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葡萄架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在葡萄架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前后联系及编者意图
《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新疆民歌,4/2拍,D大调。这首歌曲调活泼欢快,歌词简洁明快,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效果更是增添了浓郁的新疆地方色彩,非常适合学生学习。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为了实现编者意图,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葡萄架下》,初步感受新疆民歌的特点。
(二)认识和感受切分音节奏型,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新疆民歌的曲风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葡萄架下》,感受新疆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切分音节奏型,并感受其作用,正确唱出切分音节奏型的效果。
教材特点:根据对编者意图的理解,教材具有生活化、活动化、情景化的特点。
物质准备主要有: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二、学法指导
根据教材特点,我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活动,主要的学法有:
(一)视、听联想法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利用多媒体所特有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新疆人民表演歌舞时的情景。
(二)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都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表演、合作”等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教法选择
新课程认为: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播放歌曲,引起学生兴趣(引趣)
(二)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激趣)
(三)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兴趣(促趣)
(四)改变评价,保护学生兴趣(护趣)
(五)开放性作业,延续学生兴趣(续趣)
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听、辨、赏到唱,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教学体现全员参与,体现合作探究,体现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开始,在情景中操练,在运用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整节课力求做到:“开课能激趣,讲课蕴情趣,练习有兴趣,结束藏意趣。”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程序
根据音乐教学以听为基础,以唱为中心,以表现为手段,结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学生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疆风土人情,调动学生的“想”,开启音乐思维本课从“弹琴传音符”的游戏开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到游戏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欢快、愉悦的进入到课堂中。在
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出现一幅中国地图,通过老师的富有情境式的讲解,学生了解了新疆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乐器特色等,继而通过欣赏一段热情奔放的新疆舞曲《来吧来吧》,要求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节奏特色,通过学生唱以前课本上学过的及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新疆歌曲,初步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以跳动的音符激荡起学生内心跳动的情感。
(二)节奏律动,调动学生的“动”,体验音乐情感
感受了一番新疆音乐的热情奔放,体验了一阵新疆舞蹈的欢快活泼后,孩子们更有冲动和欲望学习新疆歌曲。每个孩子都是教学的资源,而教师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这些资源。在这一环节,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原唱,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首新疆民歌;接着,老师弹琴并范唱,让学生用心聆听并找出这段旋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节奏。这样便很容易地引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切分音节奏型。(这时孩子们也已对切分音节奏有了初步感知)然后通过“随琴听辨”、“个人模拍”“老师和我一起模唱”以及“打击器乐响起来”等形式对切分音节奏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学唱新疆民歌,调动学生的“唱”,展示音乐风格
古人语:“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体验和感情积淀后要唱好这首歌曲已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用歌声生动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在装饰音演唱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新疆语言
的特色,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即:学习新疆人卖羊肉串的叫卖声,引出学习下滑音和上波音的演唱方法,结合聆听老师的范唱使学生很好的展现音乐的风格。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自信的展现自己,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的“创”,表现音乐文化
怎样表现好这首歌?这一过程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葡萄架下”,通过“奇思妙想我来编”(“帮助老师表现歌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自己选择喜欢的朋友、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因为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了孩子们的手中,这样就使他们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孩子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最大程度地渲泄和释放内化的情感。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新疆,这样升华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主题。
每堂课结束时,都有遗憾。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同行不吝赐教,多多指出本堂课不足之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