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30820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b.png)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矛盾的经典作品。
它以193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一个大雨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老农民、一位小农民和一位小青年之间的故事,揭示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在这部作品中,曹禺以激烈的语言和抒情的文字,勾勒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表现出社会的不公平和农村人民的悲惨处境。
在曹禺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艰难生活,也看到了他们的挣扎和希望。
作者以一种深刻的语言告诉我们,人性的善良和勇敢始终伴随着每个人,即使处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
总之,《雷雨》是一部经典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矛盾,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雷雨的精彩片段赏析
![雷雨的精彩片段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3fef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9.png)
雷雨的精彩片段赏析雷雨可以被认为是大自然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因为它们具有声势浩大、威力强大,而且气势恢宏的特点,一直被认为是大自然的力量的最好体现。
正是这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质,使得雷雨穿越时光的长河,熠熠生辉地被记载在古代文献中。
比如《山海经》中提到:“雷声五色,不可详数”,表明雷声极其壮阔,其声响之强烈甚至给大地带来震撼;《淮南子》中也写到“雷之发声,惊起鸟兽”,其威力之大甚至尽管触及不睹,在遥远的地方都能引起人们的惊奇。
早在古代,先民们就非常畏惧雷雨,认为它们是上天发出的杀戮信号。
著名的《左传》中记载:“晏子晏驾,大雷雨,晏子思去,大雷雨止”,可见古人对雷雨的恐惧之深。
这种畏惧之情在中国的不同地域里都有所体现。
比如,在南方,有“南雷震惊无声,比西雷威凌远空”的说法,也有“北雷哭泣江湖起,南雷怒号天地嘎”的现象,表明南北雷声有所差异,南雷带有恐怖的效果,而北雷则带有哀愁悲伤色彩。
如今,当一场雷雨来临时,人们既不再害怕,反而会欣喜若狂,“恰若黄粱一梦”,热衷于观赏这一动人的自然现象。
比如,我们会在窗前看雷电划过天际的美景,感受窗外的雷鸣给内心带来的动容;我们也会走到露台,看着黑云翻滚,仰望天空,呼唤雷电的英姿;我们还会站在屋外,把头靠在柔软的草地上,仰观天穹,安然地看着炫目的闪电,参悟大自然的天秩。
雷雨不仅被人们用来观赏,更被人们用来反映人生的真谛。
古人将雷雨的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等特点用来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古人甚至将雷雨当作上苍的震怒,把雷雨的来临与时局的改变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用雷雨来表达故事情节的转折,传达作者的心情。
比如《倾城之恋》中有“忽而雷霆乍爆,乃是剑客仗义被害之时”、“忽见天空一片洁白,象是江南隐退一样,仿佛再拭得清新湿润,如黄昏时雷霆再起,沐浴着夏日的净化”等精彩描写。
总之,雷雨以其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被作者用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情节。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优秀10篇)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efcd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2.png)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优秀10篇)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篇1[标题]:雷雨之夜:解读《雷雨》的深层含义[背景介绍]:《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旧中国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讲述一个大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在这篇*中,我将探讨《雷雨》的主题和深层含义,以及我个人对它的评价和思考。
[主题分析]:《雷雨》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展开。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的猜忌、背叛和仇恨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同时,社会现实的残酷也成为了这部戏剧的一个重要元素。
例如,封建家庭的压力、贫富差距的矛盾、人性善恶的挣扎等,都成为了这部戏剧的焦点。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雷雨》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戏剧作品。
曹禺通过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他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也非常真实和深刻,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观看这部戏剧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情感的波动,也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我个人对《雷雨》这部戏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通过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感的震撼。
如果要给这部戏剧打分,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满分5分。
因为它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篇2《雷雨》这部戏剧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它展示了人性中无尽的情感纠葛和生活的无常。
在短短的几小时内,这部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反思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角色塑造方面,曹禺先生的笔下让我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鲜活和立体。
周萍、四凤、鲁大海等角色的性格鲜明,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命运在曹禺先生的笔下显得如此的生动,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剧情的发展非常紧凑,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
我尤其被最后一幕的精彩瞬间所吸引,那是剧情的高潮,也是人物情感的爆发点。
在这个场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周萍和四凤之间的冲突和情感纠葛,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3d710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4.png)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于1934年首次上演,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了。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从雷雨这部话剧的角度来看,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描绘是非常深刻的。
