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生命日记有感
读王喜生命日记有感
读王喜生命日记有感一篇《生命日记》带给我的震撼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初,我曾经二次不经意间读到了于娟写的文章。
作者是一位乐观的乳腺癌患者,是一位喜欢在网上写博客的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是一位有着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头衔的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
她那从容、坚韧的生活态度,风趣、幽默的文字和她对人世间的眷眷不舍,让我喜爱上了她,感慨这阳光、乐观、智慧的女人就是不一样,癌症晚期中的人的精神世界竟然如此丰富!此后,于娟也像我在网上认识的网友一样,虽未曾谋面,但因为博文,而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我默默地关注着她的病情,祝福着她的生活。
她顽强的生命力更让我坚信:拨开乌云的于娟一定会重获蓝天!上周,我到图书馆借书,又一次在图书馆的茫茫书海中不经意间翻到了一本《生命日记》,作者于娟。
心不由得紧张起来,忙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翻看……哦,于娟竟然在20年4月底就走了。
原本畅游在书海中的心,顿时像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隐隐约约痛了起来,疑惑:上帝到底是在怎样地安排人间世事?面对着一堆我刚刚从书架上选到的世界经典名著和这本《生命日记》,我还是犯了犹豫。
因为,自从领悟到了阅读经典的乐趣之后,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对于那些在我看来是浪费时间的时尚书籍,我总是小心地躲避着。
那么,现在有没有必要读读这本记录着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的人物生活经历的小书呢?我拿起来,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直到最后,我还是把这本书带回了家。
我想,既然作者的文字令我喜爱,今天我又一次遇到了她,这应该就是缘分,带回去翻翻总不会耽误我太多的时间吧。
回到家,原本只想翻翻,不知不觉竟用了整整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我在作者的率真、质朴、生动的文字里感动着,泪水湿润了眼眶;更为她在生死关口,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而震撼。
这是一份以生命为代价,寻找生命意义的执着,是一份留给我们的厚重的礼物。
她在遗稿中这样写道:“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拼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现实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于娟用生命写成的忠告
于娟用生命写成的忠告:活着就是王道4月19日,复旦大学海归博士、抗癌教师于娟的生命终结了。
她在患病15个月的时间内,在病榻上陆续写下了生命日记:“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我拿命试过,此路不通。
”这些用最后的生命写成的忠告,是非常值得大家,特别是值得白领们一读的。
于娟在得病前,过的是一种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
如今,她用署名“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反思病情写道:饮食上“暴饮暴食”、“嗜荤如命”是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于娟的丈夫)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
”“暴饮暴食”带来体内的变化是渐进的,海鲜对于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东西。
过度的口腹之欲,带来的后果是身体的灭顶之灾。
今天的多吃,就是明天的少吃。
为了明天的多吃,今天就要少吃。
管住你的舌头,饮食节制将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放下“暴饮暴食”这把屠刀,你虽不一能立地成佛,也许能活到上海人的平均寿命。
于娟10年来不曾在12点前睡过。
熬夜干什么?于娟反思写道:“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
”“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熬夜,就是慢性自杀,就是破坏身体内部的平衡,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就是让癌细胞有了滋长的可乘之机。
人体的生物钟是不容随意破坏的。
破坏了,再想修复,就很困难。
它一定会用不正常的摆动或者停止摆动来惩罚你。
一位医生告诉于娟:“熬夜直接危害肝脏。
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患了肝癌,在今天,纵然扁鹊再世,也是回天乏力。
所以,每一个活着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熬夜,在晚上11时前老老实实躺下。
请记住美国总统听取罗斯福的告诫:“早睡早起,健康、财富、聪明将会伴随你。
”反之,健康、财富、聪明,将提前离开你。
于娟的生命感悟总结
于娟的生命感悟总结一、引言生命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最为神秘的存在。
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生命的真谛。
于娟是一位生命感悟颇深的女性,她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她的角度出发,总结她对生命感悟的思考和体会。
二、珍惜时间时间是一种无价之宝,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
于娟认为,时间是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美好未来的资源。
我们必须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去学习、工作、交友等等。
同时,在珍惜时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享受生活中那些美好而简单的瞬间。
三、感恩生活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最好的回报。
于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感恩之心,不断地回顾自己所拥有过去和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当做礼物来看待。
