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书中思想情感,以及人物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活动
活动1:故事分享会
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2:城南旧事编辑部
以《城南旧事》为主题,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包括童年的趣事,身边人的一些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等。

完成故事编写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在班级内部的展示,也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展示,然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编辑成册,然后分发给学生欣赏阅读。

活动3:课堂评价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程的实施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活动的质量以及整个阅读过程中的笔试质量,并整合教师、小组成员以及其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对课程进行集体评价。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
一教学要求:
一、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二、领略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三、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1.影片概况
1982彩色片(宽银幕)
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吴贻弓
编剧: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
主要演员:沈洁(饰小英子)郑振瑶(饰宋妈)张闽(饰秀贞)张丰毅(饰小偷)袁佳奕(饰妞儿)严翔(饰英子父)洪融(饰英子母)徐才根(饰冯大明)
本片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奖
2、剧情简介
三讲授新课。

1、林海音简介
2、影片鉴赏
影片《城南旧事》以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纪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然而它却不是一部儿童片,让人感觉到了丰厚、沉重的社会内涵,这种沉重感是用衬托和反差造成的,它间接地涉及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3、《送别》简介(《城南旧事》插曲)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经典作品是我们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整本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1、交流《城南旧事》读后的认识。

2、懂得如何读懂一本书活动准备:1、发放《城南旧事》一书,人手一本,自由阅读。

2、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最近大家在读——《城南旧事》二、介绍书名、作者、作品影响力、写作缘由1、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英子住在北京城南所经历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2、谁来介绍作者(出示资料,林海音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3、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作者是怎样描述对北京刻骨铭心的思念呢?(夏天过去……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拍成电影后,一夜誉满天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个国际大奖,如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三、交流初读感受1、文中写了哪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她几岁的时候?(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7—13岁)2、你最喜欢哪个故事?用几句话来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四、探讨品读方法1、品味作品的语言(1)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片断来品味。

①外貌描写(秀贞),抓住了秀贞的什么特点?②动作描写(爸爸),写了爸爸的哪些动作?你读出了什么?③语言描写(宋妈),宋妈的心情怎样,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情景?(2)交流学生摘录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猜猜写谁?2、体会人物情感(1)分角色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断,体会父亲对英子的鼓励与期望。

(2)不仅是爸爸,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最终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英子,作品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正文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交流《城南旧事》阅读交流作品介绍《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活动层次初读后对全书的交流活动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适当渗透评价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方法;3、引导学生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

活动准备:师生共读《城南旧事》,完成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营造氛围(5分钟)1、师:今天我们的读书交流课要交流的是(《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才举家迁往台湾的林海音曾经这样说: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由此,我们有幸读到这本书。

2、整体回顾,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就掩了册子来考考大家,这本小说由几个篇章组成?有哪些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

)《城南旧事》主要人物:英子、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爸爸、妈妈、奶娘宋妈、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宋妈的男人黄板儿牙我们读书,不光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不光是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有时更多的是感受别人的的生命,去思考别人的生活并由此给自己带来力量。

书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会辨别是非,认清真、善、美;用心触摸这个人物,你读懂了这本书。

师:在这些人物中,你对谁最感兴趣?——(随机询问学生想说谁?)师:大家先在四人小组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说完了就起立。

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小组用各种活动方式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用心感受,倾心交流。

3.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4.通过交流,感受英子的单纯善良和书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1.认识林海英,了解《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各种活动方法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感受英子的单纯善良和书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的感情基调。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前两个周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想你们一定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林海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和她的童年。

师:看,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二.了解作者师:谁来给我们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生:交流作者简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读书方法:一本书的扉页上通常会有作者简介,我们在读书之前应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对作者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查找资料全面认识作者。

三.交流读书收获,感受读书乐趣1.整体感知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生:交流主要内容。

师: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七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总结读书方法:读书之前,可以通过书籍简介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读完之后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本书会有一个或很多个故事,自己感兴趣的片断和某个故事可以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2.品读精彩句段师: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她偷妈妈的金镯子去帮助妞儿找爸爸;她和“小偷”写下承诺;她舍不得自己的奶妈离去。

