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潜阳大法

合集下载

封髓丹和潜阳丹治疗这些病

封髓丹和潜阳丹治疗这些病

封髓丹和潜阳丹治疗这些病封髓丹一方,是读郑钦安的《医理真传》:“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郑氏对此方的阐释如下:---------------------------------------------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

余仔细揣摸,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附七绝一首: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瞬真龙便欲飞。

识得方名封髓意,何忧大地不春归。

---------------------------------------------笔者学艺粗疏,无法尽识此方之妙,但仅以浅薄的经验来分析,亦可知其法简效宏:炙甘草为中焦提供能量支持,且沟通上下,以土治水,让浮窜之阳气得以平和稳健;砂仁引气归肾,笔者本地有一老中医,每治肾虚,必用此药;黄柏苦寒坚肾,使归肾之气沉稳坚实。

三药合一,立除脱阳之患。

过不几日,同事反馈:服此药后,上夜班时再无失眠之苦,不到十一点就已昏然睡去,且睡眠质量极佳。

我暗自高兴:这命算是保住了。

转贴一个网上查来的帖子,原作者把郑钦安医书中的“封髓丹”和“潜阳丹”相关内容全给摘了出来,以供参佐、学习之用。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潜阳丹:砂仁一两,姜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火神”钦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两个方剂,那就是封髓丹和潜阳丹。

中医的潜阳大法简介

中医的潜阳大法简介

中医的潜阳大法(三)中医的潜阳大法(三)实证方面的潜阳邪看盛则实,精气实则虚。

实证方面的潜阳之法,指的是邪气实的潜阳方法。

对于邪实的问题,不外是体内的水湿、痰阻、瘀血、二便、食积、气滞等问题。

人体要健康在于气血充足而气机和畅,如有病邪郁滞则气机不畅,于是就造成了五脏失衡,如果病邪阻滞体内,就会化热上扰,造成阳气上亢。

如果病人体质不虚,治疗在于消散病邪就可,但病人体虚,则要在消邪同时潜阳。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热不能散,造成热结体内,但此时病人元气还是充足的,于是治疗上在于通便,于是用“承气汤”;如有瘀血闭结使大便不通的则用“桃核承气汤”。

到了清代的温病学说,弥补了伤寒的不足,考虑到内热会伤阴,于是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通腑泄热(比如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生地、玄参之类的治疗),使通腑而不伤阴。

但是对于阳虚造成气化不利的大便秘结问题,论之较少,古人多以巴豆来治疗,但《千金方》中则用泄下的大黄和温阳的干姜附子结合为用来通阴寒之结,但这些都祛病降气之法,而不是潜阳之法。

潜阳之法针对的是下元肾气亏虚的情况。

实证的潜阳,是肾气亏虚,又见明显的邪实之治。

化湿潜阳化湿,考虑的是一个化字。

有运化、转化之意。

化湿上,前人总结出来主要有芳香化湿和苦温化湿两种方面。

芳香化湿是以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药的治疗。

芳香药,指的是这种药用我们的鼻子闻着,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气香能通,湿邪之性粘滞,所以用芳香药来散通郁结气机,使湿邪化开。

而苦温的燥化,则是用苍术、白术、厚朴之类苦味而性燥的药来对抗体内的湿邪。

前人很多本草学中说苦能燥,认为黄连、黄芩之类也算是燥湿药。

这是前人为了说明一个事情而举例罢了。

湿为阴邪,苦寒之药来燥湿,这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本人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上来看,如果病人见舌苔滑腻的寒湿之邪而用黄芩、黄连之属的苦寒药,只会更加重湿邪,因为寒药伤阳,阳气一伤,则气化更不利,水湿更甚。

那气是见黄腻苔,用苦寒燥湿的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潜阳丹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

潜阳丹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

潜阳丹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导读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谊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医理真传卷二》)。

失眠焦某某,男,36岁,素体瘦弱。

一诊:2013年12月19日:失眠1年半,诸治乏效。

刻诊:失眠既难以入睡,又早醒后难以复眠,夜间烦,昼日困,脸色晨苍暮浮红,心悸心烦、梦遗早泄,口干喜温饮,虽饮不解其渴,精力渐衰,记忆力锐降,一年之中似老貌10年。

他医治之以酸枣仁汤等,本医治之以归脾汤加参附姜,未效。

舌淡红苔薄黄略腻,脉沉细弱,右寸略浮。

遂改投郑钦安潜阳封髓丹加减:制附片50克(先煎)细辛10克肉桂1包(免煎颗粒剂,兑服)生龙牡各30克(先煎)炙龟板(先煎)15克黄柏10克夜交藤30克砂仁10克(后下)炒白术15克干姜10克红参10克炙甘草10克:7剂,每天1剂,煎2次,三餐饭后温服。

二诊:2014年2月23日:患者诉效果明显,入睡加快,睡眠时间延长,每夜能睡上3小时,且第一次出现七天内没有遗精,苔薄腻,脉沉弦细弱,右寸仍稍浮。

效不更方,信息处方:原方加炙黄芪30克,再服15剂,服法同上。

三诊:2014年3月18日:疗效巩固,每夜能睡4-5小时,精神振作,口渴消失,遗精消失,早泄改善,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沉弦细弱,寸浮不再。

嘱夜服金匮肾气丸,晨服归脾丸善后。

临症心得1、解读潜阳丹与方中龟甲:潜阳丹是《医理真传》中郑钦安方,由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板6克,甘草15克组成。

书中称是补气归肾之法,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其中之一就是失眠。

方解:附子辛热补坎中真阳,补坎阳即为补君火;砂仁宣中宫一切阴邪,中宫通则上下皆通,又纳气归肾;龟甲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妙;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

