礼 品上面的,取平安吉祥之意。至今,涵江街头仍有老年妇女叫卖剪花的 2、灯谜 • 涵江灯谜活动历佳节,许多商店门口都悬挂谜语让人猜射,中者由主人赠送奖品。 3、木雕、根雕 明代,涵江就有手工生产的木雕工艺品,但只注重小型的家具、乐器、摆设、 玩具等。几百年来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石雕也是如此。其间名工巧匠,技 • 艺世代相传,有些精品流传至今。
城厢区
1、古建筑 古建筑 • 是莆田城厢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城厢区至今保存的数百座 是莆田城厢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 清古建筑。 唐、宋、元、明、清古建筑。 2、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 • 城厢区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有起源于唐宋之间的《棕桥舞》、宋元时代的 《皂隶舞》,明代的《九莲灯》等,它和民间音乐一样,保持百戏许多痕迹,并在民 间传统文化活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3、莆仙戏 、 • 城厢区莆仙戏历史悠久,目前设有戏剧研究基地,现有保存戏曲牌和剧目五千多个, 曲目二千个。
莆田特色文化
荔城区
1、中国民间绘画之乡 、 • 荔城区的民间绘画艺术,承传了原莆田县丰厚的艺术底蕴,以风格独特、技 艺高超而著称。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是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莆田的传统民俗文化吧。

莆田最隆重的是春节,因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间、买年货、贴春联,挂灯笼,还要做各种丰盛的饭菜。

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丰盛的饭菜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吃过年夜饭后,就可以放鞭炮、吃饺子了。

莆田还有许多传统习俗。

比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红色来装饰家里,以示红红火火。

另外,莆田还流行给小孩子压岁钱,说这样可以保佑他们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莆田还有“打春牛”“放纸鸢”“打秋千”等风俗习惯。

莆田还有许多民间传统节日和特殊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期间,莆田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年画,还要包粽子、贴窗花等;在清明节时,人们还会去扫墓。

清明节时还会有许多习俗:如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等传统活动。

—— 1 —1 —。

莆田非遗项目

莆田非遗项目

莆田非遗项目
莆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遗项目更是莆田文化的瑰宝。

这些非遗项目代表着莆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着历史的记忆,体现着莆田的独特魅力。

莆田的非遗项目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舞蹈、民俗表演、传统音乐等多个方面。

其中,莆田剪纸是莆田非遗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莆田剪纸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莆田剪纸的图案多样丰富,包括花鸟、人物、动物等各种题材,构图精巧,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

除了莆田剪纸,莆田刺绣也是莆田非遗项目中的一大亮点。

莆田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莆田刺绣的图案精美细致,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莆田刺绣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家居,还可以制作成服饰、饰品等,深受人们喜爱。

莆田木偶戏也是莆田非遗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莆田木偶戏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莆田木偶戏的木偶造型生动传神,表演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木偶之乡”。

莆田木偶戏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莆田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以上几种非遗项目,莆田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特色的非遗项目,如莆田竹编、莆田泥塑、莆田民歌等,每一项非遗项目都是莆田文
化的瑰宝,值得珍惜和传承。

莆田的非遗项目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通过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莆田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莆田的非遗项目,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莆田的民风民俗

莆田的民风民俗

莆田的民风民俗
莆田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中部。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莆田市的民风民俗有着浓厚的南闽文化色彩。

以下是莆田市的一些民风民俗:
1.龙船文化:莆田市有着悠久的龙船文化,每年端午节期间,各个乡镇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2.民间艺术:莆田市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如吴侬软语、快板、地鼓等,其中以吴侬软语最为著名。

3.婚俗:莆田市的婚俗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如兜门、拜堂、喜宴等,其中兜门是莆田市传统的婚俗之一,是新娘到新郎家中的重要仪式之一。

4.风水文化:莆田市的风水文化也很有名,当地有很多经典的风水地标,如“飞来峡”、“万石山”、“大泉山”等。

5.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莆田市最具特色的建筑,是以土坯为材料修建而成的大型建筑群,通常可以容纳整个村庄的居民。

总之,莆田市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欢乐。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莆田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发展动力。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是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文化表达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等。

莆田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为该地区的人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莆田的非遗文化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

它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

莆田木雕作品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的黄杨木,经过世代传承的工艺师傅的巧手雕刻而成。

莆田木雕作品的主题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形象等,展示了莆田人民对于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创造力。

