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在葡萄架下》

合集下载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富有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节奏的语言,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葡萄架下欢歌笑语的场景。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手法,展现了活泼欢快的氛围;第二乐段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展示了维吾尔族舞蹈的优美姿态。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此外,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葡萄架下》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使学生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感受舞蹈的优美姿态。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第二乐段的分解和弦。

2.舞蹈动作的掌握,特别是维吾尔族的特色动作。

3.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和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和舞蹈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吉他、手鼓等。

3.舞蹈道具:花环、纱巾等。

4.分组标志:不同颜色的卡片或帽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和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展示歌谱。

五年级音乐教案在葡萄架下

五年级音乐教案在葡萄架下

五年级音乐教案在葡萄架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在葡萄架下》,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在葡萄架下》,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音乐的美。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乐谱。

2. 学生准备:提前熟悉歌曲,准备好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 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3. 歌曲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内涵,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葡萄架下的情景。

4. 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在葡萄架下》,加强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色的歌曲,可以是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乐器,为自己创作的歌曲伴奏,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七、评价方式1.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创作和协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2. 学生互评,鼓励彼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馈1. 教师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分析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十、教学总结1. 教师对整个学期的音乐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谣,描绘了人们在葡萄架下乘凉、唱歌、跳舞的美好情景。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首歌曲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内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穿插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增长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感。

2.了解歌曲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掌握。

2.歌曲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描绘的美好情景。

2.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聆听、学唱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单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葡萄架下的美好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民族背景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音高,进行分组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如分组演唱、舞蹈等,巩固所学内容。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富有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

歌曲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为基础,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对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一民族音乐特色的介绍。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演唱、演奏和欣赏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学会歌曲《在葡萄架下》。

2.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提高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演奏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练习法:分组演唱、演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视频、图片等资料。

2.乐器:吉他、手鼓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师简要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在葡萄架下》的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在葡萄架下,人们欢乐的场景,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活泼,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民族音乐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葡萄架下》,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在葡萄架下》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在葡萄架下》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运用音乐表现民族欢乐的氛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视频等资料;使用乐器,如吉他、手鼓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在葡萄架下》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新歌教学:(1)教授歌词: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2)教授旋律: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旋律。

3.实践活动:(1)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比赛。

(2)舞蹈表演: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舞蹈,展示对歌曲的理解。

4.欣赏与讨论:播放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舞台表现力。

在葡萄架下课后反思

在葡萄架下课后反思

《在葡萄架下》课后反思
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具有鲜明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轻松,全曲采用切分节奏使这首歌曲具有舞蹈性。

歌曲主要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架下载歌载舞过队日的情景。

我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的方法导入,通过《我们新疆好地方》歌曲MV观看新疆风景导入课堂。

然后给同学们介绍新疆的特色美食美景以及新疆舞蹈特点,通过跟师学习压腕的舞蹈动作为后面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请同学们听音乐感受大切分节奏,引出铃鼓用铃鼓敲击大切分节奏,让学生充分感受大切分节奏,最后带上歌词用带铃鼓的动作(移颈、压腕)为歌曲伴舞,很好的完成了教学难点。

在最后我除了介绍维吾尔族还给大家介绍其他名族的特色,让大家感受各个名族的独特魅力,使同学们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完成了情感目标。

本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导入时间过长,没有跟琴演唱,在音准上有一些偏差和瑕疵,总的来说还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完善。

郭露平。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作者:李珍珍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7期【教材分析】歌曲《在葡萄架下》具有鲜明的新疆哈萨克音乐特征,以下滑音、上波音为其主要特色。

歌曲为2/4拍,切分音具有强烈的推动感,使得歌者情不自禁跟随舞蹈。

下滑音也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歌曲常用的装饰音,使歌曲极具特色。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常用乐器和音乐特点。

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正确掌握切分音,感受切分音在音乐中的作用。

认知下滑音和上波音等装饰音,并能隋琴掌握它们的演唱方法。

3.能认真听赏歌曲《玛依拉》,体验哈萨克民歌优美动听的韵律。

【教学重点】掌握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教学难点】唱好下滑音、上波音等装饰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前我们先随着热情的维吾尔族歌曲跳一段吧!(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引导生随乐舞蹈)学生随音乐舞蹈师:上节课我们去美丽的新疆转了一圈,认识了解了维吾尔族人们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这里居住着大约47个少数民族,除了维吾尔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生:……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实呀,新疆还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就是刚才大家提到的哈萨克族,今天我们就去那里看一看。

