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主要文化遗址
郧阳区旅游景点

郧阳区旅游景点郧阳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有着众多的旅游景点,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三峡人家三峡人家是郧阳区的一处著名景点,位于郧阳区三峡乡。
这里是一座仿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郧阳古城郧阳古城是郧阳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了解郧阳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城市的气息,领略到古代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三、仙女山仙女山是郧阳区著名的自然景点,位于仙女山镇。
这里有着壮观的山峰和奇特的地貌,是一处天然的风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山水画卷,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四、大别山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郧阳区的著名景点。
这里有着壮观的山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处充满野趣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穿越山峰,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五、郧阳楼郧阳楼是郧阳区的著名历史建筑,建于明朝。
这里曾是郧阳城的重要建筑之一,是文化名人杨度的故居。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郧阳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和风格。
六、龙泉寺龙泉寺是郧阳区的著名寺庙,建于唐朝。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佛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佛教建筑的风格和内涵。
七、温泉景区郧阳区的温泉景区是一处享誉全国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温泉的舒适和放松,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八、葛洲坝葛洲坝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郧阳区的著名景点。
这里有着壮观的水利工程和美丽的自然风景,是一处充满科技和自然之美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和技术,领略到自然和科技的和谐。
总之,郧阳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处值得游客前来探访的旅游胜地。
郧阳旅游景点

郧阳旅游景点
郧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一些著名景点:
1. 三峡大坝:位于郧阳市境内的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大坝,并乘坐游船游览美丽的三峡景色。
2. 衡洲山风景区:位于郧阳市境内,是一座以山水风景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包括山上的观景台、瀑布、山涧等。
3. 历史文化村落:郧阳市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如郧阳古城、花石村等。
这些村落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的农村生活。
4. 郧阳楚墓:郧阳境内有大量的楚墓,这些墓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考古遗址。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楚墓,并了解楚文化的历史背景。
5. 汉江漂流:汉江是郧阳市的一条重要河流,游客可以参加汉江漂流活动,欣赏沿岸的美景并体验刺激的水上运动。
以上只是郧阳市的一些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址等着游客的探索。
郧县人文历史

郧县人文历史人文图片展郧阳建置沿革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
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
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
商时,武王伐纣,联合庸、卢、濮、蜀、微、彭等方诸国。
郧县西南境内有堵河,古称“庸水”,属庸国辖地。
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
春秋时,楚子伐麇,至于锡穴(今五峰辖地),故为麇国故地。
后楚师灭麇国、绞国,郧县境地遂属于楚。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攻楚汉北地入上庸,辖地遂属于秦。
秦统一六国后,隶益州汉中郡。
汉因秦制,锡属益州汉中郡,于郧县境内置长利县。
西汉长利有“郧关”,与锡并属汉中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长利并入锡县,仍属汉中郡。
三国时,郧县属魏兴郡。
魏在锡立堵阳县(今县西25公里处韩家洲)。
晋太康四年(283年)析锡县复汉长利县。
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郧乡县,属魏兴郡,县境内魏兴郡的郧乡县属地,隶荆州。
南朝,郧乡县属梁州魏兴郡。
齐时,分魏兴郡,东境属上庸,郡北境置齐兴郡,又分郧乡县置齐兴县,为齐兴郡治,领六县,在县境为齐兴、郧乡二县,属梁州。
梁太清一年(547年),于梁州齐兴郡置兴州,改齐兴郡为南始平郡,后复改为齐兴。
于是,兴州所领在县境为齐兴郡的郧乡、齐兴二县。
为广福郡所领广福县。
广福当分齐兴置,而郧乡为兴州及齐兴郡治所。
又置郧州,所领郡县无考。
西魏改梁州为丰州。
隋废广福郡,改广福县为安福县,与郧乡县同属豫州淅阳郡。
唐武德一年(618),置南丰州,领郧乡、安福、堵阳三县。
堵阳当分郧乡置(在今郧县内),又分郧乡县置长利县(在今郧西县境)。
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以郧乡、堵阳、安福属均州。
唐贞观二年(628年),省堵阳、安福二县入郧乡,并省长利入郧乡,废均州,以郧乡县属淅州。
贞观八年(634年),废淅州复为均州。
郧乡县属均州。
唐天宝一年(742年),改均州为武当郡。
唐乾元一年(758年)复为均州,隶山南东道。
宋时,郧乡县仍属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
宋末省上津县入郧乡县。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

