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15脑干-内部结构-四种核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神经感觉核:接受脑神经传入纤维 脑神经运动核:发出脑神经传出纤维 2)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 红核、黑质 白质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一)脑神经核
(与III-XII对脑神经有关)
(一)脑神经核 (与III-XII对脑神经有关) P256
1. 脑神经核团的性质与脑神经的纤维成 份一致,也分四类 ①躯体运动核(8对):支配舌肌、眼球 外肌和支配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前庭神经核
(二)非脑神经核
(二)非脑神经核
1. 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是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团
(1)薄束核与楔束核 260
位置:延髓下部,薄束结节与楔束结节深面
纤维联系: 分别接受薄束和楔束
内侧丘系交叉 后上行组成内侧丘系 切面高度
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精细触觉
和意识性本体感觉 薄束核 楔束核
(2)下橄榄核
功能:支配外直肌
展神经核
4)三叉神经运动核:263
位置:脑桥
性质: 纤维联系: 加入三叉神经 下颌神经 皮质核束 三叉神经运动核 功能:支配咀嚼肌等
上丘
下丘 脑桥中部切面高度
5)面神经核:263
位置:脑桥 性质: 纤维联系: 面神经 皮质核束
切面高度
上丘 下丘
功能:支配表情肌等
面神经核
6)疑核:261
(四) 脑干网状结构
1. 概念: 在脑干内,神经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布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群。
2. 结构特点:
1) 神经纤维纵横交错,神经胞体分散其中。
2)神经纤维联系广泛,胞体大小不一。 3)功能复杂,涉及睡眠觉醒的周期、对运动的调控及各种内脏 活动的调节,如心跳中枢、呼吸中枢
3、网状结构的核群 1)向小脑投射的核群 2)中缝核群 3)内侧核群(内侧区) 4)外侧核群(外侧区) 4、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 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 投射。对于维持睡眠-觉醒状态起决定作用 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核团是: 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锥体束的功能:是大脑皮质运动 区发出的控制全身骨骼肌随意运动的 下行纤维束
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 8对
8=6.5+1.5
只有
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 受单侧支配
(2)起自脑干的下行纤维束
红核脊髓束:起自对侧中脑红核,发出后立即交叉到对侧下行,止于脊髓灰质; 顶盖脊髓束:起自对侧上丘,发出后立即交叉到对侧下行,止于脊髓灰质; 前庭脊髓束:起自脑桥前庭神经核,止于脊髓灰质 网状脊髓束:起自脑干网状结构,止于脊髓灰质
内侧与外侧的关系。 ③ 核团的排列规律:内侧为躯体运动性的脑神经核(前 角)、中间为内脏运动性脑神经核(侧角)、外侧为感觉 性脑神经核(后角)。
3. 脑神经核的位置、性质、纤维联系、功能
(1)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
1)动眼神经核:267
• 位置:中脑上丘阶段 • 性质: • 纤维联系: 动眼神经 皮质核束 • 功能:支配5块眼外肌, (除外上斜肌和外直肌)
位置:位于延髓的最下端 纤维关系:交叉以上称为皮质脊髓束 交叉以下分为: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交叉的意义: 交叉以上损伤: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的硬瘫 交叉以下损伤:出现病灶同侧肢体的硬瘫
②皮质核束: 起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 纤维下 行 皮质核束 交叉或不 交叉 止于脑干躯体运动核。
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核团是: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 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 疑核、副神经核。
切面高度
红核
(5)黑质 268
位置:中脑脚底和被盖之间 纤维联系: 端脑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
切面高度
功能:是调节随意运动的重要结构 (黑质病变出现帕金森病)
黑质
白质 长的上、下行纤维束
(三) 长的上、下行纤维束
1. 长的上行纤维束 260 (1)内侧丘系 260
经内侧丘系交叉后上行 穿中脑
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干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司道文
中枢神经系统-II

位置:颅腔内 端脑 间脑 分部: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脑干
脑 干
一、位置:
上:间脑 大部分位于颅后窝 下:脊髓 背面:小脑 下 上分三部 延髓 脑桥 中脑
二、外形