作品以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小城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少爷和一个贫苦姑娘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和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小城里,充斥着虚伪、贪婪和道德沦丧,人们的内心被扭曲和扭曲,而这一切都在雷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这部话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尤其是主人公陆小凤和秦淮,他们的命运坎坷,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雷雨这部话剧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准。
曹禺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情节,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尤其是在对话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雷雨这部话剧还运用了大量的舞台布景和音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雷雨这场风暴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舞台布景和音效的运用,将整个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雷雨这部话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雷雨1500字赏析
![雷雨1500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ce8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雷雨1500字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这部戏剧以上海滩上的一个富家女与一个穷小子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上海滩上的“雷雨”般的悲欢离合。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以及对上海滩上的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首先,雷雨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扭曲。
其中,富家女邱月清的自私和虚荣,富家少爷邱太的冷漠和无情,穷小子小史的懦弱和软弱,以及其他人物的种种丑恶行径,无一不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这些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也让人深思,人性究竟是善良还是丑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丑陋的一面呢?其次,雷雨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扭曲。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上海滩上富家与穷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扭曲。
在当时的上海滩上,富家与穷人之间的鸿沟巨大,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公正。
这种社会现象在雷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令人深感震撼。
这也让人们深思,当时的社会为何会如此黑暗和扭曲?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最后,雷雨通过对上海滩上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上海滩上的“雷雨”般的悲欢离合。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上海滩上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上海滩上的悲欢离合。
在上海滩上,人们的命运时而风光,时而凄凉,时而幸福,时而痛苦,如同一场“雷雨”般的悲欢离合。
这种悲欢离合在雷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令人为之动容。
这也让人们深思,人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种悲欢离合呢?总之,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以及对上海滩上的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7067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c.png)
《雷雨》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戏剧作品。
该剧从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出发,通过剧中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冲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斗争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本文从剧作的背景、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对《雷雨》进行赏析。
《雷雨》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不安的时代。
国家正面临内忧外患,社会上腐败现象丛生,人们生活在种种不安和压迫之中。
剧中的主要人物雷父、雷母、雷妹等,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和不同价值观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追求着权力、金钱和欲望。
这些背景因素为剧作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赋予了剧中人物以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性。
《雷雨》以雷父家为背景,通过雷父、雷母和雷妹的情感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雷父是一个地主兼官僚,他的权力使他自大傲慢;女儿雷妹聪明机智又带有一定的反叛倾向;雷母则是一个温柔的妇人,但在家庭纷争中毫无作为。
这些角色在剧中一方面为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产生矛盾和纠葛,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性的一种不同诠释。
雷父的痛苦和绝望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官僚腐败和权力觊觎的黑暗一面,雷妹则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雷母的无力和无奈则昭示了家庭中普通妇女的困境,她们常常被迫退缩和沉默。
然而,除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剧作中还融入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探讨。
如台词中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等,都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较具有思想性和时代性的作品。
雷父与官僚体制的勾结、雷妹与异地相恋的身份差异和雷父的金钱愿望等,都提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道德沦丧。
剧中雷妹的反叛、雷父的痛苦和雷母的噤声,给观众带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引发了对人性中的善恶和道德选择的思索。
在《雷雨》中,雷妹与宋世杰之间的爱情线索在整个剧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爱情是剧中人物内在感情的表达,也是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调和的纽带。