除了木雕,莆田还有许多其他非遗文化形式。

其中之一是莆田南音,又称为'南音小调'。

莆田南音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莆田南音的演唱方式独特,以其柔和、悠扬的声音而闻名。

莆田南音的演唱场景多样,包括庙会、婚礼、祭祀等,为莆田的居民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共同的文化体验。

此外,莆田还有许多其他非遗文化,如莆田剪纸、莆田草编、莆田蚕
丝制作等。

这些非遗文化代代相传,为莆田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生活乐趣。

莆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弘扬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努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设立非遗展览馆、培训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等。

这些努力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莆田的非遗文化,从而推动该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莆田非遗景点

莆田非遗景点

莆田非遗景点
莆田非遗景点主要有:
1. 莆田庙会:莆田庙会是莆田市最具特色的非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月初一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朝圣者前来观光和参与活动。

2. 台湾街:莆田的台湾街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以台湾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街区,这里汇集了大量台湾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和文化产品,是游客感受台湾风情的绝佳去处。

3. 清乾隆宫灯:清乾隆宫灯是莆田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是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游客可以参观制作过程,欣赏精美的宫灯作品。

4. 南音曲艺:莆田的南音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莆田市的一些剧场和公园,游客可以欣赏到南音曲艺的演出。

5. 四世同堂庙:四世同堂庙是莆田市内最大的庙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而闻名。

游客可以参观庙宇内的建筑群和探索其中的文化故事。

这些非遗景点不仅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还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莆田的历史和传统。

福建莆田的风俗

福建莆田的风俗

福建莆田的风俗福建莆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风俗。

下面是莆田的一些风俗:1. 拜关公:莆田的关帝庙是莆田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每年春节期间,不少本地人会到关帝庙拜关公,以祈求平安吉祥。

此外,在莆田市前埔羊城里,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关公庙,该庙所有祈福香客在进入庙门前,必须先拜倒在庙门口的巨石上,否则不能进入。

2. 端午节:在莆田,端午节的习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

莆田人不仅吃粽子,还会在端午节期间,互相送礼。

传统的端午节礼物一般是五绸、五彩带等,寓意五福临门,吉祥如意。

3. 书法:莆田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据传莆田唐代的魏徵曾在莆田任官期间,曾挥笔写下“江山如画,人生如梦”的一幅对联,此后便奠定了莆田书法艺术的地位。

莆田书法以行、草书为主,常常在小镇农村的公共场所悬挂,成为人们线下聚会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4. 宗教风俗:莆田是中国著名的宗教城市之一,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在此并存。

每年正月初一,莆田的天府水神庙、关帝庙、岱教庙等众多寺庙都会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吸引了大批信徒前来参加。

5. 片厝龙舟:莆田片厝镇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片厝龙舟比赛,是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传统竞技,也是民间盛大的庆典仪式,展现了莆田人的传统美德和拼搏精神。

6. 民间故事:莆田有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和尚》。

该故事讲述了三个精神饱满的和尚在路上遭遇小偷,但他们都能克服困难,保住自己的紫金袈裟。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是莆田人一直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我说莆田非遗”诗文作品

“我说莆田非遗”诗文作品

“我说莆田非遗”诗文作品【引言】提到莆田,人们可能会想到美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非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莆田非遗的魅力。

【莆田非遗的概况与特色】莆田非遗,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莆田木雕、莆仙戏和莆田素斋。

这些项目在莆田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莆田文化的代表。

【莆田非遗的代表性项目】1.莆田木雕:莆田木雕以其精美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起源于唐代,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莆田木雕以仙游县为中心,分布在各地。

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山水等,刀法精湛,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莆仙戏:莆仙戏是莆田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它起源于南宋,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莆仙戏剧目丰富,表演技艺独特,既有古典戏曲的韵味,又有现代戏曲的激情。

3.莆田素斋:莆田素斋源于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豆腐、蔬菜等食材为主,讲究色香味俱佳。

莆田素斋不仅具有素食的健康理念,还融入了莆田地方特色,成为一种独特的美食文化。

【莆田非遗的价值与传承】莆田非遗是莆田人民世代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它不仅是莆田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传承莆田非遗,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结尾】莆田非遗是莆田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莆田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莆田民俗文化传承作文

莆田民俗文化传承作文

莆田民俗文化传承作文
在我的家乡莆田,有着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

如:妈祖、三头六臂、九鲤升天、妈祖托梦……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
莆田的“三仙姑”了。