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如果要用一个事物来形容英子的话我想是海,海的纯净,海的宽广正是英子那纯真善良的心。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课件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课件
渴望家庭
妞儿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完整的 家庭和亲情。她对家庭的渴望让 人深感感动。
Part
04语言艺术特色源自语言风格朴实自然作者用平实、简洁的语言,描绘 出北平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形象, 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地域特色
作品中的语言富有老北京的特色 ,通过方言、俚语等表现方式, 生动地再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
Part
02
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概述
总结词
简述故事背景、发展及结局
详细描述
本课件将首先对《城南旧事》的故事背景、发展过程和结局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帮助学生对故事整 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物关系
总结词
梳理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图表、关系图等形式,梳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好奇心强
小英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她总是用纯真的眼 光看待世界,对生活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勇敢坚强
尽管小英子年纪尚幼,但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她展 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勇敢和坚强。她敢于面对现实,不畏艰 难,努力生活。
命运多舛
小英子的命运多舛,她经历了许多生活的磨难和不幸,但 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
秀珍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始终 忍辱负重,努力生活,展现出了 顽强的生命力和毅力。
妞儿
命运坎坷
妞儿的命运非常坎坷,从小就被 抛弃,受尽欺凌。她的不幸遭遇 让人深感同情。
勇敢坚强
妞儿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 展现出了勇敢和坚强的品质。她 不畏艰难,努力生活,让人钦佩 。
聪明懂事
尽管妞儿的生活环境恶劣,但她 却非常懂事和聪明。她懂得如何 保护自己,也懂得感恩和回报别 人的关爱。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透过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林海音一生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城南旧事》一书写的就是她小时候在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

小学高年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循着这样一个宗旨,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节班级读书交流课,希望能通过这种读书交流活动,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味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喜欢上阅读。

学情分析本次阅读课读书交流活动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从时间上来说,自己也即将告别童年时代,因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与故事中“小英子”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在对比、阅读、赏析、品味中体会小英子笔下的那种“超越悲欢的童年”。

之前给孩子们上过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课、指导课,预想设计的这样一节读书交流课,会让孩子们更深一步地走近林海音及《城南旧事》。

活动目标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对比自己的童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城南旧事》交流课

《城南旧事》交流课
——《我们看海去》
(片段三)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 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 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声音, 我挨打了!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外 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 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 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答答地哭 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 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 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怕同学耻笑我。
——《爸爸的花儿落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南旧事》后记(节选) 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写这些文字的时候, 人物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
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 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
椿树胡同的疯女人, 井边的小伴侣,
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
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 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 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片段四)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 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 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 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 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 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 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 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 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片段二) “我就是小时候贪玩儿,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 长大毕了业,还要漂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 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 我们娘儿仨,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唉!”他叹了口气, “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 我似懂,又不懂,只是直着眼看他。他的眼角有一堆 眼屎,眼睛红红的,好像昨天没睡觉,又像哭过似的。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一个时代的人物,一段心灵的童年——《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本课时设计为一堂阅读交流课,学生自由阅读小说一周时间,再进行阅读交流。

旨在通过“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对书中的人物共性与个性进行形象研究,发现作者创作小说时,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些人物记录下童年,并将这些人物永存心灵。

【教学目标】1.分享交流读书体会,感受阅读交流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2.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学习单》、《人物特点表》2.学生准备: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新课(一)板题:《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二)同学们,《城南旧事》这本书大家已经读过了对吗?你读了几遍?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完这本书的总体感受?(三)是啊,读完一本书,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会留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小小的种子一样,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生根发芽,结出智慧的果实。

今天,我们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请拿出《阅读学习单》。

【设计意图】开课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读书后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梳理故事脉络(一)在读书时,老师请大家用一幅图来画出你对书中五个故事关系的理解,谁来展示一下?请生展示,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画法与理解。

预设一:学生发现五个故事是按英子的成长过程有序排列,教师评价:你们读书可真仔细,是的,把这五个故事前后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这五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连接起来,单篇是一个故事,五篇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针对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设计本节课。

1.1.2 希望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学常识2.1.1 介绍林海音的背景,以及《城南旧事》的出版背景。

2.1.2 讲解书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1.3 解析书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交流讨论3.1.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城南旧事》的心得体会。

3.1.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3.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书中的社会背景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理解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1.3 学生能够分析书中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书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作者表达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5.1.3 学生对于书中的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2.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思想。

5.2.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6.1.1 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作者照片及简介、书籍目录等。

6.1.2 包含重点人物、事件、主题思想的图片和图表。

6.1.3 用于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书籍内容和加深记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笔记本和笔6.2.1 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记录重点和心得。