雷妹和宋世杰的爱情既受制于道德家族,又抵抗于外部的压力,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爱情本质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作品赏析:《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作品赏析:《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17411e27fab069dc51220109.png)
《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曹禺先生在作品中把各种矛盾冲突用纵横交错、严密集中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完成了一部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使我们从《雷雨》的戏剧冲突中,形象地读懂了“封建”,深刻地领悟了“剥削”,会心地触摸到了“抗争”。
《雷雨》的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尖锐,严密紧张。
剧本采用西洋戏剧史上特殊的“锁闭式”结构,从事件的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
剧本以30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为前史,从30年后的某一天内的矛盾下笔,把复杂的故事和尖锐的冲突浓缩在午后至半夜的有限时间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与鲁贵的家中发生。
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出错综复杂的三条主要矛盾冲突线索——周朴园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中,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
它牵出了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贵、周萍与鲁大海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八个人都卷入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各条矛盾线索时明时暗,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则是暗线,两条线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使得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各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引发了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剧本充满了戏剧性,悬念迭起。
最后,在30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的矛盾推向高潮,酿成了一连串的惨剧。
1/ 1。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54312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7.png)
话剧《雷雨》赏析话剧《雷雨》赏析《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以下是店铺整理关于话剧《雷雨》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话剧《雷雨》赏析篇1《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在整部剧的内容上,严格遵循“三一律”。
《雷雨》描写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人物的对白之中句句都埋藏着悲剧的种子,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
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整部戏的八个人物中有三个人物以死亡而告终。
死亡自此成为了曹禺剧作中挥之不去的情节。
这样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等级意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悯情怀。
《雷雨》在结构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还是逃脱不了“悲剧”二字。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当然本剧在导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315637dd36a32d737581a0.png)
周冲鲜活的名字。
他想和父亲商量把学费分出来让四凤上学,以为已经拥有 爱的感觉。他的想法也是“大智慧”:因为他的理想国度正是 时代发展的趋势,裂变中的时代正逐渐完成他憧憬的状态。 如果说繁漪的意识是前瞻性的。那么他的儿子的思想便是 前进性的。前者是意识、后者是思想;前者是构想、后者是推 动。当时梦想中的社会,都成了当代的现实。 尽管如此,在那个时代,繁漪被看作“病人”,周冲被称 为“傻子”。《狂人日记》是用一个病态的人看一个病态的社 会,而《雷雨》是用两个非主流的人来挑战整个的主流社会。 曹禺先生还真是个玩黑色幽默的高手。 在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那潭表面平静的死水终于压抑不 住波澜,沉淀了三十年的往事在沉淤的污泥中翻起,一切虚伪 的秩序就此颠覆。
繁漪真是个叵测的名字。
这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的思想和自由意识具有 超强的前瞻性。轰轰烈烈的爱、刻骨铭心的恨。对待周萍, (丈夫前妻的儿子)她爱的火烈无悔。对待周朴园,她要彻 底撕下丑恶的嘴脸。在那个思想固守的年代,她注定是个不 安定因素。“蘩漪”必定会在看似安静的水面上“频繁涟 漪。”
而在周朴园的霸权下,必定不会容忍这种“涟漪”,所 以就给蘩漪扣上了“病人”的帽子。(在我看来,蘩漪思想 的前瞻,正是向那个病态的时代的挑战。悲哀的是当只有一 个人“正常”的时候,那么所有“不正常”的人就会视你为 “异类”。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少数又必须服从多数。 ~~~~~)蘩漪像被一个牢笼罩住,而在这种压抑中,她不得 不爆发。 因此,周朴园是雷雨前窒息的死寂,蘩漪是雷雨中破天 的闪电,而“雷雨”是那个时代人注定流下的伤心泪。
主题
《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揭露了人性的多个角度。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有着其 可悲可恨可叹的一面。
由于作品中有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的斗争,以及 以资本阶级家庭为背本主义的丑恶。这不是曹 禺先生的本意,请大家深刻解读。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83f848a58da0116d17493b.png)
禺《雷雨》赏析《雷雨》是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之作。
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潜江人,出生于。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禺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30年前,周朴园还是一个“大少爷”的时候,曾经勾引使女梅侍萍,后来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将她和新生的第二个儿子赶出门去。
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
繁漪不堪忍受他像“阎王”似的压迫和“监狱”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长子周萍发生恋爱。
但是周萍像他父亲一样,不久就厌弃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鲁四凤。
同时,繁漪的儿子周冲也在爱着四凤。
周朴园继续压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却竭力逃避。
繁漪就叫四凤的母亲来带走四凤,以此向周萍报复。
梅侍萍后来嫁给鲁贵,生了四凤。
因此,周萍和四凤原是异父同母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一经发现,家庭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的昧心财”。