潜阳丹临证应用体会

潜阳丹临证应用体会
飞龙在茎 之证。 3 三叉神经痛
之 时, 方证 相合 , 常收意外之 功。笔者于临床每 遇此方证 习用
之 , 获 良效 。现 将 临 证 验 案 介 绍 如 下 , 常 以飧 同 道 。
1 偏 头 痛
肖某 , 性 ,6岁 。 0 7年 l 女 6 20 0月 6 日初 诊 。 患 1 前 无 该 周
况 。按 照 六 经 定 位 、 阳 定 性 的 治 疗 思 路 , 者 发 现 以 太 阳 少 阴 笔
来房事后腰酸 , 膝软无力 ; 平素畏风 , 手足逆冷 , 咽痛 , 食冷则溏
泄 ; 质 淡 苔 薄 脉 弦 尺 部 大 。印诊 : 舌 阴茎 勃 起 异 常 ( 强 ) 阴 茎 阳 。 由 肾 所 主 , 用 关 乎 肾气 ; 其 阳强 乃 。 肾中龙 火 飞腾 所 致 。 平 素 一 观 派 阴 寒 之 象 , 属 。 寒 、 龙 在 茎 之 证 。 以温 肾 潜 阳之 法 , 当 肾水 飞 治 方 用 潜 阳 丹 加 味 : 附 子 ( 煎 )0 , 甘 草 2 g 砂 仁 2 g 黄 制 先 3g炙 0, 0,
阳 合 病 、太 阳 阳 明 合 病 、三 阳 合 病 以及 表 邪 挟 有 里 饮 的 情 况
最为 常见 。这 就提 示我们 在治疗 时一定 要重 视表里 同病 的重
要性பைடு நூலகம்。
柏 2 g 龟板胶 ( 0, 烊化 ) 0 , 1g 生牡蛎 5 g 0 。3剂水煎服 。2 0 0 9年
( 稿 日期 2 0 收 0 9—0 5—0 ) 6
明显诱 因出现左侧眶额部疼痛 , 呈发作性 ; 后逐渐波及 到同侧
的鼻 翼 、 口唇 、 齿 ; 期 口服 止 痛 药 尚 可 忍 耐 , 2 加 重 。 自 牙 初 近 d 诉 痛 如 电击 、 电 、 掣 样 , 处 不 可触 及 , 以洗 脸 刷 牙 , 作 闪 抽 痛 难 发 频 繁 , 卧 不 宁 , 则 彻 夜 难 眠 。 经 当地 医 院确 诊 为 “ 叉 神 经 坐 甚 三 痛 ” 该 患 拒 服 卡 马 西平 , 而 求 治 于 中 医 。平 素 畏 风 剧 , 足 。 转 手

潜阳述要

潜阳述要

潜阳述要作者:周衡刘熙荣林华胜等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12期关键词:潜阳;温潜法;滋潜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18-02潜阳法是针对阳气浮越上亢的治疗方法,其源于唐代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火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

”其所述“以火逐龙火”法,便为潜阳法的先河。

造成阳气浮越在外的情况不外两种,其一:肾气虚,下焦阴寒偏盛,迫阳上浮,形成上盛下虚之态。

其二:肾水不足,阳不潜降而浮越在外。

针对这两种情况,在运用潜阳法时,又有温潜和滋潜的不同。

分述如下。

1温潜法肾中元阳又称“真阳”、“相火”、“龙火”、“命门火”、“虚火”、“无根火”等。

一般认为,阴虚则阳亢,是从阴阳互根出发。

经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气虚阳浮之症,乃阳衰不能自秘造成的。

正如虚热有阴虚所致,也有气虚所致。

轻者循某经产生局部症状,如循肾经出现咽痛;循阳明胃经出现牙痛、口臭、口糜;循少阳胆经出现太阳颞部头痛、耳鸣等等……,均为少阴虚火所致。

甚者导致亡阳外脱之证。

气虚是本,治当温补;阳浮是标,治当潜降。

当此之时,以滋阴清热之法治之,虽有缓解症状之小效,然非至善之道。

所以,祝味菊说:“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元,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

”在具体用药方面,温潜法用附子配伍磁石、龙骨、牡蛎等重镇潜降的药物,温阳又潜降,故称温潜法。

代表方剂当属潜阳丹,潜阳丹由西砂仁1两姜汁炒、附子8钱、龟板2钱、甘草5钱四味药组成。

本方首见于《医理真传》,原治“头面忽浮肿、色清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

从原文看,其证为少阴阳虚,真阳为阴寒所逼,上浮不能归根。

方中重用砂仁,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而为君;肾阳虚,肾水寒逼阳外越,而致火不归原,用附子八钱补真阳以治本,又可壮君火而镇纳群阴同为君药;龟板通阴助阳是谓佐药;甘草补中,土能覆火,使既补之火不致散失,脾肾同治,以助引火归原亦为佐药。

薛一涛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薛一涛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1 冠 心 病
案例 2 :患者, 6 女, 0岁, 0 0年 1 21 0月 3 1日初诊。既往有 高血压病 、房颤病史 。患者因 “ 心悸 7年余, 加重 2 d ”前来 就诊 。 刻下 : 闷, 胸 心慌 , 自汗, 活动后尤甚, 面红, 偶烦热, 乏力, 双下肢 遇冷疼痛 , 间盗汗 , 夜 头部及胸部 明显, 偶感腰膝 酸软,
仁 3 、合 欢 花 1 , 服 7剂 。 三诊 时 睡 眠 明显 改 善 , 力 0g 5g继 体
恢复, 心慌 、胸闷仅 发作 1次, 且持续时间短暂。听诊心律不规 整 。心 电图示 :窦性心律不齐 。嘱 以前方制 成丸剂, / 9 g 丸, 每次 1 每 日2次 。 丸, 按 :本案患者禀赋不足, 素体虚弱, 久病伤正, 损心之气 耗
案例 l :患 者 , , 1岁 , 0 0年 1 男 7 21 2月 5日初 诊 。患 者 5
安神定悸。方用潜 阳封髓丹并桂枝甘草龙骨牡 蛎汤加减 :制附 子 1 , 甲 1 , 5g 龟 5g 黄柏 3 , 0g砂仁 1 , 2g炙甘草 1 , 5g 黄连 3 , 0g
桂 枝 1 , 归 3 , 石 英 3 , 2g当 0g 紫 0g 山茱 萸 3 , 骨 、牡 蛎各 0g 龙
年 前因感 冒后 出现 胸前区刺痛 症状, 就诊 时患者胸前 区刺痛, 向后背 蔓延, 活动及 受凉后易发, 胸闷, 气短, 偶有眩晕, 自汗乏 力 , 寒肢冷 , 下肢轻度水 肿, 畏 双 口干鼻干 , 偶有 耳鸣, 咳嗽, 咳 黄痰 , 纳眠可, 小便量少, 便调, 大 舌淡红, 苔薄 白, 脉沉细弱 。 西 医诊断: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中医诊 断:胸痹 , 证属 肾气亏虚, 阳气虚 衰, 血行瘀滞, 虚火上犯 。治宜活血通脉 、温。 肾潜阳 、纳 气 归 肾、利 水消肿 。方用潜 阳封髓丹 并五苓散加 减 :制 附子 2 , 甲 1 , 0g龟 5 g 黄柏 1 , 5 g砂仁 1 , 草 1 , 2g甘 5 g 茯苓、茯苓 皮 各 3 , 0 g 猪苓 1 , 5 g 泽泻 1 , 白术 2 , 5g 炒 0 g 桂枝 1 , 2 g 丹参 1 , 5 g 当归 1 , 5 g 黄芪 6 , 0 g 大枣 1 0枚, 生姜 6片 。水煎服, 每 日 1剂。7剂后复诊时, 患者胸前 区刺痛 明显减 轻, 体力恢复, 小便量增 多, 余症 皆好转 。守方加 白芍 3 , 0 g 继服 7剂。再诊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这个配方出自郑钦安先生的,全方由“西砂仁(姜汁炒)附子龟板二钱,甘草五钱”四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的作用在于潜阳宣阴、纳气归肾。