同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也要保持感恩之心,因为这些挑战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四、追求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很多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于娟认为,追求梦想是一种勇气和信念。
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断地努力和付出。
同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以适应生活中不断变化的环境。
五、关注健康健康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于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
这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规律作息等等。
同时,在面对疾病和健康问题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六、坚持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上最为重要的支撑之一。
于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坚定地去追求和实践。
这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更加坚强和勇敢。
七、总结生命是一种珍贵而神秘的存在,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感恩生活、追求梦想、关注健康、坚持信仰。
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命,并且创造美好的未来。
读此生未完成学习心得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郑州市第六十八中学王志华于娟,一名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了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她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
2011年4月年仅33岁的于娟离开了人世。
偶然的机会听闻了于娟的故事,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她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
的确,此生未完成,对于娟来说,此生太短,有太多太多的依恋和不舍,还有太多的事来不及做。
书中躺在病床上的于娟发出这样的感慨“活着就是王道”,这样一句好似轻松调皮的语句却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生命的警钟。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在生死的临界点上,于娟强忍着病痛,用键盘敲击出了一篇华美的乐章,而留给我们的也是深深的反思。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一切都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难道我们真的要经历这样的时候,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么?到那时,或许为时已晚了。
用生命去参悟人生意义的时候,是否代价过于大了呢?于娟用她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于娟用幽默的文字记录下病中的趣事,看着书中那些灵动的语句,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癌症病人写下的文字,不禁让我敬佩她的毅力。
于娟引用尼采的话“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面对病魔,于娟不屈,始终是以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她知道自己若是把痛苦表现出来,这带给她家人和朋友更大的痛苦。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那么,于娟是“真正的勇士”。
放下书后,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记得书中于娟这样记录着在对这个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时,我很感谢于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看淡名利权情、关注健康、守护生命,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珍惜每一天,活着就有机会!篇二:《此生未完结》读书心得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有关《此生未完成》的简介,不禁被书的作者于娟所感动,于是当从校长手中接过为同事们推荐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时,我便捧书夜读,在于娟那灵动的文字里感动她的无畏施精神。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导语: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一点点黯淡之时。
但于娟决定完整地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有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骨头发黑,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这危重绝症下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为数不多的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
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
”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
”活着就是王道一见面禁不住想去抱住她,她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靠上来。
我这才意识到,她全身的骨头都在受癌细胞的侵蚀,碰一下就有蚀骨之痛。
与曾经的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假小子”相比,现在的于娟整整缩了一圈,体重从健康时的120多斤掉到了100斤,又因为癌细胞骨转移有些驼背,行动缓慢,更显瘦小。
刚刚经历了一轮化疗和放疗的折磨,她指指自己乌青的面色、发黑的十指,对我开玩笑说:“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乌骨人了。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在流泪,你也会忍不住看着她笑,尤其是看她仍毫不顾忌地露出牙床的大笑,看她自嘲般“穿着秋菊棉袄扭着猫步”走来时。