他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罢工工人鲁大海前来和他交涉,他后来虽然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但他终究毫不留情地镇压工潮,并将鲁大海开除。
禺所要表现的这种生活过程,历时30年,而且关系如此复杂,斗争如此尖锐,那么他怎样将这些容组织在一篇四幕剧中去,正如狄德罗所说,他怎样“由主题的中心直入,仔细分辨剧情开始的时机”呢?从舞台形象的塑造上说,近代话剧在时间和空间上比我国传统戏曲受到更大的限制。
雷雨小学语文课文及赏析
![雷雨小学语文课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22105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8.png)
雷雨小学语文课文及赏析
《雷雨》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课文原文
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赏析
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
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通过抓变化,突出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课文多呈现短句,易于表达情感,适宜通过朗读来表现。
雷雨鲁贵说鬼片段赏析
![雷雨鲁贵说鬼片段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7966f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f.png)
雷雨鲁贵说鬼片段赏析
《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中国现代话剧,其中的鬼片段是剧中一场经典的戏剧性场景。
在这个片段中,雷老四因结婚不顺心而回家发现了一个外表与自己一样的鬼魂(雷雨),他们进行了一段深入心灵的对话。
整个鬼片段充满了诗意的意象和悲剧氛围。
剧中暗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的碰撞,雷老四代表的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世界,而雷雨则代表着一个超自然的幽灵世界。
这场片段的精髓在于两个角色之间的心灵交流。
雷雨作为鬼魂,以一种飘渺的形式以及诗意的表达方式,与雷老四进行了一番关于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深入对话。
通过雷老四与雷雨的交流,观众可以看到曹禺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在片段中,雷老四的内心被震撼和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这种内心的转变和觉醒是该片段的高潮所在。
雷老四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冷酷、自私和无情,并对此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无奈。
整个鬼片段通过对话和暗示,揭示了雷老四内心的孤独、挣扎和痛苦。
雷雨则以一种超脱凡尘的形象,向观众展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和对雷老四人生观的冲击。
总的来说,鬼片段是《雷雨》中最具有戏剧冲突性和思想深度的场景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雷老四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代表了曹禺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雷雨这篇文章的赏析
![雷雨这篇文章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60f8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d.png)
雷雨这篇文章的赏析《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的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
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
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
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
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
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使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是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家长的形象。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个残酷的资本家。
他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
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
在矿上,他是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雷雨中吃药情节赏析
![雷雨中吃药情节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fdb7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a.png)
《雷雨》吃药情节赏析《雷雨》是曹禺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
其中,“吃药”这一情节,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见,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吃药”情节进行赏析。
一、情节背景与人物关系《雷雨》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以封建家庭为背景,展现了封建伦理道德与现代人性之间的冲突。
在这个家庭中,周朴园是封建家长,他的妻子蘩漪、儿子周萍、周冲以及仆人鲁贵等人,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这些人物在“吃药”这一情节中,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挣扎。
二、吃药情节的描述“吃药”情节发生在第二幕,主要围绕着周朴园和蘩漪这对夫妻展开。
周朴园为了维护家庭的体面,逼迫蘩漪喝下苦艾汤药,试图治疗她的“病”。
然而,蘩漪并不认为自己有病,她反抗着喝下这碗象征着封建伦理道德的药。
在这一过程中,周朴园的封建家长形象与蘩漪的现代女性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吃药情节的艺术手法象征手法:在“吃药”情节中,苦艾汤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它不仅仅是一碗药,更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化身。
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实际上是在维护封建家庭的体面,而蘩漪的反抗则代表了现代女性对封建伦理的挑战。
心理描写:曹禺在“吃药”情节中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手法。
通过描绘周朴园和蘩漪的内心独白和潜台词,展现了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这种心理描写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也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舞台效果:在舞台呈现方面,“吃药”情节也展现了曹禺的巧妙构思。
通过灯光、音效等舞台元素的运用,营造了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观众可以感受到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紧张对峙,以及整个家庭所笼罩的压抑氛围。
四、吃药情节的社会洞见“吃药”情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矛盾展现,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与现代人性之间的冲突。
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他的行为代表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权威性和不可挑战性。
