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生物检测一般流程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通常,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来自环境、生物体表面或其他来源
的微生物样品。
这可能涉及到采集土壤、水样、食品、空气或生物
体组织等样品。
2. 稀释和接种,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在培养基上进行
接种。
这有助于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
3. 培养,接种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不同
类型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等。
4. 分离,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菌落的形成。
选择单
一的菌落,进行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
5. 形态学特征观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6. 生理生化特性测试,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如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酶活性、氧气需求等,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
7.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序列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更精确的鉴定,包括确定其属种和种的分类位置。
以上是常规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的鉴定方法,有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手段进行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3篇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概述1.引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al Limit Test, MLT)是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意义在于保证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可控性,保障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本篇文章将围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其概述进行介绍。
2.主要内容2.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al Limit Test, MLT)是指对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中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它是评价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2.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目的在于评价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在规定的限度范围内,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也可为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适用范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用于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检验。
其中,针对药品类,在我国《药典》中有详细规定。
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3.1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过程应密闭、无菌且保持无菌状态。
洗手、穿戴无菌工作服及手套等工艺应符合规定,以避免二次污染。
3.2 检验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主要分为计数法和筛选法,具体方法可根据制品的特性进行选择使用,并符合规定的国家标准。
对于细菌,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薄膜过滤法等;对于真菌,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法、薄膜过滤法等。
3.3 限度对于不同的制品,在药品中通常采用菌落计数法,在制品中微生物的限度规定一般标准分别为:细菌总数不超过10^3CFU/g或/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超过10^2CFU/g或/mL。
3.4 结果判定若检测出的微生物数目符合规定限度,则判定结论为合格;若其中一个指标不符合规定,则判定为不合格。
微生物日常工作流程
微生物日常工作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准备、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细菌鉴定等步骤。
1. 样品采集
根据实验目的,从不同的源头采集样品,如空气、水、食物、患者等。
采集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品被外源污染。
2. 样品准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留取、稀释等预处理,配制成适合微生物培养的状态。
3. 细菌培养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为微生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4. 菌落计数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上菌落的数量、大小、颜色等,进行定量记录。
5. 细菌鉴定
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培养皿上生长的细菌属种。
6. 数据记录
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录,以便后期分析。
以上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日常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流程中可能还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致病性检测等步骤。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微生物的工作流程
微生物的工作流程一、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接种和分离工具1.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璃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
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
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穿刺接种的两种方法:垂直法和水平法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