三仙姑是莆田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它由三位仙女组成,分别是仙姑、瑶姑和玉姑。

她们体态优美,容貌端庄。

在每年的三月初一至三月初八期间,她们会到各大庙宇参拜妈祖,并在妈祖庙前表演各种舞蹈,以求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

“三仙姑”表演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仙姑身穿大红衣裙,头戴凤冠,手持锡杖。

接着出场的是瑶姑,她头戴凤冠、身穿礼服,手持彩扇。

接着出场的是九鲤升天,它是由九个人抬着。

最后出场的是“三仙姑”中最重要的一位——仙姑手握三节棍。

她们表演起来动作轻盈,姿态优美。

让人看了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她们表演时都十分专注、认真,看得出来她们非常喜爱三仙姑这门民俗文化!
听了我的介绍后,你是不是也非常喜欢我们莆田那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呢?
—— 1 —1 —。

作文莆田非遗

作文莆田非遗

作文莆田非遗篇一《莆田非遗之有趣的莆仙戏》在咱福建莆田啊,有好多厉害的非遗,今天我就想聊聊莆仙戏。

莆仙戏可算是个老宝贝了,就像那种祖传的压箱底的宝贝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回老家,正好赶上村里有个大喜事,请了莆仙戏的戏班子来唱戏。

那场面,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啊。

我到的时候,戏台子都已经搭起来了,红的布,黄的穗,可喜庆了。

演员们在后台准备呢,化着浓妆,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

我就好奇地跑到后台去看,嚯,那妆画得可真够精细的。

唱戏的姐姐脸白得就像面粉刚搓过似的,眼睛上的眼影涂得蓝蓝的,那两撇眉毛就像弯弯的柳叶。

还有那嘴唇啊,红得像刚吃了一大碗辣椒一样,特别鲜艳。

我问旁边帮忙的大叔,这妆为啥化这么浓呢,大叔笑着告诉我,“这在戏台上啊,要是妆不浓,远处的观众可就看不清楚咯。

”等戏开演了,那锣鼓家伙一敲起来,“咚咚锵锵”的,特带劲儿。

我也跟着人群挤在戏台子前面,那些个演员啊,走路的姿势都带着韵味。

他们一步一步的,像踩着棉花似的,小碎步又快又稳。

那手势也是,手指这儿弯弯那儿翘翘的,每个动作都有说法。

我正看得入迷呢,旁边的小娃娃就问他奶奶,“奶奶,台上的人在说啥呢,我咋听不懂呀。

”他奶奶就笑着说,“这是古时候的话嘞,听多了就懂喽。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就觉得这莆仙戏真有意思,这么多年了,还保留着老传统,把那些古老的故事就这么演着。

这可不只是一场戏,这是莆田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呀。

篇二《莆田的非遗美食——兴化米粉》说起莆田的非遗,兴化米粉那是必须得唠唠的。

这兴化米粉啊,在莆田人的生活里,那可是像米饭一样重要的存在。

我有次去莆田朋友家玩,正好赶上他们做兴化米粉。

大清早的,朋友的妈妈就开始忙活着。

她先把大米磨成粉,那可不是随便磨磨就行的。

朋友妈妈说这大米得选好的,那些个有瑕疵的米可不行。

就看着那大米在石磨里慢慢变成白白的米粉,感觉特别神奇。

然后把米粉揉成面团一样的东西,这揉的力度还得掌握好,轻了重了都不成。

我还试着上去揉了两下,那感觉就像捏橡皮泥,不过比橡皮泥硬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城区1、中国民间绘画之乡荔城区的民间绘画艺术,承传了原莆田县丰厚的艺术底蕴,以风格独特、技艺高超而著称。

近代,许英三、朱成淦、周秀廷等著名民间画家辈出。

自1989年原莆田县被文化部群文司授予“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以后,莆田县文化馆在省、市文化馆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致力于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组织工作,莆田县文化馆还设置了“民间绘画”的创作、研究专门工作机构。

近年来,荔城区文化馆先后组织了近二百幅民间绘画作品,参加福建省“画乡”学术研讨会暨绘画作品交流联展。

与此同时,计有17幅民间绘画作品荣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中国二等奖的民间绘画作品有2个,三等奖的有3个;有13幅作品入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作品展览,有4幅作品入选邓林主编的、由外文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大型画册,3幅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幅作品参加福建省“女性人生,世纪风采”书画影大赛,荣获优秀奖,并被收录《世纪风采》,青年农民画家陈新宇的绘画作品《勇攀高峰》荣获第六届“曙光杯”中国书画摄影艺术大赛青年组特等奖,绘画作品《鱼乐图》荣获第九届中国推新人大赛成人组书画“中国十佳银奖”(未设金奖),4幅作品于2005年8月被邮政部选为公开发行的“中国邮票”图案。