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肾阳虚浮的病症。

正如郑钦安解说道,“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郑钦安这个方子药味极其简单,这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用药方法有些相似,亦有“药少效宏”的特点。

而“潜阳”一名,来自《易经》,在《易经·乾卦》的象词中就有“潜龙勿用”的说法,而郑钦安此处用潜阳,实际上也是“让阳气归入于肾,不要妄动”的含义。

那么这四味中药为何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方中缩砂仁味辛性温,既能温肾下气,能够将漂浮在上的气引入肾中潜藏,且又能化湿行气,宣散中宫的阴邪,为方中君药。

方中附子味辛性热,既能回阳救逆,填补坎中真阳;又能补火助阳,续君火之种;还能散寒止痛,保护真阳火种不灭,为臣药。

方中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滋阴潜阳,帮助引阳入阴,又能益肾强骨,有通阴助阳的作用,为佐药。

方中甘草补中益气、伏火互根、调和诸药,为使药。

综合来看,简简单单的四味药,看上去好像极其平凡,甚至是太过简单,但是细细分析却发现其中包罗万象,气象万千,与仲景伤寒之法如争日月。

补阳不如潜阳(精)

补阳不如潜阳(精)

要跟着受损,于是,渐渐的,肾阴肾阳都不足了。当肾阳虚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手足发凉、腹
中寒冷等情况。 这其实不是脾胃虚寒,而是人的肾阳不足,或者叫
“命门之火不足 ”、“底火不
足”。
怎么办呢?首先要 “潜阳 ”,也就是要把耗散在外的肾阳拉回来,使其回到肾中;同时还要在
滋养肾阴, 只有肾中有精才能留住肾阳, 使肾阳不至于过,可与滋肾丸、封髓丹、潜阳丹。
从此条可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 “补肾虚 ”
3、谈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淋症乎?非淋症乎?
阳虚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汤、三才、潜阳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
钱,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气,气化精通,热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
桂,滋肾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专以分利为主也。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
气更容易耗散,而且,南方城市夜生活丰富,夜寐养阴,熬夜则伤阴。一方面是耗阴过多,
另一方面是阳气耗散过度, 最容易使人体质迅速下降, 甚至精神涣散。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
人,的确需要赶紧温肾,滋阴潜阳,桂附地黄丸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养生丸。
那位同道听了, 也深表同意。后来他告诉我, 他也开始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各种虚寒症了,效
黄丸是最好的药。 如果一味用附子理中丸温脾胃, 那么, 只能增加胃火, 根本不管用。 所以,
我把这条经验总结为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
我在南方老家的时候, 发现这条经验对于南方人来说更好使。 很多蔫蔫的人, 让他吃一点桂
附地黄丸,马上来精神,体质各方面都迅速改善。其原理何在?后来我想,南方天气热,阳
潜阳丹者凡十次,单独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潜阳丹凡四次。
在《医法圆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潜阳二方或选之条文),单独提

中医的潜阳大法

中医的潜阳大法

中医的潜阳大法(三)中医的潜阳大法(三)实证方面的潜阳邪瞧盛则实,精气实则虚。

实证方面的潜阳之法,指的就是邪气实的潜阳方法。

对于邪实的问题,不外就是体内的水湿、痰阻、瘀血、二便、食积、气滞等问题。

人体要健康在于气血充足而气机与畅,如有病邪郁滞则气机不畅,于就是就造成了五脏失衡,如果病邪阻滞体内,就会化热上扰,造成阳气上亢。

如果病人体质不虚,治疗在于消散病邪就可,但病人体虚,则要在消邪同时潜阳。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热不能散,造成热结体内,但此时病人元气还就是充足的,于就是治疗上在于通便,于就是用“承气汤”;如有瘀血闭结使大便不通的则用“桃核承气汤”。

到了清代的温病学说,弥补了伤寒的不足,考虑到内热会伤阴,于就是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通腑泄热(比如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生地、玄参之类的治疗),使通腑而不伤阴。

但就是对于阳虚造成气化不利的大便秘结问题,论之较少,古人多以巴豆来治疗,但《千金方》中则用泄下的大黄与温阳的干姜附子结合为用来通阴寒之结,但这些都祛病降气之法,而不就是潜阳之法。

潜阳之法针对的就是下元肾气亏虚的情况。

实证的潜阳,就是肾气亏虚,又见明显的邪实之治。

化湿潜阳化湿,考虑的就是一个化字。

有运化、转化之意。

化湿上,前人总结出来主要有芳香化湿与苦温化湿两种方面。

芳香化湿就是以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药的治疗。

芳香药,指的就是这种药用我们的鼻子闻着,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气香能通,湿邪之性粘滞,所以用芳香药来散通郁结气机,使湿邪化开。

而苦温的燥化,则就是用苍术、白术、厚朴之类苦味而性燥的药来对抗体内的湿邪。

前人很多本草学中说苦能燥,认为黄连、黄芩之类也算就是燥湿药。

这就是前人为了说明一个事情而举例罢了。

湿为阴邪,苦寒之药来燥湿,这就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本人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上来瞧,如果病人见舌苔滑腻的寒湿之邪而用黄芩、黄连之属的苦寒药,只会更加重湿邪,因为寒药伤阳,阳气一伤,则气化更不利,水湿更甚。

那气就是见黄腻苔,用苦寒燥湿的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的论述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的论述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的论述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论述如下:
1. 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阳气未衰,皆可以回阳。