1、延髓 背侧面 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部 薄束结节(薄束核) 下部:楔束结节(楔束核) 小脑下脚
2)第四脑室顶
上部:上髓帆和小脑上脚
下部: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三、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神经核)
白质 网状结构
三、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神经核) 1)脑神经核:与后10对脑神经相连
2)非脑神经核:
白质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三、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神经核) 1)脑神经核:与后10对脑神经相连
中央灰质 丘系带 黑质 脚底
锥体束
四、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
(一) 延髓内侧综合症
(单侧损伤,称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 主要损害结构及所致临床表现
1. 锥体束:对侧上、下肢瘫痪
2. 内侧丘系: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3. 舌下神经根:同侧半舌肌瘫痪
反射活动
上丘
(2)下丘 267:
位置:中脑下部背侧 功能:是听觉反射中枢
切面高度 下丘核
(3)顶盖前区(核) 267
位置:中脑与间脑交界处
纤维联系: 接受视束等 动眼神经副核 功能: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分四部 顶盖 被盖
大脑脚 黑质 脚底
(4)红核 268
位置:中脑上丘水平
纤维联系: 大脑皮质的纤维 红核脊髓束 功能:参与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锥体(皮质脊髓束) 之间有Ⅻ出脑 腹侧面 橄榄 其后方有Ⅸ、Ⅹ、Ⅺ出脑
锥体交叉
2、脑桥 基底沟(基底动脉) 基底部(锥体束) 腹侧面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脑桥小脑三角 之间有Ⅴ出脑 有Ⅵ、Ⅶ、Ⅷ出脑
背侧面:构成菱形窝上半
3、中脑 腹侧面
大脑脚(锥体束)
脚间窝 有Ⅲ出脑 中脑水管
背侧面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下方有Ⅳ出脑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4、第四脑室 •位置: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
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交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 顶:经正中孔(1)和外侧孔(2)
通蛛网膜下隙
•构成: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后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髓纹、前庭区(前庭神经核)、听结节(蜗 神经后核)、面神经丘(展神经核)、蓝斑、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 核)、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
接受迷走神经的纤维
孤束核
切面高度
(5)躯体感觉核
1)三叉神经中脑核 267:
位置:中脑 功能:与咀嚼肌的本体感觉 传导有关
切面高度
2)三叉神经脑桥核 264:
位置:脑桥中部 性质: 三叉丘系 纤维联系:
三叉神经节的 中枢突(感觉根)
三叉神经脑桥核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感觉
3)三叉神经脊束核 260:
②内脏运动核=副交感 (4对) :支配
心肌、 平滑肌、腺体 ③躯体感觉核(5对) :接受头面部的
感觉、内耳的平衡觉和听觉纤维
④内脏感觉核: (1对)
2、脑神经核排列规律 255
①脑神经核的高度与该脑神经相连的部位基本一致 ②脊髓的中央管到脑干后,从后正中沟裂开,向两侧展开形
成菱形窝,原来脊髓灰质前角、侧角、后角到脑干则变为
头部姿势之间的协调
2. 长下行纤维束 260
(1)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①皮质脊髓束:
起自大脑半球躯体运动区 内囊 中脑脚底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经锥体交叉 下行止于 前角运动细胞 交叉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侧束 不交叉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脑干各段面都可见到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性质:副交感
发出纤维:加入动眼神经 功能: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切面高度
上丘
下丘
动眼神经副核核
2)上泌涎核:263 位置:脑桥下部 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 性质:副交感
功能:支配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分泌
上泌涎核
3)下泌涎核:261
位置:延髓橄榄上部
发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性质:副交感
功能:支配腮腺的分泌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2)脊髓丘脑系≈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束在脊髓上行 脊髓丘系 延髓
