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第十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批判了认识论优先的原则 (1)他承认,近代哲学家在研究人类知识之前“有必要对认识自身 加以了解”,“这乃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 (2)他批判了以认识论为中心的方向性错误,认为考察人的认识本 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绝对知识或真理目的的手段。 (3)他认为,哲学作为科学“不再叫做对知识的爱,而就是真实的 知识。知识必然是科学,这种内在的必然性出于知识的本性,要 对这一点提供令人满意的说明,只有依靠对哲学自身的陈述”。
经验主义和批 判哲学的态度
直观知识的态 度
• 以耶可比的神秘直观为例,其特征是把信仰当作思维与存 在同一的直接途径。耶可比式信仰的内容是单纯空泛的神, 不过只是一种直接知识的枯燥的抽象物罢了。
• 黑格尔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揭 示了形而上学思维静止、孤立、 片面和非此即彼的特征,揭示了 这种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的对立。 同时,他通过对康德、费希特和 谢林哲学的批判,总结了德国古 典哲学的辩证法特征。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区分了三种形而上 学思维方式
二、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总结
1. 更加彻底深刻地批判康德,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他批判的要点 主要有三条: (1)康德关于物自体与现象是主观的立场,把主观与客观、思维 与存在绝对地对立起来的立场是完全错误的——

虽然康德是最早明确区分知性和理性的人,先验统觉原理正确 地说出了一切意识的本性;
2.近代西方哲学和康德批判哲学的方法论前提是“错误”的。
(1)黑格尔说,近代以来的哲学家总要设想一种可以避免和排除错误的方法,以 便能够接近真理。
(2)他认为,认识在探索绝对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保障不犯错误的探索方法, “所谓害怕错误,实即害怕真理”: 经验论 唯理论 康德哲学
• 由于害怕错误而走向休谟怀疑论的“绝望的道路” • 以数学“这种有缺陷的知识的自明性而自豪” • 在求知之前先考察知识的能力,犹如迂腐的学究教导的:“在没有 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3. 对谢林的继承与批判
(1)继承:谢林的先验唯心论是黑格尔哲学的直接先驱。他肯定谢林看 到真实的东西或真理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认为这是哲 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2)批判:

但他认为,谢林的错误在于把辩证法的同一性理解为无差别的同一, 不能说明原始的同一如何分裂为矛盾的对立面,也不能说明如何认识 这种抽象、静止的同一性,最后只能诉诸非理性的艺术直观和神秘的 启示。 他赞成谢林把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形式运用于自 然和意识的发展,但批评其没有摆脱康德的知性形式范畴,认为这就 剥夺了辩证法形式的“生命和灵魂”,使之成为“无生命的图式”。

但是康德把人所认识的事物的一切规定性都当作意识的特性和 单纯的现象,物自体摆脱了与他物的关系和一切规定性,于是 变成“虚假的、空洞的抽象”,当然也就是不可知的了。
(2)概念和范畴并不是像康德所主张的那样是纯主观的,而是主观和客 观的统一,它们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概念和范畴的联系是客观事物的辩 证关系。 (3)他虽然高度赞扬康德揭示理性的“二律背反”恢复了辩证法的权威, 但认为康德解决问题的态度却非常肤浅。
西方哲学史
第十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
第十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
01
德国古典哲学的 顶峰
02 04 06
来自百度文库
精神现象学 应用逻辑学和 哲学史研究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03 05
逻辑学
法权哲学
本章概述
• 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 1831)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公务员家庭。 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毕业 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 年的家庭教师。1801年前往耶拿大学 任教,并与谢林合作编辑出版《哲学 评论杂志》。1805年晋升为编外教授。 1807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 学》,期间在班贝格做了近两年的报 纸编辑。
• 1808年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担任 文科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第二部 著作《逻辑学》(1812—1816,通 称“大逻辑”)。1816年被聘为海 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写作出版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简称“哲 学全书”,其中逻辑学部分通称 “小逻辑”),从而完成哲学体系 创建,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 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 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3. 批判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也是最重要的。 •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从思想与客体的关系出发,区分了三种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客观性的态度
• 指康德之前的独断论体系,其特征是论证客体与思维的抽象 同一性,“未能超出单纯抽象理智的思维”。
• 其特征是割裂了思维与客观存在的联系,把思维限定在可感对象 和对它们的分析,而不承认经验之外的客体存在,最后导致“休 谟根本上假定经验、感觉、直观为真,进而怀疑普遍的原则和规 律”。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
•后人根据他的讲稿和学生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 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等书:
《历史哲学》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第一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
01
02
03
对近代以来 形而上学的批判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 批判性总结
建构哲学体系的 思路
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批判

康德认为矛盾只存在于理性之中,非但没有认识到“理性矛盾的真正 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世界也采取否认、调和矛盾的“温情主义”, 似乎“世界的本质是不应具有矛盾的污点的”。 他还批评康德只列举四个矛盾,认为“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 都有矛盾”。

2. 对费希特的肯定与批判 (1)肯定:肯定了费希特的功绩在于从主体的能动作用中引申出 逻辑范畴的系统。 (2)批判:

但认为费希特把客观世界说成是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这就“引 起朴素意识的抗议”,而且朴素意识有权抗议。他所说的朴素意 识就是唯物主义,认为费希特哲学不能回应唯物主义的反驳,也 没有克服康德的不可知论。

费希特肯定自我对立的非我表明自我“并不是真正自由的、自发 的活动”,更不是绝对自我。在他看来,真正的绝对是自我意识 与客观存在相统一的绝对精神,只有绝对精神才能说明范畴和世 界的矛盾运动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