而蘩漪的反抗则代表了现代女性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雷雨》导读与赏析(高中篇)
![《雷雨》导读与赏析(高中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4cbb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3.png)
《雷雨》导读与赏析(高中篇)
摘要:
一、概述《雷雨》的背景与主题
二、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
1.周朴园
2.鲁侍萍
3.鲁大海
4.的四位角色
三、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
四、评价《雷雨》的艺术风格
五、总结《雷雨》的现实意义
正文:
一、《雷雨》的背景与主题
《雷雨》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悲剧。
剧本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在时代变革中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家庭纷争以及阶级矛盾。
作品以雷雨天气为背景,寓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展现了悲剧的紧张氛围。
二、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
1.周朴园:作为剧中的主角,周朴园是一个封建家庭的代表。
他外表威严,内心狡猾,为了维护家族地位和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
他在剧中呈现出虚伪、自私、冷酷的性格特点。
2.鲁侍萍:她是周朴园的初恋,命运多舛,曾遭受周朴园的抛弃。
鲁侍萍坚韧、刚毅,充满正义感,代表了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3.鲁大海:鲁侍萍的儿子,工人阶级的代表。
他勇敢、豪迈,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
他与周朴园家族的矛盾冲突,展现了阶级斗争的激烈。
4.其他角色:如周萍、周萍的妻子、四眼等角色,他们在剧中起到了衬托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
《雷雨》中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爱恨纠葛;二是周朴园家族内部的伦理纷争;三是阶级矛盾导致的冲突。
这些冲突使得剧情紧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作品的主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雨》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293f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3.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雷雨》课文原文及赏析《雷雨》课文原文:夏日的一天,天空突然变得阴沉沉的。
乌云密布,像是要压下来似的。
风也越来越大,树枝在风中摇晃,仿佛在跳舞。
忽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
这就是雷雨的前奏。
雨点开始落下,先是稀稀拉拉的,然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声音。
雷声也越来越频繁,每一次雷声过后,都好像能把大地震动起来。
闪电也在天空中不停地闪烁,把黑暗的天空照亮。
雨下了很久,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
天空中的乌云开始散去,露出了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花草树木都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赏析:《雷雨》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场夏日的雷雨过程。
作者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雷雨的震撼与壮观。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乌云密布、风大枝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预示着雷雨的到来。
接着,作者用“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和“震耳欲聋的雷声”来描绘雷雨的开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深切体验到雷雨的威力。
在描述雨的过程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声音描绘,如“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以及雷声的频繁和震动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雨声和雷声,感受到雷雨的强烈冲击。
最后,课文以雨后的新鲜空气和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为结尾,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恢复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总的来说,《雷雨》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成功地描绘了一场雷雨的全过程,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又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同时,课文也教育孩子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雷雨》课文赏析
![《雷雨》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ca81c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2.png)
《雷雨》课文赏析《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雷雨》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从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雷雨(节选)》课文赏析
![《雷雨(节选)》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70bf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8.png)
《雷雨(节选)》课文赏析一、剧情冲突《雷雨》的剧情冲突极其紧张且扣人心弦。
整个故事围绕着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前的恩怨展开,穿插了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
周朴园与侍萍的重逢,揭开了埋藏在两人心底的秘密,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和矛盾。
而周朴园与蘩漪的婚姻矛盾,以及周萍与蘩漪、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整个剧情冲突复杂,让观众在情节的转折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二、人物性格《雷雨》的人物性格鲜明,塑造得十分成功。
周朴园是一个伪善、自私、冷酷的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
蘩漪则是一个敢爱敢恨、果敢坚决的女性,她对周朴园的爱情执着而坚定,但最终却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周萍则是一个懦弱、自私、空虚的人,他在面对感情和家庭矛盾时,无法承担责任。
鲁侍萍则是一个善良、坚强、自尊的女性,她虽然经历了悲惨的命运,但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
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和真实。
三、悲剧命运《雷雨》中的悲剧命运贯穿始终。
从蘩漪的悲惨命运到周萍的懦弱和自私,再到鲁侍萍的悲惨遭遇,整个故事都弥漫着悲剧的气氛。
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反映。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发出了对自由、正义和平等的强烈呼唤。
