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

学语文离不开读书,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些名言都在告诉我们,如果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广泛、深入、多次地读书。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其载体是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教师要凭借这些文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这些文章由于篇幅短小,情节单一,篇章间缺乏延续性,不适宜学生深入、持续的品读。而且每册书收录篇目数量有限,只有三十余篇,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实践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形成语感,深刻思维,开阔眼界的主要途径。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倡导孩子读整本书,尤其是少儿名著。这些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让学生受到深邃思想内涵的熏陶。

如何有效的实施课外阅读指导呢?只简简单单布置读书任务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盲目性(不知读什么书)和随意性(不知该怎么读)如果放任自流,读书就成了口号。一些学生会应选书不当而一无所获,个别学生甚至会一本书都不读。这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课堂上,帮学生找到打开课外阅读大门的钥匙。

一、抓住一个核心

文学作品或以精彩的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或以优美的语言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小说和戏剧为例,就以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叙述故事情节构成。备课时教师既要注意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又要顾及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二者的合力点,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了。

《品读人物走进名著》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从文学作品中刻画得丰富、细腻的人物形象人手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课前,教师以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为例,启发学生回忆课文中出现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想到了活泼、机智、勇敢的闰土,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有责任心、关爱家人的叙利奥,忠心报国、勇于实践的詹天佑,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回忆平时读书时印象深刻的人物。学生相继提到了鲁宾逊、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等典型人物。当学生脑海中出现了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作家用丰富细腻的心灵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读书时要用心品读这些人物,了解一部部文学名著。接着教师推荐四个典型的人物描写的片段让学生阅读,深化这一认识:《绿山墙的安妮》中热爱生活、富于幻想的安妮,《女水手日记》中独立、顽强、勇敢的女水手陶雪洛,《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顽皮的尼尔斯,《吝啬鬼》中视财如命、六亲不认的吝啬鬼阿巴贡。于是,学生通过一个个感兴趣的人物而走进一部部文学作品,读书时也会有意识的去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使读书有了目的,印象深刻。因此,品读人物就为学生打开了课外阅读的第一扇门。

二、品读成为中心

课外阅读指导课也要像课内阅读课一样有细致的指导过程。依然要保留语文课咬文嚼字的风格。在精读细品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品读人物走进名著》这节课上,教师推荐了四个刻画人物的片断。这四个片断分别出自四部名著《绿山墙的安妮》《女水手日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吝啬鬼》。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品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渗透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分析的过程中,依然要训练学生咬文嚼字。先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然后说一说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为什么?再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读。读过之后,再想一想又感受到了什么?这些环节—定要做扎实,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一遍遍的品味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肖像描写逐渐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学生也明白了课外阅读的过程也要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品词析句,感悟语言、感悟情感。

例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这个男孩子的爸爸妈妈把一切收拾停当,准备到教堂去。男孩子自己只穿着—件衬衫,坐在桌子边上。他想:这一下该多走运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在一两个钟头里他可以自己高兴干啥就干啥了。“那么我就可以把爸爸的鸟枪拿下来,放它一检,也不会有人来管我了,”他自言自语道。不过,可惜就差那么一丁点,爸爸似乎猜着了男孩的心思。因为在他刚刚一脚踏在门槛上,马上就

要往外走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扭过身来把脸朝着男孩。“既然你不愿意跟我和妈妈一起上教堂去,”他说道,“那么我想,你起码要在家里念念福音书。你肯答应做到吗?”“行啊,”男孩子答应说。“我做得到的。”其实,他心里在想,反正我乐意念多少就念多少呗。学生在初读之后很快就发现尼尔斯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老师接着问“想一想,你们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会找到很多类似的经历。“为什么你们会有如此相似的想法呢?”学生会意识到,尼尔斯的想法不只是淘气,而是小孩子共有的一种心理:就是渴望自由,不被管柬。作者正是抓住了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才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尼尔斯。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深入的、有效的。所以,即使是课外阅读,教师也应驾驭好阅读过程,不能让学生随意完成。

孩子们才能真正走进名著之中,有所收获。

三、给予一份恒心

课外阅读指导贵在坚持。学生要坚持,老师也要坚持。每月要分不同主题上兰到四次,推荐的书目教师要及时检查读的情况。《品读人物走进名著》一课结束时,教师按人物形象推荐了几部书给学生。其中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勋爵》《小公主》《海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这些书目都是适合儿童读的名著。其中前四部是世界闻名的儿童名著。推荐时,教师同时给每位学生一张读书卡。内容要填清读了什么书,书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书中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有哪些人物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

象。并摘录一个精彩片断,写写摘录的原因。有了这张读书卡,学生读书就更有目的性了。教师要定期检查读书卡,开读书交流会激励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可以根据书目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但不变的是教师与学生坚持不懈的恒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