师:我们来看看哈萨克族常用的乐器有哪些?节特根:(图片)琴身长一米左右,类似汉族的古琴和古筝,弹奏起来音量大,音域宽,音色优美动听。

库布孜:(图片)外形和琴声与小提琴相似,演奏方式比小提琴复杂,声音细腻、深沉、柔美,富有表现力。

冬不拉:(图片配冬不拉音乐)哈萨克族最常用的乐器要数冬不拉。

它是用弹拨的方式来演奏的,音量不大,但音乐优美。

现在我们听到这段音乐就是由冬不拉演奏的。

二、学习歌曲1.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旋律特点师:我们了解了哈萨克族的民族服饰和常用乐器,下面一起来听听哈萨克族的歌曲吧。

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学生聆听师:你感受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2/4拍......欢快、热情的师: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在音乐响起后都坐不住了,好像是想跟着音乐跳起来,对,这正是新疆歌曲一个特点,热情、欢快,让人听着忍不住想跟着载歌载舞。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和打击乐节奏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教学难点:表演性歌唱。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欢快轻松、富有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全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队日的情景。

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快乐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过一个快乐的队日,首先,老师先给大家敲击一段节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节奏以及动作,猜猜我们将要去什么地方?1、看一看播放新疆歌曲《在葡萄架下》片段,老师随音乐敲击节奏。

2、说一说师:对了,今天我们在队日里要去一趟新疆.那哪位同学能够把老师刚才敲击的节奏敲击出来呢?生:(先找一位同学在座位上试试再请他上台用铃鼓拍击,然后请全班同学连续拍击四次。

)师:(出示课件)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这样的节奏型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生:热情欢快。

师:没错。

节奏欢快热烈具有舞蹈动感。

其实啊热情开朗的新疆人还个个能歌善舞呢!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边拍击刚才有着浓郁新疆风格的新疆节奏,边编排几个你熟悉的新疆舞蹈动作为音乐伴奏吧!起立(播放《在葡萄架下》伴奏,生拍击节奏并模仿或创编动作)二、学唱新歌1、听一听师:你们的舞蹈啊吸引了一群人。

听,那边葡萄园传来了快乐的歌声,仔细聆听说一说歌曲的给你什么感觉?师:说一说歌曲给你什么感觉?生:2、拍一拍师:你的音乐感受真不错,刚才我们听到来自于新疆一首热烈欢快的《在葡萄架下》,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次我们刚才拍击得节奏,请你用这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我们来试一试(师播放音乐《在葡萄架下》,生伴奏)3、学一学师:你们的伴奏使歌曲听起来韵味更足了!感觉歌曲中的葡萄园里已经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让我们赶紧来唱一唱这首歌曲加入他们摘葡萄的行列中去吧!师:让我们用“来”这个拟声词跟着老师琴声哼唱旋律。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在葡萄架下欢歌载舞的场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

歌曲采用了我国民族五声调式,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仍存在陌生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特点。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伴奏》,理解歌曲的背景及民族音乐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伴奏》,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演示课件,丰富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在葡萄架下-伴奏》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分析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并进行练习。

(3)教授歌曲中的民族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和特点。

3.歌曲讨论:引导学生谈论歌曲背景、民族音乐特点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演唱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5.课堂展示: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五年级下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在葡萄架下唱歌跳舞的美好场景,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充满了浓郁的乡村风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活泼,表现了人们在葡萄架下的欢乐气氛;第二乐段节奏放缓,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歌曲既有难度又有挑战性,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音乐理解和表现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葡萄架下》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音高。

2.歌曲的节奏变化较多,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富有内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示,学生跟随模仿。

3.运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练习、讨论和分享。

4.运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歌曲《在葡萄架下》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教学道具,如葡萄架、舞蹈道具等。

4.准备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便进行示范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让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引导学生谈论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在葡萄架下-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范唱》这首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在葡萄架下,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

歌曲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并能够进行基础的音乐实践活动。

然而,对于新疆音乐风格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疆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范唱》。

2.了解和感受新疆音乐风格,丰富音乐知识。

3.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绘歌曲中的场景。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新疆音乐风格的把握。

3.歌曲中的动态描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歌曲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描绘歌曲中的场景。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范唱。

3.教学用具:如动作卡片、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疆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新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在葡萄架下-范唱》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歌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范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对于歌曲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反复示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在葡萄架下》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歌曲以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为基础,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在葡萄架下欢歌笑语的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学会《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和地域风格。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打击乐器、合唱等,提高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吉他、手鼓等。

