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绪论 (3)
一、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3)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3)
2、企业文化 (3)
3、研究现状 (4)
4、研究目的与意义 (4)
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辩证观 (5)
(一)、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6)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7)
三、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途径 (8)
(一)、借鉴西方,注重精神层面的改革 (8)
(二)、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企业当中的体现 (9)
(三)、加强企业家精神的自身培育 (9)
(四)、寻找科学的企业家衡量方法,寻找更多优秀的人才 (11)
四、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11)
(一)企业家精神需转化成企业文化 (11)
(二)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转化的途径 (12)
五、结语 (13)
六、参考文献 (14)
摘要:在我国,企业家精神曾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也正由此,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然而,这一理论到目前为止,也并未向成完整的体系。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外国都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议点。

但是也众所周知的,目前仍未形成让人信服的体系。

本文旨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愚见,包括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重要联系,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分析,另外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途径,以表愚见。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联系重要性途径
引言: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决定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家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讲起。

通过对其关系的论述进一步说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及向企业文化的转化做具体论述。

绪论
一、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企业家”这一概念有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的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诸多的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企业家精神是指与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要求相吻合的现代职业型企业家所特有的文化品质。

经过前人的总结,企业家精神被分为了四个维度: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意识有人也会把道德作为独立的维度来研究企业家精神,也是有道理的。

2、企业文化
提到企业文化大家就非常熟悉了。

我们不得不提到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奇迹对于研究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日本经济奇迹的持续,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及西欧理论界和企业界对这一奇迹的深刻反思。

纷纷著书立说,企业文化研究就是在正是在一种背景下被提上日程。

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风气和传统构成,此外还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我国学者维立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与共同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集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除此之外国际上还有多达180种说法。

但是都有这样一个核心:都提到了他的形成,
即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尤其是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

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去主动适应和改变企业与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产物,这种产物是以企业家为首的全体员工经过选择、提炼、尝试、教育、推广而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伦理为律尺、以企业形象为标志、以企业哲学为统率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

3、研究现状
自行起止日起,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

当然,国外研究在不断完善的经济基础之上要在诸多领域远远领先于国内研究的。

但是目前国内研究也大踏步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崛起,即中国理论界与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形成集自觉研究与塑造,是中国阔步迈向市场经济的时期。

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市场经济曾经和现在出现的问题也同样层出不穷。

目前,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和国内先进企业文化相比荏苒存在很大差距。

究其原因,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尚待转变,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遗留以及对于企业文化认识还存在偏差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与国外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当中的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作用不突出,中国企业家精神总体缺失。

可以说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

4、研究目的与意义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美国亚洲学会的演讲中直言:“中国缺
的不是钱,是企业家精神,梦想和价值观,企业不能等待政府,不能等待经济学家,政治家,应该呼唤企业家的梦想、价值观。

理想。

本文旨在把握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理清二者内在的关系,并从时代背景,现实问题,以及系统环境关系等方面关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提升。

本文选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意义:
1、本文研究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与共同建设是当下
理论界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提出自己的愚见通过对两者关系的辩证说明来进一步讨论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可能性。

2、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建设更是日新月异。

利用
这一契机来开展相关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辅助途径,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3、当然,针对我国目前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的发展现状提出的
愚见,对于我国企业以及我国经济总体的层次发展也会起到一些微薄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辩证观
我们知道,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都是非常复杂的概念,有人会直接把企业家精神当成企业文化,或者把企业文化说成是老板文化。

这当然都是不负责任的
说法。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将它个人的精神变成大家的精神,将他个人的文化转变成企业的文化,而企业所有的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精神的精髓。

简单地说,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又打上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印记,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企业文化也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是企业文化形成期。

此时企业处于初创期,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文化还处于模糊形成的状态,并且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而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效果还不明显,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需要强势而自觉的引导才能较好较快的形成,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也是最突出的,许多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往往与初创时期的企业家强烈的创新精神,顽强的个人意志以及优秀的个人能力直接相关。

