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细胞疾病的常用实验检测
白细胞检查ppt演示课件
方法学评价(了解)
10
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优点: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不需昂贵 仪器,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和分散就诊 的患者 缺点:费时、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准 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影响因 素较多(如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 细胞分布情况及诸多人为因素等)。
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重复性好, 由于电脑计数,速度快,计数精确性高。 是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的筛检方法,适 合于大批量标本集中检测,国内已普及 到县(区)以上医疗单位。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DLC)是在显 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白 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绝对值。 由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 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直接了解白细胞形态或分类的变化,较了解白细胞总 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方法:1.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
显微镜法
13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 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 的变化,然后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医学检验三基-一般检验
第二章一般检验一、选择题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A、肘部静脉B、手背静脉C、内踝静脉D、股静脉2、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A、吉姆萨染色B、瑞氏染色C、H-E染色D、罗氏染色3、溶解瑞氏染料的有机溶剂是:()A、丙酮B、无水乙醇C、甲醇D、二甲苯4、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不包括的情况是:()A、容器不洁B、抽血过快C、与水接触D、组织液混入5、下列抗凝剂中不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A、EDTA-K2B、草酸钠C、枸橼酸钠D、肝素6、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A、N×5×104×200B、N×5×105×200C、(N/5)×25×10×106×200D、N×5/25×10×106×2007、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为:()A、沙利法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法8、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A、微量离心法B、放射性核素法C、折射计法院D、黏度法9、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常用:()A、Hayem液B、稀乙酸溶液C、丙酮-伊红稀释液D、生理盐水10、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是:()A、库氏法院B、温氏法C、潘氏法D、魏氏法11、关于血沉的叙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红细胞越大越薄,血沉越快B、心纹痛,血沉加快C、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D、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减慢12、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13、对VCS法检测原理理解错误的是:()A、白细胞形态完全与体内状态相同B、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细胞群无法区分C、利用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D、应用电导性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14、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15、.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的疾病是:A.支气管哮喘16、下列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B、可以复染C、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D、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17、血液检验中,下列指标中的参考值无性别差异的是:A.红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测定18、血沉测定的意义中,错误的观点是:A、常规项目,但缺乏特异性B、判断疾病是否活动的指标C、动态血沉对了解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D、能用于健康人群的筛查19、下列情况下,红细胞沉降率(ESR)不会加快的是:A.、室温>25℃B、标本溶血C、血沉管倾斜D、抗凝剂浓度略微增加20、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叙述是:21、下列关于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A、.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着色效果好,胞质和中性粒细胞着色较差B、仪器法和手工法能提供白细胞形态改变的直接信息C、正常血涂片常见到浆细胞和退化变性的白细胞D、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不能混合染色22、下列选项中,在瑞氏染色血片中不可能见到的是:A、.异型淋巴细胞B、点彩红细胞C、幼稚细胞D、网织红细胞23、有关改良牛鲍计数板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H型沟槽分割为两个相同的计数池B、每个池分为9个大方格C、盖玻片与计数池之间距离为0.01 mmD、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4、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不能将哪种血红蛋白转化为HiCN:A、.HbOB、HbRedC、SHbD、HbCO25、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与脉冲振幅成正比的一项是:A、细胞的移动速度B、细胞的数量C、细胞的体积D、细胞的比密26、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的依据是:A.、白细胞的移动速度B、白细胞自身的体积C、白细胞的比密D、加入溶血素后白细胞的体积27、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A.、中性粒细胞减低B、嗜酸性粒细胞减低C、红细胞减低D、淋巴细胞升高28、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B、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C、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D、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29、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对血涂片进行有序地镜检,应选择血涂片的:A.、头部B、体部C、体尾交界D、边缘30、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A、7.8×109 /LB、5.7×109 /LC、6.8×109 /LD、8.7×109 /L31、一尿液检验结果:外观红色微浑,蛋白定性(++),红细胞(+++),白细胞2~6/高倍镜视野,粗颗粒管型1~2/低倍镜视野,透明管型1~2/低部镜视野,红细胞管型0~1/低倍镜视野。
常用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及其用途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常用有哪几种方法一、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体外检测方法皮肤试验和接触性过敏的诱发是检测迟发型过敏反应(DTH)的两种常用方法。
皮肤试验中诱发对曾经使病人致敏的抗原的再次应答,而接触性过敏是测试受者对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发生致敏的能力。
1.皮肤试验用皮肤试验诊断DTH,常用的抗原有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腮腺炎病毒、念珠菌素等,在人类试验时在前臂皮内注射少量可溶性抗原,24~48小后,测量红肿硬结的大小,硬结直径大于10mm即被看作为阳性。
表明受试者对该病原菌有了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若皮试无反应,可用更高浓度的抗原重复试验,若仍无反应即为阴性,需排除皮试技术误差,也可能受试者从未接触过此抗原,也可能由于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或由于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或由于严重感染(麻疹、慢性播散性结核)造成的无反应性。