你经常会忘了她是一个病人,因为她迸发出的生命力远远超越健康人,因为她一如往常“山东女响马”式的嬉笑怒骂,甚至对自己的病也依然故我:“癌症找上我,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我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怕对付不了它?”刚刚从鬼门关闯过一轮,2010年底,于娟开了博客,标题霸气——活着就是王道。
3个月左右,访问量就增至153万。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于娟说。
此前,于娟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刚刚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正如于娟所说:“论家庭,结婚8年,刚添爱子,昵称阿尔法,还在牙牙学语。
本来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
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事业风生水起,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级全部揽入。
最新-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 精品
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篇一: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图文无关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
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燃烧了自己,他的心灵也因此而变得无比高尚。
—斯蒂芬·茨威格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后赴挪威深造。
海归后,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讲师。
2019年年底,于娟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并且已至晚期。
灾难突袭时,她不仓惶,不逃遁,置生死于谈笑间。
在与癌症过招的一年多日子里,她写下近10万字的《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日记”,将滴滴泪水串成笑的银铃,尽显生命的无畏、欢乐及奢华。
她的父母不顾老年无栖身之处——毅然卖掉老家房产,劫难之河与女共渡;她昵称为“光头”的副教授丈夫,更是日夜陪护在妻子身边,共同守望生命的回归……“突然就搞了个癌症,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好玩”——《生命日记》之“我的2019”2019年10月28日晚。
于娟结束课程,从复旦大学校园出来,骑单车去大润发买牛奶,行至一半,在一个小巷子里被一个民工撞了一下。
一瞬间,她觉得一股挫骨伤筋的痛从腰间传来,不由心里一“咯噔”:扭了腰吗?但还是硬撑着去了大润发。
她没想到,到第二天,不对劲了,竟不能起床了,动一动就是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于娟仍没当回事,只因“那阵儿正忙得四蹄撒欢儿,起不了床着实误事”。
后来便叫“光头”送她去本校附属医院。
医生说,没啥,腰肌劳损,活血通筋得了。
真是腰肌劳损吗?过去一段时间,疼痛依然。
医生再开“万骨通”“活血通筋”,于娟再也不信是筋血有什么不通,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在家等到结果出来,她才知道,“活血通筋”药片片都是催命符:她脊椎骨。
于娟《生命日记》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于娟《生命日记》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打印】【关闭】【Email推荐】“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生命日记》,32岁海归博士,乳腺癌晚期患者)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
短短的几行字,是于娟的个人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于娟说。
现在的于娟很庆幸自己活着,因为早在1年多前,她被判断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
“我相信,我会成为奇迹。
”于娟在微博里写着,“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2009年12月27日,长期自恃身体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确诊患上了癌症,宛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这个家,她是家中的独女,考大学读研读博留学,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1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一切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戛然而止?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何会得癌症?这个名词她从来没有想到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
”病魔,将这个小康之家瞬间击垮,所需药物25000元一支,每21天就要注射一支;1万多元一盒的药,只够吃1个疗程14天……为了治病,家里为她卖掉了仅有的60平方米房子和父母在山东老家的房子,现在全家人租房子过活,一家三口和姐姐全家住在一起,还有公公婆婆、于娟的爸爸,还在老家山东工作的妈妈只能断断续续过来。
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生命日记》生命日记。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我坐在窗前,拿起笔,开始记录我的生命日记。
生命,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礼物。
它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和奇迹,让人感到无比的珍惜和感激。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生活,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不易。
有时候,生活会给我带来挑战和困难,让我感到疲惫和无助。
但我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我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勇敢地前行。