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
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检测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的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微生物检测。
三、操作流程1. 实验前准备(1)检查所需物品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2)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等实验用品;(3)佩戴实验服和手套,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2. 样品处理(1)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样品,并确保准确记录样品信息;(2)样品处理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离心等。
3. 培养和检测(1)按照操作规程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样品;(2)标注培养皿的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等;(3)放置在适当的培养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4)观察培养皿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时间和结果。
4. 结果分析(1)根据培养结果进行初步鉴定和计数;(2)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和鉴定。
四、质控要求(1)实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关的培训;(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试剂和培养基等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完好和有效。
五、记录和报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审查和验证。
对于检测结果,应当制作详细的技术报告,包括检测方法、样品信息、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六、实施本规程由实验室主管负责组织实施,并由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遵守。
七、附则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变动将另行制定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以上即为《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广大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相关的微生物检验活动的全过程。
3. 职责3.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3.2 QC主管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有效实施。
4. 操作规程4.1 微生物检验玻璃器皿吸管的洗涤4.1.1 一般的玻璃器皿(例如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可用毛刷及洗涤剂洗去灰尘、油垢,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充分冲洗,直至玻璃器皿内壁均匀分布一层薄的水膜,即器壁既不挂水珠也无条纹,即洗涤达到标准。
4.1.2 玻璃器皿内有污迹不能洗净时,可浸泡于洗液中,待器皿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取出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干净,备用。
4.1.3 新购的玻璃器皿先用2%盐酸浸泡,再用用自来水、蒸馏水充分冲洗。
4.2 器皿的包扎4.2.1 试管:塞上胶塞,然后用牛皮纸或报纸把试管头包扎起来。
做发酵试验时,将试管头塞上专用的耐高温PVC试管帽。
4.2.2 三角瓶、抽滤瓶:将三角瓶(抽滤瓶)口塞上胶塞,然后用牛皮纸把塞头部包起来。
4.2.3 吸管:将耐高温的移液枪头装盒,用用牛皮纸或报纸包裹。
4.2.4 平皿:10个为一组,用牛皮纸包裹。
4.3消毒和灭菌:4.3.1 化学灭菌:此法适用于微生物操作过程中不能加热、紫外线的地方。
如人手等。
(1)用75%的乙醇溶液或0.1%新洁尔灭擦拭或浸泡。
(2)一般用1~2%的甲醛液浸泡软管和用具。
(3)一般成品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25~32% 。
使用时配成有效成份的2%溶液洒在地面或容器内,(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放置10~15min后冲洗即可。
(4)氯灭菌剂的能力以有效氯表示,将氯水配制成50~100PPm 的有效氯溶液,可用于浸泡,冲洗和表面杀菌。
但氯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4.3.2 物理灭菌:4.3.2.1 干热灭菌:适用于干燥的玻璃器皿(吸管、平皿等)、金属器具(镊子等)、固体试液、液状石蜡等。
微生物涂抹法菌落总数检测作业指导
微生物涂抹法菌落总数检测作业指导范围:适用于设备、成品面包装容器、塑料薄膜等的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的测定。
1 实验试剂及器材1.1 实验试剂1.1.1 灭菌生理盐水(0.85%)称取8.5g NaCl溶于1000mL蒸馏水,经121℃灭菌20min后,PH值应为7.0±0.1。
1.1.2 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按GB 4789.28中4.7规定。
1.1.3 75%乙醇1.2 实验仪器1.2.1 培养箱:36±1℃1.2.2 冰箱:0~4℃1.2.3 恒温水浴:46±1℃1.2.4 天平1.2.5 移液管:1mL,5mL,10mL;1.2.6 吸耳球1.2.7 广口瓶或三角瓶1.2.8 培养皿1.2.9 灭菌镊子1.2.10 称量纸1.2.11 硫酸纸、牛皮纸、线1.2.12 脱脂棉球1.2.13 高压灭菌锅1.2.14 放大镜1.2.15 酒精灯2 实验步骤2.1 准备实验2.1.1 将洗净的三角瓶、广口瓶、移液管、镊子、培养皿等一同经180℃,75min 灭菌后放入酒精棉球擦拭过的超净台上备用。
2.1.2 配制一定量0.85%的生理盐水,分装于广口瓶中,每个广口瓶装99mL,并给每个广口瓶装一个大约3×3×3cm3大小的无菌棉球。
另配制一定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按照营养琼脂培养基外包装标示的浓度配制),与生理盐水一起经121℃,20min(干热121℃,30min)灭菌后,放置于超净台,待用。
2.1.3 打开超净台及室内紫外灯,灭菌30min,与上面生理盐水和培养基的30min 灭菌可以同步进行。
2.1.4 将灭菌后的生理盐水放置于酒精擦拭后的超净台备用,并将培养基放置于46℃水浴锅中保温。
2.2 样品采集进行实验前须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及无菌台的台面,然后以无菌镊子取蘸有少量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球,以无菌操作方式于无菌操作台内反复擦拭包装膜内表面,接触面积视卫生状况约100~200cm2,然后将擦拭后的棉球迅速装入盛有99mL灭菌生理盐水的瓶中,盖上瓶盖,摇匀待用。
最新3-微生物检测一般流程课件PPT
4 采样方法
Sampling Method
• 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 袋装、瓶装、罐装品,应采完整的未开封的样品 • 如果样品很大,用无菌采样器采集 • 固体样品:粉末状的边取边混,小块大包装品从不同
