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透视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摘要:当代,中国大量汉语新词随着科技、网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汉语新词是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豪”新词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词语的热烈探讨。
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结合汉语新词的不同类别,尝试探讨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
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旨在为汉语新词英译探索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借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繁荣。
关键词:“土豪”翻译汉语新词文化翻译翻译策略一、“土豪”翻译自2013年9月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和“为土豪写诗”活动后,“土豪”一词开始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之后在苹果发布香槟金色iphone5s之后,“土豪”一词再度火爆。
那么正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的发问一样,“土豪”这个网络汉语新词,到底该如何翻译呢?众所周知,当前人们所说的“土豪”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是有所区别的。
那时的“土豪”在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频繁出现,其英译为“local tyrants”,并已经被许多权威词典正式收录。
那么作为新词的“土豪”,翻译起来就必须考虑到词语的来源、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网上比较流行的几组翻译,我们来探讨翻译新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土豪:网络用语。
指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也可以引申到其他领域(网络游戏、电子设备、动漫ACG等)。
后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
有些人把比自己肯花钱的人都称之为“土豪”。
在公众的观念中土豪一般指一些有钱、爱炫富却没有文化品位的人。
因此,对于土豪的几种翻译,我们应该结合新词的文化内涵来予以比较。
newly rich:新富;暴发户。
属于中性的翻译,其中的文化内涵会根据目的语读者对译语不同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对西进运动之后的美国人来说,新富往往指一些勤劳、聪明、积极努力的人,甚至带有褒义色彩。
《梦溪笔谈》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本 文 采 用 asea e Jakli n对 翻 译 策 略 的 阐 述 , 讨 的 内 容 n 探 既 涉 及 对 《 溪 笔谈 》 译 文 本 的选 择 和 总 的 翻译 方 法 的 制 梦 翻 定 , 涉 及 在 解 决 具 体 条 目的 翻 译 问题 和作 决定 时采 取 的 具 又
法 、 化 翻译 法 、 化 翻译 法 等 , 归 为 翻 译 ‘ 略 ’ ” ( 美 异 归 类 策 。 张
芳 2 0 :) 然 ,她 在 谈 论 翻 译 策 略 时 , 及 的 仍 是 翻 译 方 034 显 涉 法, 只不 过 她心 中的 翻译 策 略 是宏 观 层 面 的翻 译 方法 而 已。
多 种 方 法 的 术 语 , 直 译 法 、 译 法 、 义 翻 译 法 与 交 际 翻 译 如 意 语
比欧 洲 哥 伦 布 19 第 一 次 航 行 美 洲 时 才 发 现 地 磁 偏 角 早 4 2年 了 4 0多 年 。沈 括 关 于 水 流 侵蚀 冲积 作 用 的论 述 , 世 界 上 0 在
常 偏 东 , 全 南 也 。 这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发 现 地磁 偏 角 的记 录 , 不 ”
我 们 在 这 里 把 翻 译 过 程 中 具 体 的 操 作 方 法 ( 以 上 所 述 的 如
方 法 、 巧 、 段 ) 类 归 为 翻 译 ‘ 法 ’ 而 把 那 些 能 够 包 含 技 手 都 方 ;
[ 键 词 ]《 溪 笔谈 》;文本 类型 ; 目内容 ;翻 译 策 略 关 梦 条
[ 中圈分类号] 1 . H 35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 ]17 —3 8 2 1 ) 1 080 6 29 5 (0 0 O - 1—5 0
1 一点 说 明 翻译 策 略 是 翻 译 研 究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内 容 , 内 外 学 者 基 国 于不 同 的角 度 对 翻 译 策 略 问 题 各 有 不 同 阐述 。 V nt 19 :4 )指 出 , 译 策 略 指 的 是 “ 择 需 要 翻 eui 98 20 ( 翻 选 译 的外 国文 本 , 后 制 定 一 种 将 其 译 为 本 国 语 言 的 方 法 , 然 要 么 是 归 化 法 , 么是 异 化 法 。 归 化 翻 译 法 旨在 尽 量 减 少 译 文 要 ” 中 的异 国情 调 , 目的语 读 者 提 供 一 种 自然 流 畅 的 译 文 。 异 为
从功能学理论透视翻译的异化和归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 1. H3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5 (0 10 — 11 0 17 — 24 2 1 )6 02 — 4
收稿 日期 :0 1 0 - 0 2 1- 6 1
渤海大学拳 撮 哲 社 科 版 学 会 学
韦努蒂的“ 存异理论 ” 体现 了与时俱进 , 他
指原文和译文 的对等 , 原文的作者 、 翻译活动发
的理论话语与时代和历史 的主要潮流及 当时的 起 者 和 读 者 之 间 的 多 边 关 系 在 译 文 中 达 到 一 文化大环境保持同步 的关联性。他倡导 的理论 致 。功能翻译理论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 翻译进
用的两种翻译策略 ,其 目的是指导具体翻译方 践 , 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异化 法和技巧的选择与运用 。归化追求译文符合译 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有差异 ,是 以原语或原文作 人语语 言及文化的规范 ,较好地满足译人语读 者为归宿 , 是着 眼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 坚持文 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 ;异化追求保 留原文语 化 的真实性 ,旨在保持和反应异域民族特性和 言及文化 , 是满足读者对译文“ 陌生感” 的需求 。 语言风格特色 , 为使译文读者保 留异国情调 , 让 异化和归化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上 ,而且也表 读者感受不 同民族情感 , 体会不 同民族文化 、 语 现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 。那么在 翻译过程 中 言、 传统的差异性 , 丰富译文的语言表现力。