谢谢观看
人类从脱离动物界,已经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刚从古猿转变过来的阶段叫“猿人”阶段,再发展到“化石 智人”阶段。化石智人阶段又分早期和晚期,早期化石智人又叫“古人”;晚期的化石智人又叫“新人”。当今 国际学术界把人类发展统一归纳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腊玛古猿阶段;第二阶段为南猿阶段;第三阶段为 猿人阶段;第四阶段为古人和新人阶段。一、三、四阶段的化石,在我国均有发现,唯独缺少南方古猿化石。方 宗熙在《懂一点达尔文进化论》一书中曾这样叙述:“达尔文的人类从古猿发展而来的观点,以后还得到了从古 代地层里发掘出来的许多有关人类化石的进一步证实。这包括在非洲发现的南方古猿和在亚、非、欧许多地区发 现的猿人、智人等化石。”在这一注解里写道:“达尔文曾经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根据现有的材料来看,人类 最可能的发祥地一是亚洲,一是非洲。在我国南部地区曾经发现南方古猿一类化石。
1976年至1978年,在房县七里河发掘出一座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总面积为6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为1650 余平方米,发现古房屋建筑遗址19处,墓葬26处。同时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和骨器。出土的大型器物有鼎、甑、 罐、钵、盆、杯、碗、壶等。器械有石斧、石锄、石箭头、陶纺轮等。经考古学家初步鉴定:大约属于汉水中上 游的丹江流域新石器痕迹系统。它既有汉江平原的新石器痕迹因素,也与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址位置
位于郧县汉江河畔的的青曲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郧县位于湖北西北部,全县地形由南边境向中部汉江沿线倾 斜,形成峪谷与盆地相兼地貌,汉江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将全县分割为江南、江北两大部分。县境大部为山地, 一般海拔高度为500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我们的祖先在这块风景优美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郧县主要文化遗址

郧县主要文化遗址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头骨化石1号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
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
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
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
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89年至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两具距今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及一批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这一发现震动中外,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教授说:“这是件国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推翻了人类起源于一源的传统理论,充分证明了郧县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选为我国“七五”期间和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1年6月国务院发文把郧县学堂梁子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郧县青龙泉遗址青龙泉遗址位于郧县城东5公里现今杨溪铺镇财神庙村,坐落在汉江北岸、玉钱山南麓的二级阶地上,南距汉江约190米,高出河床18米。
遗址地势为北高南低的缓坡,东为青龙泉,西部靠近周家河,南抵郧白(县城至白桑)公路;地貌为长条形冈地,东西长450米,南北宽880至16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6.5米。
此遗址现已被汉江河水淹没。
青龙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从地层叠压关系上证明屈家岭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相对年代,而且还发现叠压于屈家岭文化层上的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存。
郧县旅游景区简介

郧县旅游景区简介来源:郧阳文化网日期:2009年10月13日(一)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和平岛旅游度假区):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位于汉东南岸,郧县柳陂三门处和平岛上,该岛原名叫“光石山”。
2003年,郧县与天津市和平区建立友好区县关系后,该岛被命名为“和平岛”。
总面积5平方公里,与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依山相连,与郧县县城隔江相望,距十堰市区只有20多公里,209国道穿腹而过,银武高速公路在此留有互通,是新修编的郧县县城“一江三镇”三大组团之一,是一处专门作为旅游度假而规划的临江旅游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蓄水后,和平岛周围水域面积将达到30多平方公里,和平岛将成为鄂西北地区最大的一个江中岛,还有10多个小岛与之相望,加之与其相连的道教圣地武当山,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水天一线,碧波浩淼的汉江,和平岛必将成为一处绝佳的旅游度胜地。
项目内容:和平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滨江公园,高级住宅,休养度假设施,水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特色岛屿建设等。
(二)郧县国家地质公园郧县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位于郧县柳陂镇,东距县城约8公里,南距十堰市区约23公里。
景区所辖“一园八区”。
主题景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园,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划分为科普游览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观光体验区四大区域,主要建设:郧县国家地质博物馆,主题广场,恐龙雕塑,恐龙蛋化石展示长廊,地质公园标志碑,地质景观墙,恐龙时代餐厅,燕窝群,恐龙游乐园,恐龙湖水上游乐园、办公管理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科普展示中心及恐龙夏令营等互动体验项目。
该区的恐龙蛋化石具有埋藏浅、数量多、种类全、分布集中、保存完好的特点,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尤其是龙蛋同在一个区域共生,在全世界还属罕见。
目前已由香港华袤控股公司前期投资500万美金开发经营,计划在5年内将其建成国家4A级旅游区。
2008年10月下旬日正式开园接牌.(三)湖北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北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江以南,堵河西岸、黄龙水库临岸的郧县红岩背林场,距316国道10公里,距十堰市区16公里,平均海拔800米,主峰海拔1827.4米,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境内峰岭峦连,山势绵延,沟壑纵横,植被茂密,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森林覆盖率达92%,是秦巴山脉一大绿色屏障、是鄂西北的一大天然氧吧、是距十堰市区最近、保持最为完好的一块原始森林。
郧县