部位的小块取样,大块整体样品从不同部位取样,兼 顾表面和深度 • 半固体样品,用无菌勺从几个部位挖取 • 液体样品振摇混匀,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 冷冻品,保持冷冻状态 根据检验目的,确定取样方案
可疑微生物检测
病原体 指示菌
二级抽样方案
三级抽样方案
选择n值
选择n值和c值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二级抽样方案
• 由n、c和m组成 • n是从一批被检查食品中抽取样品的数量 ,
取样数 • c是样品检测值超过指标值m的最大可接受
抽样单位数,如果超过该值,则拒绝接受 该批产品 • m是每克样品中相关细菌的合格菌数限量, 即指标值
(1)药品取样
Drug sampling
• 抽样: ▪ 供试品为随机抽样,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
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 ▪ 对异常的供试品应针对性的抽样,对外观可疑污
染或对有争议复验的样品应抽取可疑污染或对有 争议复验的原样品。 ▪ 从药品、瓶外观看出发霉、生虫及变质的药品不 必再继续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 • 检样: ▪ 每次最少应分取二瓶(盒)以上的样品共10g或 10ml。 ▪ 中药蜜丸至少应分取4丸以上共10g。
广泛扩散
严重、直接
二级法,n=15,c=0 二级法,n=30,c=0 二级法,n=60,c=0
蛋制品的抽样方案
蛋制品的抽样方案
目标微生物 抽样方
n
案
微生物检验SOP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8/9
6.9附表1:双料及单料管操作说明
6.9.1取样量(稀释后)大于1ml的用双料,小于1ml(包括1ml)的用单料
6.9.2具体取单料还是双料我一般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定的,主要包括3类情况:
检验项目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备注
成品
√
√
√
√
√
所有无防产品、果粉、水晶、Q果、黑森林果粒产品;其它产品随机抽样
包装人员手部、桌面、灌装机
每月20-28号、10-16号各抽检一次
工作服
每月8-16号抽检一次
车间环境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培养基空白试验
√
√
√
√
√
超净工作台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6.5.1.3菌落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可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具体见附表2。
6.5.2霉菌及酵母菌的读数及注意事项
6.5.2.1基本要求:霉菌培养应用专用培养箱,培养温度在25~30℃之间对结果影响不大。为尽快得到结果,我们以27℃为培养温度。菌落计数应于培养后的72小时进行第一次观察。这时主要是观察那些密集生长的平皿,以免到第五天之后,菌落生长成片而难以计数。
3.权责: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1 检验前的准备2样品的采集3样品的送检4样品的处理方法5 致病菌检验参考菌群的选择6样品的检验7检验结果的报告检验前的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冷却后送无菌室备用。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制备好普通营养琼脂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用。
4.做好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的灭菌工作,提前1h灭菌30~60min。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实验没有完成之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流程无菌取样—样品均质—样液稀释—样品接种—恒温培养—结果观察食品微生物检测常规微生物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总数、霉菌总数,此类细菌不致病,但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外观及风味。
目前常用微生物培养法来计数菌落,允许有该类菌落,但菌落总数不能超标。
致病微生物项目: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弯曲杆菌、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等。
致病微生物在食品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所以快速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验的重中之重。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
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3.致病菌: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4.霉菌及其毒素: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具有重要意义,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式不当将导致病原体分离失败,或无法确定真正致病的微生物,给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造成困难,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证实验检测前标本质量。
标本
类型
采集
时间
温度
转运
报告时间
2、液体粪便取1~3ml
无菌
容器
常温
≤2h
住院超过3d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病人,不做常规粪便培养
直肠拭子
1、小心插入拭子超越肛门括约肌,轻轻旋转拭子,在肛门隐窝取样
2、用于检测病原的拭子应能见到粪便
无菌
试管
褥疮溃疡
1、一般不选择拭子标本
2、无菌盐水清洗表面
3、如得不到活检标本或抽吸物,则用拭子用力采集损伤底部
由于褥疮溃疡拭子提供不了什么临床信息,一般选择组织活检或针头抽吸标本
1/d#表示一天中仅需送检1次,无需多次重复送检相同标本
涂
片
抗
酸
染
色
痰
量多为宜
无菌容器
无
1h出报告
至少连续送3d,每日1次
尿(24h尿沉淀或12h全夜尿沉淀)
10ml
无菌管
留取24h尿或12h全夜尿于洁净容器中,必须静止2h后,弃上清液,收集沉渣约10ml于无菌容器送检
血培养瓶有两种规格,采血量不一样。
成人瓶:
8~10ml/瓶
小儿瓶:
1~3ml/瓶
≤2h
常温
禁止冷藏
阴性:5d
阳性:随时报告危急值,最终报告及时发出
建议从不同部位各采1瓶,共2瓶同时送检。
1、采集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为宜。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设备和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能够匡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检验前准备1.1 清洁车间环境车间环境的清洁程度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检验前,需要确保车间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定期清洁车间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消毒。
1.2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进行微生物检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在检验前,需要检查这些设备和试剂的完好性和有效期,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要做好试剂的储存和保管工作,避免受潮或者受污染。