翻译 ”rst t as t n这个术语来表示。所 ( ia nl i ) e s nt ao r 谓异化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采取相应于作
汉语连珠四字句的英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英语世界 2023·11
108 谭译录
圆润流畅,轻盈跳跃 → even and smooth(平滑) 用笔练达,一气呵成 → deft and forceful(灵巧有力) 大自然的朴素放达,山川树木的原始野趣,尽染纸上。 → The charm of nature finds vivid expression through his painting brush.(大自然的魅力在他 的画笔下生动表现了出来) 原文来自一部电视短片的解说词,译文是英语字幕。两相比较,汉语 的舒展洒脱与英语的精密严谨跃然纸上。可见,英语语义的强化不在辞藻 的华丽,而在几个关键词汇客观地有机组合。二者相比,总觉英语不及汉 语“珠圆玉润”,落差太大。 例 2.此图用笔细劲古朴,笔道绵延,如春蚕吐丝,始终如一,人物 形态安详,刻画入微,设色鲜艳厚重,富丽华贵。 The lines of the picture are thin, vigorous and unsophisticated, but they are unbroken, like a long thread of a silkworm. The figures, meticulously depicted, all look composed. The painting’s color scheme is bright and splendid.(《中国文学》 汉英双语版,2000(1):128) 汉英对比: 细劲古朴,笔道绵延 → thin, vigorous and unsophisticated(线条纤细、 有力、质朴) 春蚕吐丝,始终如一 → unbroken, like a long thread of a silkworm(如长 长蚕丝不断) 形态安详,刻画入微 → meticulously depicted, all look composed(描绘 细致、尽显安详) 鲜艳厚重,富丽华贵 → bright and splendid(鲜艳华丽) 同样的失落感!珠圆玉润、笔酣墨浓的汉语连珠四字句,在英语译文 中统统化为平实客观的表达。然而,你又不得不承认译文的确译得准确、 精彩。这就是翻译留给人们的无奈和遗憾。难怪毛荣贵教授发此感慨:“四 字句,既然是汉语美学的个性,或曰强项,那汉语的四字句译成英语,该 是何等的景象呢?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那简直是‘惨不忍睹’!”(《新 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54)。
归化异化视角下沈从文《边城》日译研究—以小岛久代译本为例
归化异化视角下沈从文《边城》日译研究—以小岛久代译本为例摘要: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上,不同的翻译策略往往会对译本的可读性及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论文选取沈从文《边城》的小岛久代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人名、地名、方言、文化负载词等多方面出发,简要分析归化异化策略在该译本中的体现运用,从而透视该翻译策略在沈从文作品翻译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边城》;小岛久代;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八骏图》等。
其笔下描写的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生动形象地赞扬了人性之美,作品在国内外皆有重大影响。
小岛久代,1961年毕业于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界熟知的知名学者。
2013年小岛久代翻译的《边城》定名《辺境の町》由勉诚出版社出版问世,引起了巨大反响,颇受日本读者欢迎。
本文拟从归化异化的角度出发,从人名、方言、文化负载词三个方面对译者小岛久代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从而为探寻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沈从文作品翻译中的地位与作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归化和异化理论探究1995年,美国知名的翻译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归化与异化”这一翻译理论的专业术语。
归化的意思是对外语作品进行本土化的处理,对外语作品进行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翻译,从而使读者获得类似于原作的阅读体验。
归化翻译的优点在于促进读者剖析作品,加强了译文的鉴赏意义及阅读性。
异化翻译则与归化的“ 向读者阅读习惯靠拢”相反,而是让“读者向作者的语言表达,思考感想靠拢”。
优点在于尊重了多国之间民族文化的差异,保留了源于此国家的民族特色以及此国家语言文字的格调。
虽说异化与归化是迥乎不同的翻译方式。
但两者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随着时代与场合的变化,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遵循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一原则。
(一)人名对于《边城》中出现的人名和称谓,译者小岛久代多采用异化的策略进行翻译,但中国名字在字面意思之外往往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蕴藏其中,例如追求吉利,或者寄予期望。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述评
二、 简 介
的等值论及其翻译转换 ,评介了豪斯的以语域变 量为基础的翻译评估模式 、 贝尔的“ 六位仆人” 、 哈 提姆与梅森 的语境分析模式 、贝克的 自上而下 的 语篇分析途径。 第三章宏观翻译功能: 译文功能与翻译策略。
主要 论 述 了 翻译 研究 的 功 能 主义 学 派 及其 理论 。
译策略、 信息发送者与翻译策略 、 编译的理论与实 践、 翻译策略透视、 术语翻译问题等。
三、 简 评
统功能语法概论》一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功能语言 学的入 门书籍 , 此书的 目的 自然“ 不是要详谈功能 语 言学 与 翻译 研究 ,而 只是要 表 明功能语 言 学 的 应用领域可以涵盖翻译研究” 【 3 j 。 因此 , 该书 自 然不 能算作是我 国从功能途径切入翻译研究的第一本 专著了。在萧立 明的《 新译学论稿》 中, 有两章“ 系 统功能观 与辩证论译” [ 4 1 2 。 和 “ 语篇语言学与翻 译” [ 4 1 4 9 - 6 o 涉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观和语篇语言学 ,
