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PPT
合集下载
儿科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优秀课件
肠毒素(ST)引起腹泻。
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 直接侵入小肠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粘附和侵入结肠粘膜,导致肠上
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O抗原 有交叉反应。
37
④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GEC):
26
1. 消化系统特点:胃酸、消化酶↓,酶活性↓ 2. 生长发育快,胃肠负担重 3.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免疫球蛋白↓
SIgA↓ 4. 肠道菌群失调 5. 人工喂养
27
(一)感染因素 1. 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 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感、肺炎、皮肤感染等 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失调
35
35
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 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 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 通道,导致分泌增加。 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 的粘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 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类似于霍乱毒素 引起的腹泻。
46
渗透性腹泻:肠内高渗状态 (乳糖不耐受) 分泌性腹泻:肠液分泌增加 (霍乱) 渗出性腹泻:肠炎症渗出性 (侵袭性细菌感染) 肠道功能异常 :胃肠蠕动增加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并非单一机制引起,往往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47
47
肠细胞的防御屏障: 1.生理性防御屏障(粘液、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2.细菌屏障 (菌群) 3.免疫屏障(分泌型 IgA)
57
57
胃肠道症状
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 直接侵入小肠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粘附和侵入结肠粘膜,导致肠上
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O抗原 有交叉反应。
37
④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GEC):
26
1. 消化系统特点:胃酸、消化酶↓,酶活性↓ 2. 生长发育快,胃肠负担重 3.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免疫球蛋白↓
SIgA↓ 4. 肠道菌群失调 5. 人工喂养
27
(一)感染因素 1. 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 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感、肺炎、皮肤感染等 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失调
35
35
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 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 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 通道,导致分泌增加。 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 的粘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 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类似于霍乱毒素 引起的腹泻。
46
渗透性腹泻:肠内高渗状态 (乳糖不耐受) 分泌性腹泻:肠液分泌增加 (霍乱) 渗出性腹泻:肠炎症渗出性 (侵袭性细菌感染) 肠道功能异常 :胃肠蠕动增加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并非单一机制引起,往往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47
47
肠细胞的防御屏障: 1.生理性防御屏障(粘液、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2.细菌屏障 (菌群) 3.免疫屏障(分泌型 IgA)
57
57
胃肠道症状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儿科学人卫第九版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儿科学
①LES 压力降低,是引起 GER 的主要原因∶ ②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 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由食管和胃贲门形 成的夹角,即His角)较大(正常为30°~50°);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3.药物治疗
儿科学
(1)促胃肠动力药∶疗程4周。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 (domperidone,吗叮啉),常用剂量为每次0.2~0.3mg/kg,每日3次, 饭前半小时及睡前口服。 (2)抗酸和抑酸药∶疗程8~12周。主要作用为抑制酸分泌、中和胃酸以 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提高LES张力∶①抑酸药∶H受体拮抗剂,如 西咪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等。②中和胃酸药∶如氢氧 化铝凝胶,多用于年长儿。 (3)黏膜保护剂(mucosa protector)∶疗程4~8周。可选用硫糖铝、 硅酸铝盐、磷酸铝等。
【辅助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
儿科学
可对食管的形态、运动状况、钡剂的反流和食管与胃连接部的组织结构作出 判断,并能观察到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等先天性疾患,以及严重病例的食管 黏膜炎症的溃疡、狭窄等改变。
2. 食管pH动态监测
儿科学
经鼻孔将微电极放置在食管括约肌的上方,24小时连续监测食管下段pH, 如有酸性GER发生则pH下降。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可反映GER的发生频率、 时间、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的状况,以及反流与起居活动、临床症状之间的 关系,借助一些评分标准,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 断方法。
了解食管运动功能。
【诊断】
儿科学
GER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 的疾病相鉴别,即使是GER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 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原因不明的哭吵、贫血、反复出现窒 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GER的可能,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 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临床分类
感染性
腹 泻 病
非感染性
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
肠炎
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 寄生虫性肠炎
喂养不当(饮食性)腹泻 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消化酶缺乏性腹泻
临床分期
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2周≤病程≤2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2月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内因)
绕以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 疡。
有低热或高热(体温达38~40℃),牙龈红肿
(牙龈炎),出现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
结肿大。
病程较长,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2~ 3周消退。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 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 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 不累及牙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 大。
【治疗原则】
①重视口腔卫生,勤喝水。 ②局部处理:局部涂锡类散、冰硼散等 中药,疼痛重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 卡因。 ③对症处理:发热者用退热剂。
三、溃疡性口炎
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 起的。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 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 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治疗原则】
1、保持口腔清洁,用 2%碳酸氢钠溶液 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局部用药,可用制霉菌素10万U/次, 加水l~2ml涂患处。
