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维修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维修课程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数控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数控系统的组成、数控加工编程、计算机数控装置的软硬件、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机床特有的机械结构等内容的学习,较全面地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技术,掌握数控加工编程方法、数控系统应用及初步的数控系统设计方法。使使学生扩大知识面、能具体掌握数控加工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机电控制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以《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是依据“数控设备维修与调试”工作项目设置。根据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采用“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情境为导向,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端正职业态度,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0学时。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机床制造业企业中的数控机床装调工、装调工程师、维护工和维修工程师等相关工作岗位为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数控机床调试、维护与维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清楚说出数控机床维修与维修管理的方法。
(2)能熟练说出数控机床用PLC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基本指令。
(3)能详细阐述数控机床强电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抗干扰技术。
(4)能清楚描述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数控系统和检测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数控机床维修与保养规范编制维护与维修计划,正确完成数控机床的日常保养。
(2)能读懂数控PLC程序中输入输出开关状态,准确找出故障点。
(3)会区分数控机床电气方面、主轴系统、伺服系统、CNC系统的故障。
3.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分析,决策以及团队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并认识到敬业、守信、高效、协作、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自觉树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习惯的意识。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维修与管理,数控机床PLC及强电部分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伺服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检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一章:数控机床维修与管理
1.教材选用建议
本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加工专业教材,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及其故障诊断与检修》,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教学方法建议
(1)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课程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数控机床日常运行与维护操作。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通过技能训练,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搜索资料,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运行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师资条件要求
(1)具备数控类、电气类专业专业知识。
(2)必须经常参加数控机床维修与安装调试的培训,并要有多年数控机床维修实际经验和数控机床装配的工作经历。
(3)具备中级及以上的教师或工程职称的证书,具备双师素质。
(4)具备设计基于生产过程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能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4.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为保证学生顺利实施与完成教学任务,本学习领域必须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室或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
5.考核评价建议
(1)本课程实施过程考核评价方式。
(2)建立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目标水平为主,阶段成绩为辅,结合课外作业、学习态度以及本人课程学习中职业技能的提高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3)强调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作业过程、方法步骤的正确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4)建议在教学中按课程教学目标分别进行综合评估,按不同的权重计算总成绩。
(5)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体现职业教育的高等性。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CAI课件、虚拟实训、工业案例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相辅相成。
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