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红楼梦》中有副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课件出示)

2、生读、理解知己

3、师: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真挚而宝贵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4、生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交流)

师:相机点评

①、(课件黄鹤楼)并解释: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传说是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黄鹤楼留下了他们不少美好的回忆。

②、简介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他有一首同学们很熟悉的诗作《春晓》。

2、师: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知道的吗?

3、生汇报然后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

4、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轰动呢?因为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去。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带出的新词)

①、抽生读②、全班齐读③、相机指导书写“陵”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学生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生:汇报)

5、随生的回答师板书(板书:李白——孟浩然)

师: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学生交流: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6、自己根据注释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抓字眼,明诗意

(一)我们学习诗中的第一个情景,看屏幕读前两行诗。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生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故人

师: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课件出示)

A、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B、齐读诗句

师:诗中可见李白非常敬重孟浩然,也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所以说他们是故人。

②、“西辞”。(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

学生看大屏幕,看看黄鹤楼在扬州的什么位置?进而理解“西辞”。

③、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A、师:离开黄鹤楼,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

中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日子,还经常放,见过吗?诗中的烟花和我们现在燃放的烟花一样吗?

生:汇报(见过,那是烟花爆竹,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是我们理解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李白是第一个用“烟花”来形容阳春三月美景的人。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春景如画。所以杜牧在他的《江南春》里说:(千里莺啼绿映红)白居易也在他的《忆江南》中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烟花三月”,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生:汇报

④、师:烟花三月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生交流(也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

师:老师请大家欣赏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播放课件)

⑤、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交流

⑥师小结:在这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孟浩然要去繁华的扬州。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况且黄鹤楼又是仙人离开的地方,李白又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自然也想象了故人孟浩然也像仙人一样离开,诗人内心是有着愉快与向往的。

⑦、师: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⑧、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好友孟浩然却要离开诗人远去扬州,诗人内心虽然向往羡慕但多少有些失落,有些惆怅,来,带着你的失落、惆怅读一读这两句! 生读:

3、过渡

师:烟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时有心情赏景吗?

(二)学习第二个情景

1、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体会离情

①、师:老朋友走了,谁都会感到不舍。读诗的后两句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后两句)

A、“孤帆”(也就是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相机点拨: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孩子们,大唐盛世,阳春三月的长江两岸应该是游人如织,江面应该千帆竞渡才对,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师:他的眼中,只有——生:孟浩然,

师:他的心中,只有——生:孟浩然,

师: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看不到烟花三月美如画,看到的只有这——生;孤帆

师:看不到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生:孤帆师:他的心都跟着——生:孤帆

师: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生交流

师: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再来读诗句

2、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①、师: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却仍然久久地伫立着,伫立着,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

师: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

师: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

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②、师:从孤帆离开,由大变小,由近到远李白在看,远到消失,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