郧县共有国土面积3863平方公里。
所辖18个乡镇,2个国营农、林场,539个村(居)委会,3118个村(居)民小组。
全县14.4万户,总人口59.6万人。
郧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系秦岭、大巴山余脉之间。
跨东径110°07′-110°15′,北纬32°25′-33°15′,南距车城十堰市37公里,东接水利枢纽丹江口市,北连河南淅川,西邻陕西商南,素有"东控荆襄、西制汉水、南连川东、北承商洛"和"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称,既是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连接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走廊。
境内地质构造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姿的地质结构。
地表外形西高东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向汉江河谷倾斜。
最高海拔苍浪山1874米,最低海拔汉江河谷160米。
全县共有耕地面积36.62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6.66千公顷,水域面积16.17千公顷,山地面积2480平方公里。
我县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地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南北气候兼有。
因此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
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9847小时,年平均气温13-16℃,年积温4800-5000℃,无霜期为244天,平均降水量在823.8毫米左右,年均降雨天数在97-147天之间。
郧县历史悠久。
夏,为豫州之西域。
商,属庸国之辖地。
西周,为周的疆域。
春秋,为麋国故地,后属于楚。
秦,隶益州汉中郡。
汉,设长利县。
"三国",属魏兴郡,晋太康五年改长利县为郧县,隶荆州。
南朝,属梁州魏兴郡。
隋,属豫州淅阳郡。
唐,属均州,后改均州为武当郡。
宁,为京西南路。
元14年,郧乡县改称郧县。
明成化12年,设郧阳府。
清,属湖北省布政使司。
民国时期,隶属关系几经变换,后为湖北省第十一、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古老的郧阳府

古老的郧阳府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发掘现场。
图/记者张建波■欧阳敏在水的威逼下,人离开了,没法离开的土地房屋,在水的步步紧逼下陆沉了。
今天,人们来到辽阔的丹江口水库,交口称赞的,只是她蓝宝石一样澄澈洁净近乎透明的水体,你可曾想到,在那澄澈洁净蓝宝石一样的水体下面,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呢?秦巴山区,山大林密,河谷深长,汉江在群山间逶迤流淌。
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美,亿万年前,恐龙在这里称霸一时,1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追逐走兽,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开创着人类文明。
百万年前的“郧县人”100万年前的秦岭,温暖而潮湿,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汉江在河谷间蜿蜒穿行,山岭间的河流小溪欢快地奔流着。
一群大象缓慢地在山林中移动,在它们的践踏下,地上的枯枝败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它们不时用粗壮有力的长牙挑开前进路上的障碍。
远方,一只色彩斑斓的剑齿虎发出低沉的吼叫,那是在向侵犯它领地的动物发出警告。
一群长臂猿惊恐地从密林上方快速越过,山林中回响起它们尖利而杂乱的啼叫。
一会儿,山林中渐渐恢复了平静,间或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密林中的寂静。
密林一直延伸到起伏的山岩,山岩下有一处天然洞穴,十几个猿人手里拿着石块,在一个身材高大的猿人带领下,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分成散兵线,悄悄地向前逼近,前方几只野猪哼哼地,正在林中觅食。
突然,一个猿人的脚踩断了一根落在地上的树枝,树枝断裂的咔嚓声惊动了野猪群,它们发现了正向它们逼近的猿人,顿时一声吼叫,向着猿人迎面冲来,这一群猿人手拿石头木棍在头猿的带领下,口里发出嗷嗷的狂叫也迎面扑过去。
经过一番生死厮杀,一头野猪浑身是血倒在地上,两个猿人也被野猪咬伤,奄奄一息,其中就有那个头猿。
猿人们抬着野猪回到山岩边,燃起篝火,将野猪扔到火里,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皮肉烧焦的臭味。
入夜后,那两个受伤过重的猿人很快死去,这群猿人将他们放到山岩边,用土将尸体掩埋上,防止被其他野兽吃掉。
然后便去享用篝火中美味的野猪肉。
时光如梭,100万年过去了,古猿人生活的这块地方被人们称为郧县,人们在郧县的青曲镇弥陀寺村学校一道山梁子旁发现了那个头猿的头盖骨,几年后,人们又在相同的地方发现了另一个同时期猿人的头盖骨。
郧阳子胥文化公园介绍