2.接触性过敏常应用低分子量化合物如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接触性过敏。
化合物与皮肤蛋白质结合而导致DTH反应。
在动物试验时,初次皮肤上涂抹DNCB后间隔7~10天再激发刺激,则皮肤出现即为阳性。
此试验人类已不使用。
二、细胞免疫的体外检测方法体外检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最易采集的是血标本,首先需分离或纯化淋巴细胞,一般使用萄聚糖-泛影葡胺配成比重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当将血液重叠于淋巴细胞分层液之上离心时,由于红细胞(1.092)、多形核白细胞(1.090)、淋巴细胞(1.070)的比重不同而相互分开。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血浆和分层液交界处形成一薄层。
仔细分出这一薄层的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占80%,单核细胞占20%,淋巴细胞中T细胞占80%,B细胞占4%~10%,其作为非DT、非B细胞。
1.T细胞计数(1)E花环法:人类T细胞表面有SRBC受体(CD2)能与SRBC结合形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将经分层液分离现的RBM悬液与SRBC在含有血清的平衡盐水中混合,经37℃培养5~10分钟放4℃过夜,取细胞悬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约70%~80%淋巴细胞结成花环即为T细胞。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 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 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临床意义:
• 5、动态观察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 IL-6可用于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动 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6、避免PCT漏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局灶性细菌感染,减少漏诊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 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 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 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 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 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技术(士)(习题卷39)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技术(士)(习题卷39)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血沉测定中,错误的要求是A)采血后室温下必须2小时候内完成B)避免阳光直射C)测定时最好是18~25℃D)37℃测定的结果可直接报告E)37℃测定的结果需校正后报告2.[单选题]某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而就诊如怀疑为细菌性尿道炎,临床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是A)克雷伯菌B)产气肠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D)大肠埃希菌E)沙门菌3.[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胞在ALL骨髓象中少见A)退化细胞B)篮细胞C)原始粒细胞D)幼稚淋巴细胞E)原始淋巴细胞4.[单选题]人源化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A)特异性强B)容易大量生产C)纯度高D)亲和力强E)异源性低而有利于应用于人体5.[单选题]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常呈A)白色B)黑色C)红色D)褐色E)黄色6.[单选题]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A)醛缩酶D)丙酮酸激酶E)磷酸己糖异构酶7.[单选题]网织红细胞网状结构是A)核糖核酸B)糖蛋白C)脂肪D)核膜残余物E)嗜碱性蛋白质8.[单选题]有关成分输血,错误的说法是A)减少输血反应B)成分输血不能代替全血输注C)合理利用血源D)减少传染疾病危险E)一血多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9.[单选题]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是A)抗体B)补体C)可溶性抗原D)颗粒性抗原E)抗原抗体复合物10.[单选题]抗原刺激机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A)SIgAB)IgMC)IgED)IgGE)IgD11.[单选题]参与纤维蛋白原变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ⅧB)因子ⅩC)因子ⅪD)因子ⅫE)因子XⅢ12.[单选题]以下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特征A)白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B)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肝、脾和淋巴结C)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D)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中E)骨髓象红系增生可受抑制13.[单选题]红细胞管型主要见于A)肾盂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14.[单选题]泪滴形红细胞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巨幼细胞性贫血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缺铁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地中海贫血15.[单选题]ABO血型的基因型有A)2个B)3个C)4个D)5个E)6个16.[单选题]在临床上首选的骨髓穿刺部位是A)胫骨B)髂后上棘C)腰椎骨D)胸骨E)腓骨17.[单选题]不属于病毒核酸检测的PCR技术的是A)定量-PCRB)巢式PCRC)PCR-DNAD)HPLCE)RT-PCR18.[单选题]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不可应用于哪项技术A)酶免疫测定B)荧光免疫技术C)放射免疫测定D)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核酸含量检测E)检测抗原的免疫-PCR19.[单选题]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器完整B)染色体为裸露的DNA分子C)进行有丝分裂D)有核膜、无核仁E)以上均是正确的20.[单选题]墨汁染色主要用于检测( )A)白色假丝酵母菌B)新型隐球菌C)热带假丝酵母菌D)烟曲霉菌B)AML-M6C)AML-M3D)AML-M7E)AML-M422.[单选题]尿胆原是A)未结合胆红素排入尿中B)结合胆红素在尿中被氧化而成C)重吸收的胆素原排入尿中D)结合胆红素排入尿中E)正常人尿中无23.[单选题]一绦虫病患者,药物驱出了一条很长的虫体后症状消失,虫卵检查阴性,被认为已治愈。
白细胞检验
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12%、<5%、<1%
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20%、 <3%、 <1%
晚幼粒细胞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10%、<2%、 罕见
粒细胞发育
原粒
早幼粒
分叶核 血液
中幼粒 杆状核
组织
晚幼粒
项目一:白细胞计数
显微镜计数法
【原理】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 并破坏红细胞后,混匀充入计数池中,在显微镜 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 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报告方式】 X.XX×109/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注意事项
1.试管、计数板等均须清洁。 2.充池前的混匀要注意,气泡不能太多。 3.加盖玻片方式:“推式”,不要“盖式”。 4.计数池内细胞分布要均匀。
总数在参考范围内,每个大方格间白细胞数不得 相差8个以上,两次重复计数误差不得超过10%,否则 要重新充液计数。 5.遇白细胞数太低者、白细胞数太高者稀释倍数应灵 活掌握。 6.当外周血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时应予以校正除去。
e. 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镜下白细胞形态
似成熟蚕卵, 中央核深染, 胞质色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显微镜计数法
计数方法 用低倍镜依次计数四角
的四个大格内的白细胞数。 对于压线的白细胞,应采取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左、上计入,右、下弃去) 的原则,保证计数域的一致 性,使计数准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显微镜细胞计数的误差
1.技术误差: 由于操作不正确和仪器不精确 造成的误差。
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题库(3)