二、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1~3岁 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 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水泡,
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分泌物,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 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 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消化系统疾病儿科PPT课件
儿科学(第9版)
(二)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鉴别点 病变范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内镜特征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腹痛 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有规律的绞痛 2. 呕吐 初为反射性,含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 3. 血便 为重要症状,约85%的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 4. 腹部包块 多数患儿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 5. 全身情况 病程延长,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
差
相对好
可控制,不可治愈
可控制,可治愈
更大
大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等 2. 胃肠道内镜检查 疑似IBD患儿就诊时均应完善全面的内镜检查及活检 3.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显示IBD病变以及肠管的狭窄、僵硬和内瘘 4. 腹部CT扫描 可以发现节段性肠壁增厚 5. MRI或MRI双重造影 肠腔内、肠壁和肠腔外的结构显示;对比好,多平面,无辐射
儿科学(第9版)
溃疡性结肠炎(1)
溃疡性结肠炎(2)
儿科学(第9版)
克罗恩病(1)
克罗恩病(2)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
1. 治疗目标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2. 营养支持 全肠内营养,即停止经口摄食,给予多聚配方或要素配方经鼻胃管喂养 3. 药物治疗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3mm小疱疹,溃疡,覆以黄白色分泌物, 边绕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2~3周) 病程1~2周 治疗:清洁口腔,温凉饮食,局部喷药 (疱疹净),进食前表麻,退热,抗病毒
7
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
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累及齿 龈、颊粘膜
8
小儿腹泻
• 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
1
消化系统结构图
2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吸吮、吞咽功能弱→生理性流涎; 粘膜易受损;淀粉酶少;
食管:漏斗状,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 熟→胃食管反流;吸奶时吞咽过多空气→ 溢奶
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 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幽门痉挛→呕吐;胃 容量小,排空慢,消化功能差
•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 夏秋季发病率高
9
• 病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10
易感因素 消化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
生紊乱;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正
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人工喂养特殊性
11
•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第一课件网站
24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
7
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
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累及齿 龈、颊粘膜
8
小儿腹泻
• 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
1
消化系统结构图
2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吸吮、吞咽功能弱→生理性流涎; 粘膜易受损;淀粉酶少;
食管:漏斗状,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 熟→胃食管反流;吸奶时吞咽过多空气→ 溢奶
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 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幽门痉挛→呕吐;胃 容量小,排空慢,消化功能差
•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 夏秋季发病率高
9
• 病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10
易感因素 消化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
生紊乱;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正
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人工喂养特殊性
11
•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第一课件网站
24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与成人消化系统 存在一些差异,如胃酸分泌较 少,胃排空速度较快等。
儿科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摄入 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 排泄废物等。
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类型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性疾 病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如胃肠炎、肝炎等 ,炎症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过敏 性疾病如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 肿瘤性疾病如肠癌、肝癌等。
02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感染性病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肝 炎等疾病。
细菌感染
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可引起消化道感染、食物 中毒等。
寄生虫感染
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 虫等,可能导致腹泻、腹 痛等症状。
遗传性病因
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 肠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儿科消化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部分, 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 物质,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儿的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诊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等。护理方面应注意保持患儿舒适,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同时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新整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28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 To be familiar with pathogenesis. ▪ To mast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To master the diagnosis & treatment ▪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ial
Infantile diarrhea is caused by multi-pathogeny & multifactor. The main symptom is diarrhea. It is easily complicated by disturbances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According as pathogeny, it can be classified by the infected (most) and the non-infected. It occurs usually less than 2 years old, about 50% less than 1 year. Although the incidence 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disease have evidently decreased by late 30 years, it often occurs in infants and results in infants’ death.