6.2.2 便于学生在课后整理和回顾课堂内容。

6.2.3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城南旧事》原著6.3.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籍,方便随时查阅和引用。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 第二章《城南旧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宋妈的身世,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3. 第三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爸爸的花儿,理解父爱如山,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

4. 第四章《惠安馆的疯女人》:让学生了解惠安馆的疯女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5. 第五章《蓝旗飘飘》:引导学生关注蓝旗,了解民俗风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测试,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情况。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让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了解章节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课文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200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本书包括《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和后记《冬阳bull;童年bull;骆驼队》。

《冬阳bull;童年bull;骆驼队》还被选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是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m..,却无半分名利心。

【学情分析】本学期第一篇课文就是林海音写的,所以学生对作者并不陌生,而且对她的童年生活还充满了好奇。

我就利用学生这一好奇心带他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童年趣事和父母之爱的同时,分析人物,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阅读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回忆《窃读记》师:同学们。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问题情境,交流阅读,收获丰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认知事物的能力。

2.品读书中的语言片段,体会小英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英“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交流阅读,收获丰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认知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读书中的语言片段,体会小英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英“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最近我们一起读《城南旧事》这本书。

这是作者林海英回顾自己的童年所写的,她曾经这样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2.思考:作者实际的童年是怎样的?心灵的童年又是怎样?二、品读童年点滴1.过渡:说起童年,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也许是儿时的一点一滴,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让我们一起读读,回味一下童年。

(出示句子)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2.组织交流:这些句子中藏着童年的什么?(童年的零食、玩伴、故事等)3.小结:童年的零食、玩伴、故事……点点滴滴,构成了每个人丰富多彩的童年。

读着书中的这些句子,能勾起每个人对童年的回忆。

三、重温童年故事(一)过渡:然而,英子的童年远远不止这些点点滴滴,更有一些人,一些事让她久久不能忘怀,而她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让英子的童年有了一份别样的味道。

(二)《惠安馆》的故事。

1.出示:英子,人家都说我得了疯病,你说我是不是疯子?人家疯子都满地捡东西吃,乱打人,我怎么会是疯子?你看我疯不疯?不,我摇摇头,真的,我只觉得秀贞那么可爱,那么可怜,她只是要找他的思康跟妞儿——不,跟小桂子。

2.组织学生交流:在英子眼里,秀贞是疯子吗?她可爱在哪?可怜在哪儿?3.小结:当别人认为秀贞是疯子,都害怕她躲避她的时候,小英子劝与她交朋友,与她聊天,帮助她寻找小桂子,因而看到了秀贞的另一面,她是那么可爱,那么可怜。

阅读交流课:《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系列课例之一

阅读交流课:《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系列课例之一
阅读 交 流课 : 《 城 南 旧事 》
班级 读 书会 系列课 例之 一
刘 艳 飞

级: 五年级
次课 。
作品分析 : 《 城南 旧事》是 台湾女 作家林海音 的 自传体小说 。这本 书以 2 0世纪 2 0年代 的北京城南 为背景 , 透过小 女孩英 子 的童稚 眼光 , 看成人世界 的 悲欢离合 。全 书以怀 旧为基调 , 语 言清新优美 , 叙 述
( 1 ) 教 师范读 , 指导 书友 小 队交 流 。要求 : ① 按 书中的情感共 鸣点 , 引发交流话 题 , 引导学生 细读深 强、 中、 弱组 合学生 , 选定 组长 。② 每人 自己读 , 组员 思 , 体会情感 。如“ 体会英 子的快乐 与忧伤 ” , 在“ 说一 可以提问 , 也 可以交流不 同的感受 , 还可 以讨论 。③ 说 ” 中提炼故事 中印象 最深刻 的细节 ; 在“ 写一 写” 中 派代表 汇报。
课 型可 以按 以下 步骤操作 。


简单 回顾 , 把握全 书。在导入部分进行 整本
书的简 单 回顾 , 了解作者 和书的主要 内容 , 起 到承上 启下 的作用 。不妨 以书友 队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赛 , 也可 以进行个人快速 自测 。
3 . 读一读 。
二、 细读深 思 , 体会情感 。整体把握全 书后抓准
1 . 了解作 者及作 品内容 , 感受文 字 的魅 力 , 激 发 吗 ?
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
《 惠安馆》 —— ( 秀贞 ) 《 《 ) 卜 ( “ 小偷 ” ) ) 《 兰姨娘》 —— (
2 . 走近人 物 , 了解 文 中主要人 物 的个性 , 体会 英 子童年 的快乐与忧伤。 3 . 指导学生读整本小说 , 让 学生带着 自己的感情