其次是企业文化发展期。

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必须不断发展才能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发展的途径就是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由于企业文化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一面,这使得其带有一定的文化惯性,唯有靠企业家运用战略的眼光与创造的精神才能有效地打破这一惯性,带领企业员工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企业文化。

第三阶段是企业文化反思期。

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作重大变革和调整,即企业文化的反思。

这一时期需要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进行自觉地反思,有的时候这种反思不仅是必要的甚至是强迫的,强迫企业家去思考企业下一步应该怎样在新的不确定性环境下获取更
高更强的企业竞争能力,如何重新审视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何来改革企业文化,使之更成熟完善,企业家精神在这一时期是决定企业文化未来面貌的关键性因素。

最后是企业文化稳定期,经过一段反思与调整的时期,企业文化面貌将焕然一新。

新的企业文化若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并具有顽强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稳定下来,指导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努力在原有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形成一种更具有实践指导价值,更符合人性化发展要求的新的企业价值观。

总之,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他们的价值观,创新观念和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家精神,就只能始终停留在初始阶段而无法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使企业家精神得以延续
企业家精神无论是作为一种精神品质还是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必须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动力或企业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形成影响力。

任何一个企业家在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与现代企业经营实践中必会发现个人力量的有限如果谁妄想仅仅依靠个人优秀的企业家能力来对抗企业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风险,那他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只有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并发挥作用。

否则,也只是局限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

其次,企业家精神随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张瑞敏曾把海尔的文化不做是海:“海尔
应该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成碧水。

正因为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息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

”优秀的文化必须像海一样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化浊浊细流为滚滚碧涛的实力,这样的文化需要不断的建设发展而成。

而优秀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如果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后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或一个阶段上,将很难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以及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企业也将很难发展下去。

当优秀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转变并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后,这种不断进取,齐心合力,共同学习的文化氛围又会继续激励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像海,那么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就象征着海的生命和力量。

三、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途径
我们常常说一门学科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

企业家精神虽然不是一门学科,但是它有着像其他学科一样的性质和特点,至少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他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它的研究也是甚嚣尘上。

前面的内容,我们主要讲到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以及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培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章将继续讨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的途径。

(一)借鉴西方,注重精神层面的改革
中国社会现今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两个方面都要满足,都要发展。

但是我们的精神层面的文明在基本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是不是应该大力促进呢?
中国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金钱观念畸形发展。

个人以利为先,企
业赚钱之上。

更有许多人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当然西方社会也曾走过这样一段弯路,那么既然前人已经以身试法而且教训惨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呢。

因此,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们国家的重要政策,这是时代的必须。

那么如何来推进有关企业家精神文明的建设呢?
首先、就是要改革教育体制,教育是国之根本。

对教育的改革可以对全民素质,全民思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小培养人们的精神层面的素质,保护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个人自强不息的人生基调。

对成年人进行有关精神层面的教育,促进企业主软实力的快速增长。

其次、完善既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即从各企业党支部负责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加快推进企业内部争先创优,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奖惩机制,推进各企业的文化升级。

(二)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企业当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复兴正是这样一种契机。

首先是应该对全行业或者是全国开展复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动,借此来提高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

其次,可以辅助以教育的改革,从基层重树优秀的文化传承。

再次,应该加大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恢复力度,保障中国优秀传统的延续,。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硬伤。

最后,要树立典型,对于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加大宣传力度,并附以政策上的支持,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也塑造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企业家精神。

(三)加强企业家精神的自身培育
1、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先进的思想理念,是任何行动成功的基本前提。

观念上的超前将企业家至于更高的位置,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新的观察视角。

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就是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时刻与外部环境同步,保持高度的外界敏感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观察、分析、总结。

包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的敏感,对技术环境的敏感以及对于关系到企业发展的五种竞争力量,包括同行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要保持高度的关注。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上下各级员工都能够很好的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2、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企业家完善的知识结构要靠日积月累、不断充实。

一方面要“博”,企业家要广泛涉猎社会知识、人文历史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管理科学知识以及法律知识。

这经有助于为自己的知识结构铸就广博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要“专”,良好的专业修养是企业家事业成功的保证,企业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自己的专业技能。