24
常见护理诊断
▪ 口腔粘膜改变 ▪ 体温过高 ▪ 疼痛 ▪ 营养失调 ▪ 知识缺乏
25
▪ 口腔护理 ▪ 正确涂药 ▪ 饮食护理 ▪ 发热护理 ▪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 To be familiar with pathogenesis. ▪ To mast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To master the diagnosis & treatment ▪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ial
Infantile diarrhea is caused by multi-pathogeny & multifactor. The main symptom is diarrhea. It is easily complicated by disturbances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According as pathogeny, it can be classified by the infected (most) and the non-infected. It occurs usually less than 2 years old, about 50% less than 1 year. Although the incidence 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disease have evidently decreased by late 30 years, it often occurs in infants and results in infants’ death.
24
常见护理诊断
▪ 口腔粘膜改变 ▪ 体温过高 ▪ 疼痛 ▪ 营养失调 ▪ 知识缺乏
25
▪ 口腔护理 ▪ 正确涂药 ▪ 饮食护理 ▪ 发热护理 ▪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06
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家长健康教育内容
饮食调整
向家长解释患儿饮食调整的重要 性,指导家长根据患儿病情和年 龄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包括食
物的种类、数量和频率等。
症状识别与处理
教育家长如何识别患儿消化系统 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腹痛、腹泻 、呕吐等,并指导家长在患儿出 现这些症状时如何采取适当的措
施进行缓解。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 疾病课件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护理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01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婴幼 儿和儿童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各 种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小儿消化 系统疾病可分为食管疾病、胃十 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 病和胰腺疾病等。
便秘
便秘概述
便秘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 硬难解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 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精神因素等 有关。
症状表现
便秘的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便 干硬难解、伴有腹胀、腹痛等。长期 便秘可导致肛裂、痔疮等并发症。
护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对便秘患儿的护理包括饮食调整,增 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适量运 动促进肠道蠕动。培养患儿良好的排 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马桶。同时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润肠通便 的药物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腹泻
腹泻概述
症状表现
护理措施
腹泻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 状改变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 与感染、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有关 。
腹泻的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 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严 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9
胰腺
• 生长发育迅速 • 胰液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 酶类出现的顺序:
•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淀粉酶 • 婴幼儿易发生消化不良
10
肠道细菌
• 正常肠道菌群——微生态屏障 • 菌群失调——致病菌繁殖 • 母乳喂养
• ——双岐杆菌占绝对优势 • 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 ——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岐杆菌、肠球菌比例几乎相等
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largewaterrequirementsswiftwaterexchangeunobviouswaterlossdoubleadultsamountinfantswaterexchangeamount82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balance?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年龄需水量mlkg1014岁12016010014070110509083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dbalance84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balance?不同年龄儿童的不显性失水量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mlkgd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7501000g10011250g12511500g1500g婴儿幼儿儿童8256462619241417121485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dbalanc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作用86远端肾小管重吸收87脱水下丘脑adh远端肾小管水钠回吸收血容量88血容量有效血容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远端肾小管钠回吸收钾排出血容量小动脉收缩腹泻脱水89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除失水外也有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90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1脱水程度degreedehydration表现程度失水量皮肤弹性口唇粘膜轻度脱水5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稍凹陷稍差中度脱水51050100mlkg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明显凹明显减少重度脱水10100120mlkg昏睡昏迷深陷极差91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2脱水性质propertydehydration脱水性质等渗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主要病因急性胃肠液丢失慢性胃肠液丢失高热感染补钠过多水电丢失比例水电解质等比例丢失电解质丢失多于水水丢失多于电解质血清纳mmol130150130150渗透压mmol280320280320主要丧失液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临床表现一般脱水脱水征循环衰竭口渴烦躁高热惊厥92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
胰腺
• 生长发育迅速 • 胰液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 酶类出现的顺序:
•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淀粉酶 • 婴幼儿易发生消化不良
10
肠道细菌
• 正常肠道菌群——微生态屏障 • 菌群失调——致病菌繁殖 • 母乳喂养
• ——双岐杆菌占绝对优势 • 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 ——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岐杆菌、肠球菌比例几乎相等