2. 真阳将脱,阴气已盛,皆不能回阳。

3. 阳虚体质,阴气内盛,真阳欲脱,皆可以回阳。

4. 阳虚体质,阴气不盛,真阳不脱,皆不可回阳。

5. 久病患者,阴气已衰,阳气已散,皆不可回阳。

6. 急性患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皆可以回阳。

7. 温病患者,阴气已盛,阳气已衰,皆不可回阳。

8. 疟疾患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皆可以回阳。

9. 慢性虚弱患者,阴气内盛,阳气欲脱,皆可以回阳。

10. 急性热病患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皆可以回阳。

总之,郑钦安认为回阳需要抓住时机,在阳气未散、阴气未动、真阳未脱的时机进行回阳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如果错过了时机或者体质不符合回阳的条件,则不能进行回阳治疗。

中医的潜阳大法(一)

中医的潜阳大法(一)

中医的潜阳大法(一)中医的潜阳大法(一)潜阳概论中医学的两个特点,一是气一元论,二是天人合一。

气,就是精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物质,人亦是由精气组成。

人活一口气,气聚则活,气散则死,所以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病,总是保元气为第一要务。

因为治病的目的是为了活命。

肾藏精,这精,指的是精气。

可以理解肾是人体精气的库存,虽说人体的元气要充于周身才能气化而维持生命活动,但精气的库存则在肾,所以养生及治病,总是在时时顾及肾气根本。

精气在人体内的运转规律是,存于肾,疏泄于肝(肝为肾气升发的门户),升于脾,输布于肺,随心(血)充于周身。

再通过六脏的通降功能,使气下降归于肾,这样形成一个升、降、出、入的气机大循环周转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所了精气要时时潜藏于肾中,才能发挥正常的生命机能,如果肾中精气不能潜藏,阳气就会上亢,形成众多疾病。

比如脑溢血的中风、咳喘等疾病。

所以潜阳大法,是中医治病的一大重要法则。

但对于潜阳法,很多人认为仅是用磁石、珍珠母、龙骨等重镇作用的中药,结合温阳的中药谓之潜阳,这是很局限的。

其实,只要使精气降潜于肾的一切治疗方法都是潜阳法。

所以潜阳法要符合以下两点,一是要固肾养肾,二是精气在体内运转的道路要畅通。

比如用承气汤泄下,虽说是促进气机的下降,但没有结合固肾养肾,不算是潜阳;如果只用重镇药和温阳药的结合,不疏通气机动转的通路,也不算是潜阳。

所以潜阳法和降气法是有本质区别的,降气在于通利下气,而潜阳在于固养肾气为基础。

临床上看到很多人治疗失眠,起手就是重镇肝火,治疗三五天效果明显,但是过些时间反见胃脘痞胀不舒(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胃的通降得以脾的升清为基础,如果脾不升清,则胃不能化食而所机不降。

脾主升发气机,过用重镇,使脾不能升清,于是胃就失于通降,于是就见胃脘痞胀)、口苦、心烦,失眠反而加重。

由是可以知道,潜阳之法,要面对很多客观实际问题。

本人从治病过程中总结出来,潜阳大法有虚,有实,有错杂。

潜阳丹加味治疗抑郁性失眠

潜阳丹加味治疗抑郁性失眠

潜阳丹加味治疗抑郁性失眠导读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潜阳丹【歌诀】潜阳附子与龟板,砂仁炙草四味研;虚阳上越龙火奔,阳潜入下皆可安。

【出处】《医理真传》。

【组成】西砂仁一两(30g),附子八钱(24g),龟板二钱(6g),甘草五钱(15g)。

【用法】水煎,温服,每天1剂。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虚阳上浮证。

【评按】《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

”祝味菊认为:“阴平阳秘,是日平人,盖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诚千古不磨之论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祝味菊医案经验集》。

由于阳虚,其阳不能秘潜,阳虚则阴盛,阴盛则格阳于外,阳虚实乃是阴盛所致。

潜阳丹一方,纳气归肾,潜阳入水,以复之常人“阴平阳秘”的状态。

因此,本方受到火神派学习者的广泛应用。

如张存悌教授,将郑钦安之方进行化裁,取名为通用潜阳汤(附子、砂仁、干姜、肉桂、龟甲、炙甘草),其不仅有潜阳作用,还有引火归原及收纳阴火之作用(《中国中医报》)。

【临床验案】失眠伴精神抑郁症案——潜阳封髓丹加味。

刘某,女,40岁,教师。

2007年5月12日就诊。

病人有精神抑郁症病史10年余,情绪低落,失眠,彻夜难以入睡,长期用抗精神抑郁症药、地西泮(安定)类药物,而且药物越服量越大,但效果越来越差,痛苦难忍。

现症见:情绪低落,畏寒肢冷,身体稍胖,气短懒言,白天头目昏沉,无精打采,夜晚上床则头脑清晰,无法入眠,彻夜烦转不安,舌淡胖,脉沉细无力。

证属肾阳虚衰,阳气外越。

治宜温阳潜镇。

方用潜阳丹加味。

药用:附子30g(先煎),龟甲10g,砂仁10g,炙甘草10g,黄柏1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石菖蒲20g,甘松10g,山茱黄30g。

3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5月14日):服药之后,可以安静入睡,第2天精神较好,是10年来从来未有过的现象,要求继续服药。

原方10剂,附子加至50g。

三诊:连续服用上方近2个月,停药观察,可以安静入眠,且第2天精神很好。

潜阳封髓丹医案

潜阳封髓丹医案

潜阳封髓丹医案导读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五官阴火医案案例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五官阴火医案案例1.苑某,男,78岁。

2008年7月23日初诊:口疮反复发作50年,此起彼伏。

舌有裂纹,渗血,牙痛,耳鸣,咽干,口苦,目干涩,便干三五日一行,尿黄,屡服牛黄解毒片无效,形瘦面晦。

舌淡胖苔略黄,脉右弦滑寸弱,左沉寸弱尺旺。

分析五官皆见肿痛火形,唯舌淡胖,左脉沉寸弱尺旺显露阳虚本色,判为虚阳上浮,处方潜阳封髓丹:砂仁30g,附子15g,黄柏15g,炙甘草30g,炮姜30g,牛膝20g,肉桂10g,竹叶10g,通草10g,白术30g,磁石45g,陈皮10g,丁香10g,泽泻15g,细辛5g。

7剂。

复诊:口疮各症均见减轻,大便一日一行,唯遗耳鸣,继服7剂,各症大多平伏,停药。

半年后因丧女悲伤,各症又见复发,仍以上方再投,药物稍有出入,亦收速效。

按:此证目、舌、口、鼻、耳俱见肿痛火形,可以说五官七窍皆有“火”证,临床并不少见,我称之为“五官丛集性阴火”,其症此起彼伏,缠绵不愈,总由阴盛逼出元阳所致。

个中道理,郑钦安说得好:“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唯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

