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中层领导管理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企业中层领导管理技巧
作者:宋海军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9年第07期
每个企业都有中层领导,这部分人都有一定的领导力,都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绝对作用。

中层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管着一些人或一些事,但管理方式却因人而异,管理效果千人千面。

同样是企业中层领导,同样是管人管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造就不同的管理效果?究其原因,个人认为管理技巧是可以标准化的,而我们大多数中层领导恰恰是没有执行好标准,或偏离了标准。

企业中层领导要想管好自己的人和部门的事,并让上级满意、属下得意,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律人律己,树立榜样
《孟子·离娄上》里这样一段话:“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意思就是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省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管不好,那就应反省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的礼貌,那就应反省自己的礼貌是否到位。

一切行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自身行为端正了,自然能够领导别人。

简而言之,从辩证的角度看,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自己。

现在,很多企业的中层领导依旧是高高在上,觉得我是领导,不用别人喜欢,对于那些不听话的、不出活的属下,大不了进行边缘化或清退处理。

但是,实际工作中真的可以这样吗?当然,你可以边缘化或清退一个人,但你能边缘化或清退一个部门的人吗?如果这样做了,意味着会给一个部门乃至企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而你的行为还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给剩下的员工极大的心理打击。

所以,领导不是管理别人,而是要靠自己的修养来吸引别人的追随。

领导,就是带领大家办难事。

而管理,就是让别人干自己想干的事。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属下并不会因为你是领导而使得这种平等被打破。

古人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身作则是一个领导必备的魄力,一个好的领导不是靠霸权来约束他人,而要靠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别人。

企业中层领导要想管理好下属,必须先严于律己,因为领导自己比领导别人更重要。

一个人领导的魅力首先源于对自己的领导和掌控,一个人只有做到了掌控自己,才能更好地领导别人。

二、胸怀宽广,勇于担当
企业管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人人该负责,却没人会负责”,而这类问题往往在中层领导的身上显现的更为突出。

无论国企
还是民企,都有一个共性的又不愿示人的诟病,就是在“团队精神”的口号下让一群人负担不利的后果,而真正的中层领导或负责之人则在“不伤情面”的借口下轻骑过关,抑或是让责任追究流于形式。

一项工作出了问题,一些与之关联密切的中层领导往往会对上摆理由并想方设法找个替罪羊以推卸责任,对下则揪住问题痛斥具体工作的执行者。

长此以往,这样的领导不是官僚也成了官僚。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时,我们不禁会问:“还有没有负责之人,还有人负责吗?”
山峰之高而不拒微土;海纳百川而不拒细流。

作为企业中层领导,要有宽广的胸襟和强烈的担当意识。

胸襟是一种境界,担当更是一种修养。

企业中层领导,若不敢担当一定的责任,那下属也无信心工作,更不会有大的业绩。

中层领导者在给下属施加工作压力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同时要承担自己应负的一份责任,因为自己做出的决策,并非万无一失或绝对正确,其中很可能包含着不正确或不确定的因素,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再加上下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因此,谁也不能保证下属执行任务时会完全符合领导者的想法,有时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敢于为下属撑腰壮胆,敢于在必要时替下属分担责任,不仅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领导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上下级之间能否建立起互相信赖、互相支持的融治关系。

否则,没有哪个下属愿意在后续的工作中会继续为这样的领导工作。

三、善用资源,勤于沟通
多数中层领导都是从一线逐渐成长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岗位的变化,他们建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他们知识面广、信息灵通,知道谁擅长什么,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中层领导有着与众不同、得天独厚的上下、内外沟通资源。

中层领导处在单位组织序列的中间层次,不应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而应是下属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需资源的协调者,这种协调就是通过沟通而获得的资源支持。

这种资源是其自身特有、别人不能完全取代的,这种沟通更是一种具有特定人际对接性质的职务行为。

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要求领导者要了解各方信息并灵活运用,如此,方能化解一切问题和困难。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沟通协调。

而中层领导是占据各类资源的主体,更是引导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良好关系的推动着,可以很好地平衡和处理部门成员之间或内外关系之间的权利和责任,避免潜在冲突,化解现有冲突和矛盾,以达到部门预期目标的全过程。

所以,善用沟通是中层领导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管理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大处管事,细处管人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作为具有领导力的管理者,中层领导在实施具体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忌讳就是面对事情总想什么都管,总想什么都管好。

但是,企业管理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中层领导的一项基本修为就是要面对问题,而且要认识到企业有问题
很正常这个普遍事实。

面对不同的问题产生的不同影响,优秀的中层领导就是要找准重点问题并集中优势资源予以解决。

所以,管理的本质是将任务和问题进行分类,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中层领导要学会接受下属的不完美,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下属基本不存在或少至又少。

中层领导要区分管人和管事的根本,要明白事情是阶段性的,而人却是长期的。

因此,培养一批能力强又信得过的下属是中层领导的长期工作。

锻造下属的首要问题就是稳定性和忠诚度,任何人不会也不愿被刻意改变,所以,管理就会出现阻力。

对此,中层领导就要特别注意管理下属的分寸,而从细节上管理下属就是最有效和最容易突破的方式。

因为,细节处管人阻力最小并容易形成中层领导与下属的工作习惯,同时,下属也更容易感受到领导是关注其成长而不是工作本身。

正所谓,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五、正向引导,积极鼓励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但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都存在误区,但凡孩子犯错或学习不好,轻则言语呵斥,重责拳脚相加,还不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言行开脱:“骂你/打你就是要让你记住,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家长们诸如此类的言语和行为看似在教育了孩子的同时自己还出了气,岂不知,这种行为已在孩子的内心埋下了憎恨和厌恶的种子。

在企业中,中层领导管理下属的方式就如家长式管理,有着惊人的相似。

员工犯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经济处罚、言语侮辱、人格诋毁等等,这是多数中层领导在实施管理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看似最有效的手段,但往往忽略了對方为什么犯错的真正原因。

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片面地看待问题,并没有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了解情况。

岂不知,下属更专注于那些可以表现出自己能力的工作。

如果下属做不擅长的事,同时旁边还有他的上级领导在不停地、持续地指出他犯的错,且态度恶劣、言辞粗俗,就算这个下属理智上认为领导是善意的,但也难免对这个领导心生不满,连带手中做的工作也会一并讨厌起来,更别说能集中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了。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其中本身就包含了宽容和理解的潜台词。

员工犯错,中层领导应充分肯定其曾经的成绩并积极引导,不能全盘否定其过去。

员工犯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并非是工作团队的现实损失,作为中层领导,应敏锐地捕捉一切信息,并及时采取或调整管理方式和处事态度。

改变自己更能影响他人。

如此,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方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