1.3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基础,其制备需要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同时,要根据检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类型和配方,确保能够有效检测出目标微生物。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2.1 样品采集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
常见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刷拭法、冲洗法等。
要注意采样器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样品污染。
2.2 样品处理与制备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验。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获得微生物。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培养。
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标识,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3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样品需要及时保存和运输,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和可检测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以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添加保护剂等。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震动和挤压等对样品的不利影响。
三、微生物检验方法3.1 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的营养成份和条件,使细菌能够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检测流程范文
微生物检测流程范文1.采集样品:选择适当的采集区域和方法,例如将样品直接刮取或用棉签擦拭表面,将液态样品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等。
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性,避免外部污染。
2.提取微生物:将样品中的微生物从基质中分离提取出来。
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震荡、离心等)或化学方法(如试剂的加入)来实现。
提取方法将根据样品的类型和预期的微生物群落进行选择。
3.筛选和培养:筛选样品提取物以寻找微生物的合适生长条件。
将提取物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并设置不同的培养条件,例如温度、pH、氧气浓度等,以优化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基可以选择通用的培养基,也可以针对特定微生物群体使用专门的培养基。
4.观察和鉴定: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菌落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初步推测微生物的种类。
为了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胞壁结构等。
另外,还可以进行生化试验、分子鉴定等方法来确认微生物的种类。
5.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将鉴定结果整理并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丰度来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结果解释应该基于已知的微生物信息和实验设计的目的进行。
整个微生物检测流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需要严格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的影响。
2.提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类型和微生物群落的特点来进行。
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对提取效率和微生物种类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3.培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鉴定方法,以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和鉴定准确性。
4.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功能。
总结起来,微生物检测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微生物提取、筛选和培养、观察和鉴定、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几个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妥善处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和活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工艺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2.设备、仪器及用具、试液、培养基2.1 无菌室: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0%,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
2.2 其他设备:净化工作台(洁净度为100级)、生化培养箱(23~28℃)、恒温培养箱(30~35℃)、电热恒温水浴锅、高压蒸汽消毒器、电热恒温干燥箱(最高工作温度300℃)、冰箱。
2.3 托盘天平、显微镜。
2.4 玻璃器皿2.4.1 锥形瓶、吸管、试管、培养皿90mm、量筒、烧杯、研钵、载玻片、盖玻片。
2.4.2 洗涤:吸管、锥形瓶、培养皿、烧杯等用清洁液浸泡,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2~3遍,晾干。
使用过后如与细菌接触,应121℃湿热灭菌20分钟,倒出内容物,然后清洗、晾干。
2.5 酒精灯、灭菌剪刀、接种环、灭菌镊子、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定期用70~75%乙醇溶液浸泡)、记号笔。
2.6 无菌衣、帽、口罩(用牛皮纸包严)灭菌,备用。
2.7 试液2.7.1消毒液: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75%乙醇溶液、5%来苏溶液。
2.7.2 稀释剂: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30g、蛋白胨,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于锥形瓶或试管内,每瓶100ml或每管9ml,加塞,121℃灭菌20分钟备用。
2.7.3 靛基质试液(柯凡克试剂或欧-波氏试剂)、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酸性品红指示剂、沙黄染液、甲基红指示液、α-萘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