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题库(3)一、单选题1、下列为TTP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为,除外(C)。
A、血小板数减少B、血管内溶血的指标阳性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减少或缺乏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异常2、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实验室特点不符合的是(C)。
A、外周血白细胞常增加,偶有中性幼稚粒细胞B、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可见大量血小板成片分布C、骨髓中粒系、红系常有形态改变D、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常减低或消失3、白细胞中,细胞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的是(D)。
A、中性粒分叶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4、杜勒小体的描述,正确的是(C)。
A、脂肪变性B、胞核残留物C、胞质局部不成熟D、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5、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最常见的改变是(D)。
A、乳糜尿、上皮管型B、脓尿、白细胞管型C、血尿、血红蛋白管型D、蛋白尿、复粒细胞、脂肪管型6、关于淀粉样小体,错误的是(D)。
A、多呈圆形或卵圆形B、中央含碳酸钙沉淀物C、有同心圆线纹的层状结构D、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7、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液检验,采血时间最好在(B)。
A、病人发热时B、发作后数小时到10余小时C、发冷时D、出汗时8、最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标本是(A)。
A、黏液脓血便B、成形粪便C、脓血痰液D、肝穿刺液9、以下为遗传性易栓症,除外(B)。
A、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B、抗磷脂综合征C、活化蛋白C抵抗D、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0、血清铁蛋白增加见于下列疾病,除外(A)。
A、慢性失血B、恶性肿瘤C、肝癌D、病毒性肝炎11、静脉穿刺时消毒皮肤面积应至少多大(C)。
A、3cm*3cmB、4cm*4cmC、5cm*5cmD、6cm*6cm12、血清铁有明显昼夜规律,波动范围达(C)。
A、5%~10%B、10%~20%C、20%~30%D、30%~40%13、下列疾病中D-D不升高的是(D)。
A、肺栓塞B、DICC、重症肝炎D、陈旧性血栓14、血液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分析最常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策略是哪种(B)。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 管栓塞(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 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 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有无术后感染,与 心绞痛鉴别。
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
3)观察其他血细胞或成分:红细胞、血小板
[质量保证]
2.质量考核与评价
由于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分类
计数结果变化大,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目前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 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 少误差。
[质量保证]
形态识别:
杆状核和分叶核标准的不同,
2)病理性:数量变化
核象变化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 ( 和 ) 出现晚幼粒、 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 %则称为核右 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
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血液学一般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LE细胞检查
白细胞概述
白细胞概述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 杆状核
白
细
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概述
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
将粒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划分为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白细胞检查及临床意义考点巩固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白细胞检查及临床意义考点巩固真题1、单选梅毒感染时可引起哪种细胞增多()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①血液病:慢(江南博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霍奇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期、梅毒、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痘疮、水痘、异种蛋白吸收等。
2、单选下列疾病中,哪种的中性粒细胞不增加()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急性链球菌感染D.急性溶血E.肺吸虫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脾功能亢进时,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白细胞或肿大脾脏分泌过多脾素,来激活促粒细胞生长因子。
【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3、单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增高,同时有明显核左移时,常表示()A.造血功能衰退B.感染已近恢复期C.感染严重D.轻度感染E.预后良好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感染严重的症状:WBC明显增高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并伴明显核左移和中毒改变。
【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4、单选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A.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B.保护嗜酸性粒细胞C.抗凝剂D.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E.染料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试剂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种类繁多,虽配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其中,碳酸钾、草酸铵等是用来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物质。
【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5、单选关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参考范围和生理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人(0.05~0.5)×109/LB.<5岁:(0~0.8)×109/LC.5~15岁:(0~0.5)×109/LD.休息时低,活动后增高E.宜在早晨8时测定正确答案:D6、单选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A.病毒感染B.寄生虫感染C.化脓菌感染D.放射病E.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正确答案:A7、单选关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定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人>4×109/LB.4岁以上儿童>7.2×109/LC.4岁以下儿童>9×109/LD.老人>6×109/LE.女性>4×109/L正确答案:D8、单选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接法简便易行,故首选B.在临床上,百分率更有意义C.成人参考范围:(0.05~0.5)×109/LD.手工法精确性比血液分析仪好E.直接计数法不如间接法准确正确答案:C9、单选关于MPV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MPV指血小板平均容积B.MPV表示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C.MPV增加常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D.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E.MPV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者正确答案:B10、单选通常血小板的寿命为()A.3~5dB.5~7dC.7~10dD.10~20dE.20~30d正确答案:C11、单选关于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以下错误的观点是()A.国产仪器主要用电阻法B.准确性肯定高于手工法C.可以对白细胞进行分类D.经溶血剂处理后的白细胞大小不完全反映真实体积E.仪器法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2种,即三分群和五分类法。