3、激情与理性兼备
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把握好激情与理性的尺度至关重要。

激情意味着创新,冒险;理性代表着科学,规律。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

通过系统、全方位、长期不断的创新,企业能保持应有的活力。

德鲁克还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环境的不确定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和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家不可或缺的特质。

用发展的眼光准确认识企业内部环境,以求实的态度科学
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并且与时俱进,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4、思想与行动一致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同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师:他是思想的大师,善于把握高度抽象的逻辑;他是行动的大师,善于处理最精细的实际工作。

”----彼得斯&沃特曼。

企业家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治理企业的思路上,企业家有思想,企业才会有大发展。

企业家的思想植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之上,就成为企业文化。

(四)寻找科学的企业家衡量方法,寻找更多优秀的人才
迄今为止,企业家精神测定维度主要有自我雇佣比例,所有权比例,企业进入退出的比例,小企业所占市场的份额和市场参与创业的人数等。

关于其方法在此不再赘余,详情请查阅相关资料。

那么良好的评价方法必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家的选择,企业家的激励,企业家精神的进一步培养。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固然重要,然而,只有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精神,企业的文化,才能使其永葆青春活力。

四、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前文已经提到过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但是企业家精神只有转化为企业文化才能长久地服务企业,才能真正是企业家精神具有灵魂,并附着在企业当中,是企业永葆青春。

那么如何经这种精神真正的转化为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家精神需转化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应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推进。

以往成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遇到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标准,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

由于那些思维定势和标准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因此,当再遇到类似
问题出现时,就会倾向于采用同样的方法。

但是,企业是不断发展的,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文化可能会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

这时就需要企业家们敏锐地发现问题,企业文化进行变革。

即将企业家自身优秀的企业家精神转化为企业文化。

变革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可能是企业员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但企业文化中的主导信念却先在企业上层形成,然后逐步推行,任何改变这些信念的工作必须在企业家的领导下进行。

因此,企业家首先要及时发现企业文化中需要变革的内容,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积极推进新的企业文化;其次,要动员全体员工,加强员工观念的转换,以保证企业与外界的适应能力;第三,由于企业家在进行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企业文化变革的成功。

(二)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转化的途径
领导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

企业家精神只有转化为全体员工认同并实践的企业文化,才能彰显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实现企业家精神到企业文化的转化路径,就是把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家传递到核心管理团队,在传递给广大员工。

首先、从企业家向核心团队的传递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求同
企业家要有博大的胸怀,来吸纳来自核心团队的思想精华,完善自己的管理思想。

核心团队和企业家产生共鸣后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

2、信任
企业家一人之力无法支撑企业的永续发展,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推行管理
主张。

企业家切勿越俎代庖,扼杀管理者的才能。

团队将企业家精神推而广之,效果将倍增。

3、感召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其个人魅力会让其下属对其产生一种超越权利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其次、从核心管理团队向全体员工传递。

其中同样要抓住三个重点
1、要言传身教
说和做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传递途径,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最好是边说边做2、要在制度上落实
领导人倡导的理念,应通过职能部门的工作,充分的渗透到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当中去,让员工执行起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奖惩分明
企业家还必须在企业执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及时肯定和嘉奖成绩,惩处错误,最终形成强势文化。

五、结语
企业家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快速上升期的主力军,是市场化的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不仅能够传进良好的企业文化基调,这两者结合更能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同时对于中国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文化的研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只能从最浅显的层面上阐述一下愚见,而且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时间不够充足,对有关论述不能具体展开,对此表示遗憾。

并希望相关学者老师们能够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一起中国经济的加速腾飞。

六、参考文献
【1】王成荣。

企业文化大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何予平,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J].当代财经。

2006(7):95-104 【3】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叶生,《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刘玉利,企业家精神与创业风险。

中国中小企业,2002
【7】李宇兵,论企业家的精神气质山东大学学报2001
【8】汪岩桥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7
【9】李靖,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理论与改革。

2006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玉峰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写作思路,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感谢郝正腾老师,孙爱存老师以及李燕老师给出的指导意见。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