郧阳子胥文化公园介绍
郧阳子胥文化公园位于郧阳区白浪镇,是以子胥为主题,以
其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大型文化公园。
郧阳子胥文化公园始建于2005年,位于汉江东岸,东临汉江,西靠白浪河。
全园总面积
约5平方公里。
郧阳子胥文化公园主体建筑——子胥祠,座落在郧阳子胥文
化公园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
平方米。
其主殿建筑坐北朝南,由门厅、正厅和后厅组成,建筑
面积约180平方米。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庄严古朴、蔚为壮观。
在正厅的两边各有两个房间,正中悬挂着“子胥祠”牌匾,两侧
墙壁上分别镌刻着“为国为民忠君爱国”、“德昭后世”等楹联。
正厅两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春秋》《左传》《国语》《史记》四
部经典名篇的石刻碑。
子胥祠堂正厅内供奉着子胥像台。
子胥是春秋末期楚国大夫,因在楚国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迫逃到吴国为臣。
他忠心耿耿,
尽忠职守。
他辅佐吴王僚二十年,为吴国的强盛和争霸中原做出
了重大贡献。
—— 1 —1 —。
学堂梁子遗址

1990年10~11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
1991年11~12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25平方米。
第6~7次发掘出土有:
3号头骨化石发掘情况(2张)3号头骨化石,距此前2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约35米,发现于距地表深约0.62米的 文化层,同时伴随出土大量动物化石与石制品。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
(1)学堂梁子遗址经鉴定其年代距今约100万年以前,其遗址内涵非常丰富,出土了两件人类头骨化石和大 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及类型丰富的石质工具,为世人展现了早更新世晚期的郧县人的生活场景,为研究人类起源 与演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荣誉称号
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被选为“七五”期间和199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23年2月22日,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 2023年2月27日,学堂梁子遗址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名单。 2023年3月28日,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第一层:耕土层。厚0.6米。
第二层:红褐色粘土层。厚6米,含铁锰质,垂直节理发育,含石制品。
第三层:黄褐色粘土层。厚2米,含薄层钙质结核,含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人类头骨化石正是出于此层。 在这层和下面一层之间也有一不合。
第四层:黄色砂质粘土层。厚5米,非常松散,含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
第五层:灰色砂质土层。厚1.5米,钙质胶结,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湖北郧县李营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A Preliminary Excavation Report on the Erlitou Culture Relics of Liying Site, Yun County, Hubei
Province
作者: 周宁[1,2];陈安宁[1,2];王峰[1,2];李海宏[1,2];周兴明[1,2];邓海军[1,2]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考古系,湖北武汉430072;[2]郧阳博物馆,湖北郧县442500
出版物刊名: 江汉考古
页码: 3-1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李营遗址 地层堆积 陶器 二里头文化
摘要:郧县李营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地层堆积共分五层,发现二里头时期灰坑46个,灰沟8条,出土二里头文化遗物以陶器、石器为主,极少青铜器。
出土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少量工具,主要特征为夹砂灰陶居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罐,鼎、盆等共计13种。
根据陶器特征,李营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年代属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
郧阳——精选推荐

