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辛 弃 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 美芹悲黍冀南宋
高唱大江东去 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 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 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 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 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 《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 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思考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 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 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用典: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
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 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 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 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 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 蓄隽永。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 了解,并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 的。
思考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 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江天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落日 断鸿 比喻,拟人,清秀之美。移情 入景,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浩渺 壮阔 气势 雄浑 苍茫 悲凉
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
情词。
楚天千里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目,献愁供 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 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 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 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 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在落日 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 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 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 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辛词的风格
辛弃疾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 明快、激越、妩媚,兼而有之。 早年、晚年的作品,虽都表现他御敌抗金的 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但前期词 多些昂扬、激愤,晚年之作则转向了苍劲、 悲壮。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对自然界 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 格,并有所寄托。 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和引 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 意。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
(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安抚司参议官
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 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 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 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
写 作 背 景
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
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
2、求田问舍:
陈登因许汜没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 大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 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却 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楼上, 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作者的用意: 我如果像许汜一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 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 的英雄人物了。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意思 是说自己留在南宋王朝并不是为了自己的 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国尽忠尽力,鞠躬尽 瘁的。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 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千里楚天、无际秋水、连绵 远山、楼头落日、断鸿哀鸣

看、拍、会、登
借景抒情
动作传情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 愁怨愤

休说鲈鱼堪 脍,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 美,可以切碎煮熟品尝, 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 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 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 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 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 而忧愁,光阴虚度,连 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 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 的温情女子,来揩拭英 雄留下的眼泪?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 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 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张翰:弃官归隐 刘备:雄才大略 许汜:谋取私利 桓温:感叹时光
志 意 叹
尽心为国,壮心不改
托 典 言 志
壮志难酬,时光易逝
这首词,是辛弃疾词名作之一。辛 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著于 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时时流露 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
思考
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 内心的情绪?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
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
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
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 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 亭》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 借助三个典故来抒情。结 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描 述这三个典故,并思考词人 运用这些典故的用意。
三个典故: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莼鲈之思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 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 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岁月无情,催人 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 之中,可是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 愿一直不能实现。人已渐渐老去,什 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表达了 自己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 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 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 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 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 表达的生动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 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 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的效果。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 作 者 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简 介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 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 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 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 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 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 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 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 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
主 旨 概 括
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
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
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
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 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 百读不厌。
1、莼鲈之思:
晋人张翰应当时的执政者齐王之邀在洛 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 脍的美味,便立即弃官归乡,巧合的是,张 翰归乡后不久,齐王兵败,张翰得免于难, 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了时机。后来的 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作者的用意:
①现在虽然非常思念家乡,但即使 有莼鲈之思又能怎么样呢?家乡还在金 兵的统治下。表达了悲愤之情。 ②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弃官归乡, 但我却并不因为南宋王朝面临危机而隐 退,因为我有着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两种理解都体现了作者是反其意 而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