四、艺术手法《雷雨》的艺术手法十分出色。
作者运用了戏剧的所有表现手法,如对话、动作、表情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作者还通过伏笔和暗示等手法,使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整部作品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充满了艺术魅力。
五、语言特色《雷雨》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
作者运用了地道的北京口语和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部作品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传神。
同时,作者还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使得整部作品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
雷雨曹禺简单赏析
![雷雨曹禺简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485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2.png)
雷雨曹禺简单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雷雨这部戏剧的简单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雷雨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现代话剧,它以一个家庭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首先,雷雨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在这部戏剧中,曹禺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腐败。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一个虚伪和残暴的人,母亲则是一个软弱和无助的女性,而儿子则是一个受封建伦理束缚的懦弱青年。
这个家庭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苦难和无奈。
其次,雷雨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在这部戏剧中,曹禺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命运。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虽然虚伪和残暴,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母亲虽然软弱和无助,但她也有自己的坚强和勇气;儿子虽然受封建伦理束缚,但他也有自己的独立和坚持。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思考的戏剧作品。
最后,雷雨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社会的批判,展现了曹禺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这部戏剧中,曹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的戏剧作品。
总的来说,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雷雨这部戏剧的简单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部戏剧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的戏剧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人物性格
1、繁漪: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
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
2、周萍: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
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
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
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3、周朴园: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
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能尽在把握。
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4、鲁侍萍:灰暗的雪夜,只有我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
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
“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
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
5、鲁贵: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
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言鲜耻与奴膝婢颜?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
这是奴才们的生存准则,不能及时出击,只能被动遭罪。
不能良心沦丧,只能自食苦果。
他把一切都看得太过于物质和实在,正因如此,才有“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的处世箴言。
只是那个雷雨的夜后,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他还将会有怎样的生存体验。
6、鲁大海:雷雨落下,融于川海。
火山般爆裂的性格却搭配着大海的名字,这或许正是曹禺的本意,因为年轻才有希望,因此作者放了他走,逃离出这死气沉沉的大网。
走得刚毅,走得决绝,走得及时而正确。
大海的心中是藏着偏狭的,同一切贫苦出身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天生就具备反叛破坏的力量,于是他敢指着鼻子骂老板父亲,扇大少爷哥哥嘴巴,拒绝四凤和二少爷周冲来往,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她是一个穷人的孩子……上学、念书,那是一个小姐的梦!”大海不信梦,他只相信贫富的差距,仇恨轻易导致偏狭。
7、四凤: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
的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
但就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也在残忍的作者笔下风消云散。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了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
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箍中。
和繁漪相互试探的一场,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女孩心计尤显老练,然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责难她呢?爱情对于哪一个少女来说,不是蛊惑心神的致命毒药?
8、周冲:如果在这八个人中找出一个无辜者,周冲必定首当其冲。
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阴郁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
曹禺先生早已说过:“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
”然而我们梦醒之后呢?一切还不是只能重新陷入无尽黑暗。
周冲的出现多少总是有点不合时宜,他也总成为众人调笑轻慢的对象,但正是在鲁贵那污秽脏乱的家中,他说出心中“白云、蓝天、小船、风帆……”的梦想。
看似可笑,我们笑后却无法不自愧感叹:嘲笑纯洁,说明思想已经污浊;漠视理想,表示精神开始颓废。
病人有什么资格嘲笑健康呢?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
根本性质的冲突。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