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

如经络之虚通于目者,元气即发于目;经络之虚通于耳者,元气即发于耳;经络之虚通于巅者,元气即发于巅,此元阳发泄之机。

”俗医不知阴火,用尽滋阴泻火凉药,没个治好。

2.李某,男,55岁,某局局长。

口腔、舌边、嘴唇溃疡反复发作3年,此起彼伏。

伴有鼻腔燎灼感,咽痛色红,偶有耳鸣时胀或目赤,可以说五官七窍皆见“火形”。

胃时胀痛,便黏,尿黄,舌淡胖润,脉浮滑寸弱。

患者系中医“票友”,早年患过肺结核,素来研究中医,自以为病属阴虚燥热,屡服滋阴之品多方治之不效。

余之老同学白某为该局副局长,介绍他来求诊。

告以诸症所示皆阳虚而非阴虚,滋阴治法是南辕北辙。

此乃阴火上僭,所现五官肿痛火形皆系假火,当以温潜法治之,处以潜阳封髓丹加味:砂仁25g,附子30g,龟板10g,肉桂10g,黄柏10g,炮姜20g,牛膝15g,磁石30g,麦芽30g,茯神30g,炙甘草30g。

潜阳封髓丹加味临床应用举隅

潜阳封髓丹加味临床应用举隅

潜阳封髓丹加味临床应用举隅冯保斗【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2页(P1020-1021)【作者】冯保斗【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高新区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917.5火神派的潜阳封髓丹是近年常用于治疗“虚阳上浮”诸病的重要方剂,方由附子、砂仁、龟甲、黄柏、甘草组成,具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补益三焦、折伏虚火功效,主治阳虚导致阴盛于下,孤阳僭浮于上的诸症。

辨证得当,用之无不随手奏效,介绍如下。

潜阳丹首见于郑氏《医理真传》,由西砂仁一两、附子八钱、龟甲二两、甘草五钱组成[1]。

具有回阳祛阴、收纳真气的作用,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郑氏谓“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封髓丹一方,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2]。

由黄柏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组成。

具有降心火,益肾水之作用。

郑氏《医理真传》云:“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永固,故曰封髓。

”[1]后来由吴佩衡首创将原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合成一方,起名为“潜阳封髓丹”,为后世医家广为习用。

潜阳封髓丹为潜阳丹加黄柏或封髓丹加附子、龟板而成。

与潜阳丹比较而言,加黄柏后,既增加了原方苦甘化阴之功,又有“反佐”之义。

与封髓丹比较而言,加附子则增强扶阳抑阴之功,加龟板则有能沟通阴阳之力。

因而两方相合,组方更加缜密,药专效宏,法简理深。

例1:林某,女,68岁。

两胁反复发热感多年,每当心情着急时发作,发作时并鼻干如冒火,手足心热,便溏,舌淡胖润,苔青白,脉弦似数而软。

潜阳汤治病的秘方

潜阳汤治病的秘方

潜阳汤治病的秘方潜阳汤治病的秘方转载▼标签:健康温阳益肾,潜纳浮阳,引火归原。

主治脾肾阳亏,逼阳上浮、外越导致口疮、咽炎、牙痛、发热、各种血证等诸多病症。

试试通用潜阳汤治病的小秘方。

如何帮你轻松摆脱病症的困扰。

组成附子15克(先煎),干姜15克,肉桂10克,砂仁10克,龟甲1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温阳益肾,潜纳浮阳,引火归原。

主治脾肾阳亏,逼阳上浮、外越导致口疮、咽炎、牙痛、发热、各种血证等诸多病症。

用法水煎服,日服2~3次。

方解本方为火神派宗师郑钦安所制潜阳丹基础上加干姜、肉桂而成。

方以附子、干姜、炙甘草即四逆汤温扶脾肾阳气用为主药;肉桂协同主药功专温肾而为辅药。

另遣砂仁宣中辟阴,纳气归肾,龟甲通阴助阳,兼有潜镇之功,合为佐药;炙甘草补火伏土,调和诸药而为使。

加减阳虚甚者附子、干姜可相应加大剂量至30~90克;水湿偏甚如泄泻、浮肿可加茯苓30克,泽泻20克,兼有引归之功;若有痰饮加入半夏、苍术以化痰湿;下焦见有热象如尿黄、尺脉偏浮等加黄柏15克;见有心烦、口干等伤阴症状者加红参10克;发热可加童尿、猪胆汁咸寒反佐,引阳入阴;凡见虚阳上浮如咽痛、口疮等症均宜冷服;多汗欲脱可加山萸肉、白芍酸敛以收之;血症再加炮姜30克,血余炭30克以温摄止血;凡见惊悸烦躁者可加磁石、龙骨、牡蛎等介石质重之品以潜镇之;兼见表证参入麻黄、细辛、生姜等辛温开表。

临床运用虚阳上浮外越诸症乃由阴盛阳衰,虚阳浮越而致,虽见肿痛火形之种种热象,皆系假象假火,人多误辨阴虚阳热而误治,临床屡见不鲜,关键在从神色舌脉一派阴色阴象中辨之。

本方为治虚阳上浮外越诸症之通用之剂,在郑氏潜阳丹基础上加味而成,用治各种阳虚阴火之证有执简御繁之妙。

本方关键在于附子剂量要应用适度,随病情程度加大剂量,针对病症灵活加减,恒可收获良效。

(编辑:张蔚蔚)关于潜阳封髓丹的临床使用文章推荐等级:发表者:杨建发表时间:2011-07-13 09:45访问人次:584人笔者从事中医临证四十年,研究强化疗法治疗肿瘤与疑难杂症,回忆初接触中医临床,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经常浮现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虚火症,因初出茅庐,阅历浅薄,偶尔出现误诊之偾事,关键在于不能准确地运用中医八纲辨证。