白细胞检验
⑤稀释液应过滤(以免杂质、微 粒干扰),取血量和稀释倍数要 准确。⑥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匀, 并放置5~10min后充池计数。
3)加盖玻片方式的影响:加盖 玻片的方式可影响充液的高度, 进而影响计数结果。WHO推荐采 用“推式”法,此法较“盖式” 法更能保证充液体积的高度为 0.10mm。
4)充液的影响:充池前应适当 用力、快速振荡30s,以充分混 匀白细胞悬液。但应避免摇出过 多气泡,因气泡过多,黏附在管 壁上,水分容易蒸发,影响再次 充池的计数结果。充液时,避免 充液过多或过少、断续充液、产 生气泡及充液后移动盖玻片,以 免细胞分布不均,影响计数结果。
1)器材:使用器材均须清洁、 干燥,并经过严格的校准,采用 标准化检测试剂。
2)标本采集和稀释:无论校正 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均应采用静脉血。
①采用静脉全血标本必须新鲜, 血液与抗凝剂应立即充分混匀。 ②采用末梢血时,首选手指血 (因耳垂血较手指血的白细胞常 高25%~35%)。
③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 发绀及炎症等。④采血速度要快 (以免血液凝固),针刺深度要 适当(2~3mm),不能过度挤压 (以免组织液混入)。
13~18
6~10
10~12
(2)常规考核标准(routine checking standard,RCS) 本法 是根据白细胞在计数室内四大格 的分布情况而规定的。如果RCS超 过标准(表2-32)为不合格,应 重新混匀悬液,滴入另一计数板 中进行计数,直至符合标准才能 报告计数结果。
RCS 四大格计数的白细胞最 大值 最小值 100% 四大格白细胞数量的平 均值
【检测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 液(2%冰乙酸0.38mL),将全血 (20μL)稀释20倍,同时破坏 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 牛鲍(Neubauer)计数板,在低 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四角4个 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
粪便常规检查
1.A 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 过对粪便的性状、成分和显微镜检查,有助于 诊断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 病。
1.B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颜色、性状、红细
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通过对这 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消化道出血、炎症、感染等疾病。
03 免疫学检查
乙肝两对半
•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用于判 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的具体类型和病毒复制 情况。
乙肝两对半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
01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详细描述
通过病毒分离,可以获得病毒的纯培养物,用于后续的病毒鉴定和基因测序。病毒鉴定可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亚 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05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
•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性状、成分和沉渣进 行检查,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 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 •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 其他常用检验项目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常见于免疫 缺陷、放化疗等。
尿素氮(BUN)、肌酐(CRE)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补充学习:(实验三)白细胞形态观察(1)
白细胞形态与分类计数检查:(人医实验诊断学书)1.中性粒细胞(1)正常形态: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直径为10-13um)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两类(核紫色)。
细胞体呈圆形,胞质丰富,染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
胞核染为深紫红色,染色质紧密成块状,核形弯曲呈杆状的称杆状核,有时核弯曲盘绕而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而核呈分叶核的称为分叶核,通常为2-5叶,叶与叶之间以细丝相连,一般以2-3叶居多,病理情况下,分叶可达10叶。
分叶少者属幼稚细胞,分叶越多表示越成熟或越衰老。
(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胞质里的嗜碱区域)、核变性(核固缩、溶解、碎裂)2.分叶过多:这种细胞核分叶过多,常超过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或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在正常人周围血液的中性粒细胞中,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50%-70%)以2~3叶最多,而不分叶(杆状核粒细胞占1-5%)或分叶过多的较少。
在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核象可发生变化,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现象。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核左移。
核轻度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者,表示感染轻,机体抵抗力强。
核明显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者,表示感染严重。
核显著左移但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者者,表示感染极度严重。
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核5叶以上者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
此时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
在炎症恢复期,一过性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2.嗜酸性粒细胞形态:胞体呈圆形,直径为13~15um。
-检验科三大常规
红细胞主要生理功能
是作为呼吸载体从肺部携带氧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 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这一切功能主要 通过其内所含血红蛋白(Hb)来完成的。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
[参考值]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RBC (4.0—5. 5)X1012/L Hb 120--160g/L RBC(3.5—5.0)X1012/L Hb 110--150g/L RBC (6.0—7.0)X1012/L Hb 170--200g/L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①造血物质缺乏 →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②红细胞丢失↑→失血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溶血性贫血; ④骨髓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上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
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贫血:男Hb<120g/L,女Hb<110g/L; 中度贫血:Hb<90g/L; 重度贫血:Hb<60g/L; 极度贫血:Hb<30g/L。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将贫血分成三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失血
4.尿比重 (specific gravity,SG)
正常:1.015-1.025 SG降低:<1.010左右 提示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
SG增高:>1.020
可诊断脱水、急性肾炎、高 热、心衰、休克等尿量减少。
(三)尿液化学检查 1.尿酸碱度(pH)
正常:弱酸性, pH值约6.5 ⑴酸性尿:酸中毒、高热、痛风、维C 等药物。 ⑵碱性尿: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路感染
2. 蛋白质定性检查
①正常:定性(—)
②蛋白尿:尿液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 0.15g/24h称为蛋白尿。 临床意义: ①生理性蛋白尿:见于高热、剧烈运动后产生, 为一过性蛋白尿,定量<0.5g/日。 ②病理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 见于:肾实质病变,如肾炎、肾病综合征、 肾肿瘤肾淤血,妊娠中毒症,药物中毒等。
