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及其阶层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社会科学2/1999
当代中国农民及其阶层分析
李卓鹏
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层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向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 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农民的生产方式或职业,决定着农民阶层的经济状况;农民阶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日益与整个社会结成一体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与市场价值观;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将极大地影响农民阶层的发展趋向;目前中国农村及农民阶层各方面比较落后的状况,只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化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就目前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时期内,我国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国状况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农民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也不会有显著的减少。自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来,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在1978年,农村人口有79014万人,占当时社会总人口96259万人的82.08%;到1997年,农村人口为86637万人,占社会总人口123626万人的70.08%,平均每年仅下降1.2%,而且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除1984年和1992年两年有所下降外,仍呈上升趋势。农民的原意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根据目前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在本文中将农民的概念规定为:1)那些目前长期居住在农村、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的人们;2)以及为上述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和收入来源的人们;3)和以他们为生活主要依赖的农村居住者的总称。农民目前为自己和社会其他阶级、阶层提供了基本的农产品资料,为其他行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劳动力及其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市场,并成为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现状、特点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无疑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在1984年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因此,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时期,有必要对农民作认真的研究。
一、农民阶级的阶层构成现状
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通过政策的改革,在农村逐步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从而确立了农户的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地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既解放了农民,也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并带动了
20
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事实告诉我们,农民问题是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1984年开始,农村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以发展商品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办法,冲破了束缚和限制农民的传统体制和政策,导致中国经济一步步地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农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和商品化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农民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变迁,使农村社会的分化速度加快。在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农民的社会地位、职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意识和观念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开。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之间差别已经产生。对农民阶级的分析,应先从农民阶级的经济基础入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职业是划分社会阶级与阶层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考虑到农村家庭在农村各业的生产和经营及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农民阶级由以下几个阶层组成:
1、农副业的生产经营者。他们以家庭为主要的组织纽带,以经营土地为特点,主要从事传统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和经营。1997年,我国约有32434.9万农村劳动力,专业或兼业经营着15396.9万公顷的农作物生产,他们或者专门大规模经营管理土地,或者以土地经营为主、兼营副业,或者以副业经营为主、兼营土地,或者单纯经营中小规模的土地,或者纯粹副业经营。这一阶层占农村劳动力的54.9%,占农村总人口的37.44%,第一产业的纯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3.79%。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其创造的收入方面来说,这一阶层是农民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农村非农业的生产经营者。这部分人们虽然居住在农村,但已经完全或在大部分时间内脱离了农副业的生产和经营而从事其它非农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既包括农民工人,如在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私营企业里的职工以及个体工商户和外出打工者等,他们一方面接受工业的熏陶,掌握一定的工业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另一方面又同土地、乡村和农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包括私营企业主、乡村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或者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进行盈利性的经济活动,或者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和社会关系,能对农村的非农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决策并决定盈余的分配。这一阶层占农村劳动力的45.1%,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0.67%,所从事的第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了36.21%的纯收入。
3、非生产性从业者。这一阶层作为农村劳动力,在具体从事各类生产性职业的同时,对农村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非生产性的事业进行不懈操劳。他们既包括农村政务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包括农村的党务活动者、行政管理者、财务税收管理者、村建规划者、治安维护者等,他们是农村与基层党政部门联系的主要渠道,也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主要贯彻实施者;也包括科技文化传播者,如农业技术人员、民办教师,农村文艺工作者、农村医务人员等。上述阶层所从事的非农业活动,虽然不创造直接的财富,但对农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农村非独立生存者。他们在农村既不直接从事农副业的生产和经营,也无力从事其他有益于农村进步的行为,从而成为寄生于农村的非独立生存者,主要包括:1)、老、弱、病、残;2)、各类学生;3)、游手好闲者、乞丐、泼皮、恶霸等;4)、临时失业或处于转型时期的劳动力。由于农村生产特别是第一产业的生产,一方面具有季节性的大量需求劳动力的特点,一方面对低质量的劳动力也有一定的吸纳力,所以这一阶层虽然不能独立生存,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却并不单纯是一种负担,有时对生产和经营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关于农民阶级阶层构成的分析,由于目前尚缺乏足够详细的统计资料,只能凭有关的数据和实地调查而进行粗略的分类和估计。但因为农村家庭在经济及社会方面的作用,使作为单个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适时地变化自己的阶层角色,所以对农民各阶层必须辨证地认识和分析。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