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largewaterrequirementsswiftwaterexchangeunobviouswaterlossdoubleadultsamountinfantswaterexchangeamount82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balance?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年龄需水量mlkg1014岁12016010014070110509083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dbalance84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balance?不同年龄儿童的不显性失水量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mlkgd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7501000g10011250g12511500g1500g婴儿幼儿儿童8256462619241417121485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dbalanc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作用86远端肾小管重吸收87脱水下丘脑adh远端肾小管水钠回吸收血容量88血容量有效血容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远端肾小管钠回吸收钾排出血容量小动脉收缩腹泻脱水89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除失水外也有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90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1脱水程度degreedehydration表现程度失水量皮肤弹性口唇粘膜轻度脱水5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稍凹陷稍差中度脱水51050100mlkg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明显凹明显减少重度脱水10100120mlkg昏睡昏迷深陷极差91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2脱水性质propertydehydration脱水性质等渗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主要病因急性胃肠液丢失慢性胃肠液丢失高热感染补钠过多水电丢失比例水电解质等比例丢失电解质丢失多于水水丢失多于电解质血清纳mmol130150130150渗透压mmol280320280320主要丧失液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临床表现一般脱水脱水征循环衰竭口渴烦躁高热惊厥92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
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胰腺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增多。但胰淀粉 酶活性较低,12个月才接近成人,故不宜过早地 (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18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新生儿及幼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
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
19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儿童粪便
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 称胎粪。多数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便, 2~3天渐 过渡为黄糊状粪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 应,每日2~4次。
2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牛、羊乳喂养儿粪便为淡黄色,较干厚,有臭味, 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1~2次。
15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 为3 ~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 胃潴留。
胃容量:出生时30~50ml,1~3个月90~ 150ml,1岁时 250~300 ml 。
16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足月新生儿舌短而宽,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故生 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早产儿则较差。
小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而发生感染。 新生儿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及唾液中 淀粉酶分泌不足,导致口腔粘膜干燥而易受损且不 宜喂淀粉类食物。 3~4个月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10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端贲门括约 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10个月以下小儿常发 生胃食管反流。
13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增多。但胰淀粉 酶活性较低,12个月才接近成人,故不宜过早地 (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18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新生儿及幼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
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
19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儿童粪便
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 称胎粪。多数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便, 2~3天渐 过渡为黄糊状粪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 应,每日2~4次。
2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牛、羊乳喂养儿粪便为淡黄色,较干厚,有臭味, 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1~2次。
15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 为3 ~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 胃潴留。
胃容量:出生时30~50ml,1~3个月90~ 150ml,1岁时 250~300 ml 。
16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足月新生儿舌短而宽,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故生 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早产儿则较差。
小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而发生感染。 新生儿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及唾液中 淀粉酶分泌不足,导致口腔粘膜干燥而易受损且不 宜喂淀粉类食物。 3~4个月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10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端贲门括约 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10个月以下小儿常发 生胃食管反流。
13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第9版)
(二)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 一般可确定诊断
2. 直肠、肛门测压检查 2周内新生儿可出现假阴性
3. 直肠黏膜活检 4. 直肠肌层活检
儿科学(第9版)
X线钡灌肠
X线钡灌肠
儿科学(第9版)
(三)治疗
应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许多并发症发生在生后2个月内,故要特别重视此期间的治疗。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等 2. 胃肠道内镜检查 疑似IBD患儿就诊时均应完善全面的内镜检查及活检 3.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显示IBD病变以及肠管的狭窄、僵硬和内瘘
4. 腹部CT扫描 可以发现节段性肠壁增厚
5. MRI或MRI双重造影 肠腔内、肠壁和肠腔外的结构显示;对比好,多平面,无辐射
2012年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
儿科学(第9版)
腹泻病(diarrhea)
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多发 细菌性—夏季,非感染性腹泻 — 各季节
黏膜免疫系统必须能够识别有害的外来抗原,并激发适当的机体免疫反应,而对于对机体无
害的良性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这种对肠道内抗原的不反应性称之为“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OT)”,是肠道免疫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 婴儿期非特异性肠道免疫功能(包括黏液、胃酸、胆盐、消化酶、胃肠蠕动及肠道菌群等), 和特异性肠道免疫( IgG,IgM,SIgA)未发育成熟,对感染的发生是肠道黏膜防御能力低。 同时,肠黏膜免疫口服耐受机制也不完善。
②抑制胃酸药物;
③胃肠动力药; ④抗Hp治疗。
儿科学(第9版)
一、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 新生儿生后1~2天胃酸分泌高,可发生原发性消化性溃疡
2. 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功能