2006年元旦,在区文化馆举办“青年农民画家陈新宇民间绘画作品展览”。

区文化馆在西天尾镇南少林画院建立民间绘画基地,举办培训班12期,先后培养了林伟民等一大批乡土绘画艺术人才,创作了大量的民间绘画艺术作品。

同时在此基础上,六年连续于春节、元旦期间,在文化馆展览大厅举办“荔城区民间绘画艺术作品展”。

西天尾镇是已故莆仙籍著名民间画家许英三的故乡,也是民间绘画作者群落相对集中和作品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基地以南少林画院为主要载体,实施民间绘画人才培训和绘画艺术作品生产规划,与南少林旅游文化互为唱和,把民间绘画艺术从应用理论上形成体系,成为民间美术的一大精神宝库。

2、荔城区莆仙戏荔城区莆仙戏历史悠久,区内瑞云祖庙是莆仙戏的发源地,目前设有戏剧研究基地,现有保存戏曲牌和剧目五千多个,曲目二千个。

其传统科介有唐代的“大面”戏遗迹,而大部分的科介与南戏最早的永嘉杂剧有血缘关系。

改革开放后,莆仙戏民间艺术创作繁荣,演出活动活跃,2001年,莆仙戏一团演出的古装剧《江上行》和《母子惊魂》两个剧目参加在太原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计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一等奖等在内的31个奖项,风靡晋城。

此外,《江上行》2004年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和演员奖;此外,《刘贺等基》、《离人泪》、《葫芦湾》、《逃难记》、《梦宿黄河》、《风雪潼关》、《玉笛梅魂》、《藩国纪闻》、《杀贡鹤》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先后参加第十五届至第二十三届的福建省戏剧调演,计荣获各类奖项多达66个;《阿溜过关》、《玉兰花》、《雨亭记》、《妈祖传》、《御街地保》、《公章记》、《贾仁得金》、《白玉锁》先后参加福建省第一届至第七届的民间剧团调演,计荣获包括23个一等奖在内的60个重奖。

《阿溜过关》和《公章记》还获得第七届和第十一届中国“群星奖”的铜奖和优秀奖。

同时,先后有硕嘉、芳草、南门大厦等5个民间剧团被评为“十佳剧团”。

编辑本段民间习俗一年过两次年:明末清初,福建总受倭寇侵犯,当时正好是大年三十。

当地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

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于是,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

各各镇。

各各村不一。

有些是大年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再补过一次年,因此,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

荔城区红联上方截白:倭寇入侵后,有些老百姓的家人没有逃过一劫,人们想到。

家里死人不能贴红联。

可是大年初头贴白联不吉利。

后来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红联上面留一截白。

这在中国的对联上也找不出几家。

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

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

不吉利。

一直沿至今。

莆仙话的起源:莆仙话的起源可追随到唐朝。

史书有记载过唐代就有人唱莆仙戏。

可以观范进中举,初中教材中的话:“走在半路上”。

在当今普通话中:这话是句病句。

可当时的确是这样。

“吃酒。

”如今只能说是喝酒。

但莆仙话的语言在古书中都是一样。

制瓷业在两宋和元代曾是鼎盛一方,多处古窑址的丰富堆积和几千平方米的古瓷片散布,以品类多、质量高为人称道,典型产品有仿龙泉和“珠光青瓷”的日用瓷器和陈设用品瓷器。

这些产品在宋元时已销往东南亚、埃及、伊朗、日本等地。

现存比较著名的古窑址有涵江区庄边镇的庄边瓷窑址,荔城区西天尾镇的碗洋瓷窑址,荔城区灵川镇的青蛙山瓷窑址,东海镇的许山瓷窑址,仙游县度尾镇的碗边瓷窑址、云居山瓷窑址、圣山瓷窑址,仙游大济镇的溪车瓷窑址等。

总述城厢区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名人有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

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

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至今,历史名人古墓葬保存不少,有唐代林披、“九牧林”、黄滔、郑良士墓,宋蔡襄、蔡京、郑樵、刘克庄墓,明黄仲昭、马思聪、林兆恩、郑纪、林兰友墓,清代郭尚先,江春霖墓等。

城厢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唐代就有歌舞、音乐等艺术创作。

宋、明、清时期,文学、史学、戏曲、杂技、书画、美术等文化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网络逐渐形成,文化设施日益改善,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境内拥有比较齐全的报刊亭、广播、电视、影剧院、书画院、文化室、图书室、阅览室、书店、歌舞厅、录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

