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

1、日本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时期

考察日元升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固定汇率制末期的调升期

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浮动2.25%,这是日元持续升值前的最初一次较大幅度的调升币值。

(2)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日元开始了第二次升值

1973年2月13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至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时期,即1985年签订"广岛协议"至今

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半,是日元升值的主升浪期间。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汇率从1:250升至1:120,升幅高达两倍多。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2、在日元升值时期,货币升值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日元提出了强烈的升值要求,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力量的推动,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从1972年至1985年间,日本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再到自由浮动汇率制。汇率制度的改革推动日元进入长期升值的周期当中。1972年至1990年的19年间,是日元的升值周期。因为当时全球经济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日元大幅升值期间,诸多西欧国家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也在升值,货币升值成了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

3.日元升值时期日本股市的表现

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股市的表现相当出色(见附图、附表)。日经指数在日元升值的三个阶段中,累计涨幅分别为128.48%、204.53%和197.09%,年均升幅则分别为42.83%、17.04%和49.27%。而最引世人瞩目的则是1985年至1989年的4年间,这期间大量国际资金进入日本股市,寻求套利和资产增值。日元汇率平均每年上升10.4%,以日元计价的资产升值每年带来10.2%的升值收益。与此同时,大量套利游资涌入股市,日经指数轮番上涨,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兴旺,在短短的四年间,日经指数年均升幅达49.27%,创下了日本股市的历史高点,当然也

造成了巨大的泡沫堆积。

从1971至1985年日元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的漫长的15年间,

日经指数只有1973年、1974年和1977年下跌,其余12年都处于上升状态,其中股指涨幅最大的两年是1972年和1971年,日经指数分别上涨了91.91%和36.57%,可以说日元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对指数的推动力度最为显著。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专家提出,汇率升值使得经济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国的结构性升级,否则只能以结构性失衡换取暂时的发展。换句话说,当一国的产业不能平衡发展时,本币升值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结构性通胀,出现大起大落,因此考虑到这些,中国在当前各种产业还不能平衡发展时,使人民币升值,很有可能带来中期繁荣,长期乏力的结果。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有一种迹象在走日本曾走过的路,这值得监管层警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演讲时这样表示。

中国在面临升值压力时,可以参考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当时,日本选择的是“死扛”政策,导致外汇储备大幅上升,最后一纸“广场协定”形成大量的资产泡沫;而德国把汇率当做一个市场工具,任其涨跌不顾,它所有政策的出发点都是本国经济的平衡。从实际效果来看,德国的政策绩效要比日本好。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这正是中国经济的前车之鉴。“一旦中国在压力下松口,也可能陷入日本式的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强货币的陷阱。”因为,目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日本经济出现泡沫之时十分相似:当时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日美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日元升值压力加大。

事实上,这种提醒并不孤立。经济学家盛洪曾表示,《广岛协议》逼迫日元升值是使日本经济产生泡沫的主因,因此他强调“人民币一定要守住汇率那一条线”。

目前我国GDP仅占日本的1/3,但外汇储备却已经超过日本。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高速度积累的外汇储备以及由此向市场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这些现象已经显示我们在朝日本的方向走,实际上我们应该走德国所走的路。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太多的担忧,中国经济不会走上日本的老路。

今年初,经济学家宋国青就已经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在他看来,日本的失败已经给别的国家带来了教训,“就算今天的中国采取与日本当时同样的汇率制度,日本的故事也不可能重现”。

而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谢多对此进行了更仔细的解读。他在一个学术会议

上表示,“中国具有削减经济泡沫的独特优势,由于地缘广阔,中国企业不用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向海外投资,也不用疯狂投资房地产等行业,而是可以把沿海的低附加值产业转向中西部地区发展。”

谢多认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为企业创造了低成本的投资空间,有能力拉动经济内需。他更强调说,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广东企业向内陆省市转移的现象,“这为避免泡沫给出了一个更有利的选择”。

我们应该淡化汇率所承担的政治任务,应使其回归到经济杠杆的认识上来。汇率惟一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当然,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中国汇率的调整也应采取渐进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