3.合唱队服装:女生红色连衣裙,男生白色衬衫和黑色裤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疆的自然风光和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产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同时,播放《在葡萄架下》的歌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2.呈现(5分钟)完整呈现《在葡萄架下》的歌曲,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氛围。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如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节奏变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

歌曲以我国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为素材,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表现了人们在葡萄架下尽情歌舞的欢乐场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和富有特色的旋律描绘了葡萄架下的热闹气氛;第二乐段以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高、节奏、唱名等。

但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此外,学生们的合唱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合唱部分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葡萄架下》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维吾尔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3.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在葡萄架下》的乐谱。

2.准备相关的新疆维吾尔族风土人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4.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手鼓、铃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新疆维吾尔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在葡萄架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湘艺版音乐五下第7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歌曲以我国农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在葡萄架下,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共度美好时光的画面。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朴实,富有生活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唱歌、跳舞,表现出自己的才华。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通过合唱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葡萄架下》,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会二声部合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掌握二声部合唱技巧。

2.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和谐与统一,以及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区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合唱架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谜语“绿叶子,紫丝绦,里面藏着小宝宝”引起学生对葡萄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唱歌曲: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然后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合唱技巧等方面;最后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能力。

小学音乐《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这是一首欢快轻松、富有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

全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队日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快乐心情。

歌曲导入,边歌边舞复习三年级学过的一首《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的依然是一首载歌载舞的新疆歌曲,随后让学生模仿新疆儿童拍手欢迎节奏,抓住歌曲重难点节奏,学生很快被吸引了,都想听听歌里到底唱到了什么?进入本课歌曲学习环节,三听环节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回答问题提示,分段学习,歌谱师生交换学习,降低歌曲学习难度,感受下滑音在歌曲演唱中别有一番风味的作用。

引导学生唱出下滑音给歌曲增添的诙谐感,效果很好。

歌曲欢快轻松,载歌载舞充分让学生感受庆丰收、其乐融融的场面,学生自编动作边歌边舞是本课教学重点。

最后,通过师生交流,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及民族乐器(铃鼓和冬不拉)。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民族的音乐,民族的魅力!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学习气氛较好,需注意的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太随意,不够严谨,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的方向。

《在葡萄架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调活泼欢快,歌词简洁明快,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效果更是增添了浓郁的新疆地方色彩。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聆听,讲解,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2、通过引导、欣赏歌舞,能主动参与新疆歌舞表演,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3、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

学习重点: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曲《在葡萄架下》;学习难点:能主动参与新疆歌舞表演。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打击乐器。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的方式,贯穿全课,让学生从老师的解说、图文说明、合作活动等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人民、新疆特色乐器、吐鲁番自然风情、丰富的物产、新疆语言特色等),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

在葡萄架下教案

在葡萄架下教案

《在葡萄架下》教案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准确的表现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2、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庆祝丰收的快乐。

3、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根据节奏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教学准备:多媒体、铃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课堂,首先,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动起来吧!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乘坐快乐号列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呀,老师手里有几张火车票,要想得到火车票呀得先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哪一组同学要是表现的好就能得到一张火车票。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切分节奏x x x图片)哪位同学能把这个节奏型用手拍打出来。

师:同学们打的不对没有关系,师:这个节奏型的名字叫做大切分,它是少数民族歌曲特有的节奏型,唱法很特别,中间长两边短,声音特点是弱强弱。

跟着老师用手拍打一遍,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来试试,师:我们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拿到了火车票,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坐上火车一起出发吧!(出示新疆图片以及背景音乐)师:终点站到了,谁能告诉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到达了哪个地方吗?(新疆)师:不错,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新疆!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风景优美,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除了番石榴、哈密瓜、大红枣、羊肉串这些美食外,还有吐鲁番又大又甜的葡萄,每年的10月13日,新疆的少先队员都要在葡萄架下过队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疆歌曲---《在葡萄架下》。

三、学习新歌师:听!葡萄架下传来了美妙的歌声,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师: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首歌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那么我们要带着一种欢快愉悦的心情去演唱。

1、初听歌词师:这首歌曲有两段,我们先来听第一段。

师:除了看见歌词之外,你们还看见了什么?(出示带有歌词和圆圈的图片)师:告诉你们,每个圆圈里头都隐藏着一个字,看看谁能听出圆圈里的字,考考你们的小耳朵,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敏。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和节奏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教学难点:表演性歌唱。

