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用工具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读书的工具,是我们教师和学生们共同的向导,没有了工具书的指引,不善检索,我们将在学术上寸步难行。善用工具书,不但能开阔教师的思维空间,开辟新的教学境界,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加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用工具书。
1善用工具书,咬文嚼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须引导学生剖析,了解起关系,把握其规律。如:《王冕学画》一课中,教写“冕”是,上是:曰(yuē),是日(rì)呢?其实它既不是:曰(yuē)也不是日(rì),而是:冃(mào)为了弄清这部分,笔者翻阅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冃”象形,小儿及蛮夷头一也“。本意是帽子,以“冃”做形榜的字,如:冒、冕,都是与帽子有关,现在的“帽”字,古代写作“冒”。“冕”是帝王、诸侯、士大夫所带的礼帽,“曰”第三、四笔不与两边相连接。而“日”(rì),象形。本意是太阳,隐身用表示时间,“曰”(yuē)指事。表示说话是从口中突出的气流,本义是说。因此,“冕”的上边是“冃”(mào)
再如:学生经常会把“丑”中的一横写成点,“刃”中的提一写成撇。为了明确写法,翻阅了《汉语大字典》中就会知道:“丑”篆文是手的形象中间那一笔,是一个条状物(草绳、树枝、藤条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是手在捏结的形状,应该就是“扭”字的最初写法,后来才加提手旁,由于“丑”的影响,那中间的一横错写成一点,如:“纽、小丑、钮”等。刃是刀字加一点,刀字是一个象形字,其中左边的一撇是刀刃,右边的一撇是刀背,左边的一撇上的一点,只是出刀刃所在的联系,铸成铅字,那一点倒了过来,许多人写成一个短撇是错误的。就这样课堂中善于咬文嚼字,学生记得扎实,免得出现错误。可以让学生从字形中悟出意思,经常性训练,也可以是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善用工具书进行语言训练
语言因素是指语言文字的组合与表达内容的规律,技巧和效用,它是知识和规律的混合体。善用工具书,将其规律、技巧和效用揭示出来,让学生去体会、品尝、感悟,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运用。(1)情境性。汉语中的同一词语(包括同义词),其意思虽有相对稳性的特点,但语境的变化强行赋予词语特定意义,须引导联系语境,认真品位。例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黑洞洞”和“碰壁”则需引导联系语境,翻阅《语文知识辞典》了解鲁迅生平,知道了鲁迅曾写过不少文章抨击了当时的社会,他把当时的社会就看作是黑洞洞,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就这样联系语境加以点拨,就挖掘了其中的语言因素。(2)情感性。词语是用来表达情谊的,一些重点词义,如果只是简单照搬词典,或者简单地联系语境性词义还是不够的,必须挖掘其中词语的
语言因素。例如:“一会儿,风从高空呼啸而去,一会儿,又擦着地皮袭来,撞击着墙院,呼隆呼隆地响”中的“擦”为什么不选用“贴、靠、挨”呢?通过学生们查字典,就会明白,这几个辞虽意思相近,但“贴、靠、挨”均显得软而无力,唯有“擦”字能把风的迅猛无比,猛烈可怕的气势形象地写出来。
3善用工具书溯源
统观小学十二册语文课文,教材教参很少,对诗词本身加以解说和注释,只写教法,即使有注释也很简单,为了不停留在诗词的表面,不要一杯水对一杯水,笔者只好检索《辞源》、《汉语大辞典》、《唐诗鉴赏词典》等。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传统解释是睡觉用的床,课前,我们几个老师备课时,有的老师说“床”其实是“井栏”的意思,说古人用井代表家乡,人与井是不可分离的,有个成语叫“背井离乡”,为此,笔者查阅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词典》上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写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静的,透过窗户上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月色不免吸引他抬头一望……,(马茂源)把“床”解释为“井栏”,那个“前”字就不好讲。”井栏”四周不论前后左右的“井栏旁”“井栏周围”都好讲,“井栏前”就不好讲,月光是照在“井栏”四周围的,这个“前”就否定了把“床”,释为“井栏”的说法。因此“床”还是睡床的意思。通过查阅辞书,笔者不但十分确切地知道了原意,而且还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现代教师要做一个有识的教师,这个“识”就从社会实践和读书积累中来,而读书积累就需要善用工具书,这样才能对作品进行充分的比较鉴别,才能有所见地,才能形成较高的修养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