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XX公司
监理单位:XX公司
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
每幢均采用首个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在固定的竖向钢筋砼柱抄测+0.7M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五、观测周期
5.1.施工阶段
在建筑物首层施工完成后,拆模后进行沉降观测点布置,并进行首次观测。
施
工至±0.000标高后换成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三~五层观测1次;封顶后至竣工验收,根据施工进度每一~三个月观测一次;使用期间第一年至少观测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隔半年最大沉降量不超过3mm,可停止观测。
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5.2.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六、沉降观测
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
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1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6、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独立施测两次。
2、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
3、施工测量记录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要求编制、编号,根据资料内容和数量多少组成册装订。
施工测量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1)业主提供的规划委员会红线桩坐标及水准点通知单。
(2)工程定位图(总平面、建筑场地原始地形图)。
(3)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
(4)现场平面控制网与水准点成果表及验收单。
(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中施工测量记录。
(6)必要的测量原始记录。
(7)沉降、变形观测资料。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由专人保管、填写。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
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十、测量管理制度
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3、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
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位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5、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6、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保证完好状态。
7、有关作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
8、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
9、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
篇二: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2、设立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5、其它技术要求
三、实施技术方案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四、提交的成果内容
五、仪器设备、人员组织、三体系及服务承诺
1、投入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2、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
3、服务承诺
一、工程概况
XXXXxxx公司开发的“XXXXx时代广场”项目位于天府大道,共有三栋新建建筑物,其中1#综合楼为地上21F,2#办公楼为地上25F,3#综合楼为地上15F,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业主、质检站及有关规范要求,需对上述3栋新建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了解该3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为施工及设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并正确指导施工,确保该3栋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二、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满足如下有关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2、设立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采用统一标准埋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我公司根据该项目新建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共布设32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楼、2#楼各布设8个沉降观测点,3#楼布设16个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埋设具体位置见“沉降观测点点位布设示意图”(附图NO:2)。
沉降观测点埋设在±0.00层承重墙体、柱子上(距地坪约+0.25米左右)。
采用钻孔埋入统一的成品标志,并在埋设后采用相应保护措施加以保护,观测点连续编号
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初始值观测在首层拆模、观测标志埋好、现场条件允许后即进行,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3层左右观测一次,主体封顶后每隔1~3个月观测一次(出现异常情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直至沉降达到规范所规定的稳定标准为止,其中1#楼(21F)观测12次,2#楼(25F)观测14次,3#楼(15F)观测9次。
5、其它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规范要求:“沉降速度小于0.01~5.1稳定标准:
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拟取“0.02mm/天”为稳定停测标准。
5.2本工程考虑为低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
5.3每次观测时需详细记录天气情况、施工条件变化情况(如停工、降水、雷雨、涨枯水等)及大楼总荷重(层数)情况,以作为资料整理、分析的一种依据。
5.4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施测纲要”,并经主任工程师审核、技术处审定,然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O9001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
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5.5每次沉降观测完毕后,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交临时观测成果,并作简要分析说明。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
三、实施技术方案
整个观测工作将严格按照前述有关技术标准中“沉降观测”的二级(等)精度要求执行。
水准测量(高程及沉降值)采用德国蔡司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配合数码铟钢尺进行观测。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1)水准环线闭合差δ△h≤±O.3n(毫米)(n为两水准点间之测站数),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0≤±0.5mm;
(2)为确保各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规定各测站的视线长度小于5O米。
为了确保沉降量有较高的置信度,对已设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应定期检测,拟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检测时若相邻水准基点间的高差较差小于±O.3nmm(n为测站数),则认为水准基点是稳定的,否则需再次复查,若复查结果证明水准基点确有变动,这时需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判定其变动情况及原因,在查明原因后
处理之。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0.3n毫米(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50米。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3)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0.3n毫米(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50米。
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系无误,并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高程和精度。
将各观测点之高程汇总在已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沉降量,同时注明日期及荷载情况,由此形成临时监测资料,正常情况下,在下次观测时将资料送交有关方面。
若发现有明显的异常沉降,则在两日内告之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提交的成果内容
观测期间,每次沉降观测后向甲方报送一份阶段书面技术资料,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
当建筑物都达到稳定时,则停止观测,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l、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位布置示意图;
2、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观测成果表;
3、荷载、时间、沉降量(P-T-S)关系曲线图(沉降曲线图);
4、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五、仪器设备、人员组织及服务承诺
1.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沉降观测采用经法定计量授权单位检定合格的蔡司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配合数码铟钢尺施测,内业采用台式PC计算机+清华三维NASEW专业平差软件平差计算,AutoCAD软件绘图。
变形观测工作专业测量人员承担,包括:高级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工程师2名,技术员3名。
在接受此任务后,拟将严格按照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此工程进行施工管理,对每个环节都执行“过程”监督、检查和控制,认真而规范地做好各项记录,严格按技术方案和有关规范进行实施,并由技术处对质量严格把关,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
注意废弃物的自助回收,确保最低环境污染;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和穿劳保鞋防止高空坠物、跌落、锐器扎伤等意外事故发生;进入工地要保护好仪器的安全。
每次观测时,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及可靠性,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台(套)仪器设备,且每次固定相同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2.服务承诺
(1)承诺本方案完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包括强制性规范条文)和安全要求。
(2)保证提供的观测数据及检测报告内容真实有效,并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并通过备案,建档文件完全符合建档规定。
(3)该由我方完成的工作,坚决及时而保质地完成,自行解决并创造有利的工程条件,决不给甲方和工程增加麻烦,做到让业主放心、省心。
(4)自行负责做好水准基点(基准点)和观测点的选点、埋设和保护工作(除埋点时有少量工作需要土建单位配合)。
(5)签订合同后将及时到场开展工作,决不无故拖延、耽误应进行的工作。
该观测时一定及时主动到场观测,做到随时主动跟踪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
(6)每次观测后及时向甲方提交临时资料,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工程完工后及时配合提交技术报告书。
(7)做好与各方的配合工作,紧密与工程衔接。
加强安全教育,遵守现场安全规定,自行负责工程中的人身与仪器设备安全。
(8)本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每一个数据的观测(真实、准确、全面),高度负责并让业主放心。
(9)做好工程质量的跟踪、回访工作,做好“售后”服务,随时(包括工程完工后)可向业主免费提供有关咨询及其他力所能及的服务,耐心解答,积极配合。
篇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建设概况
XX区XX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XX市XX区XX镇、XX村,XX南侧地块。
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XX区XX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石材幕墙、玻璃幕墙、金属幕墙。
顶棚主要有:乳胶漆顶棚、毛胚顶棚、铝合金方扣板吊顶顶棚、纸面石膏板吊顶顶棚、硅钙板吊顶顶棚。
屋面主要有:覆土绿化屋面、车行道屋面、广场屋面、隔热保温可上人平屋面、不上人屋面。
2、结构设计概况
XX区XX公租房项目一组团工程包含内容:
一组团中的所有子项工程:1-1#~1-8#住宅、1-A~D段商业、地下车库。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3级,各栋房屋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50年,主楼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独立柱基和条形基础,车库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均为高层,3#、5#楼局部有地下室。
商业、地下车库采用框架结构,商业楼均为二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车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XX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
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0-2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高层建(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①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m;
②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2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③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m),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
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平差计算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