中脑
组成
脑桥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和粗略触觉
丘系带
脊髓丘系
(3)三叉丘系 264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功能:传递对侧头面部痛、温、触(包括精细 越边至对侧上行 组成三叉丘系
腹后外侧核
•起始核团: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 穿脑桥
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丘系带
楔束核 薄束核 楔束 薄束
内侧丘系交叉
①位置:在延髓 ②纤维来源: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 的纤维左右交叉形成。 ③纤维去向:上行组成内侧丘系 ④交叉的意义: 交叉以上损伤出现对侧的深感觉 障碍,交叉以下损伤出现同侧的深感 觉障碍。 内侧丘系的功能: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 细触觉
位置:延髓
疑核
性质: 纤维联系: 皮质核束 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
功能:支配软腭、咽、喉、骨骼肌
切面高度
7) 副神经核:261
位置:延髓
副神经核
性质: 纤维联系: 副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及腭、喉肌
切面高度:锥体交叉
8)舌下神经核:261
位置:延髓
性质:
纤维联系:
舌下神经 皮质核束
切面高度
功能:支配舌肌
舌下神经核
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I
• 动眼神经核 • 滑车神经核 • 展神经核 • 舌下神经核
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II
• 三叉神经运动核 • 面神经核 • 疑核 • 副神经核
内脏运动性 脑神经核
(2)内脏运动核 (副交感低级中枢) 1)动眼神经副核(E-W核)267
位置:中脑
下泌涎核
4) 迷走神经背核 261: 位置:延髓 性质:副交感 发出纤维:加入迷走神经 功能:支配胸、腹腔内脏平滑肌、
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切面高度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运动核
• 动眼神经副核 • 上泌涎核 • 下泌涎核 • 迷走神经背核
感觉性(内脏、躯体) 脑神经核
(3)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261 位置:延髓 性质:内脏感觉 功能:接受舌咽、面神经味觉纤维
3)对内脏运动的调节
三、 脑干各部代表性横切面
(一)锥体交叉阶段横切面 258
三叉神经脊束核
薄束与薄束核 中央灰质
副神经 核
锥体束
锥体交叉
切面高度:锥体交叉
(二)内侧丘系交叉阶段横切面 258
楔束核
薄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锥体束 内侧丘系交叉
丘系交叉切面高度
(三)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 259 迷走神经背核 舌下神经核 小脑下脚
前庭神经核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锥体束
切面高度
(四)脑桥下部横切面 262
(经面神经丘横切面) 被盖部 在横断面上分两部 基底部
切面高度 展神经核 小脑下脚
面神经核
斜方体
锥体束
(五)中脑上丘阶段横切面 266
分四部 顶盖 被盖 切面高度
大脑脚 黑质 脚底 上丘(顶盖区)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红核
切面高度 上丘 下丘 动眼神经核
锥体束
260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2)滑车神经核:267
位置:中脑下丘阶段
滑车神经核
性质: 纤维联系: 滑车神经 皮质核束
上丘 切面高度 下丘
功能:支配上斜肌
3) 展神经核:263
位置:脑桥 性质: 纤维联系: 展神经 皮质核束
切面高度 上丘 下丘
260
位置:延髓,橄榄深面 功能: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有关。
下橄榄核
切面高度
2. 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 263
位置:脑桥基底部 纤维联系: 接受皮质脑桥纤维
小脑中脚入小脑
功能:是调节运动的中继核团
3.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1)上丘 267:
位置:中脑上部背侧 功能:是视觉反射中枢,参与完成由声、光刺激引起的
位置:延髓 性质: 纤维联系: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 (感觉根)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4)蜗神经核 263
位置:脑桥下部与延髓上部水平 性质: 纤维联系: 发出外侧丘系上行 接受蜗神经的纤维 功能:传导听觉
蜗神经核
5)前庭神经核 264:
位置:脑桥下部与延髓上部水平 性质: 纤维联系: 上行入小脑、背侧丘脑,下行入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 接受前庭神经的平衡觉纤维 功能:传导位置觉
触觉)
丘系带
(4)外侧丘系 263
蜗神经核
中线上交叉(斜方体) 背侧丘脑内侧膝状体 上行
发出外侧丘系,
经中脑丘系带
功能:传导双侧听觉信息
丘系带
(5)内侧纵束 264
前庭神经核 部分纤维越边
眼外肌运动核 第四脑室底浅层,中线两侧
前庭脊髓束
颈髓节段中间带和前角内侧部
功能:介导眼外肌之间,以及眼球慢速运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