读书交流课城南旧事课件

读书交流课城南旧事课件

秀贞是“疯子”吗?她为什么疯了呢?
精神失常的秀贞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从文中了解到厚嘴唇的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①草堆里的包袱在眼前一闪 ②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 ③(问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④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 ⑤这地方我不能久呆了,你明白不? 他的身份是小偷。
在小英子眼中,“厚嘴 唇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呢?
读《我们看海去》中的对话描写,走进小偷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P59-61) (P67-69) (P73-74)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爸。”“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p111-112)
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
英子
文中写了小英子的哪些童年往事?
1、学咀嚼 2、养小鸡 3、抓“吊死鬼” 4、涂指甲 5、做西瓜灯 6、帮助妞儿与秀贞母子团圆 7、与小偷相约一起去看海 8、促成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姻事情中你看出小英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天真活泼。 聪明可爱 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
“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的潜台词是什么?
“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我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做小偷的。 说明了是背着弟弟做贼的,为供应弟弟上学,不得已如此。这表达了他忍辱负重的个性。
问题探究
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一个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
对于电影《城南 旧事》你又了解少?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主题。

1.3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3 讨论:你觉得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身上有哪些特点让你印象深刻?第三章:细节品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认为最具特色的细节进行分享。

3.3 教师总结,强调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作品主题,如成长、变迁、友情等。

4.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5.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城南旧事》剩余章节,完成阅读笔记。

第六章:分析人物性格6.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如小英子的勇敢、聪明,宋妈的善良、尽职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其性格特点,并分享理由。

6.3 教师总结,强调人物性格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七章:感悟北京文化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老北京的独特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7.2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分享关于北京文化的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7.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八章:品味语言特色8.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其中的语言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8.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语言特色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第九章:对比现代生活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有哪些不同?9.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感悟。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交流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2、以人物切入开展交流讨论,联系情节,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个性,聊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收获,学习了解评价人物的方法;通过交流获得心灵成长。

教学过程:一、整书回顾梳理师:童年是一幅缤纷的画,童年是一首七彩的歌,对于已经过了童年的人,童年又变成一个遥远的梦。

在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我们感受了不同孩子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共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城南旧事》。

师: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看到有感触的某一段便跑来跟我交流自己的想法,运用批注、标签、思维导图多种办法来帮助自己了解故事、理解人物,我把大家做得非常棒的部分思维导图拍照留存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

1、展示学生阅读思维导图师:其中有两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我想请这两位同学简要介绍你的思维导图。

2、学生(2位)介绍代表性的思维导图,梳理全书内容(故事内容角度;人物角度……)师: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厘清故事,也可以帮我们梳理人物,的确是个不错的阅读帮手。

二、聊人物师:《城南旧事》早在1983年就被拍成了电影,我们来欣赏几张剧照,看你们能不能根据阅读的了解猜出他们是谁?(猜出人物后,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想起书中哪个情节?/英子妞儿图读书中片段)师: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塑造了大大小小好几个人物,其中你最想聊谁呢?(指名说,师板书人物)你认为哪几个是故事中重要的人物?那我们先聊谁?(根据学生情况开聊,重点约聊2个人物,第1个人物师生聊,第2个组内聊,小组展示和组织)师:我们就先来聊聊秀贞吧,书中有关她的哪些情节打动了你?说一说你对秀贞的看法,读一读书中打动你的那些文字。

学生交流后引发讨论:▲秀贞:秀贞真的是“疯子”吗?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在《兰》中,有一个与秀贞一样经历过感情不顺,命运却截然不同的年轻女子,兰姨娘。

兰姨娘:兰姨娘的离去让英子觉得万分不舍,她身上有哪些优点吸引着英子?秀贞和兰姨娘的命运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秀——沉浸在过往和失去的伤心与痛苦中无法自拔;兰——主动逃离过去的生活,独立自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 1.继续讨论小英子纳闷的事。呵,小英 子七岁,我们十二岁了,到底比她懂得多了。 宋妈是小英子家的保姆。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 小丫头子?小栓子和小丫头子是谁啊? 2.你觉得她这样做,是为自己找一条生路, 也为她的儿女找一条生路,有道理。再说,她 的丈夫黄板牙是怎么一个人?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
2014年9月30日
一、说说《城南旧事》和林海音。
• 1.这本书为什么用“城南旧事”来做书名呢? • 2.出示资料卡: • 林海音:出生于1918年,原名林含英,小名 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父亲林焕父 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那时小 英子只有5岁。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 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8月,林海音回到台湾。)