( 一) 弥补 了我 国从 内外 两种 功 能途 径 切 入 翻
译研究 的缺憾 2 0世纪 6 0年 代 开 始 ,卡 特 福 德 把 系 统功 能 语法的一些概念运用于翻译研究 ,此后 以英国学
者 为 主 的国外 翻译 研 究 学者 选择 功能语 言 学理 论
彭 秀林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经贸学院 , 广东 清远 5 1 1 5 1 0 )
摘 要: 澳门大学张 美芳教授的《 翻译研 究的功能途径》 一 书从理论与 实践 两个 方面对功能途径的翻译研究进行 了 探 讨. 理论探源清晰 , 实践论证到位 ,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从目的论视角透视广告的翻译
译 者应 结合翻 译 的预 期 目的和译 文读者实 际 情况 , 从 原 作所提 供 的 多源 信 息 中进 行 选 择性翻译 , 以 目的论 为原 则 , 考虑各种 译语 文化语境 因素 ,选择合理 翻译策略 , 实 现译 文在译语 文化 中的预期功能。 “ 决定译 文 面 貌 的 , 不 是 源 文 面 貌 而 , 是 翻 译 目的 ” 。 因此 , 翻译 目的论 为广 告翻译 的具体实践 提供 了重 要 的理 论 基础 , 开 拓 了广告翻译 的新视 野 。
翻译 目的论概述
2 0 世纪 7 0 年代 , 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 人 凯 瑟琳娜 赖斯 , 于 1 9 7 1 年 在其 《翻 译 批评 的可 能 性与限 制 》一 书 中提 出 了功 能 主义 翻译 批评 理 论 , 认 为 “ 译 文所要 实现 的 目 的或 功 能 不 同 于 原 文 的 IN 的 或 功 能 , 译 者应 根据翻译 要 求优 先考虑译 文 功能特 征而 不是 对等原 则 ” 。 在此基础 上 , 赖斯 的 学生 汉斯 弗米 尔进一 步摆脱 了 以源语 为 中心 的 “ 等值 论 ” 束缚 , 创 立 了 功 能 派 的奠 基理 论 : 翻 译 目的论 。 弗米 尔认 为翻 译 是 有 明确 目的和意 图的人 类跨 文化交际 活动 。 翻译 时 , 根据客户、 委托人 或 厂商的要 求 ,
因此 , 要做好广告翻译 , 首先要弄 清 广告文本的 目的和功能。 广告是一 种不 同 于 文学及 其 它类型 文本 的特殊文体 , 具 有 明显 的 目的性 , 受市 场规 律 、 营销战略 、 广 告法规和 文化障碍 的制 约 , 其特点主 要 表 现 在语言简短 、 动感 、 灵 活 多样 、 通 俗 易 懂 , 说 服 力强 。 广告翻译 的本质就是 要 实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语言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语义内涵。
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四字成语的含义,使其既保持原文的韵味,又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首先将对四字成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四字成语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释义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文章还将关注四字成语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语义的失真、文化的误解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对四字成语翻译策略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文也希望为从事文学翻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四字成语翻译策略概述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其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四字成语结构紧凑、含义深远,其翻译往往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兼顾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常见的四字成语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创译。
直译是在保留四字成语原有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寻找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表达。
这种策略能够较好地保留成语的文化特色,但也可能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理解困难。
意译则更注重成语内涵的传达,通过解释或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
音译则是将成语中的汉字按照其发音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字母,常用于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含义、难以直译的成语。
创译则是在没有合适对应表达的情况下,根据成语的含义和语境,创造性地构造出新的表达。
在文学翻译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成语的特点、上下文语境以及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灵活选择和使用这些策略。
翻译四字成语时,还应注重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使翻译作品既能够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又能够符合目标语言的审美要求。
翻译策略透视
♦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英国翻译理论家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语 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 确地再现出来 。" ♦ 特点: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 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 化情境中之物。由于语义翻译把原文的一词一句视为神圣,因 此有时会产生前后矛盾、语义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 适用范围: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 文语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 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努力使译文 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 同”即是说,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 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 ♦ 特点: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在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 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 ♦ 适用范围:新闻报导、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 学作品。
