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书中辅助资源,充分用好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书中的辅助资源,充分用好教材【摘要】现用的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部分。

在课文辅助部分,栏目多样,资料丰富。

其目的就是给学生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科书的“学本”化功能,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的设计体现着课改的新理念。

对如何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辅助部分的资源,我的见解是:以课改宗旨为指导,依据课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相应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辅助资源好教材做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28-01
1 全面运用书中的“导言”
1.1 “单元导语”的运用
“单元导语”不但介绍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学习重点,更主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即“学习建议”栏目。

这样的设计给师生的探究和学习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每单元开始学习之前,我都引领学生一块学习“单元导语”。

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内容和发展线索,选择适合的本专题学习方法。

1.2 “课前提示”的运用
“课前提示”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把握该课的学习要点。

例如: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课前提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线索的梳理,一目了然其中的三个主要阶段。

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新课开始时就留意到本课的核心内容,心中有数了,这对后面新课的学习是很有帮助。

“课前提示”栏目我在每节课都必用,时常也作为本课的知识框架用于课后小结,它可以起到“把书读薄”的作用。

2 充分利用书中的图
新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地图、历史图片、表格资料等,它们赋予学科本身图文并茂的优势。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书中的图表资源,保障物尽其用。

古人称“左图右史”。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死记硬背转向思考性的探究式学习。

比如必修二《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借用《新航路开辟图》掌握四条新航路路线具体、简单,在此基础上来探究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也同样的不抽象了。

可见借助历史地图进行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的空间概念,而且有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材中除了历史地图外,还有很多类型丰富的历史图片。

比如人物图、历史文物图、数据图表等等。

以图片为中心,设计思考题,
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历史图片的特殊功能。

如必修二《蒸汽的力量》一课,穿插了7幅图。

引导学生观察《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图,从图中的数据比较中得出结论:随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例提高上升。

结论是从图表数据中直接得出的,再引导联系所学知识来揭示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也变得轻松。

以上的例子充分可以说明图表的运用对学生如何从现象描述到本质揭示,又从本质出发来看现象的这种思维的培养是直接的,是学生主动自觉的,较好的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

3 精心选用书中的“小字和插入语”
“小字和插入语”指的是在课文正文中间插入一些各种类型的阅读性补充文,有“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史学争鸣”等栏目。

我们应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地选取这类课程资源,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比如“资料卡片”主要是引用文献资料,基本上都有资料来源与出处,目的是为正文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提供佐证。

如必修一《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要求掌握它颁布的原因、内容和评价。

在此,就可直接选用课文“资料卡片”有关《十二铜表法》具体的法律条文的材料,进行设问,让学生归纳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幷进行评价,进而汇总得出认识:法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打击贵族的专横,同时又暴露
了法律落后的一面。

这样的论是从史中出,增加真实性、具体性、可靠性。

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史料的对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作用。

4 灵活处理课中和课后的思考题
课中有直接根据正文的行文而设计思考题,也有设计具特色,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思考题。

我选择了3类型的思考题在教学中使用:一类是能很好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题目;二是能有助于课文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能让重难点内容深入浅出的题目;三是拓展知识面的题目。

课后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栏目。

我比较重视“材料阅读与思考”栏目。

它着重于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这是高考考察的能力之一。

我的处理是,有的布置个人完成,有的让小组合作完成,有的根据课文内容调入课中运用。

如在上必修三《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这节课,我就用了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题”作为导入新课的材料。

5 适时选用书中的“探究活动课”材料
“探究活动课”的设计意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是教材体现与落实课改理念的又一亮点。

在选用布置时要符合学情,便于探究与实践的课题,实践前要精心计划,安排妥当,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

案例:必修二有一个“探究活动课”——《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这个主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我选用了。

先把学生按家乡所在乡镇分成若干小组,确定负责人,指导各小组预先拟订调查提纲,组员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以观察、访谈、图片资料搜集整理等形式在社区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活动,也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县图书馆、资料室查找资料。

以上就是我近年来对教材中辅助资源处理的一些做法。

在新教材新理念的背景下,秉着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核心理念,因材施教,恰到好处的选取各类课程资源,以求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