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优化策略_彭海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收稿日期:2013-10-25

作者简介:彭海霞(1977-),女,历史与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高等农业教育,

2014-1,1:69-72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14-1,1:69-72

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大学生

就业心理优化策略

彭海霞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心理资本是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旨在养成自信、乐观、韧性、充满希望的、积极的

心理状态,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则在实践层面提出应从环境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提升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环境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优化策略,从而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词: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就业心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1981(2014)01-0069-04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资

源或状态,

对其能否顺利有效地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强调通过提升个体的积极

心理资本而持续强化个体的工作状态,因此,利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优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以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为手段,通过对心理资本所包含的四方面要素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优化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启示。

一、心理资本干预模型概述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在反思“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

有的幸福”(塞里格曼)的背景下开始兴起,它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谢尔顿、劳拉

·金),强调有意识地激发个体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个体积极心态、积极人格的培育,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组织制度系统。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

Seligman 于2002年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认为可以将那些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本范畴并给予更多关注

[1]

2004年,Luthans 从积极组织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

学角度出发,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

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

性四个方面[2]

。当时Luthans 并没有对心理资本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2005年Luthans 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该模型。心理资本干预就是应用一些适合组织需要的心理资本测量和开发工具对组织成员心理资本进行干预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心理资本中的每一状态变量以及整体的心理资本水平,并最终影响绩效”[3]

。研究证明,在工作场所中通过短期的、高度聚焦的微干预措施开发心理资本,不仅可以使参与者的心理资本明显增加,还可以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与潜在收益。2007年Luthans 、Youssef 和Avolio 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其特点是:(1)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感);(2)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乐观);(3)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

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4]

。在此基础上,

Luthans 等从实践培育的角度,提出了包含自我效能感、乐观、希

望、韧性这四个维度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

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政策及制度建设研究(13XJC880008);贵州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贵州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资本研究(12FDY024)。

DOI:10.13839/ki.hae.2014.01.018

高等农业教育

图1心理资本干预(PCI)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毕业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当今毕业生最关心和最忧心的问题。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受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如就业期望的高低会影响其对地域、行业和岗位的选择,意志品质的优劣会影响其克服就业困难、承受就业挫折的能力等。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盲目自信与自卑怯懦并存

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具备很多竞争优势,如学校牌子好、专业需求旺,学习成绩优秀等,因而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很高,结果往往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在就业中受挫,进而思想情绪上产生激烈的波动,以致严重影响就业自信心。有的毕业生因为学校名气不大、专业需求弱,学习成绩不佳等,认为自己没有特殊的技能,总担心自己在应聘时竞争不过他人,这种由自我消极评价而产生的消极暗示导致他们没有竞争的勇气。有的毕业生觉得自己大学四年一直很努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是在应聘时由于紧张,或对岗位不熟悉而发挥失常,便觉得自己缺乏竞争力,接受不了失败的事实,从而产生害怕应聘的心理。

(二)积极乐观与消极悲观并存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净增19万。今年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但由于我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非常关注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就业政策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机遇,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比较积极、乐观,认为找一份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求职时间长短问题、工作岗位性质问题等。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大学生喜欢夸大就业环境的不利之处,如家庭背景不够好,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普遍存在等,认为要找一份工作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不敢想象自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在经历一次次求职失败后,这种消极、悲观、失望的情绪日益增强,慢慢地丧失了求职的激情和前进的动力。

(三)独立自我与依赖从众并存

大学毕业生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后,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就业能力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比较正确地评价自己,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凸显。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圈主要是学校,社会关系仅限于同学、朋友、老师等有限的人群,当面对就业这样的人生大事时,尤其是就业目标、岗位的选择上,往往会产生依赖家人、朋友、老师帮助的心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期望理想和现实可行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更有甚者连独自参加应聘的勇气都没有,每次面试都要父母或同学陪同前往。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盲目性,而没有考虑所做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如看到别人考公务员,自己也考公务员,看到别人创业能挣钱,自己也想创业。

(四)渴望竞争与求稳求安并存

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学生就业日益市场化,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了公开、平等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大学生意识到要就业就必须竞争,也渴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谋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求职成功者。同时,很多毕业生看到当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意味着个人要承担就业失败、创业失败的风险。他们认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有安全感,因而把就业目标都聚集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稳定工作上。

三、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优化的策略

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来看,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进行就业心理优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操作可行性。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环境和技术两方面来优化其就业心理,能开发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使其获得坚强必胜的信念、合理有效的目标途径、现实而灵活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韧

·

07

·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