郧阳现在的⼗堰地域,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区腹地,汉江中游,汉江在境内流程216公⾥,襄渝铁路⾃东向西穿境⽽过,⽼(⽼河⼝市)⽩(⽩河)公路、316和209国道纵横其间。
20世纪60年代,中国第⼆汽车制造⼚(今东风公司)建于这⾥。
境内还坐落着世界⽂化遗产——武当⼭,占建筑群,南⽔北调中线⼯程主要⽔源区三其境内。
⼗堰市是⼀座年轻的汽车城、旅游城、⽣态园林城和区域性中⼼城市。
概述 郧阳府是明朝成化⼗⼆年开设的,⼀直延续到⾟亥⾰命时期才废⽌。
它经历了半个明代和整个清代时期,共⽣存了435年,跨越4个多世纪。
设府前,在我国长达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境内从未建⽴过相对完整、统⼀的郡府建置,所辖地是分散⾪属于周边郡府的,⽐如汉代今天的郧县等地属汉中郡、丹江⼝市则属南阳郡;宋代郧县等地属均州,房县、⽵⼭等地属房州,上津属商州;元代辖地属襄阳路(河南⾏中书省)与兴元路(陕西⾏中书省)等等。
郧阳传说 ⼀个地名就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个地名就是⼀段传奇的历史故事,⼀个地名都有它独特的来历。
“郧”本乡名,置关⼦乡,⽈“郧关”,郧县因汉置长利县有“郧关”⽽得名。
郧县明成化12年设郧阳府抚治。
关于“郧阳”,“郧关”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个动⼈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现今郧县这地⽅还叫不出什么地名,⽣活在这⾥的庶民⽇出⽽作,⽇落⽽息,⼈间清平,⽇⽉安宁。
然⽽好景不长,有⼀⽇⽟皇⼤帝不知为何⼤发雷霆,刹时间天空雷电交加,狂风骤起,⼭摇地动,飞砂⾛⽯,整个宇宙天昏地暗,似乎世界的末⽇到了。
狂风过后,⼀块巨⼤的陨⽯从天⽽落,刚好落在郧县和郧西的交界处——⽕车岭的⼭梁上。
落地后的陨⽯分阳⾯和阴⾯,阳⾯称之谓“陨阳”即今郧县;⽽陨⽯阴⾯所指⼜恰是“陨阳”之西,故称“陨西”,即今郧西。
伴随陨⽯落下的陨⽯⾬,皆被烧成红⾊⼟壤,在今郧西县城东临的⼭岗上,均为⼀⽚⿊红⾊⼟岗,据说就是陨⽯⾬所致。
当陨⽯从天空坠落到地⾯后,引起⼈们的纷纷议论。
郧阳历史

鄂西北行政中心——郧阳抚台
道教圣地紫霄宫
武当雪景
仙山武当
悬崖峭壁上的南岩宫
神农尝百草之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农架
亚洲天池——丹江口水库
•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 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 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 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 态文明示范区。丹江口大 坝于1958年始建,蓄水形 成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 库多年平均面积700多平方 公里,2012年丹江口大坝 加高后,水域面积超过 100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 290.5亿立方米,被誉为 “亚洲天池”。2014年秋 季后,将向河南、河北、 北京、天津4省市沿线地区 的20多座城市供水。
唐代汉江崖墓
郧县辽瓦商周文化遗址
上津古城
不及郧阳四分之一大的上津城
勤劳的汉江 纤夫
江淮、荆襄物 资取道汉江一 线,先集中襄 阳,再溯汉水 而上,473里至 郧阳。郧阳特 设有转运院, 再转入商州, 进入长安。
民间艺术
• 我们,不仅有辉煌的过去。。。。。 • 更有光辉的现在 • 光明的未来
郧阳历史
郧阳的昨日与明天
郧阳传说
古今郧阳
郧阳东大门—— 迎熏
郧阳古城是汉江之滨的 一颗明珠,古属麇国、绞国, 有“楚之屏障,秦之咽喉,豫 之通道”之称,自古以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成语中“朝 秦暮楚”、“城下之盟”的 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地 理位置重要,明朝成化十二 年(1476年)在此改荆襄抚治 为郧阳抚治,设立湖广行都 司,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省 会,辖鄂西北六县,于清朝康 熙十九年(1680年)止,计200 余年,后虽经交替变迁,到民 国年间仍为湖北上五府之一 (即荆襄郧宜施),解放初期 曾经设立郧阳市。
淹没在水底的绝唱
郧县旅游景点

郧县旅游景点
郧县位于湖北省南部,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下是郧县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
1. 张伯驹故居:张伯驹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故居位于郧阳镇,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两层楼房,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建筑成就。
2. 郧阳古城:郧阳是郧县的县城,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郧阳古城有悠久的历史,曾是汉代、唐代和明代的重要军事要塞,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3. 荆山风景区:荆山是郧县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有着险峻的山峦和秀丽的自然景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山水相映的美景,还可以爬山、徒步旅行、观鸟等。
4. 重阳宫:重阳宫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位于郧阳镇。
这里有着古老的道教寺庙和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5. 石钟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钟山位于郧县境内,是湖北省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奇峰怪石和清流瀑布,是远足、露营和观光的好去处。
以上只是郧县旅游景点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郧西县的大洪山、丹江口市的龙阳峡等。
金顶山人文纪念园介绍