2.8 培养基2.8.1 选择: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计数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胆盐乳糖培养基;MUG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乳糖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胆盐硫乳琼脂(DH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所取的样 品能够代表产品的所有成分。
科学的取样方案和正确的样品制备方法是必不 可少的条件。
要了解产品加工的批号、原料的来源、加工方 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以及 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知识水平等。
无论采取何种方案,都要实行随机抽样
Effect of Sampling on Microbial Limit Testing
由于以上特殊性,抽样对微生物限 度检测值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一批产 品无污染时,抽样将不影响检验结果, 当一批产品存在污染时,抽样的样本是 随机变量,抽样的影响如下:
抽样方法:不同的方法对批产品总体的代表性是不 同的,测定值也是有差异的。如可疑样本与随机样本。
B、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当怀疑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及时收集可疑中毒源食品或餐 具,同时收集病人的呕吐物、粪便或血液等。
C、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有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时,应结 合畜禽传染病学的基础知识,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 织或体液送实验室检验。
国际食品卫生规范委员会
n=5,c=2,m=10, M=100
意味着有5个样品中有2个样品的大肠杆菌含量 在10-100之间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有3个样品 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在10-100之间则不可接受; 或者仅有一个样品的含量超过了100,那么该 批次食品不可接受。
涉及健康危害水平的抽样方案及其应用条件
一个批号内的产品有的被污染,有的不被 污染,分布不均匀;在被污染的部分中有
不确的定数性量极多,有的较少,种类复杂或单一。
这种不均匀性源于污染源的复杂性。 以活的微生物作为检验对象也是其独特
分布的不特相均同性匀,,检性不测同结菌果种只的代生表长取率样和时死的亡状率态不。尽
活体特征
2 抽样对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影响
(1)药品取样
Drug sampling
抽样: ▪ 供试品为随机抽样,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
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 ▪ 对异常的供试品应针对性的抽样,对外观可疑污
染或对有争议复验的样品应抽取可疑污染或对有 争议复验的原样品。 ▪ 从药品、瓶外观看出发霉、生虫及变质的药品不 必再继续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
4 采样方法
Sampling Method
• 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 袋装、瓶装、罐装品,应采完整的未开封的样品 • 如果样品很大,用无菌采样器采集 • 固体样品:粉末状的边取边混,小块大包装品从不同
部位的小块取样,大块整体样品从不同部位取样,兼 顾表面和深度 • 半固体样品,用无菌勺从几个部位挖取 • 液体样品振摇混匀,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 冷冻品,保持冷冻状态 根据检验目的,确定取样方案
第二章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procedures
样品保存 样品处理
采集样品
选择参考菌群 检验前准备
细
大
菌
肠
总
菌
数
群
致病菌
微
分
增
生
离
菌
培
物
养 分
检
离 培
验
养
一
纯化
般
生动血 染 其
程
化物清 色 他 试试学 镜 试
序验验试 检Biblioteka 验图验报告
一、检验前准备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icrobi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od, ICMSF
可疑微生物检测
病原体 指示菌
二级抽样方案
三级抽样方案
选择n值
选择n值和c值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二级抽样方案
• 由n、c和m组成 • n是从一批被检查食品中抽取样品的数量 ,
取样数 • c是样品检测值超过指标值m的最大可接受
抽样单位数,如果超过该值,则拒绝接受 该批产品 • m是每克样品中相关细菌的合格菌数限量, 即指标值
• 例如:
n=5,c=0,m=0
意味着有5个样品被检验某一病原体,如果有 一个样品中含有该病原体,则该批产品不可接 受。
n=5,c=0,m=102
意味着有5个样品被检验某一病原体,未见到 有超过m值的样品,则该批产品可接受,即合 格。
三级抽样方案
有一个额外的参数,附加指标值M,用于区分
可接受的临界值和不可接受的值
在任何一个样品中,大于或等于M的值都是不
可接受的 根据被检测到的微生物的浓度,三级抽样方案
将食品分成三级 • 若计数小于m,则可接受
• 若计数大于m,小于M ,则处于可接受的临界
处
例如:大肠杆菌的抽样方案可以是:
抽样量:抽样量的多少对样本的代表性极为重要。
抽样次数:
3 样品的种类
Sample Type
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和小样。 大样:一整批样品 中样:从样品各部分取得的混合样 小样(检样):分析用的样品。
抽样量:指从全批产品(或全过程) 抽取的 单位包装。 检验量:是指检验用量,是抽样量各包装的 混合样品的一部分。 检验量与抽样量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的量,抽样 量大于检验量。
1 微产可生品多物受可外少限来;度微种生类检物多验的样污。的染依特,条污件殊染而性可定有,可非无产,
Partic品ula本ri身ty所of固th有e M。i因cr此ob微ial生L物im限it T度e检sti验ng对象
(是中1不的)确不微定合生的格。品物污是限染一度是个意随检外机验事变对件量。。象污的染特批号性
检样: ▪ 每次最少应分取二瓶(盒)以上的样品共10g或
10ml。 ▪ 中药蜜丸至少应分取4丸以上共10g。
(2)食品取样
Food sampling
中样一般为250克;小样一般25克。
A、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国际食品卫生委员会(ICMSF)方案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方案 世界粮农组织(FAO)方案
Preparation for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1.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 2.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玻璃器皿 3.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培养基 4. 无菌室灭菌 5. 检验人员的工作衣、帽、鞋、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二、样品的采集
Sampling
在产品的检验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任 何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