潜阳

潜阳
按:丹溪曰主封藏者肾,主疏泄者肝,两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而动,动则精自走,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也。可见遗精一症,涉及肾之封藏、肝之疏泄、心之守神等,而其间之主导,可分属心失所主和相火妄动两大病机。潜阳封髓丹除了主方抓住阳虚之命火不潜为治疗根本以外,方中肉桂有壮心所主之能,龟板、龙牡等均有重镇安神、交通心肾之功,故投之后使阳气振作而得潜藏,不致躁扰不安,肾水得温、肝木得达、心火得主,故对此遗精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郑钦安的潜阳丹方相比,原来8钱(24克)增加到了100克,附子用量的大大增加,突出加强了本方的温肾补命火之功效。
潜阳丹中龟板原来2钱(6克),现在增加到15克,而且改为灸龟板,增强了潜阳入阴、镇摄虚火的功效,而又降低了对部分中焦虚寒者脾胃功能的不良影响。
封髓丹中黄柏原用1两(30克),现改用炒黄柏,减其量为4-10克,在泻相火、坚阴气、调和水火的同时,也是防止其过于苦寒而损伤阳气的一种做法。
从潜阳封髓丹的整个处方构成来看,始终抓住肾水虚寒、相火越位这一病机来温水潜阳,由于组方严谨,配合得当,此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潜阳封髓丹除了针对上热下寒,诸窍上火明显,能有效地温肾水潜镇越位相火外,还可大量运用于临床内科诸多杂证。所谓疑难杂证,多于久病,治之不当或失治,波及多个系统的综合征,有器质性和功能性错杂的病理反应。对此,中医治疗一定要以治本为主,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若仅注重标证的治疗或所谓对症处理,是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病机,收到远期疗效的。
3)遗精
张某某,男,22岁2007年1月初诊。中医学院学生,一年前开始梦遗,曾自服知柏地黄丸、四逆汤等,效不显,严重时一周梦遗5-6次。刻诊:神疲乏力,面色夹青,畏寒肢冷,易上火。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双尺无力。投以潜阳封髓丹合补肾汤,川附片100g,灸龟板15g,细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补15g,炒白术15g,生龙牡各20g,紫石英20g,续断30g,杜仲20g,菟丝子2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2007年7日重遇患者,言自服此方数周后,诸症消失。

潜阳封髓丹治疗高血压

潜阳封髓丹治疗高血压

潜阳封髓丹治疗高血压
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5.潜阳封髓丹
封髓丹加党参、龟板、怀牛膝、杜仲、泽泻、丹参。

郑氏用封髓丹治疗头痛。

受费伯雄的治疗邪火的加味三才汤启发,杜教授将其略加减而命名为潜阳封髓丹,组方寓潜阳丹之义,用于治疗肾虚不固、风火相煽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其功用为纳气归肾,潜阳息风。

本方不同于单纯滋阴息风的镇肝熄风汤,在于其滋阴时固阳,体现了阴平阳秘原则,可谓潜阳之另一法。

**、男、42岁,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半年,虽服西药能控制血压,但终日头痛、头目昏沉,观之前医多用活血化痰、滋阴息风之品,收效甚微,其症并见精神疲倦,多汗,夜尿1-2次,舌淡红,苔浮黄腻,脉细弦。

处方:黄柏(盐水炒)、怀牛膝、丹参、泽泻各10克,炙甘草克,砂仁、党参、龟板(先煎)、杜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1周后头脑清爽。

按;众人皆知阴虚阳亢而用滋阴潜阳之法,不知阳亢者阳亦易散于上,如单纯滋阴及介类潜阳,久则易伤阳碍阳,浮散之阳岂能回纳,此为只有结合回阳潜阳,才能治本以调和阴阳。

百病根治神方:潜阳封髓丹

百病根治神方:潜阳封髓丹

百病根治神方:潜阳封髓丹虽然称谓“百病根治神方“,但临证时要全面把握,辨证施治!“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

(《医理真传卷二》)。

“封髓丹”:黄柏30g,砂仁21g,甘草9g。

本方原出于元代《御药院方》,功能“降心火,益肾水'。

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医理真传卷二》)。

广泛用治真气上浮各症,如鼻渊、鼻浊,“予治此二证,每以西砂一两,黄柏五钱,炙草四钱,安桂、吴萸各三钱治之,一二剂即止。

甚者,加姜、附二三钱,屡屡获效。

'头痛偏左偏右者,“予常以封髓丹加吴萸、安桂,屡治屡效。

”还用治目中五彩光华等多种病症,难以枚举。

我在临床上也遇到很多上热下寒之寒热错杂证,常用《伤寒论》之黄连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取效。

近期从一患者自学自用该方治疗鼻炎、睡眠获效得到启发,立即去翻郑钦安的书,并细细玩味,然后即在临床运用,第一例是12区20床90岁之人,主诉胸中烦热、口渴、纳谷无味、便干、脚冷,遂用该方加味居然获得奇效,药服2贴,大便得通,胸热,胃口也开,精神振作,不日即已出院了;门诊遇到2例上热下寒的女性寒热错杂的复杂症候也藉此方获效。

因此,领悟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阴阳理论的奥秘:“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从扶阳谈潜阳丹及治验

从扶阳谈潜阳丹及治验

从扶阳谈潜阳丹及治验【摘要】从接触扶阳,到认识扶阳,多角度的认识潜阳丹功效,归纳潜阳丹的病因病机,提出适用症,并提供有代表临床案例,扩大了潜阳丹的治疗范围。

【关键词】扶阳;潜阳丹;治验1接触扶阳缘起:有缘真正接触扶阳,是在2016,经过了三笔一面,顺利加入刘力红老师组织体制外的同有三和班那时开始的。

在刘老师的指引下,知道了扶阳,知道的郑钦安,开启我扶阳的理路。

2认识扶阳:扶阳法脉的开山始祖为清朝郑钦安,他写下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悲天悯人,窥透阴阳之道,伤寒的立法垂方之美,并著书立说。

开启了扶阳学派。

2.1理论来源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周易》《伤寒论》《陈修园医学全书》。

“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

余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

[1]”“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

其中分阴阳实据,用药活泼圆通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

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仅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其气之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补足修园先生之未逮。

”2.2阴阳难辨及辨的必要性2.2.1阴阳难辨阴阳难辨,郑氏即在序言中已经指出。

而由于辨认不明,杀人无算。

仲景的心法郑氏窥得,郑氏曰:真是仙心仙眼,窥透乾坤之谜;立方垂方,实为万世之师。

郑氏云:“医学一途,不难以用药,而难以识症。

亦不难以识症,而难以识阴阳。

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侯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

”“历代注家,俱未将一阳潜于水中底蕴搜出,以致后学懵然无据,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

”“究竟仲景心法,一毫不识,开口即在这五行生克上论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

余为活人计,不得不直切言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潜阳大法(三)中医的潜阳大法(三)实证方面的潜阳邪看盛则实,精气实则虚。