金顶山人文纪念园
金顶山人文纪念园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园。
金顶山人文纪念园地处金顶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 3000 亩,背靠金顶山,面临汉江,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金顶山人文纪念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革命烈士纪念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 历史名人纪念区:纪念祖籍湖北或与湖北有密切关系的的历史名人,如屈原、杜甫、孟浩然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 近现代人物纪念区:纪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近现代人物,如李时中、张难先、何叔衡等,发扬民族精神。
4. 民族团结纪念区:展示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进步的历史,增进民族团结。
5. 抗战纪念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展示抗日战争中英勇抗战的历史。
6. 文化艺术纪念区:展示郧阳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如郧阳皮影、郧阳剪纸等。
7. 自然景观区:利用金顶山的自然地貌和生态资源,打造优美的山水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金顶山人文纪念园集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在这里,
您可以领略到金顶山的独特风光,感受历史的厚重,品味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金顶山人文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湖北十堰市文物古迹介绍

湖北十堰市文物古迹介绍
湖北十堰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以下是一些湖北十堰市的文物古迹介绍:
1. 十堰古战场:位于丹江口市境内,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总前委、八路军指挥部所在地。
这里现保存着很多当年的战争遗迹,如总前委办公大楼、指挥部阵地、司令部地下指挥所等。
游客可以参观了解那段惨烈的历史并缅怀英雄。
2. 丹江口水库:位于神农架的东北部,是中国现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水库建成后形成一个湖泊,周围被青山环抱,景色非常壮丽。
此外,丹江口水库的堤坝中还保存着汉代时期的丹江口古坝遗址,是考古学家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对象。
3. 张湾古镇:位于张湾区的张湾之滨,是湖北省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如祠堂、坊门、古街等,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
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古代文化氛围。
4. 郧县历史文化名城:郧县位于十堰市北部,是湖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物,如清代的县衙、观音寺等。
郧县还是古代名将岳飞的故乡,岳飞的故居和墓葬也是郧县的重要景点。
这些文物古迹都反映了湖北十堰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和研究。
湖北郧县李营发现的铸铜遗存

作者: 张昌平;陈晖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18-12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文化遗存;青铜器;郧县;湖北;二里头文化;南水北调工程;发掘简报;武汉大学
摘要:2012年,武汉大学考古队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郧县李营遗址(图一)发现和发掘了一批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武汉大学考古系等:《湖北郧县李营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4年第6期),其中H37出土了与铸铜相关的遗物,对认识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郧阳文化历史重镇——店子河