生命日记,记录着我的成长和变化。
我在这里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个喜悦和悲伤,每一个收获和失落。
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我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和感恩的,我会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让生命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生命日记,也是我的心灵寄托。
在这里,我可以倾诉我的心声,释放我的情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生活中的烦恼和纷扰都会在这里得到宣泄,让我重新找到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生命日记,是我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
它默默地记录着我的点滴,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日夜。
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它都会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心灵的港湾。
生命日记,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它记录着我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我会珍惜它,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
生命日记,谱写着我生命的乐章,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我会继续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愿生命日记,永远陪伴着我,见证我的成长和变化。
2019年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_活着就是王道范文
2019 年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范文篇一: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图文无关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
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燃烧了自己,他的心灵也因此而变得无比高尚。
—斯蒂芬·茨威格于娟,女,32 岁,祖籍山东济宁,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后赴挪威深造。
海归后,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讲师。
2009 年年底,于娟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并且已至晚期。
灾难突袭时,她不仓惶,不逃遁,置生死于谈笑间。
在与癌症过招的一年多日子里,她写下近 10 万字的《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日记”,将滴滴泪水串成笑的银铃,尽显生命的无畏、欢乐及奢华。
她的父母不顾老年无栖身之处——毅然卖掉老家房产,劫难之河与女共渡;她昵称为“光头”的副教授丈夫,更是日夜陪护在妻子身边,共同守望生命的回归……“突然就搞了个癌症,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好玩”——《生命日记》之“我的2010”2009 年 10 月 28 日晚。
于娟结束课程,从复旦大学校园出来,骑单车去大润发买牛奶,行至一半,在一个小巷子里被一个民工撞了一下。
一瞬间,她觉得一股挫骨伤筋的痛从腰间传来,不由心里一“咯噔”:扭了腰吗?但还是硬撑着去了大润发。
她没想到,到第二天,不对劲了,竟不能起床了,动一动就是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于娟仍没当回事,只因“那阵儿正忙得四蹄撒欢儿,起不了床着实误事”。
后来便叫“光头”送她去本校附属医院。
医生说,没啥,腰肌劳损,活血通筋得了。
真是腰肌劳损吗?过去一段时间,疼痛依然。
医生再开“万骨通”“活血通筋”,于娟再也不信是筋血有什么不通,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在家等到结果出来,她才知道,“活血通筋”药片片都是催命符:她脊椎骨呈现弥漫性信号,癌细胞骨转移!后来,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此时,她已卧床,不能动不能碰,动一动,就疼得人事不省——瑞金医院的救护车来了都不知道怎么下手才能把她弄到担架上。
于娟用生命告诉我们
于娟⽤⽣命告诉我们于娟,⼥,32岁,⼭东济宁⼈,⽣前为复旦⼤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2009年年底,于娟被确诊罹患乳腺癌,并已⾄晚期。
2011年4⽉ 19⽇辞世。
在⽣命的最后阶段,于娟写下近10万字的博客,记录⾃⼰对⼈⽣的感悟与困惑,在⽹络上⼴为传播。
5⽉23⽇,于娟遗著《此⽣未完成》在上海复旦⼤学⾸发。
X于娟辞世后,⾝为上海交⼤副教授的丈夫赵斌元忍着悲痛完成爱妻未了的⼼愿,前往全国各地签售爱妻遗著。
7⽉23⽇,借赵斌元来武汉签名售书之际,本刊特约记者专程采访了他,听他满怀深情地追忆与妻⼦10年的婚姻之路,并以丧妻之痛,告诫负重前⾏的现代⼈:远离不健康的⽣活⽅式,更不要为了所谓的名利和前途⽽置健康于不顾。
因为没有了健康,⼀切都是浮云! 以下是赵斌元的⾃述——结婚7年她不知疲倦地⼀路狂奔 1996年,我从武汉⼯业⼤学研究⽣毕业后,考⼊上海交通⼤学攻读博⼠。
同年10⽉,在交⼤“饮⽔思源”英语⾓,我和于娟第⼀次相遇。
当时,我和同学们讨论得正起劲,她笑吟吟地加⼊了我们的讨论。
她穿着⼀条背带裤,脸蛋圆圆的,充满活⼒。
我⼤声笑着,她看着我,突然抛出⼀句:“你像个傻⽠。
”我喜欢这种直接、男孩⽓的⼥孩,对她怦然⼼动。
以后的⽇⼦,我经常会在校园⾥有意⽆意地遇到她,并得知她是交⼤⼯业外贸专业⼀年级的新⽣。
半年后,我们确⽴了恋爱关系。
于娟⽐我⼩6岁,⼭东济宁⼈,妈妈在济宁市外经贸委⼯作,爸爸在济宁⼀家酒店⼯作,国家特⼀级厨师。
她是家中的独⽣⼥。
于娟很聪明,且记忆⼒惊⼈。
她喜欢古诗词,经常在⼀些刊物上发表⽂章,是我⼼⽬中的才⼥。
1999年我博⼠毕业后,留校任教。
于娟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家软件公司做市场⽂案⼯作。
2000年,我和于娟登记结婚,住进了亲戚给我们借的⼀套房⼦⾥。
于娟很好强。
⼯作数⽉后,她决定报考复旦⼤学研究⽣,因为她⾃幼便有复旦情结。
虽然我内⼼深处希望她跟我⼀起安稳地过⽇⼦,不要去考研,但为了不让她留有遗憾,我并没有反对。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
这本书曾感动了多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很多人明白了生命的宏大。
