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与欧美动漫的联系与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动画的视觉表现形式,画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欧美动画,画面风格当然是以华纳,迪斯尼等老牌公司为基本发展而来的。2d画面粗犷,豪放,流畅,不拘一格,给人的整体性的视觉冲击力相当强。代表作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等。随着狮子王的推出,2d动画已经发挥到极致……..之后,从玩具总动员开始,欧美动画进入了全新的3d动画时代,主流创作开始以3D动画为主,3D对于2D动画,明显具有画面的动态感,人物与背景融合恰当,视觉上的真实性等特点,一批优秀的3D动画立刻引起轰动,冲入好莱坞,与真人电影抢票房,2005年,《极地特快》,《马达加斯加》,再到《四眼天鸡》,《战鸽快飞》等3D动画都无一例外的获得了成功。欧美动画故事主体以轻松幽默的故事为主,通过简单幽默的方式,引申出一些成年人忽视的很有意义的问题。。。其吸引观众的原因,尤其是年长观众,是以让其能够在观看时获得身心上的放松为主的动画电影,让大人在观看时变成孩子。
日本动画则不同,很多动画反映出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情感纠葛,内容深刻,发人深思…….其吸引观众的原因,能够使成年人产生共鸣,自我反思,是让人得到身心上升华的电影动画,让孩子观看时变成思想成熟大人。
最后,从动画的声优来看,欧美动画和我国类似,动画的声优大都有电影演员或者著名歌手担任,没有专门的声优;日本动画很少由演员或者歌手担当,更多的是由其专门的以动画配音为职业的声优来担当,这使日本动画的声优更为专业化,系统化。但是,亚洲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似乎更喜欢日本风格的2D动画。与欧美不同,日本的动画制作从手冢时代开始获得成功以后,其2D的风格沿用至今,主流基本还是以2D为主,也正因为如此,其动画2D制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远远超越了欧美动画的2D制作水平,其画风大都具有细腻,规整,严禁,模式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以宫崎骏的作品为代表。。。随着欧美3D动画的成功和对日本本土动画的冲击,日本动画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基础上,也开始适当运用大量3D动画的制作技术,这使得日本动画既拥有亚洲人一贯的严谨的,细腻的东方风格,又不显得模式化,死板化,属于自己的3D动态风格逐渐形成,这一成功转型,不仅留住了现有的动画观众,更吸引了大量原欧美动画支持者,使得目前日本动画在与欧美动画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主动地位,这个时期,从动画大片《青之六号》开始,经过了最终幻想等游戏动画的发展,到2005年的《苹果核战记》是最为突出的成功作品,它们不仅带动日本3D动画发展,还使原2D动画发展出了2D与3D结合的独特方式。
虽然日本近代漫画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根源于日本民族绘画的,比如十八世纪的鸟羽绘、十九世纪的戏画等等,但是幕末时代由于日本国门的打开而传入的欧洲漫画、美国漫画,的确对日本早期的漫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取材上。1881年3月2日,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幅讽刺美国海军人事构成的漫画,该漫画用落在大船桅杆上一排排的水鸟表示海军人员,鸟落的地方越高,其形体越大,代表官员的等级也越高,然而上、中、下三排水鸟的数量却相差无几。这种头重脚轻之感,讽刺了美国海军官僚阶级的臃肿。1882年6月3日本多锦吉郎在《团团珍闻》上也刊登了类似的一幅漫画,同样用大船和海鸟做比,只不过讽刺对象变成了日本官僚。
第二,在表现手法上。早期的日本漫画家从欧美漫画中借鉴了很多当时看上去颇为新奇的表现手法。比如1895年5月小林清亲在一幅讽刺清朝军官的漫画中,就把骑马的清朝军官的轮廓线画成波浪状,以表现其被吓坏的模样;而这一表现手法早在1878年的《PUCK》杂志上就被使用过,当时美国漫画家用它来描写一个被自己吓坏的市长角色。
第三,在排版上。从《骥尾团子》开始,众多早期的日本漫画杂志都采用了类似《PUCK》的封面排版设计,即标题占用封面上1/3的面积,下2/3的部分用一幅讽刺画作品填满,出版信息等内容放在两部分中间,用小号字书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