白细胞分类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白细胞分类实验报告篇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同时破坏溶解红细胞。
将稀释的血液注入血红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红细胞计数(1)器材: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2)试剂:Rbc稀释液①hayem稀释液:nacl,na2so4,hgcl2②枸橼酸钠甲醛盐水溶液:枸橼酸钠,甲醛,nacl③生理盐水或含1%甲醛的生理盐水:仅在急诊或无上述两种稀释液时临时使用(3)标本:外周血或抗凝血(eDTA抗凝)(4)操作步骤:①小试管加Rbc稀释液2.0ml。
②采血,取血10μl。
③擦去管外的血,轻吹入试管底部,再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④混匀后充入计数室,静置3~5min,高倍镜下计数(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2、白细胞计数(1)器材: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2)试剂:wbc稀释液:冰醋酸3.0mL(破坏红细胞);蒸馏水97.0mL;亚甲蓝(染色)(3)标本:新鲜全血或末稍血(4)操作步骤:①小试管加wbc稀释液0.38mL。
②采血,微量吸管取血20μL。
③擦去管外的血,轻吹入试管底部,再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④混匀后充入计数室,静置2~3min,低倍镜下计数(用低倍镜计数出计数池内四角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总数。
)三.实验结果表一红细胞计数表Rbc/L=405/100×1012=4.05×1012/L表二白细胞计数表wbc/L=112/20×109=5.6×109/L实验结果:Rbc:4.05×1012/Lwbc:5.6×109/L四.讨论1、从实验结果与正常范围比较,实验结果没有超出正常范围,提示被采血者无病理或生理性异常。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疾病。
下面将从白细胞检查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起着抵抗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因此,对白细胞进行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白细胞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等项目,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完成,检验方法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骨髓穿刺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检查方法,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标本来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对某些疑难病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在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中,主要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形态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之间,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反之,白细胞总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注意事项在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避免检查前进食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次,护士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白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重视白细胞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白细胞检查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习题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第一部分习题一、名词解释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Ph染色体3.多毛细胞白血病4.全髓白血病5.双系列型(镶嵌型)白血病6.双克隆型白血病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多发性骨髓瘤9.骨髓增生性疾病10.类白血病反应1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脾功能亢进二、简答题1.简述急性白血病复发标准。
2.简述ALL三个亚型之间的细胞形态学区别。
3.简述AML-M3可能出现的融合基因及对维甲酸的敏感性。
4.有哪些方法可检测残留白血病)5.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骨髓象特点。
6.简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特征。
7.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诊断标准。
8.简述多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9.试述MDS红系细胞发育不良的形态学表现。
10.试述WHO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11.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是什么12.如何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三、论述题1.试述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标准。
)2.试述CML加速期的诊断标准。
四、选择题【A1型题】1.FAB分型中,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A.≥20% B.≥25% C.≥30% D.≥10% E.≥15%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7%,早幼粒细胞53%,其FAB 分型应为A.AML-M1B.AML-M3 C.AML-M2aD.AML E.AML-M43.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方法中,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占有!A.≥20% B.≥25% C.≥30%D.≥10% E.≥15%4.急性AML-M3特异的核型异常是A.t(8;21)(q22;q22)B.t(15;17)(q22;q12)C.t/del(11)(q23)D.t(9;22)(q34;q11)E.t(6;9)(q23;q234)5.大多数AML-M3特异性融合基因是A.bcr/abl B.PML/RARαC.PLZF-RARαD.NPM-RARαE.DEK-CAN6.某ALL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骨髓增生活跃,原始淋巴细胞2%,幼稚淋巴细胞7%,该患者目前处于@A.完全缓解期B.部分缓解期C.未缓解期D.复发期E.临床治愈期7.急性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起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无白血病复发达A.1~2年B.1~3年C.3~4年D.3~5年E.5年以上8.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指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达A.2年以上B.3年或3年以上C.5年或5年以上D.8年以上E.10年以上9.急性白血病中,浸润症状如牙龈增生肿胀较明显的是A.AML-M1 B.AML-M3 C.AML-M2a'D.AML-M4 E.AML-M510.有关ALL细胞化学染色说法正确的是A.POX染色阴性B.POX染色阳性C.NAP积分降低D.PAS染色阴性E.α-NBE染色阳性11.有关AL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学分型将T细胞ALL分为4个亚型B.免疫学分型将B细胞ALL分为3个亚型C.仅10%AL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相关性D.除ALL-L3型以外,ALL的免疫学亚型与FAB亚型之间无相关性E.免疫学分型将ALL分为T细胞ALL、B细胞ALL、T、B细胞混合性ALL<12.发热、肝脾肿大合并全血细胞减少首先应考虑A.再生障碍性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多发性骨髓瘤D.白血病E.巨幼细胞贫血13.非白血性白血病是指患者A.血象中白细胞不升高,且无幼稚细胞,有白血病骨骨象B.血象及骨髓象尚不能证实为白血病的可疑病例C.血象类似白血病,实际上并无白血病骨髓象D.白血病患者血象中白细胞<15×109/LE.白血病患者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性病变(14.某患者感头昏乏力,脾左肋缘下5cm,Hb80g/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60%,幼红细胞类巨幼样变,原始粒细胞30%(NEC),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A.AML-M2a B.AML-M6 C.巨幼细胞贫血D.溶血性贫血E.AML-M115.AML-M6红白血病期增生明显的是A.原始红细胞B.早幼红细胞C.中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16.AML-M6时,红白血病亚裂孔现象指哪一阶段的红细胞减少A.