湖北郧县伏龙观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武仙竹;周兴明;王运辅
【期刊名称】《人类学学报》
【年(卷),期】2008(27)1
【摘要】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
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
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组合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
遗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文化面貌属长江流域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总页数】5页(P33-37)
【关键词】哺乳动物化石;旧石器;早更新世晚期;湖北
【作者】武仙竹;周兴明;王运辅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重庆400047;湖北省郧县文物局,郧县44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1.11
【相关文献】
1.湖北郧县余嘴遗址发掘简报 [J],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湖北十堰市文物局;湖北郧县文物局
2.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调查发掘简报 [J], 王建;陶富海;王益人
3.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2008年度发掘简报 [J], 陈冰白;周国平;罗运兵;陈明辉
4.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 [J], 肖友红;陆成秋;张君
5.湖北郧县肖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J], 赵海龙;徐廷;王利;苏作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郧县伏龙观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湖北郧县伏龙观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武仙竹;周兴明;王运辅
【期刊名称】《人类学学报》
【年(卷),期】2008(27)1
【摘要】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
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
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组合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
遗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文化面貌属长江流域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总页数】5页(P33-37)
【关键词】哺乳动物化石;旧石器;早更新世晚期;湖北
【作者】武仙竹;周兴明;王运辅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重庆400047;湖北省郧县文物局,郧县44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1.11
【相关文献】
1.湖北郧县余嘴遗址发掘简报 [J],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湖北十堰市文物局;湖北郧县文物局
2.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调查发掘简报 [J], 王建;陶富海;王益人
3.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2008年度发掘简报 [J], 陈冰白;周国平;罗运兵;陈明辉
4.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 [J], 肖友红;陆成秋;张君
5.湖北郧县肖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J], 赵海龙;徐廷;王利;苏作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郧县主要文化遗址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头骨化石1号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
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
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
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
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89年至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两具距今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及一批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这一发现震动中外,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教授说:“这是件国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推翻了人类起源于一源的传统理论,充分证明了郧县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选为我国“七五”期间和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1年6月国务院发文把郧县学堂梁子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郧县青龙泉遗址青龙泉遗址位于郧县城东5公里现今杨溪铺镇财神庙村,坐落在汉江北岸、玉钱山南麓的二级阶地上,南距汉江约190米,高出河床18米。
遗址地势为北高南低的缓坡,东为青龙泉,西部靠近周家河,南抵郧白(县城至白桑)公路;地貌为长条形冈地,东西长450米,南北宽880至16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6.5米。
此遗址现已被汉江河水淹没。
青龙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从地层叠压关系上证明屈家岭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相对年代,而且还发现叠压于屈家岭文化层上的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存。
青龙泉文化遗址可分为青龙泉仰韶文化、青龙泉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存。
在该遗址发现的文化遗迹,有圆形和长方形房址11座(均为木架结构的建筑),灰坑11座,陶窑2座,墓葬44座(其中瓮棺葬14座)。
其文化遗物非常丰富,以陶器最多,半数以上是夹砂灰陶,另有细泥橙黄陶,细泥黑陶、红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黑皮陶。
最主要且有代表性的器物敛口带流罐、敛口钩唇橙黄口灰腹碗、乳钉纹高领罐、弦纹盆形鼎和敛口侈沿罐、敝口尖唇薄胎红顶碗、圈足盂、划纹高领罐、彩陶高领盂、斜方唇红顶碗、蛋壳彩陶杯、罐形鼎和彩陶纺轮、鼓棱口红顶碗、扁条足斧形鼎、敞口厚胎杯、橄榄形篮纹罐、花瓣形纽器盖、镂孔粗圈足浅盘豆和喇叭口澄滤器等。
生产工具有石、骨、角器以及陶器等,以石器为主,多为磨制。
主要器形有斧、铲、锛、圭形凿、矛、刀、镞、镰、杵、鱼、叉、磨石、锥和针等。
装饰品有陶杯、石环、骨环、骨笄、玉璜、石璜、石珠、玉笄、小骨、象牙梳子等。
其它遗物有猪、狗等家畜骨骸,以及鹿角、牙齿、果核、鱼骨、牛股骨、蚌壳、螺蛳壳、涂朱龟甲等。
青龙泉文化年代距今4400年至5200年左右。
2006年3月以来,对郧县青龙泉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在揭露的2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房子89座,祭祀坑2个,灰坑532个,土坑墓117座,瓮棺墓52座。
东周时期的陶窑2座,灰坑15个;宋代灰坑1个,墓葬14座。
出土了一批完整陶器、石器、骨器、动物和植物遗骸及20余吨陶片。
不仅发现了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大型村落,而且首次在我省系统揭示和丰富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叠层,为建立鄂西北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
处于文明起步阶段的先人们,除了在丧葬习俗和陶器制造上留下的这些丰富的遗存,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呢?出自于郭家道子的这些文物就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郧县大寺遗址2006年10月,在对郧县大寺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中,首次在鄂西北地区清理出两座仰韶文化丛葬坑和部分仰韶文化遗物,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鄂西北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交流融合及仰韶文化的丧葬习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大寺遗址位于十堰市郧县境内,东距县城约3公里。
