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打造高效的核心银行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打造高效的核
心银行系统
打造高效的核心银行系统(张明莉)
埃森哲(accenture)是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外包X 公司,SAP是全球领先的商用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2003年9月,俩家X公司结盟,为全球金融企业提供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创新交付及高效实施。2005年3月至7月,俩家X公司联合对全球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的当前状况、影响及转换进行了抽样调查。近日,本刊(以下称《银行家》)就此次调查以及中国银行业的核心银行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等,采访了俩家X公司(以下称埃森哲/SAP)的部分高层管理人员。
《银行家》:根据埃森哲和SAP刚公布的调查研究结果,中国的银行在追求高绩效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核心银行系统的问题也比较多。请问核心银行系统的概念是什么?它是不是指支撑银行运作的全部系统?
埃森哲/SAP: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核心银行系统壹直是中国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壹。核心银行系统在国际上的标准定义为银行处理核心客户信息、存款产品、贷款产品、支付服务和财务总账的系统部分。把核心银行系统理解为银行运作所需的所有系统,恐怕跟中国国内银行系统发展的历史以及大多没有把系统结构专业化的现状有关,即分离资金结算、贸易融资、投资产品、管理会计及管理信息等专业系统部分。虽然这些见法是壹种误解,但核心银行系统是支持这些专业业务的引擎,也是不争的事实。
此次的调查中,全球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核心银行系统有广泛的定义和认知,都认为包括银行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除美国的银行以外,大多数仍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欧洲地区,仍包括证券应用系统,个别包括分行系统。
《银行家》:当前全球银行业核心银行系统的状况如何?主要的问题在哪里?
埃森哲/SAP:当前全球核心银行系统的总体状况是:第壹,核心银行系统限制了但未阻碍企业战略的实施;第二,核心银行系统影响银行的发展和竞争力,主要表当下,成本比较高,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缺乏灵活性;难于维护,和新的应用系统整合、存在流程问题;在分行层面上,和花在客户身上的时间相比,分行员工花费壹半时间在后台工作上,效率有待提高,同时,因缺乏对客户的了解且且无系统的支持,分行销售渠道的业务增长有限。在对银行主管级管理者层面的调查中,分别有70%、47%和47%的人提到缺乏灵活性、成本较高和整合较难等问题。
《银行家》: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核心银行系统的状况怎样?
埃森哲/SAP:中国银行业所采用的核心银行系统仍未能突破原来作为记账系统的设计框架,因此在国内金融业急促发展的今天,难以满足银行业务未来的需求,而且系统维护成本超越正常比例的上涨,对银行营运形成壹种困境和包袱。综合我们和中国的银行接触的经
验,我们对中国目前核心银行系统的业务功能及技术设计有以下的见法:
只着重于交易和过账处理。中国的银行把核心银行系统定位为财务管理上的分录账目系统,只着重于基本的借、贷交易记录,从客户端的交易数据输入,及至录入总账生成财务报表为止,整个过程未有顾及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演进(例如前、后台分离、集中处理等)、不同账户种类的结算处理(例如捆绑不同产品的账户合约),以及业务对管理信息和客户信息的需要。
不能支持管理信息的需要。由于在输入数据时已略去了借、贷交易记录不需要的数据,所以系统内缺乏对科学化管理和分析的信息支持,包括客户销售、流程中各经办单位、产品类别、渠道、交易来源的结构性信息,使后续的成本核算、产品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信息密集的工作倍加困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大部分的核心银行系统,都没有多层产品结构而只有账户的概念,这使专业的产品核算、管理和开发根本无法进行。
缺乏营销及销售所需的客户信息。和管理信息支持的问题壹样,目前国内的核心银行系统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维护壹般都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既不在适当的功能中必须输入,或即使输入了亦散布于系统不同的部分,而未有把客户数据汇总和组织成不同维度和层次的信息,形成壹个单壹的客户视图,从而支持营销(零售银行所需的市
场推广)和销售(单壹客户面对面的推广)的工作。这使不少本地银行的营运模式仍停留于以账户主导、而非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
过分追求表面的自动化。很多国内银行的业务用户都这样认为,把所有流程自动化是核心银行系统的最终目的。为应付这些需求科技部门不断在现有系统基础上“非法”搭建接口,使系统形成很多垂直而大同小异的生产线,这样除了不符合系统横向、多层次结构的设计原则外,产品种类越多垂直生产线就越多,导致整个系统的弹性锐减、产品开发的费用和时间高涨,使科技部门无法维护下去。最明显的例子包括为新产品开发新系统模组、重复开发结算和转账功能等。
分散/地区性的核心银行系统结构。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很多规模较大的银行都在运作多个物理分散的核心银行系统,以支持不同地区分行的需要。这些系统原来的设计是针对地区性的业务需求,在目前系统大集中(包含数据和应用的整合,而非只讲求物理集中)的趋势下,必须经过大幅度的功能及技术结构的提升(如有可能提升的话),才能适应全国性营运的需要。壹些原来属地区性但希望把业务扩展至全国的银行,亦面临同样的核心银行系统升级的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要追述中国银行业界中所采用的核心银行
系统的发展历史。最初,这些系统均是由原始的会计记账系统开始的。当时,不同规模的银行按照其硬件平台的需求,其起点大抵都源于几个在业界中流传的系统版本,再经由银行内部科技部门根据自身经验维护、增加功能及改建发展,但多年来的改版换代未有跳出原来的设
计框架,所以系统本身存在着普遍性的功能和技术问题。虽然近五至十年来,中国出现了壹些本地的软件供应商提供软件包形式的核心银行系统,但这些问题仍未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因此,纵观目前中国相对比较进取的银行,其核心银行系统版本的寿命都较国际水平的五至七年为短,每次的改版换代都牵涉庞大人力物力,且对日常业务构成很大的影响。然而,这方法对解决这些银行所面对紧迫的问题,仍显不够。这些问题包括:
(1)如何能支撑不断增长的业务量?对不少中国的银行来说,由于系统技术设计所限,就算是应付市场本身扩大带动的有机增长,已经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代价。
(2)如何能突破目前已受局限的业务范围?这包括四大银行及其他商业化银行,均认为未来业务发展应在于零售银行及理财管理方面,目前的核心系统的设计却太多对公银行业务的影子。
(3)如何能解决偏高的营运成本比率?当银行正在转型为以股东价值导向时,他们的核心银行系统能否担当改善营运效率的武器的角色?
(4)如何能应付内部、银行及上市监管的要求?目前的银行系统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原始交易数据,以支持日益复杂的管理信息(包括绩效管理、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