原始红细胞B.早幼红细胞C.中幼红细胞D.晚幼红细胞E.网织红细胞1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时,骨髓中哪一阶段的巨核细胞应大于30% ~A.原始巨核细胞B.幼巨核细胞C.颗粒巨核细胞D.产板巨核细胞E.裸核巨核细胞18.急性白血病时,提示预后较好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是A.t(8;21)B.t(6;9)C.t(9;22)D.5q- E.7q-19.急性白血病时,提示预后不好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是A.inv(6)B.t(15;17)C.t(8;21)D.t(12;21)E.7q-20.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时,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在A.102以下B.102~104 C.104~106 #D.106~108 E.106~101021.检测B细胞ALL患者MTLC时,最可靠的基因标志是A.ras基因突变B.降钙素基因C.bcl-2D.SmIg E.WT1基因22.检测T细胞ALL患者MTLC时,最可靠的基因标志是A.ras基因突变B.降钙素基因C.bcl-2D.SmIg E.WT1基因23.提示急性白血病预后较好的指标是A.CD34阳性B.P-糖蛋白阳性C.bcl-2高表达D.PML-RARα融合基因E.C-myc高表达*24.有关急性白血病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成熟障碍发生在较晚阶段B.具有高度异质性C.目前最新的分型是MIC分型D.发病主要涉及与生长相关的基因E.WHO分型是目前最全面的分型标准25.有关ALL骨髓象特点正确的是A.多数病例增生低下B.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C.粒细胞系地生活跃D.红细胞系增生活跃E.篮细胞多见26.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是A.多数病例增生低下{B.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粒细胞比例在2:1以上C.胞质中含大量嗜苯胺蓝颗粒D.分类以原始细胞为主E.巨核细胞正常27.AML-M3典型的免疫表型是A.CD34阳性B.CD14阴性C.CD15阴性D.CD33阳性E.CD19阳性28.AML-M5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A.POX强阳性B.PAS阴性C.NSE阳性,不被NaF抑制D.SSB强阳性E.NBE阳性,且诊断价值较大¥29.AML-M7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A.ACP染色阳性B.5′-核苷酸酶染色阴性C.PAS染色阴性D.MPO染色阳性E.SSB染色阳性30.AML-M0的免疫表型特点是A.无髓系分化抗原表达B.可表达B细胞特异抗原CD19、CD20C.可表达T细胞特异抗原CD3、CD5D.表达CD34、HLA-DRE.MPO阳性:31.CLL的免疫学特点是A.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B.大多数为T细胞异常增生C.T-CLL主要表达幼稚细胞标志D.B-CLL轻链同时有κ、λ两种E.Coombs试验均为阴性32.CLL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应A.>3×109/L B.>4×109/L C.>5×109/LD.>6×109/L E.>7×109/L33.有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常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发病初期即出现贫血B.外周血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C.原始粒细胞大于10%D.嗜碱粒细胞减少E.发病初期血小板减少34.HCL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A.POX阳性B.ACP阳性,不被酒石酸抑制C.NAP强阳性D.NSE阳性E.PAS阴性35.淋巴肉瘤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点是A.胞核小B.核染色质细致C.核仁有明显切迹D.有较多微绒毛E.FMC7强阳性36.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是?A.50岁以上女性多见B.起病较急C.脾大突出,一般无明显淋巴结肿大D.自觉症状突出E.肝大明显37.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是A.多数病例属T细胞性B.单抗FMC7几乎100%阳性C.CD19、CD20阳性率低D.CD103、CD5阳性E.无玫瑰花形成细胞存在38.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幼淋巴细胞应A.>20% B.>30% C.>45% .D.>55% E.>60%39.FAB分型中,AML-M1骨髓中原始细胞应占非红系细胞的A.≥30% B.≥40% C.≥50%D.≥70% E.≥90%40.AML-M5a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应占非红系的A.≥30% B.≥40% C.≥50%D.≥80% E.≥90%41.AML-M3骨髓中异常增多的细胞主要是A.原始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E.杆状核细胞]42.最易并发DIC的白血病是A.AML-M3 B.AML-M1 C.CLLD.HCL E.PLL43.常出现绿色瘤的白血病是A.AML-M1 B.ALL C.CMLD.CLL E.PLL44.Auer小体易见于A.AML-M3 B.CML C.ALLD.AML-M0 E.AML-M745.AML-M4EO常出现哪一染色体异常】A.5号染色体B.7号染色体C.10号染色体D.22号染色体E.16号染色体46.诊断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双表型时,检测T细胞最具有特征性指标是A.CyCD3 B.CD2 C.TdTD.CyCD13 E.CD1547.诊断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双表型时,检测B细胞最具有特征性指标是A.CD10 B.CyCD22 C.TdTD.CD19 E.CD1548.AML-M2b常出现的染色体异常是A.t(8;21)B.t(15;17)C.+4?D.t(9;22)E.inv/del49.AML-M2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A.BCR-ABL B.AML1-MTG8 C.PML-RARaD.MLL-ENL E.IL-3-IgH50.AML-M4E0出现的特异的融合基因是A.BCR-ABL B.CBFβ-MYH11 C.PML-RARαD.MLL-ENL E.IL-3-IgH51.AML-M5b 骨髓中原始细胞应占非红系的A.≥80% B.<80% C.≥90%D.≤90% E.≤85%:52.AML-M2a 的骨髓特点是A.Auer小体少见B.白血病细胞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C.红细胞增生正常D.巨核细胞系增生正常E.细胞退行性变少见53.AML-M5b 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A.POX阴性B.NAP活性增高C.PAS强阳性D.α-NBE弱阳性,可被NaF抑制E.原幼粒细胞出现phi(φ)小体}54.AML-M2a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应占非红细胞系的A.≥90% B.30%~89% C.≥30%D.50%~89% E.≥60%55.AML-M2b的骨髓特点是A.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为主B.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C.核染色质浓集D.核仁不明显E.无Auer小体出现56.FAB分型将ALL按细胞大小分为¥A.3型B.4型C.5型D.6型E.7型57.ALL-L3的细胞形态特点是A.以小细胞为主B.核染色质较粗C.核仁小而不清D.胞浆量少E.胞浆嗜碱性,空泡明显58.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同时表达淋巴细胞系及髓系特征,称为A.双表型B.双系列型C.镶嵌型D.双克隆型E.系列转化型59.下列哪项对确诊急性白血病最有价值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B.外周血片分类中有无幼稚细胞C.肝、脾、淋巴结肿大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E.有发热及出血征象60.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A.急粒(+),急单(±),急淋(-)B.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C.急单白血病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D.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与急单白血病区别:前者呈强(+),后者呈(±)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常呈阴性反应61.最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特点的描述是A.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B.临床上可因贫血、感染、出血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C.异常增生的细胞因分化成熟障碍而阻滞于较早阶段D.外周血出现大量幼稚细胞E.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62.下列哪项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的形态特点不相符A.核仁多为2~5个B.核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均匀分布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可呈阳性且不被氯化钠抑制D.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E.