♦ ♦ 因此,翻译策略正是从较高的理论层次对于
翻译研究进行纵深知道。诸多的研究者正是基于 这样的目标对翻译学提出了不同的策略诠释,因 而也产生了不同种的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的三原则
相对性原则:是指所有翻译策略,都是相对 特定制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都有其合理 性;脱离翻译策略制约因素,翻译策略就无所谓 正确或错误。 ♦ 绝对性原则:是指任何翻译策略的选择,都 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翻译策略制约因素的影响, 即可以绝对自由地选择翻译策略的翻译是不存在 的。 ♦ 选择的折衷性原则:是指最终翻译策略是原 语译语写作范式一致性、原语文本类型、原语文 本重要性、翻译发起人的翻译指令、译文读者期 望、社会要求六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折衷的结果。
翻译策略二分法透视
2004年5月M ay.2004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ianjin F oreign S tudies University第11卷第3期V ol.11N o.3收稿日期:2004-01-04作者简介:张美芳(1953-),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翻译策略二分法透视张美芳(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并往往有不少人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
对直译Π意译、语义翻译Π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Π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Abstra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ranslator training.Whenever discuss trans 2lation strategies ,many people w ould menti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But very often these concepts are mixed together and cause con fusions.This article attem pts to analys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pairs of strategies and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K ey w ords :literal Π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 Π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Πforeignizing translation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04)03-0001-061 引言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
翻译策略透视
翻译策略透视张美芳(中⼭⼤学,⼴州 510275;澳门⼤学,澳门) 摘要: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并有不少⼈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起。
本⽂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Investigating the Dichotom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stra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ranslator training. Whenever discu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any people would menti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But very often these concepts are mixed together and cause confusi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pairs of strategies and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ey words: Literal/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1.引⾔ ⼀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法与技巧。
新闻翻译策略的批评性分析
一
、
引 言
19 a 9 , 9 5 : )透视话语背后 深层 次的操 纵力量 。
意识形态是批评性话语 分析理论 中一个 重要 的研 究对 象。T o po hm sn认为意识形态是为权力服务并协助建立 和维 护权 力关 系的模式 (9 07 , E ge n则认 为意识形 态是 19 :)而 al o t
制度 , 且大都对 中国抱 敌对态度 。从社会文 化来说 , 中国人
1 4- 5
重视家庭 、 推崇集体主义 , 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 、 独立和
自由。所 以, 不管是 由于 自身意识形态 的干扰 , 还是对译 人
语 文化 主流意识 形态 的考虑 ,抑 或受新闻机构 权力关 系的
v ld o c r . a i c n e n
的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二 、 谓 翻 译 策 略 何
中国翻译界普遍 推崇 的翻译标准是 严复所提 出的“ 、 信
达 、 ” 为了符合这一标准 , 于英汉 两种语言 和文化 的差 雅 , 对 异 造成的翻译难 题 ,译者会借助各种各 样 的翻译 策略进行 化解, 以使 语言之 间的合理转换 成为可 能 , 使译 文更容易被
如下 :
本 文从批评性话语分 析的角度探讨 了意识形态 对新 闻 翻译策 略的影响 ,指 出意 识形态对原语 新闻的选择 和具体 新 闻翻译 方法 的选用产 生制约和操纵作 用 ,为新 闻翻译研
究 提供 一个 新 的视角 。希 望 以后有更多 的研究探索批 评性 话语分析在新 闻翻译研究 方面的具 体应用。
翻 译 ,0 3 5 . 20 ()