古建筑是莆田城厢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

城厢区至今保存的数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筑。

宋代建筑以古谯楼,三清殿、妈祖庙以及其中与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的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黄中庸像[2]《全宋诗》精选(第七三四二页)作者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为《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生活原型黄氏先祖由巩溪徙军城始祖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梅园路雷山巷110-111号其黄太常寺卿第故居尚存)。

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

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四年(1052)中福建乡试第一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

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

天性浑厚,为人仁惠。

温国公司马迁荐其才,授浙江提刑。

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

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的黄文正祠(即今莆田城西梅园路雷山巷110-111号其黄太常寺卿侍中枢密第尚存)。

众多宋塔、宋桥、宋陂为代表。

八闽名楼古谯楼以其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宋代台基而著称;目前尚存920余座佛寺建筑多为明清面目,唐宋的寺院多为十方丛林,明清的子孙寺不胜其多,大寺院的布局多为中国式的禅宗七堂制,主体建筑为山门、大殿、法堂、禅堂等中路进深,左右翼则为两廊建筑;道观庙宇,棋布城乡,其宋代“三清殿”的建筑等级之高和文物价值之大,使它享有江南古建筑奇葩的美誉;明、清民居,以士大夫居宅为多,有着地方特色的布局和构造特征,历来为中外专家所称道。

民间舞蹈城厢区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有起源于唐宋之间的《棕桥舞》、宋元时代的《皂隶舞》,明代的《九莲灯》等,它和民间音乐一样,保持百戏许多痕迹,并在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就表演性质而言,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生活、迎神、法事、戏曲舞蹈诸类。

这些舞蹈古朴优美,地方特色鲜明,也反映当时风情习俗和宗教信仰,深受群众喜爱。

流传在城厢区民间的“皂隶舞”,是中国古代“驱鬼除邪”的踏舞,古称“乡人傩”。

它源于远古崇神傩舞,也称八班舞,表演驱邪捉鬼动作,以表神灵下凡驱除邪气,保佑一方平安。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灵川的皂隶舞,表演者头戴凶神恶煞般的面具,手持棍棒走在队伍前面,每逢人多处就表演:两人一对,时而面对面,时而背靠背,抑扬顿挫尽显原始舞蹈单纯古朴,成为出游队伍最显眼文化符号。

而在仙游枫亭,每年“六乡”“朱赛”等地出游,神驾前也扮有一队皂隶,成对而行。

他们动作整齐粗犷,舞姿原始奇特,阵容严肃威武。

莆仙戏莆仙戏城厢区莆仙戏历史悠久,目前设有戏剧研究基地,现有保存戏曲牌和剧目五千多个,曲目二千个。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

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

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其传统科介有唐代的“大面”戏遗迹,而大部分的科介与南戏最早的永嘉杂剧有血缘关系。

改革开放后,莆仙戏民间艺术创作繁荣,演出活动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秀屿人民发扬勇闯天下的创业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目前全区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近20万人,主要从事建材行业、医药行业、首饰石雕等相关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资本积累雄厚,已形成了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产业优势。

秀屿区大力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在外莆田籍民营企业家积极回家乡投资兴业。

秀屿区现有10万多外出人员经营建材行业,经营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为吸引在外从事木材经营的企业主回乡投资,秀屿区建立了木材加工区,一期开发建设5000亩,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8亿元,目前,木材加工区 3.5公里长的进区工业大道、区内土地平整及配套设施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已有9个项目落户木材加工区,总投资117600万元。

从事医疗服务和医药及器械的生产销售经营的从业人员有数万之多,在外民营资本达数百亿元,在全国医疗医药行业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秀屿区因地制宜,在东庄镇征地建设秀屿医疗器械药品展销馆,占地面积80亩,其中展销院占地面积5020平方米,内设400多个展位,并设有休息区和商务洽谈室,主要是为参展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展示交易平台,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商情介绍、技术交流、产品广告宣传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该项目已开工建设,2006年1月竣工并交付使用。

石雕、首饰、模具方面已建成了以东峤首饰珠宝城为生产研发基地,目前,在东峤首饰珠宝城内有200多家石雕、首饰加工企业进驻,初步形成了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全国首饰、石雕集散中心。

在石化方面,秀屿区已形成了以秀屿港为依托,承接湄洲湾南岸炼化一体化石化中下游项目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