胞浆出现较多特异性颗粒63.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80%,早幼粒细胞>10%,应考虑、A.急性骨细胞白血病M1型B.急性骨细胞白血病M2型C.急性骨细胞白血病M3型D.急性骨细胞白血病M4型E.急性骨细胞白血病M5型64.如在光镜下见到许多体积较小的白血病细胞,为鉴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首选下列哪项试验A.PAS染色B.POX染色C.NAP染色D.ACP染色E.α-NAE染色65.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DIC的主要原因A.白血病合并感染B.白血病合并溶血C.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D.白血病细胞浸润:E.血小板破坏过多6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占成人白血病总数的百分数为A.10% B.20% C.40% D.70% E.80%6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下列哪种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A.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造血干细胞E.原始粒细胞6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病例约占CML的A.90%~95% B.10%~15% C.5%~15%D.5%~10% E.<5%6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核型异常是^A.t(8;21)(q34;q11)B.t(22;9)(q11;q34)C.t(11;14)(q13;q32)D.t(14;19)(q32;q13)E.t(9;22)(q34;q11)7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性核型异常是A.t(8;21)(q22;q22)B.t(15;17)(q22;q12)C.t/del(11)(q23)D.t(9;22)(q34;q11)E.t(6;9)(q23;q34)71.大多数CML患者特异性融合基因是A.bcr/abl B.PML/RARαC.PLZF-RARαD.NPM-RARαE.DEK-CAN^72.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近期出现进行性脾肿大,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大于20%,考虑其可能处于A.慢性期B.加速期C.慢粒急粒变D.慢粒急淋变E.慢粒急单变73.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近期出现发热、乏力,脾脏明显增大,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25%,考虑其可能处于A.慢性期B.加速期C.慢粒急粒变D.慢粒急淋变E.慢粒急单变7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骨骼疼痛,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30%,考虑其处于A.慢性期B.加速期C.慢粒急粒变D.慢粒急淋变E.慢粒急单变7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应·A.≥10% B.≥20% C.≥30%D.≥40% E.≥50%7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A.≥10% B.≤10% C.≤20%D.≤30% E.≥20%77.有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说法正确的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的蛋白质为P190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明显升高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是胸骨压痛{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骨髓象粒细胞分类等同于周围血常规78.有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生化说法正确的是A.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升高B.血清LDH降低C.血清钾降低D.血尿酸降低E.血清溶菌酶降低7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起病缓慢,最突出的体征是A.乏力、盗汗、消瘦及低热B.脾肿大C.胸骨压痛D.贫血E.出血8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分子遗传学上的标志是)A.PML-RARα融合基因B.CAML-AF10融合基因C.BCR-ABL融合基因D.PLZF-RARα融合基因E.AML1-MTG8融合基因81.慢性粒细胞白血端正慢性期出现何种染色体异常与急变无关A.2Ph B.i(17q)C.+16 D.+8 E.inv/del 8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生化检验中下列哪一项显著升高A.血清乳酸脱氢酶B.溶菌酶C.血清钾D.血清维生素B12E.尿酸83.鉴别慢性与类白血病反应,首选A.POX染色B.PAS染色C.NAP染色)D.AS-DCE染色E.铁染色8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象呈哪一种类型贫血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E.双型性贫血8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骨髓象中粒细胞显著增生,以哪组细胞居多A.早幼粒、中性中幼粒和分叶核粒细胞B.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C.早幼粒、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D.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E.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8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A.明显升高B.重度降低C.轻度降低D.中度降低E.正常或稍高87.关于慢粒急变期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A.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B.骨髓中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C.外周血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D.NAP积分减低甚至0分E.CFU培养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88.与慢粒加速期的诊断标准不符的是A.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B.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C.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D.一般无Ph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E.脾脏进行性肿大8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A.多见于老年人B.白细胞计数增高C.骨髓中可见大量幼淋巴细胞D.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篮细胞增多[9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约占A.5%~10% B.5%~15% C.10%~15%D.10%~20% E.15%~20%9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伴发AIHA时A.淋巴细胞显著增多B.红细胞减少C.粒细胞系增多D.粒细胞系减少E.幼红细胞显著增生9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贫血B.出血C.感染D.皮肤病变E.营养不良9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是于…A.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殖B.主要是B淋巴细胞增生C.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D.髓细胞恶性增生E.以上者不是94.可决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型是T细胞性的指标是A.14q11 B.14 q 32 C.13 q 14 D.9 q 34 E.22 q11 9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约占慢淋的A.70% B.80% C.95% D.60% E.50% 96.部分慢淋病人可见13 q14异常,1314带是下列哪一个抑癌基因所在位点A.Lg基因 B.bcl-2基因C.CT基因D.ras基因E.Rb基因97.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95%的CLL为T细胞性,B细胞性仅占5%B.染色体异常以+12最多见C.T-CLL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为inv(14)D.CLL患者核型演变很少见,一旦发生往往预后不良E.染色体结构异常以14 q+最常见98.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血象常表现为A.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B.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升高C.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D.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E.