新 闻翻译策 略的另一 方 面是对具 体 翻译方法 的选 用 。 翻译 方法 的选择 同样 会受到 意识形 态 的制约 ,对于新 闻翻
英汉色彩词汇的意义对比及翻译策略
英汉色彩词汇的意义对比及翻译策略发布时间:2022-01-07T07:06:35.72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4期8月作者:孟昊萍[导读] 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世界,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普遍相同的,孟昊萍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英语专业南京市 210097摘要: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世界,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普遍相同的,但是,颜色一旦用于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在人们心目中就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殊的联想,激发特别的感情。
各种所蕴含的寓意伴随着英汉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象征意义而不尽相同。
可以说英汉颜色词体现了英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迥异的文化心理,通过对颜色词的深入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
所以,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促进文化交流和英汉双语翻译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英汉;色彩词汇;对比研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
它们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这就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真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有效交流。
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
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
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红)、white(白)、black (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
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
安德鲁·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透视
安德鲁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透视郭磊【摘要】翻译伦理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它讨论的是译者和其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切斯特曼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承诺五大伦理模式。
五种翻译伦理的提出把翻译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通过对翻译伦理的回顾,重新透视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指出模式各自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不足,希冀进一步构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式,纠正其负面影响。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0)006【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翻译伦理;伦理模式;切斯特曼【作者】郭磊【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8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引言伦理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尺度,是用来调解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意识形式,是讨论人的举止行为对与错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其功能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个体在处理本体和他者关系时所做出的适当抉择。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一种制度化的社会行为。
翻译涉及语言和文化、作者和译者、委托者和读者等不同因素,而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相关伦理规范的约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做为活动的主体,需要处理“本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因而会受到伦理规范的引导和制约。
20世纪80年代,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尼·贝尔曼(Antoin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这一概念。
他认为翻译行为的“正当伦理目标”就是尊重原作、原作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1]。
翻译的本质决定了翻译伦理观,翻译伦理讨论的是译者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通过对翻译伦理的回顾,重新透视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
二、当代翻译伦理研究在西方,安托尼·贝尔曼首次把翻译研究上升到了伦理精神层面。
贝尔曼认为,翻译的“纯目标”是与“他者”的对话中转变“自我”。
辜译儒经之“讹”的翻译常式论透视
辜译儒经之“讹”的翻译常式论透视摘要:翻译中的“信”与“讹”都可以作为实现“达”的手段。
翻译常式论认为:处于弱势文化中的文本要成功进入处于强势地位的目的语文化,译者必须在两种行为常式中获得平衡。
辜辜鸿铭英译儒经之“讹”恰好体现了翻译行为常式的运作。
关键词:辜鸿铭儒经翻译翻译常式论1、引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学东渐”已成为主流之时。
致力于“东学西渐”、向西方译介中国经典者,以辜鸿铭的影响为大。
除了完整地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辜鸿铭还零星地翻译过《易经》、《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的一些段落和句子。