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于娟——这本书的作者,一个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并造成了骨转移的患者,在看到家人为了帮自己争取几个月的生命,而四处奔波,到处求医时,她被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了,便确定将自己患癌症时所经验的一切,写进这本书里,以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哀痛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须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
或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相识。
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痛,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终归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简单,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切你的人带来苦痛和无尽的哀痛。
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看法达不成一样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奢侈生命。
想想看,连经受了多数化疗、放疗熬煎的于娟都能用坚毅乐观的看法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恒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这本书的最终,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
是啊,于娟还是留着很多缺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2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一点点读完。
到生命终点,有癫狂、有乐安天命。
但我在于娟身上望见的,是哪怕只能终日趴在天桥下,也想望见土豆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在上学的路上。
一位乳腺癌患者的临终感悟
一位乳腺癌患者的临终感悟她1979年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复旦大学读博,然后去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
2009年12月年仅30岁,生下儿子不到一年的她患上了乳腺癌。
2011年4月19日,她因病情恶化而辞世。
在患病和治疗期间,她回忆并记录下自己患病和进行治疗的点点滴滴……“当你处于生死的临界点时才会发现,你的很多追求,如成名、买房、买车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应该好好陪陪孩子。
如果有钱,应该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
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32岁乳腺癌晚期患者于娟的临终感悟。
于娟生于1979年,是山东济宁人。
她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复旦大学读取博士学位,在挪威奥斯陆大学进行留学深造。
2009年12月,年仅30岁的她刚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生下儿子不到一年,就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
在2010年1月2日,她的病情被进一步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于娟患病后,病魔将她的家庭迅速地击垮。
她每14天要服完一盒价格在万元以上的药物,每隔21天还要注射一支价格为25000元的药物。
为了治病,家人为她卖掉了上海60平方米的房子和山东老家的房子,一家三口与老公姐姐住在一起。
于娟在患病后顽强地坚持了一年多。
在2011年4月19日,她因病情恶化而辞世。
在于娟患病期间,她回忆并记录下了乳腺癌发病和进行治疗的点点滴滴。
在一篇名为《为啥是我得癌症》的日记中,于娟反思自己的种种生活细节,对人们如何善待自己的身体提出了很多忠告。
下面就介绍一下她在临终日记中提出的一些关于预防乳腺癌的观点及专家对这些观点的解读,希望于娟的日记能给背负着巨大生活压力的人们提供一些警示。
一、不要暴饮暴食于娟写道:“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吃东西时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在读书期间,我的导师有六个研究生,我是其中唯一的女生。
但在聚餐的时候,五个男生都没有我吃得多。
在参加工作后,我忍着腰痛(后来才知道,这种症状是因癌组织发生骨转移导致的)去参加单位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了七个螃蟹。
死是一种生命现象
死是一种生命现象死是一种生命现象——于娟《此生未完成》的启示(2019-06-02 21:14:03)转载▼标签:于娟塞涅卡梭罗此生未完成死亡意思生命现象杂谈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
中国人受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比较讳言生死。
实际上,最能触动我们灵魂的,莫过于生的喜悦和死的恐惧。
生和死,是人生存过程的两端。
海德格尔认为:“在此在身上存在着一种持续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随着死亡告终。
”反过来说就是:“日常生活却恰恰是生与死‘之间’的存在。
”于娟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用常人的观点来理解,是说此生还有许多遗憾难以完成;用海德格尔的观点来理解,则包含着“尚未”,也就是生命的“不完整”。
此在的完成——死,意味着不再此在。
说得通俗点,就是死标志生存过程的完整性,却又意味着生的否定。
正因为死是生的否定,一般人都不敢直面死亡。
但是,生和死相反相生,没有死就没有生。
探究死亡是为了学习生存。
死作为一种生命现象,不是自身可以经验的,只能通过他人的死亡过程来经验。
因此,于娟痛心疾首地说:“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于娟忍受着痛苦,把她的生死过程写下来,真是功德无量。
她柔弱的生命,她的惊心动魄的生与死,让我们触摸到生存的本质,探究活着的意义。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视。
从她的启示中,可以概括出三条经验,一个结论。
一、死并不可怕,“随死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对于死亡的恐惧,可以说是动物的本能。
