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中班主任谈话中的“留白”艺术曾欣赏过一幅国画《寒江独钓图》,画中一叶扁舟、一老翁独钓,仔细品来,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有烟波浩渺,满目皆水的奇妙效果。不着笔墨却让人有无限的想象和品味的空间,同时又能凸显着墨处的美妙。这是中国画的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即“留白”。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技法也给我们高中班主任工作许多启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窗子,却能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
由此,笔者联想到高中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有许多老师仍然喜欢一言堂,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说,学生毕恭毕敬站着听,几乎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很少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显然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因此高中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同样需要“留白”——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下信任和机会,从而激活师生关系,提升谈话效果。
一、高中班主任谈话“留白”的原因
1、从谈话内容来看
高中班主任的谈话内容主要是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行为规范问题、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人生观世界观范畴。这些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样它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这些观念的完善需要老师通过点拨,学生自己的反思、顿悟、内化才可实现,所以高中班主任谈话需要适当的“留白”。试想,如果老师的滔滔不绝、喋喋不休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探索,那么一次谈话下来,学生得到的可能只是只言片语和对老师的厌烦、疲倦。
2、从谈话主体来看
用好“留白”,体现了谈话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如果一直是板着脸一训到底,一方面,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观点,容易抑制思维的主动性,造成大脑疲劳,收效甚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更有可能造成逆反,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甚或产生矛盾、冲突。另一方面,会使教师身心疲惫,自我效能感降低,效果不好时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3、从谈话效果来看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班主任谈话中的“留白”也是如此,它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反思的能力,拓宽了思维,提升了内省的能力,有利于内化和自我的完善。
二、高中班主任谈话“留白”原则
1、留出“平等”
案例一:高一时我班有个男生,他很聪明,一道物理难题别的同学解不出来,他可以;但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一直要左顾右盼,一本作业本前面是数学后面又用于英语,这也就注定了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居于后段。这个男生自小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自5岁时与亲生父亲离开后从未见面,这种人生经历也就注定了他
很敏感,内心脆弱,又表面装作很强大,他的周记许多都是污言秽语,和对这个世界的谩骂。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一筹莫展,我努力地想改变他的许多消极的想法,但是一次次的谈话后,他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在一次激烈的对抗后,我换了一种思路,为什么不静下心为彼此留出平等交流的机会,听听他的想法。
一节自习课上,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做作业,他又无所事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一把椅子。“xxx,其实老师知道你很聪明,但是为什么你的成绩总在班级后段呢?这样考大学会很困难的。”“成绩好有什么用!考上大学又有什么意义”“是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我们高中花了三年的时光,总要在高中结束之时拿些什么走吧。”“我只要高中毕业。”“可是你的学习习惯有可能会让你的高中毕业都困难噢。你看,你早晨上学从未迟到,这个习惯就很好。”“来的早又有什么用!”“守时多好,说不定,以后走上社会,守时就会为你赢得一次提升的机会。”“这又有什么意义?”……“从跟你的谈话中,老师发现,对于你来说,成绩好无意义,守时无意义,上大学无意义……那老师想问问你,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呢?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要追求些什么?为了从早到晚辛劳的母亲,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我结束了这次谈话。对他说:“请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可以和我面谈,我想继续与你探讨。
真正有活力的谈话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的振振有词,而是一潭激荡的湖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甚至出现“争议”。这种探究式的谈话,你一言我一语,为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思考和平等表达想法机会。最后利用一个任务的留白,又为学生思考人生、家庭的意义留下了机会,为再次深入的交流做好了铺垫。
2、留下“机会”
案例二:班上有个女生,平时各方面表现都良好。期末考地理学科时,把自己准备好的资料压在试卷下面抄袭,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当监考老师把这种情况告之我时,作为班主任我又气愤又为这个孩子感到羞愧。记得考试前,我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分析了考试不诚信的危害,甚至搬出校纪校规以示考试作弊的严重性。现在想来这种“一言堂”式的诚信考试教育,似乎并没有起到杜绝考试作弊的效果。面对这个考试作弊被抓的女孩,我该怎么办?
从周记中我能感受到这个女孩与母亲的矛盾比较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嫌母亲唠叨。平时夕会课时,我也能感受到她不太愿意听老师的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比较固执。但她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分析了这个女孩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打算换种方式。
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里只留下我与她。“我没想到你考试会作弊,因为在我的心里,学习上你一直很努力上进,也很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她默默无语。“我为你的行为感到很遗憾。”她继续默默无语,甚或在等待我的严厉批评,可是我没有。“你看你准备的资料多好,都是重难点,其实你准备的过程完全就可以作为复习的过程,为什么还要把资料带进考场呢?”她的眼泪已经吧嗒吧嗒了,为了保护她,我没有再说什么了,也没有上报政教处,我想为她留次机会。我让她回家写一份反思,如果愿意可以让父母先看看。
“当被老师发现的时候,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像全身上下每一个系统的排汗管都活跃起来了,汗止不住的流,沾满了我触碰到的每一个角落。那种哑口无言,当众丢人的感觉让我窒息……就这样,迷迷糊糊写完了考卷。下意识地,我一直低着头,什么都不敢看,怕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也怕自己的样子被同学看到……事情发生后,虽然老班、爸爸都希望我看开,不要有思想包袱。可是,怎么那么容易,我根本没有脸面对家长。在纠结了一天以后,我才憋足了勇气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