辜鸿铭于1898年就以《论语》译本,作为一个中国人首次独立、自动和完整地向西方输出中国——儒家经典,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儒家经典的翻译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
辜鸿铭第一次做了博采西言,理喻儒道的尝试。
这种尝试,一改西方汉学家拘泥于宋注的传统,以清新独特的面貌,吸引了大批西方读者,在中西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辜氏译本中有太多的讹译。
1913年,辜鸿铭《论语》译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足见这样的“讹”译本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翻译现象。
笔者认为他的翻译是在翻译行为常式运作下译作顺利进入到目标语文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译者在选择一个文本进行翻译时,为了使译作顺利进入目的语文化,往往要考虑能否避免和怎样避免所选择的文本与目标语文化中的信仰、价值观念、语言、文学常规、道德行为常式、政治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所选择的文本一方面基本符合目的语文化的各种行为常式,而且能够满足目的语文化当时的某种文化心理需求,那么译作相对而言就能够顺利地进人目的语文化。
处于弱势文化中的文本要成功进入处于强势地位的目的语文化更是如此。
图里(Toury)认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
译者通常受到三类行为常式的制约:首先,预备行为常式决定待译文本的选择。
在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模仿、改写有何区别?目标文化偏爱哪些作家、哪个时代、何种流派的作品?其次,起始行为常式决定译者对翻译的总体倾向,即倾向于来源语言和文化的行为常式还是服从于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行为常式。
译者主体性意识的语用透视
译者主体性意识的语用透视*李占喜(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摘 要:本文从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语用学视角对译者的主体性意识赋予了新的语用含意,并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意识进行了语用透视。
笔者认为:译者客观、不偏不倚的翻译态度将会对其译文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在语篇释意交际过程中,译者读者和研究者身份的“介入”使其调动其现有的认知资源,解读出与作者交际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在语篇产出交际过程中,译者的作者替身、再创造者、协调者身份的“介入”,在最佳关联的引导下进行语言选择,以确保译文读者认知和谐的方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
关键词:译者主体意识;译者身份;关联;顺应;语用透视[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39(2010)12-0001-07A Pragm atic Probe into the Tr anslator ’s Subject ivit yLi Zhanxi(Foreign Languages Dep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within the frameworks of Relevance Theory and Adaptation Theory,intends to make a pragmatic probe into th etranslator ’s subjectivity.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1)the translator ’s objective and neutral attitudes towards transl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target linguistic choices;(2)in the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communicative process,translator ’s roles as reader and researcher motivate him to mobilize his cognitive resources available to search for the optimal relevance to the author ’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3)in the discourse production communicative process,guided by this optimal relevance and activated by his roles as recreator,and mediator and substitute for the author,the translator makes target linguistic choices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cro 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receptor audience by satisfying their cognitive consonance.Key words :translator ’s subjectivity;translator ’s role;relevance;adaptability;pragmatic probe *此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用翻译学原理》[07JC740004]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用学研究》[08BYY005]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PPT学习教案
还比如:
第2页/共8页
还有:
功能翻译理论的汉英翻译方法初 探——基于不同交际文本的翻译策 略
---《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 法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英语品牌名称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的研究
第3页/共8页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二期2013年2月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 him. Or he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 him.