人之不同于动物的是,人可以随着年岁的增长,加深对死亡的认知和恐惧,同时更加加深对生命的留恋。
叔本华因此论断:“我们的整个自在的本质就是生存意欲。
”“尽管这一生存始终是那样短暂、不确定和充满苦涩”,我们仍然认为活着就好。
然而,死亡是人世间最最平等的东西,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升斗小民,死亡都终究要来。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应当知道死并不可怕,你怕它也会来。
于娟的生与死,却让我们更深地领略塞涅卡的话:“随死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于娟
放得下,才是幸福--读于娟抗癌感悟《生命日记》于娟在博客日志中写道:“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简单的一句,引起了无数人对“幸福”的思考。
“幸福”,这是一个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话题,也是每个人一生中辛苦寻觅的东西,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呢?人的追求有很多,而且每个人的标准不一,于是有人觉得赚取大量的金钱就是幸福,每餐面对山珍海味就是幸福,拥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就是幸福,和相爱的人一起白头偕老就是幸福……随着时代的改变,人类对幸福的定义也会改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更多事停留在物质层面,满足生活需求,家庭就会和谐,人也自然会感到幸福。
可如今,许多人在丰厚的物质面前并不快乐,他们一直在追逐,学位、房子、车子等等。
但当这些逐渐实现,欲望开始得到满足时,又会有新的心里欲望产生,更多的钱,更多的权,更多的票,他们不愿放下这些东西,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回过头来看于娟对幸福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的共鸣。
于娟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无忧,曾经为考研、留学、做课题、挣更多的钱给父母买大房子不断地拼搏,她坦言:“回想10 年来,基本没有12 点之前睡过,学习、工作、娱乐占据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有时,甚至通宵熬夜。
”最疯狂的时候是一天21个小时都在看书,这是她在患癌症之前的生活状态,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也以为更富裕的生活才能给自己及家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可是,当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时候,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她对幸福,生命,生活又有了不同的理解,所以她在《生命日记》里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马克思说:“幸福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00字推荐(3)篇2024年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00字推荐(3)篇2024年〖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00字第【1】篇〗认真地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娟,曾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在复旦大学执教,正当她学业有成,羽翼丰满,刚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书中大量的文稿是于娟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坚持在她的博客里写的,所以被称作是于娟的生命日记。
文中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对生命的珍视、对亲人深深的爱,虽然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就象是黑夜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无边的深渊,但她却还在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的无畏施,她对自己患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她的博文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警醒世人,她希望可以对他人有益,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好的。
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她非同寻常的苦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孱弱的躯体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令人震憾,感人至深,发人深思!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
“在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她深深地爱着她的亲人,她的孩子。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
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
但是死却会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
于娟的生命感悟总结
于娟的生命感悟总结导言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于娟经历了不平凡和磨难的一生。
在她所走过的路上,她从生活中悟到了很多道理,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文将总结于娟的生命感悟,探讨她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
一、认识生命的珍贵1、生命的脆弱性•生命的短暂性:人的一生转瞬即逝,世事如梦,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
•生命的脆弱性:在面对疾病、意外事故等突发状况时,生命的脆弱性让人不得不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2、生命中的不可再生•生命的无法复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无论是身体特征还是个性特点,都是与生俱来且无法复制的。