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增高或降低99.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的是?A.PAS阴性、NAP积分降低B.PAS阳性、NAP积分降低C.PAS阴性、NAP积分增高D.PAS阳性、NAP积分增高E.PAS积分值增高、NAP积分值降低100.下列哪一项与慢淋的诊断标准不符A.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9/LB.外周血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C.骨髓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D.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40%E.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增高≥3个月(排除其他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101.关于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错误的是]A.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B.以嗜酸性粒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为特征C.根据形态学可分为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和成熟细胞型D.原粒细胞<5%E.可有白血病裂孔现象102.“花细胞”是下列哪种白血病细胞形态的特征性改变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C.多毛细胞白血病D.成人T细胞白血病E.浆细胞白血病103.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A.形态学检查B.细胞化学染色检查C.免疫表型检查D.骨髓组织病理检查E.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104.某灯细胞,直径12~14μm ,胞浆丰富,浅蓝色,无颗粒,核/浆比率低;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较原始淋细胞为粗,但又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为颗粒状或块状;有大而显著且多为单个的核仁。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以前由于靠人工检查分类,效率低,工作量大,又将血液常规的检查分为甲规或乙规进行,但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检验基本是由机器检测。
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可达十几项之多,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查(目前称血液学分析)。
每次检查只需用0。
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1。
红细胞(RBC):男性为4。
0X10^12~5。
5X10^12/升,女性为3。
5X10^12~5。
OX10^12/升;2.血红蛋白(HGB或Hb):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
49升/升(42%~49%),女0。
37~0,43升/升(37%~43%);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6。
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第一:血常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血常规是一种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提供了关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血液的基本状况,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出血等。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血小板计数则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第二:血常规的样本采集和检测过程1进行血常规检测需要采集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
在采集前,患者通常需要空腹数小时,以避免食物对结果的影响。
医生或护士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将血液抽取到试管中。
采集的血液样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2在实验室中,血液样本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
首先,血液样本会被离心机旋转,将血液分离成血浆和红细胞。
然后,使用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数值。
3血常规的结果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来,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有时候,医生还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4血常规检测包括了多个指标的测量,常见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患者的血液状况、贫血程度、炎症反应等信息。
5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病等。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6血常规检测通常是无创的,只需要抽取一小部分血液即可。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医务人员会采取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采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疾病实验室检查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骨髓分析)
1.骨髓涂片检查(瑞-姬染色)
(1)正常骨髓象报告:
①增生活跃
②粒红比值正常(M∶E 2~4:1)
③粒系增生良好:
➢占有核细胞的40~60%;
➢各阶段细胞比例适当
原粒<2%,早幼粒< 5%,中晚幼粒各< 15%,杆状核百分率>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 5%,嗜碱性粒细胞< 1% ➢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④红系增生良好:
➢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
➢各阶段比例适当(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占10%)
➢形态无明显异常或成熟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⑤淋巴细胞系统占20%(主要是成熟细胞)
⑥单核细胞系统<4%(主要是成熟细胞)
⑦浆细胞系统<2%(主要是成熟细胞)
⑧巨核细胞
➢数量/全片:7-35个(1.5cm×3.0cm)
➢各阶段情况正常:原巨核细胞不见或偶见,幼巨核细胞0-5%,颗粒巨核细胞10-27%,产血小板巨核细胞44-60%,裸核8-30%,血小板易见、成堆状存在,形态正常。
⑨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二)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定义: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将骨髓片染色,观察单个细胞内在的生化特性,了解它们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1.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yeloperoxidase, MPO):
计数100个原始细胞报告百分率
[结果] 粒系:强阳性;单核系:弱阳性;淋巴系:阴性
[临床意义] 鉴别急粒和急淋
2.酯酶染色(Esterase Staining)
(1)萘酯AS-D氯乙酸酯酶染色(naphythol AS-D chloroacetate esterase,AS-D CAE)
临床评价: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
1.急性粒白血病M3
1+~2+ 2+~3+
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原、幼单核细胞---阴性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幼淋细胞----阴性
(2)α-乙酸萘酚酯酶(α- NAE )
染色结果(非特异性酯酶)
临床评价:鉴别白血病类型;同时必须做NaF抑制试验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弱阳性,不被NaF抑制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单核细胞阳性,被NaF抑制;
(3)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结果(单核细胞酯酶)
临床评价:单核细胞白血病
(4)酯酶双染
一种特异性酯酶染色加一种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临床意义: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1)报告方式:
百分率: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计算其阳性率。
积分值:计数100个成熟粒细胞,按反应强度作出分级,将其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相加。
(2)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