尽 量 不 打 扰 原作者 ,将读 者带向 原作者 ;或是 尽量不 打扰读 者,将 原作者 带向读 者。
功能翻译理论的汉英翻译方法初探基于不同交际文本的翻译策略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01期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英语品牌名称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二期2013年2月顺应理论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为例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只要写在一起就不怕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策略透视摘要: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并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
本文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Abstra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ranslator training. Whenever discu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any people would menti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But very often these concepts are mixed together and cause confusi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pairs of strategies and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Key words: Literal/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引言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习语、拟声词、外来词语等特别语词的译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也基本上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或在此基础上有些改进,例如,柯平编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除了提出与张培基教程大同小异的方法外,还提出了变通和补偿手段: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
也有学者(参见刘宓庆1993:196-234)把分切、转换、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肯定与否定、阐释或注释、引伸、替代、拆离、增补、省略与重复、重构、移植等等方法称这―手段‖。
以上所引是不同学者所用的不同术语,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究竟哪些属方法、哪些属技巧、哪些属手段,恐怕是很难讲得清楚的。
我们在这里把翻译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以上所述的方法、技巧、手段)都类归为翻译―方法‖;而把那些能够包含多种方法的术语,如直译法、意译法、语义翻译法与交际翻译法(见下图)、异化翻译法、归化翻译法等,类归为翻译―策略‖。
本章讨论的就是这样的翻译策略。
翻译二分法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直译与意译之争,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罗新璋,1984:4)。
―此争论至少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不过,这种争论是纯理论的,争论者并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Newmark 1988b:45)。
直译、意译在传统译论里讨论得最多。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又出现了其它的提法,例如:奈达(Nida 1964)提出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与―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在本质上和意译与直译是一致的。
还有其他学者提出的二分法,例如:霍斯(House 1977)的―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与―隐性翻译‖(covert translation);格特(Gutt 1991)的―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与―间接翻译‖(indirect translation);图瑞(Toury1980,1995)的―适当性‖(adequacy) 与―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纽马克(Newmark 1981/1988)提出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与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以及温努提(V enuti 1995) 的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与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以上所述的翻译方法二分法,既有共通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本章将对人们常引用及争论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等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直译与意译关于直译之争持续了几个世纪,赞同者坚定不移,反对者(也即意译的赞同者)坚持已见,互不让步。
其实,英文literal translation 和中文―直译‖的定义都不是十分确定,既可指逐词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也包括逐句译(Sentence-for-sentence)。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正的翻译‖(见Shuttleworth & Cowie 1997:96)。
然而,在现代文学译者中,赞同直译的人为数不多,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Nida 所说,―因为没有哪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符号所指的意义或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都会有差异。
可以说,语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
因而,也就没有绝对准确的翻译‖(1964:156)。
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张培基等1980:13)。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范仲英1994:90)。
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果直译也―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的话,说明译者心目中的直译与意译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二者不再是对立的两种策略。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见Shuttleworth & Cowie 1997:62-63)。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来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
直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正如张培基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1980:14-15)。
在原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例如:(1) He ran his administration as a one-man show, and 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 Arthur Krock reported that he was ―the boss, the dynamo, the work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2)(译文)他在政府里惯唱独脚戏,喜欢发号施令。
……阿瑟·克罗报道说,罗斯福―是老板,是发电机,是钟表的发条。
‖(王宗炎1983:9)当原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直译又无法把原意传递出来时,意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如:(2) 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5)(译文)这一点,一般人不理解,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却是明白的。
(王宗炎1983:10)如直译为,―如果主街不理解,华尔街是理解的。
‖,读者就会不知所云。
王先生把Main Street 意译为―一般人‖,把Wall Street意译为―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把原意清楚地表达了出来,使译文简短明白。
(3) Bette Davies, Spencer Tracy and Frank Capra were Oscars. … Alfred Hitchcock was making a lady vanish.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197)(译文)电影演员贝蒂·黛维丝、斯本塞·屈莱塞、弗兰克·卡普拉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导演了《名媛失踪》。
(注:影片原名是the Lady V anishes.)(见王宗炎1983:11)原文玩了个文字游戏,很风趣,凡是了解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曾导演the Lady V anishes的读者,看到这句话时,大概都会忍俊不禁。
但是这样的文字游戏却造成翻译上的极大困难,如直译成―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使一位淑女失踪‖,其意思就会与原文相悖。
王先生采用意译的方法,表达了原文的一层意义,说明了一个事实,可惜其双头语的形式消失了,原文的风趣味道也完全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