•生命的不可逆转:时间只能向前,而无法回到过去。
每一刻的生命都是独特而可贵的,所以要珍惜现在。
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个体与整体的互动: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体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支持和影响。
2、人生的价值观•追求幸福: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
•具有目标意识:人生需要有追求和目标,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断进取和成长。
3、影响他人的力量•善行善事:善良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善待他人可以带来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
•传递正能量: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三、对生命的态度和选择1、积极面对挑战•正视困境: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积极面对困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改变自我:遇到困难时,反思自身的不足,积极寻求改变和提升。
2、感恩与宽容•感恩生命的恩赐: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宽容和谅解: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宽容他人的过失,与他人和谐相处。
3、选择希望与幸福•善待自己: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追求内心的满足: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发展自我、追寻兴趣爱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源泉。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篇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胆怯是因为怕从书中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挣扎及不舍。
书买回来放在那里好久了,虽然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她的博客,领略过她面对死亡依然能够谈笑风声的境界。
但还是不想或者说不愿去看。
于娟的知名,在于她有一个博士、两个硕士的名衔,在于她毕业于复旦、留学于欧洲,在于她在儿子刚满14个月时突然查出的癌症晚期,且病症已全身扩散,用她的话来说应该是侵入骨骼,连骨头都全是黑的,犹如已被虫蛀、浑身是洞的枯木,已经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稍一碰撞,就是真真实实的粉身碎骨。
还在于,至始至终,她都能用调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病入膏肓,坚持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
无它,只为能警醒世人,以免后继有人。
看书,看到的是她对父母儿子不得不承担死别的哀痛,对老公不离不弃、砸锅卖铁、肝胆相照的忧心,对朋友不计得失、倾力相助的感恩,对医棍骗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宽容。
一个多么好的女子,有着优秀的学历、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人生不过如此,偶而举杯邀月、叹悟人生,也不过是小资情调的释怀而已。
怎得一转眼间,一切的幸福化为泡影,面对的是病痛折磨、死神威胁以及倾家荡产的人生颠覆。
想到的都是生活中最为锁碎,最为简单,最为平凡的,平凡得让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
从前听一首歌,“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背影已远走,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是啊,再回首,总得有”首“可以再去回顾,几十年的光阴,够你回首几次方休。
即使回首也仅仅只能回首而已,送人穿越的时光机器还在人们的念想之中,想来终其我们这代人一生也不可见矣,何必苦苦回首,频频回顾,搞得自己腰酸背痛、心力绞碎,毕竟,前面的才是自己要走的路。
十字路口,纠结的是怎样决择,思考的是选择后的结果,所以想到的只能是现在、明天以及更多的以后。
于捐教授的日记感想
于捐教授的日记感想复旦大学的于娟老师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是她的这篇《为啥是我得癌症?》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
今天我想在新一年的开始,通过分析这篇文章,为大家提供一份新一年的对身体的思考与爱惜。
希望大家认真看完,必有所得。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
短短的几行字,是于娟的个人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并相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左右,于娟辞世。
她的博客写到:“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蝂捊。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记之。
”于娟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一定不要熬夜“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以下为于娟日记节选。
(欢喜认为最能提起大家注意的地方)1、于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通过生死边缘的考验,获得对人生和生命的新认识)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
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
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
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
【日记】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生命日记》在小镇的一隅,有一栋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老屋,屋内光线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药味。