实证方面的潜阳之法,指的是邪气实的潜阳方法。

对于邪实的问题,不外是体内的水湿、痰阻、瘀血、二便、食积、气滞等问题。

人体要健康在于气血充足而气机和畅,如有病邪郁滞则气机不畅,于是就造成了五脏失衡,如果病邪阻滞体内,就会化热上扰,造成阳气上亢。

如果病人体质不虚,治疗在于消散病邪就可,但病人体虚,则要在消邪同时潜阳。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热不能散,造成热结体内,但此时病人元气还是充足的,于是治疗上在于通便,于是用“承气汤”;如有瘀血闭结使大便不通的则用“桃核承气汤”。

到了清代的温病学说,弥补了伤寒的不足,考虑到内热会伤阴,于是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通腑泄热(比如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生地、玄参之类的治疗),使通腑而不伤阴。

但是对于阳虚造成气化不利的大便秘结问题,论之较少,古人多以巴豆来治疗,但《千金方》中则用泄下的大黄和温阳的干姜附子结合为用来通阴寒之结,但这些都祛病降气之法,而不是潜阳之法。

潜阳之法针对的是下元肾气亏虚的情况。

实证的潜阳,是肾气亏虚,又见明显的邪实之治。

化湿潜阳化湿,考虑的是一个化字。

有运化、转化之意。

化湿上,前人总结出来主要有芳香化湿和苦温化湿两种方面。

芳香化湿是以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药的治疗。

芳香药,指的是这种药用我们的鼻子闻着,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气香能通,湿邪之性粘滞,所以用芳香药来散通郁结气机,使湿邪化开。

而苦温的燥化,则是用苍术、白术、厚朴之类苦味而性燥的药来对抗体内的湿邪。

前人很多本草学中说苦能燥,认为黄连、黄芩之类也算是燥湿药。

这是前人为了说明一个事情而举例罢了。

湿为阴邪,苦寒之药来燥湿,这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本人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上来看,如果病人见舌苔滑腻的寒湿之邪而用黄芩、黄连之属的苦寒药,只会更加重湿邪,因为寒药伤阳,阳气一伤,则气化更不利,水湿更甚。

那气是见黄腻苔,用苦寒燥湿的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很多妇科炎症病人,用黄连、黄柏之类的药来治疗,反而越治越重,如果在苍术、藿香等芳化(苍术虽说是苦燥药,但气味雄烈,也有明显的芳化作用,所以丹溪治疗体虚有湿的外感病人,多以补气药中加用苍术为治,可见苍术是可以外透的作用,这主要在于苍术的气味雄烈。

可看《古今医案》《名医类案》等书中善于丹溪先生的有关病案)有前提下,加用黄连、黄柏之属,则效果明显提高,所以治疗湿邪,在于“温”化,温性的药才能对抗阴性的湿邪。

某妇,32岁,慢性盆腔炎数年,久治不愈。

如见病情发作严重进,治疗时效果明显,但服药后见胃脘痞胀不舒,大便粘滞更明显。

2009年我在金华九德堂坐诊时,病人找我治疗,我见前方,主要用大血藤、败酱草、金银花、板兰根、黄连、黄柏、生薏仁等寒凉药为治。

无湿不成炎,无热不成炎。

炎症总不外是湿热为患,慢性盆腔炎亦一样是湿热之邪。

治疗时热邪要清,而湿邪则要温,这是一种寒热错杂的病情,治疗上也一样得寒热错杂来治疗,单纯用性寒的清热药治疗,对于热邪会有效果,但寒凉之药会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对于湿邪则反而不利。

这是各类慢性炎症久治不愈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见病人舌淡暗而胖,水样滑的舌苔,脉像沉细而涩,这是明显的寒瘀和寒湿互结为患,热毒之邪,不外是瘀结日久所化,治疗上在于化湿攻瘀为主,清热解毒为辅。

病人还并见腰酸疼,两腿无力,心烦失眠、小腹隐痛下坠。

这是因为久服寒凉药伤了肾中阳气,使清阳下陷。

内内结之湿邪化成热毒,上浮的热不能下潜,治疗要使盘踞的湿邪得化,气机下降的路才能通畅。

因病邪重,治疗重点在于攻邪为主。

我用生黄芪、苍术、厚朴、陈皮、益母草、莪术、香附、败酱草、黄芩、皂角刺、石菖蒲、狗脊。

处方中我生黄芪和狗脊用60克,病我久病懂医,见此而怀疑不敢接受。

我说明病情的原理,才接受治疗。

没想到服药一剂就大见好转,平时酸疼的腰亦明显的缓解。

上思路调整处方治疗近三个月而愈。

本案病人,有几个特别,一是久病及肾;二是久服寒凉伤肾;三是湿邪明显。

虽说肾气不足是根本,但因湿邪明显,补肾不得力,所以治疗上不能过用补肾药,而是只用一味狗脊。

而促进阳气下潜,则用败酱和黄芩两味寒凉药来降气机。

后来湿邪渐去,于是减少化湿药的用量,加菟丝子、枸杞子等药固肾养精以善后。

利水潜阳一说到利水潜阳,很多学中医的马上就会想到“真武汤”但真武汤不是潜阳的思路,则是温阳利水的思路。

因为附子不能补肾。

有人会说“难道肾气丸不是补肾药?肾气丸中不是用到了肉桂和附子嘛?”但单纯用附子和肉桂的燥药,真的能补肾嘛?肾气丸中如果少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用附子和桂肉能补肾嘛?看一个药方,不是片面看一味药,而是要从整体性来看。