处汉江与堰河交汇处的三角形台地上,遗址的文化内涵以新石器文化为主,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较少的龙山文化遗存。
处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内涵丰富,除了在陶器上的特点外,在丧葬习俗方面也有其特色。
在大寺遗址的考古工作中,首次在我们鄂西北地区发现了两座仰韶文化丛葬坑,这座丛葬坑属于多人二次合葬墓。
二次葬,亦称复葬或迁葬,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葬俗,特指对死者尸骸作二重处置:人死,先采用埋土、风化、架树、水浸、置洞等方式处理肉身。
待皮肉腐烂,再发冢开棺,拣取骨殖洗净晾干,放入特制的陶瓮等容器内,择日选地置放或深埋,即重新安葬。
在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二次葬习俗已经形成并盛行起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大批二次葬坑,分单人二次葬和集体二次葬两种形式。
在我们十堰地区的这座墓坑,属于多人二次葬。
二次葬的动机一说是古人认为人之血肉属于人间,必须待其腐朽之后再作正式埋葬,死者灵魂才能脱离尸身进入阴间;一说是为实行氏族或家族合葬的需要。
其实,二次葬的习俗不仅仅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在我国的南方一些地区仍然很盛行,如壮族和客家族多采用这种葬式。
此外在大寺遗址还发现另一种葬俗——瓮棺葬。
这种葬俗具体是:将未成年人(多是婴儿)夭折后的尸骨放入陶瓮中,盖上盖子,埋于地下。
这些陶瓮以及瓮盖不是专门烧制的,而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储物器随机拿来用于埋葬之用。
因此,出土的瓮棺规格不同,形状各异,其中瓮盖也是由陶片、陶钵以及陶盆等随机组成的。
众多的儿童瓮棺墓,既显示出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儿童死亡率极高的现象,也说明儿童受到了特别的照顾。
此外,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有的钻成很规则的圆形,有的则是敲击成不规则的形状,小孔上往往还加盖一块小陶片,其内表面还涂有红色颜料。
关于这些葬俗种种,说法很多,主要有:一种意见是,夭折儿童被装入瓮棺而不是直接埋入黄土中,是希望给其一定的空间,瓮棺盖或底部上的小孔则是希望他(她)能恢复呼吸,得以复生。
郭沫若参观半坡遗址时有诗云:"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
"(《访半坡遗址四首》)似乎也是同类意见的艺术性表达。
既然人已经死了,何以又望其"通气"呢?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当时的诊断技术落后、幼儿常出现"假死"的现象有关系,所以大人存此侥幸念头。
另一种意见是,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盆、钵底部的小孔当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
如此葬俗,与近代某些地区小孩死后并不埋葬,而葬于树杈上,以为小孩的灵魂弱小,埋在地下便出不来的意识是一致的(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出版)。
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东南地区都发现了不少这种瓮棺式的丧葬习俗,而在我们十堰出土的这些陶瓮棺又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瓮棺都发现于房屋遗址的附近,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先人多将瓮棺埋葬在自己的房前屋后。
这种丧葬习俗延续年代久远,据考古发现证实,是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
郧县青龙泉与大寺文化遗址郧县青龙泉与大寺文化遗址,东西相距15公里,都位于汉江河谷的小盆地内,包涵的各种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而且都有地层叠压关系,相对年代清楚。
自仰韶至乱石滩遗存,先后历时约有1800年左右,相当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至末期,其文化发展序列是:仰韶-----屈家岭-----青龙泉三期-----大寺龙山(乱石滩遗存)。
青龙泉与大寺文化的发掘,初步搭起了汉江中上游及其支流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为辨别每种文化及其分期和分布找到了一柄标尺,它是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的标准器。
郧县库区城关大寺遗址出土彩陶等考古学意义青龙泉与大文化遗存,向后人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
当时已有农业、饲养业和渔独行其是,两处遗址土质肥沃,利于农耕,有粟类作物;猪、狗已被大量饲养,渔猎和采集是当时人们经济生活的补充手段;附属于农业的原始手工业,有制陶、制石(玉)、制骨和编织。
人们用石质工具挖掘窖穴,建筑各处形制的房屋,用竹编织光洁的竹席,用制作的陶纺轮捻线,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千八百年之久,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1简介2考古发现3考古价值4楚文化源头5专家点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湖北十堰郧县柳陂镇辽瓦村四组汉水南岸,2007年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湖北郧县柳陂镇辽瓦村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汉水南岸的二级台地上,海拨高度153-156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湖北淹没区。
2005年至2007年,武汉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发掘6600平方米,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东周、汉、唐宋等时期的遗存。
辽瓦店子遗址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首次发现丰富的夏、商时期文化遗存。
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包含了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个时代的堆积,其中以夏、商、两周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柳陂镇辽瓦村四组,海拔151—174米,是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遗址现存总面积12万平方米。
辽瓦店子遗址是丹江口库区首批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的6个地下文物点之一。
受省文物局的委托,武汉大学考古系和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从去年3月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此处先后发现有多座商代早期的土坑墓、一段古城墙以及商周至唐宋时期的古窑址13座;出土有卜甲、鬲、鼎、灶、青铜兵器等一批珍贵文物,为揭开夏商史上重大的学术奥秘提供了更丰富而准确的实物资料。
专家说,这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类文明通史”遗址。
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官涛日前说:“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辽瓦店子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重要遗址。
目前勘察发现,龙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到西汉文化,在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延伸系列。
”考古学家在郧县辽瓦店子遗址现场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有灰坑、墓葬、窑。
灰坑开口形状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均为斜壁平底。
墓葬均为土坑竖穴、仰身直肢葬,随葬有石器。
窑址窑床、火膛部分保存较好,圆形生焰式,“十”字形火孔。
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
陶器以泥制红陶为主,器型有方扁足盆形鼎、镂孔圈足盘、小高领罐、红陶杯、纺轮等。
石器和骨器有生产工具类的斧、锛、凿、镞。
石器多为卵石制成,分打制和磨制两类。
从器物形态和组合来看,应属江汉流域石家河文化的范畴。
夏代遗迹数量丰富,发现大量的房屋、灰坑、墓葬和窑址。
房址有地穴和半地穴两种形式,房屋平面分方形和圆形,方形房屋边长多为4米,平地建筑,墙基挖沟槽埋柱,屋中心有一圆形灶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