• •
4、老北京趣话:
英子眼中童年好 七岁的眼光来看,看不明白也想不清楚的 事情。在小英子的城南旧事里,也有一些 好玩的事情:比如在《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里干什么啊?
• 学骆驼咀嚼草料 •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 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 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 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2、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 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的在喝水,我的 嘴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的在学鱼喝水。有 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 我和鱼鼻子顶牛啦!
• 家附近的茅草堆里的一个青年:
• 小结:对,因为这本书是以她的眼光写各色 各样的人和各色各样的事。 • 这样一勾画,这么一长串的名字是不是 变得清晰起来了呢? • 这种图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 人物的关系,记起来也容易些。比如以后你 读《红楼梦》,《红楼梦》里的人物,那真 叫纷繁呢。光是金陵十二钗,什么惜春、迎 春、探春,就够你搞的。如果需要把人物弄 清楚,你也可以用图表法列出来。
• (1)林海音,她的出生地在哪里? • (2)她到北京时几岁? • (3)她在北京生活了几年? • 师:是的,她在北京生活了 25年,北京,记录着她的童年和 青春。那么,这本《城南旧事》 是怎么来的呢?
• 出示资料卡: •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 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 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 说集。她从1957年开始陆陆续 续写下了一个个故事,1960年 结集出版,取名《城南旧 事》。)

小结:多好玩啊。这是作者写在《城 南旧事》里的那些快乐的童年往事。这些 散发着心香的文字,是林海音记忆中的珍 宝;这些事情,也许不会再发生了。 • 我们也在一天天地长大,这本书的最 后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 儿落了,爸爸永远地走了。当骊歌响起, 我们的心头是否也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 呢?
送 别 李叔同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有一位读者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读后感—— •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 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 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 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 • 不管怎样,曾经的故事都刻写在我们的 生命里。就像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若干年后, 当你离开校园,在你长大成人甚至在你老了 以后,是否还会记得曾经有过一位女老师, 和你们一起读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 —
三、探讨交流中心话题。
• ◆1、秀贞疯不疯?
• 这本书是以七岁的小英子的童稚的双 眼来看大人的世界。她当然有很多事情是弄 不清、搞不明白的。比如说,惠安馆的秀贞 姑娘,妈和宋妈都说她是疯子,小英子却觉 得纳闷。秀贞疯不疯?借我们大家的双眼, 我们来看一看,讨论一下。

所以,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 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 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当我们 再面对被别人成为“疯子”或者 “傻子”的人的时候,会不会多一 些体谅和爱心呢?
二、了解《城南旧事》的整体结构。
• 1.这本书里讲了哪些故事?怎样才能在 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本书的重要信息呢? 了解一本书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看什么? • 2.六个章节的故事。看了这些目录,你 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人?
• • • • • • •
——英子的一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保姆宋妈一家: 宋妈、小栓子、小丫头子和黄板牙 。 ——惠安馆里的一家子: 秀贞、妞儿、长班老王 。 ——寄宿在小英子家:兰姨娘、德先叔 ——藏在英子小偷、小偷的弟弟 。

《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又一次一起回味了《城南 旧事》,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那就 是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生动的语言。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反复品味的,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一写我们内心的感动吧!
• 还有和妞儿一起喂小油鸡吃米。 • • 3、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 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 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 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 吃,怎么不停啊!

宋妈给她唱童谣的时候,也非常高兴。 宋妈的童谣的可好玩啦。你们翻出来跟着 宋妈一起来唱唱—— • (鸡蛋鸡蛋壳壳儿,里头坐个哥哥儿, 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 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 了鼻子眼睛。)
◆2、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
继续讨论,这也是小英子搞不清楚的:藏在茅草 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 其实,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复杂,在兵荒马乱 的年代里,老百姓没有好的生活,不仅仅是读书没 读好这么简单。有时候生活不是自己可以安排的。 将来等你长大了,再回头读这本书,你也许还有新 的认识。但是,有一点非常可喜,我们同学们知道, 好人和坏人,额头上是不是都写着字啊? 不是那么清楚,不是这里写着一个“好”,那里 写着一个“坏”,人是很复杂的,就像海与天交织 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当你认识到一个人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或者坏人的 时候,你就在渐渐地长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