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欢快轻松、富有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全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队日的情景。

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快乐之情。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加动作)1 2 3 4 |5 —|6 i 5 | 6 i 5 |6 5 3 2 |1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谈老师您好!1 1 12 |3 —| 1 2 | 3 —|3 2 34 |5 —|先唱do re mi do re mi 再唱mi fa sol3 4 |5 —|5 6 5 4 |3 —|5 4 |3 —|mi fa sol 唱完sol fa mi sol fa mi5 4 3 2 |1 —| 3 2 |1 —|1 2 |3 —|再唱mi re do mi re do do re mi1 2 |3 —|3 4 |5 —|3 4 |5 —|5 4 |3 —|do re mi mi fa sol mi fa sol sol fa mi 5 4 |3 —| 3 2 1 —|3 2 | 1 —|sol fa mi mi re do mi re do1 2 3 4 |5 6 7 —|i7 6 5 4 |3 2 1 —‖do re mi fa sol la xi do xi la sol fa mi re do1 2 3 4 |5 6 7 |i 5 |i 0 |师:同学们,和后面听课的老师们问声好吧(扬手问好:嗨,老师们好!)二、导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过一个快乐的队日,首先,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舞蹈动作,猜猜我们将要去什么地方?师:真厉害,一下就猜出来了。

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在葡萄架下》教案

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在葡萄架下》教案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课型:歌唱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切分节奏的特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切分节奏并学会切分节奏的运用。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智慧闯关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来解决本课歌曲的重点难点,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

并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带有切分节奏的歌曲《在葡萄架下》欢快热烈的情绪,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使学生感受下滑音的唱法所表现的欢快情绪。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在葡萄架下》中出现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唱导入)1、听音乐进入教室《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2、师生音乐问好导入语:10。

13日是建队日,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节日,刚才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队歌)今天,张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和他们那的少先队员们共庆队日,大家高兴吗?是哪一个地方呢?请听,张老师将用歌声来告诉你们。

二、了解新疆(设疑导入)1、播放新疆歌曲《新疆好》(一段MV伴奏)教师随乐演唱。

师:听了刚才的歌曲,知道我今天要带你们去哪儿了吗?生:新疆。

2、你们了解新疆吗?谁来说一说?师小结简介新疆:边用(课件展示新疆特色图片)边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这里不仅有闻名于世的香甜可口的葡萄、哈蜜瓜,还有非常漂亮的大坂城姑娘和纯朴、热情好客、并能歌善舞的人民。

新疆的歌舞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向人们展示了他独特的民族风情。

3、师:你们知道新疆还有那些好听的歌曲吗?生:…(娃哈哈、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大坂城的姑娘、我是天山小百灵、我的冬不拉等。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听,新疆美丽的葡萄园里传来了快乐的歌声,咱们赶快去瞧一瞧,去和新疆的少先队员们共过队日吧!三、学习新歌(闯关法解决难点)播放课件歌曲《在葡萄架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唱歌综合课“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综合课“在葡萄架下”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圆满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设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设计可谓丰富而充实,一切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环节通过欣赏、唱歌、舞蹈、节奏练习和小乐器伴奏等让学生逐步学会歌曲,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歌曲的特点。

教唱歌曲采用了传统教唱歌曲的方法:听琴模唱旋律、听琴跟唱旋律、讲解特殊记号和音符、解决重点难点、听琴跟唱歌词、以及跟着录音唱一唱等方法反复将歌曲熟练,学生很快便学会了歌曲,而且能将歌里的特殊记号和特殊音符准确的表现出来,说明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感知是深层次的,而并非只停留在表面。

整堂课的亮点出现在老师示范舞蹈和教学生跳舞的环节,老师在表演完舞蹈以后,学生情不自禁的鼓起了热烈地掌声,课堂气氛既热烈又融洽又和谐,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许,教师的心里也是充盈着幸福和满足。

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吸引,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因此在接下来的节奏练习,乐器伴奏和学跳新疆舞环节,学生都非常积极的配合,就连平时非常调皮的男孩子们也很认真的跟着一起学跳动作,学生和老师都在享受课堂,都沉浸在音乐课堂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之中。

反思整个课堂,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需要改进之处,比如:环节设计还可以更细致,课堂语言还可更精炼,课件还可以做得更精美。

总之,课堂是通往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音乐课堂更是如此,
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更加贴近学生,更有深度和内涵,体现音乐学科的特殊性,让音乐课堂更有魅力,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四方坪小学:罗艳
2019/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