附子是不能补肾的,只是因为药性温热来振奋阳气。

但单纯用附子来振奋阳气,效果也不好的,如果“四逆汤”中少了干姜,就不成四逆汤了。

因为脾主升发,干姜温中,中阳得温,阳气才能马上升发而产生回阳救逆的功效。

四逆汤中的三味药,其中的灸甘草和干姜都是脾药,不是肾药。

可见要回阳,在于温阳和温脾同时进行才行。

而真武汤中只用附子来温阳,不外是为了促进气化和利水不伤阳而已,并没有起到利水补肾的效果,所以真武汤不是潜阳的思路。

某男,75岁,慢性肾炎并见心衰,见纳差而呕、尿少(24小时总尿量不足100毫升),气喘、胸闷不得卧。

大便已数日没解。

脉弦紧有力而数。

对此危重症,治疗上得大补大攻,大开大合的思路,平常的小剂量治疗不能起死回生。

生黄芪、炮附子、干姜、泽泻、茯苓、猪苓、牵牛子、藿香、厚朴、菟丝子、补骨脂、益母草、当归。

病人药后一剂,一天总尿量达到500毫升以上,肌酐等指标随之下降,呕吐得解,人能平卧入睡。

但大便还是没解。

因考虑到病人年事高,病情严重,并且大便不通的原因在于水湿之邪内闭气机,使腑气不通。

对于通大便方面,用开塞露外用通润通方法,而不用大黄等通腑药治疗,只用当归来润。

当归对于本案病人来说,要重用,一是因为水湿之邪闭阻气机,血行亦滞,当归能通血而促进行水,重用当归还能润肠通便。

另外当归性润,可以反制大剂利尿药的伤阴化燥。

病人用开寒露后,解出数粒燥结大便,并且微微出了些汗。

再服药一剂,24总尿量已达800毫升以上。

本案病人,用生黄芪、炮附子、干姜温阳,这是本人的一个四逆汤化裁之法,因为传统的四逆汤用炙甘草不利水湿的运化,并且生黄芪的补益力量要大大的强于甘草。

泽泻、茯苓、猪苓、牵牛子利水,以促使气机下行,菟丝子、补骨脂固养肾气。

通腑潜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阳明之气机郁结不通,最易化热上冲,如果病人再见肾元不足,无力制药肝中相火,阳明的热结之气就会和肝的冲发之气相合,此种热邪上冲,病势很急很严重,治疗重点在于通腑泄热为主,再辅以固养肾精。

某男,55岁,素有高血压,脾气急躁。

2010年清明节前昔中风,到金华大医院急诊治疗,诊为脑干血栓,医院考虑到手术的巨大风险,不能手术,只能看病人的造化能不能活过来。

另外病人还并见发烧、大便结秘。

因为医院不能手术,于是病人家属叫我去会诊。

我见病人面色潮红、神志不清、咽中痰鸣。

急用针刺天枢、内庭、行间。

其中内庭和行间用注射用的针头刺血。

针刺后病人稍见好转,再开处方:生大黄、桃仁、当归、生地、菟丝子、肉桂、厚朴、枳壳、玄明粉、地龙、白僵蚕、郁金、石菖蒲。

另外加鲜竹沥兑到煎药的中药汁中服用。

用药不到两小时,病人大便通,还神,体温亦下降。

本案病人的治疗,是一个加味桃核承气汤。

有人会说面对这样的危急病人,内热这么重,怎么还能用肉桂的热药,要知道,邪气闭结气机,还得有辛温的药来散开气机之结滞,肉桂、石菖蒲,都是为了冲开郁结的气机。

《伤寒论》中的桃核承气汤用的是桂枝,因为病人是外感引起,所以用发散的桂枝,而本案病人无外感症,所以用肉桂。

另外肉桂和菟丝子、生地三药合用,在于固养肾元,以免病人过于攻下而造成不良后果。

活血潜阳血瘀会化热,如果遇上一个肾精亏虚的人,多见阳气会上亢。

治疗上一定要活血化瘀,瘀血得化,热邪的根源才能绝,阳气才能下潜。

某妇,35岁,产后失养,又流产两次,平时见腰酸腿软,畏寒、月经后期、不时痛经。

2013年夏天,月经将来之时洗冷水澡,见月经反闭不出,人见烦躁不安,夜里彻夜不眠,胸中有火烧一样的难受,整个人都要爆炸的感觉。

病人到横店四共委找我治疗,见病人舌红,舌尖芒刺,脉像弦涩而数有劲。

治疗当活血通经,使月经顺利外排而热势得消,阳气得潜。

当时给病人针刺内关、血海、三阴交、合谷。

针后病人的烦躁感大减。

再开处方:生大黄、泽泻、桂枝、红花、桃仁、益母草、香附、当归、巴戟天、菟丝子。

病人药后排出大量的黑色瘀血,人沉睡了一天。

次日复诊,见病人神疲无力,脉像软弱而沉,再用补气固肾为主,辅以行血调经治疗。

本案病人瘀血闭阻很严重,不用猛药攻瘀热邪不得速除。

女人的月经,看是红色,但不全是血。

古人说月经是“经水”,这是子宫内膜化后的产后,所以对于排月经时,本人多会加一味利水药,目的在于此。

瘀血内阻的化热,常会见高热。

1998年,我在湖南习武时,师弟陈伟波一次对打时胫骨处撞伤而见一大块瘀血,后为发高烧近四十度。

还有些病人见油菜花开而发疯,亦多见瘀血为患。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亦记录了瘀血化热的病情。

消积潜阳饮食太过会内生食积,但如果素体虚寒的病人受外寒也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食积;情绪不畅,气机不疏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食积。

很多中医一见食积考虑的多是小孩,因为古人书中所说的小儿多积,但没想到成年人的食积情况亦很多。

现在社会说糖尿病患者多,其实很多糖尿病是吃出来,过食而生积热,这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病因。

加上现在社会冰箱里的冰冷食物、水果的生冷寒凉、蜂蜜等粘滞的食物等都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产生食积,所以治疗成年人的疾病,也一样的要考虑到食积的问题。

食积中焦,会使所机的升降失司,食积化热则使上焦邪热不降,下焦肾元失养(后天不养先天),所以治疗上得运中化积为治,这样才能使阳气下潜。

某妇,因和爱人吵架,见胃纳不香,月经来时见行经不畅。

不以为意,没想到因秋天连续十来天的下雨降温,见胃脘痞胀,胸闷等症。

来月经时小腹疼痛不已,且见乳房亦疼痛不已,还有肿块。

于是心中疑虑,到医院检查,患慢性胃炎、乳房小叶增生。

吃了些药,效果不明显。

到了冬天,胃脘痞滞更加严重,且见脸上暗斑明显的增多,到一美容院,美容院里的人说了一大堆关于中医健康方面的知识,病人觉得自己可能是患乳腺癌。

从此心情沉重,胃脘痞胀、胸胁胀痛等症状异常明显。

于是到杭州某大医院检查,还是和义乌医院检查的结果一样。

再到美容院去,美容院说癌症检查出来都是晚期转移了,不严重时是检查不出来的。

病人心中更加着急。

于是从此走向了到处乱求医的路子。

2015年一次聚餐,听边上人说我是一个中医,于是伸出手叫我诊下脉,以考考我的水平。

碍于朋友的面子,我把病人的情况说得很详细,病人觉得我是算命一样的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