这里住着一位名叫于娟的女子,她的人生,在旁人眼中或许平凡无奇,但对她而言,却是一场与死神较量的壮丽史诗。
于娟的生活原本平静如水,直到有一天,一纸诊断书如同晴天霹雳,将她击入深渊——晚期癌症。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拿起了一支笔,一本日记,开始记录自己生命倒计时的每一天。
一、日记初启,希望之光“2023年3月1日,晴。
今天,我收到了那个消息,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我平静的生活彻底颠覆。
但我告诉自己,即使是最黑暗的夜,也会有星光指引方向。
从今天起,我要用这本日记,记录下我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不为留下什么,只为证明我曾勇敢地活过。
”日记的每一页,都承载着于娟对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她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从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点点繁星,从邻居家那只总爱打盹的老猫到街头巷尾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在她的笔下,这些日常琐碎变得异常珍贵,仿佛每一刻都是与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
二、戏剧转折,生命之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于娟的病情逐渐恶化,但她笔下的文字却越来越充满力量。
她开始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甚至是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偏方。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同样在与病魔斗争的人,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她,也让她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长短,更在于如何活出精彩。
“2023年6月15日,阴。
今天,我遇到了李阿姨,她也是一位癌症患者,但她的笑容却像阳光一样温暖。
她告诉我,即使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也要笑着度过。
我开始尝试冥想、瑜伽,甚至写起了诗。
我发现,当我用心去感受生活时,痛苦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以承受了。
”三、日记终章,奇迹再现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于娟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奇迹发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与了一项新的临床试验,这项试验最终为她带来了生命的转机。
癌细胞得到了有效控制,于娟的病情竟然开始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你、我、他
——读于娟生命日记有感
一直以来,总是逼着自己疯狂努力,加倍学习,甚至想从事第二职业让自己忙起来,争取早日买房买车,但是看了一位老师推荐的《于娟生命日记》过后,就像于老师里面说的那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要回家。
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老师逝世。
几番生死,顽强抗争到底,下笔万言,生命日记传世。
生命如斯,应无所憾……”于老师的博客,就这样由人代言,画上了句号。
于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一名优秀青年教师,海归博士,山东济宁人,2009年12月27日被确诊乳腺癌,此后一直和癌症病魔做努力地抗争,她做过14次化疗,由于乳腺癌骨转移,稍微翻动身体就会发生骨折,一天两次骨髓穿刺,一日几十次痛到晕厥,几番生死,她顽强抗争到最后一刻,她的淡定、乐观、坚强、决不放弃、求生的坚韧感动了无数网友。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症,并远离它。
她拼尽最后的生命能量,留下了数以万字的生命日记,剖析自
我、警示世人。
开设了一个名叫“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坚持每天早晚更新两次,记录病中状况,介绍癌症,并反思以前的生活方式:“吃过许多不该吃的东西:五步蛇、海豚、鲸鱼、梅花鹿、海鸥、驯鹿、麋鹿等,每天都离不开肉。
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
因此得出“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结论。
在日记中,她感悟到:“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她要活着的人,要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关心自己的身体,了解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她觉得命比钱更重要,对这个世界她是无限留恋的。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能够带得走,到了这样的境地,什么都不重要了。
不希望所有的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意识到这辈子白活了。
人生最痛苦的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的活下去。
别人看我,人生全毁。
犹如鹤之翼始丰,刚展翅
便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这场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简单真的很容易快乐。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世界的不完美。
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命写的东西,防微杜渐,不再像我这样,健康任意挥霍,幸福任意挥霍,到时候只能敲着键盘望着屏幕追悔莫及。
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生死边缘,用生命写下来的病中日记,请不要认为有点老套,她的反思,她痛心的呐喊“神马都是浮云,活着就是王道”,震撼了背负着生活重压的年轻人,提醒他们,钱是赚不完的,健康是用钱买不来的!不要太过强求自己,悠着点!
读于老师的《生命日记》,思考于老师的反思,不是不提倡努力进取,不鼓励奋发有为,而是向当下那些追逐红舞鞋和穿上红舞鞋越跳越快的人们提个醒:千万不要以透支健康为代价!从这些英年早逝的悲剧里,我们要读懂“珍惜”,要感悟“好好活着,爱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