3.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大部分原发性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 4. 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可以有家族史 5. 其他 精神创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外伤、手术后、饮食习惯不当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是诊断溃疡病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2. 胃肠X线钡餐造影 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者。 3. 幽门螺杆菌检测
(1)侵入性:①快速尿素酶试验;②组织学检查;③Hp培养。
(2)非侵入性:①13C尿素呼吸试验;②粪便Hp抗原检测;③血清学检测抗Hp-IgG抗体。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3)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儿科学(第9版)
发生机制
儿科学(第9版)
临床表现
呕吐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e食管 食管外症状
与GERD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哮喘;窒息和呼吸暂停 营养不良 其他:①Sandifer综合征;②婴儿哭吵综合征
儿科学(第9版)
三、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较快。
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 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儿科学(第9版)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⑤小肠型肠套叠。
2. 手术治疗 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虽时间不长但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或穿孔者,以
及小肠型肠套叠均需手术治疗。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儿科学(第9版)
(一)临床表现
1. 胎便排出延缓、顽固性便秘和腹胀
2. 呕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3.直肠指检 直肠壶腹部空虚,拔指后由于近端肠管内积存大量粪便,可排出恶臭气体及大便
儿科学(第9版)
腹部B超
腹部B超
儿科学(第9版)
(三)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灌肠疗法
(1)适应证:肠套叠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禁忌证:①病程已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差; ②高度腹胀、腹膜刺激征,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数液平面者; ③套叠头部已达脾曲,肿物硬而且张力大者; ④多次复发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第七节
肠套叠
儿科学(第9版)
(一)病理
1. 回盲型 最常见 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
2. 回结型 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3. 回回结型 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再套入结肠内 4. 小肠型 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5. 结肠型 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儿科学(第9版)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一般治疗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 2.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药物 (2)胃黏膜保护剂 (3)抗Hp治疗
2. 手术治疗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儿科学(第9版)
概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目录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作者 : 王洋、孙梅 单位 : 中国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目录
第六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第七节 肠套叠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第九节 腹泻病
第十节 婴儿胆汁淤积症
重点难点 掌握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 急性胃炎 发病急骤,腹痛,呕吐;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失调
2. 慢性胃炎 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进食过程中或餐后,疼痛部分不固定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胃镜检查 最有价值、可靠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其程度 2. 幽门螺杆菌检测
(1)侵入性:①快速尿素酶试验;②组织学检查;③Hp培养
熟悉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了解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科学(第9版) 1. 口腔: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生理性流涎
2. 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食管反流
3. 胃:水平位;酶活性低下;胃潴留
4. 肠: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2)非侵入性:①13C尿素呼吸试验;②粪便Hp抗原检测;③血清学检测抗Hp-IgG抗体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
1. 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 慢性胃炎
(1)饮食治疗: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①黏膜保护剂;
儿科学(第9版)
二、分类
1. 按病因分: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2. 按病程分:急性:<2周
迁延性:2周至2个月 慢性:>2个月
3. 按病情分: 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水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儿科学(第9版)
(二)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鉴别点 病变范围 病变特点 病变累及深度 全消化道 跳跃式 全层,不对称 克罗恩病 主要在结肠 连续性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特征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差 可控制,不可治愈 更大 相对好 可控制,可治愈 大
儿科学(第9版)
治疗
1. 2. 3. 体位治疗:将床头抬高30° 饮食疗法: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 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 (2)抗酸和抑酸药 (3)黏膜保护剂 4. 外科治疗
体位治疗示意图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儿科学(第9版)
一、胃炎(gastritis)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急性胃炎 严重感染、休克、颅内损伤、严重烧伤、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
2. 慢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5%
(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2)胆汁反流 (3)长期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4)神经精神因素 (5)全身慢性疾病影响 (6)其他因素:如环境、遗传、免疫、营养等因素均与发病有关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5. 肝:肝功能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胆汁分泌少
6. 胰腺: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
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7. 肠道细菌: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菌群失调 8. 粪便:胎便/人乳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儿科学(第9版)
生理性流涎
新生儿胃模式图
儿科学(第9版)
胎粪、不同喂养方式便的性状
第二节
口 炎
儿科学(第9版)
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儿科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