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 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 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 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 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 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这里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遂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 群科:各种科学。 面壁:面对墙壁而坐。 破壁: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 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
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远博 大大 抱胸 负怀
1917 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 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 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 写下的临别赠言是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 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三、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中
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了解的比较少。在这种 情况下,我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准备。 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 境、情感、道理、神韵,让课文语言在学生心理活起来, 去触动他们心灵。教学时,我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 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 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接着通过周恩来与别的学生的 对比,及与其他爱国之士的对比,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与博大胸襟。最后结合实际及周恩来的其他故事进行拓展 延伸,让周恩来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再高大起来。
二、说学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 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 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 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 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 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 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 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 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 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 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 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 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本单元在成长的故事中
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 足迹,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的教学目标设定 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 的新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 的思想感情。 3、品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胸襟的博大,志向 的远大;引发学生思考读书的目的,树立为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 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 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 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 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他在想____________;他在想_____________。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 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 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
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 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 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 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 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 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 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 1949—1958 年曾兼任外交部 长。任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 第二、三、四届主席。
四、说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
五、说难点 由于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于
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 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 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崛帝范巡 嚷惩铿锵
帝义伯租振范 闯凡巡嚷妇惩
伯父 模范 巡警 惩处 抱负 胸怀 喝彩 帝国主义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振兴中华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金二小 舒建英 2010年9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目标设定 教学特色
一、说教材
今天与各位一起走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亲 眼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的,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 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志向的远大, 胸襟的博大。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且各层次 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各层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 联系。
近义词
诸生 —( 诸位) 胸怀—( 胸)襟 得意扬扬—(神气十)足耀武扬威—( 张)牙舞爪
反义词
热闹 —(冷清) 清楚—( )模糊 左顾右盼 —(目不斜)视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中 华
租界
之 察看


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
立下 宏志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妇女含冤,无处申辩
深刻体会 中华不振
同学读书;升官发财——满足自己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 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 去玩啊!”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 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 再说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 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 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