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发展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1.政治与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和战乱给当时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困扰。
这种政治上的动荡也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精英文化的形成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分裂和战乱的影响,士族集团逐渐崩溃,儒家精英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重视。
儒家文化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文化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文化氛围。
佛教文化的兴起对文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特点1.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文化融合,文学思潮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不同的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
2.文学风格的独特性在这一时期,文学风格的独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学表现方式。
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风格各异,展现了当时文学的丰富性。
3.文学作品的主题深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是对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特点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独特且丰富多彩的文学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发展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变革和精神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文将深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典型作品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兴起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动荡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和战乱给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在文学领域里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人才。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走向成熟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一、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动荡时期。
南北朝时期开始于420年,结束于589年,历时169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南北分裂和战斗,统一局面并没有被恢复。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央政府的虚弱,地方政治权力不断扩大,士族阶层的影响持续增强,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文学也开始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文化背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
古代的文化体系不再是唯一主导,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格和流派,其中包括刘义庆的志怪小说、王导的赋、文学评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
这些作品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文学的“复兴”之路。
三、文学成就在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和成就。
1. 左思的《咏史》左思是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代表作《咏史》是一部史诗,意在描绘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
这本书涵盖了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人物,包括李白、朱熹和王羲之等。
2. 南朝宋文学南朝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南朝宋文学的创作风格具有天然的浪漫与诗意特质,包括诗词、散文、小品文和小说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以及王安石的《昭明文选》和《唐诗宋词三百首》。
3. 文名之家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名之家”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流派,代表作品有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谢灵运的《文学经世致用》等。
这些作品描述了文学的个性化和独立性,为文学的自我表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东汉政权崩溃到随灭亡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则要上溯到东汉末年时。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大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这就为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长期分裂割据,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是这时期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处于分裂动荡之中。
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因而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其他各阶层也深受战乱之苦。
因而描写动乱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统一愿望,成为这时期文学最强劲的主题。
第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并互相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又一个特点。
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某一政治集团,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诛锄异己,并与执政集团相抗衡,最后取而代之,是这一时期朝代更迭的一般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废立双方,宗室之间,常常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你死我活的争斗。
而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往往诛锄异己,甚至滥杀无辜。
这样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统治处于极端恐怖的状态之中,士人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心中充满了苦闷,文学表现上则多隐约曲折。
从西晋灭亡到隋代统一,北方主要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他们与南方的汉族政权构成长期对峙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方面加剧了民族的矛盾与斗争,阻碍了北方经济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两一方面,在长期的矛盾,斗争,磨合,相处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民族的大融合。
这种民族的对峙,杂处与交融,也给文学带来重大影响,使得北方文学少婉曲而多朴质,少细腻而多粗犷,少柔情而多刚健。
第三,寒门与士族矛盾尖锐,知识分子极端压抑,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两外一个特点。
门阀制度的腐朽性在当时显而易见。
它不辨贤愚,优略,凭血缘和门第来确定地位,授官用人。
世族大姓都过着清高悠闲,富贵尊荣,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的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分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的文学艺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诸多变化。
作为一个开放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受到了外部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印度和西域文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部文化。
这种互相影响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促使文学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1.注重个性表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个性表达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视。
不同于以往的文学作品要求“不露声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主张个性化的表达,以此彰显作者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追求意境的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一般比较简洁,词藻不多,但是在意境的表达上却非常深刻。
作品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或情感。
3.注重史诗化的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将一些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与想象的历史情节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史诗化的文学氛围。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文学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表现出作者的思考和意识深度。
4.特殊的写作技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写作技巧也非常特殊。
它常常采用一种特殊的审美方式,追求体现作者的独具风格的另类表达方式。
比如,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许多象征、象征手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代表作之一,它是由之乎者也所编写的一部记载魏晋时期文人政治家的话语、行为和风范的笔记。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史诗化的叙述方式,深入表达了那个时期精英们凌云而上、走进历史的神样。
2.《文选》《文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典籍之一。
它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整理的一部集汉魏六朝文学作品之大成的书,收录了当时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涵盖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诗、文、赋、颂等等。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和转型。
在这个时期,文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
一、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转型,这个时期的文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中央政权由大一统的汉朝逐渐演变为南北分裂的多个王朝,这导致社会和文化的分裂和多元化。
与此同时,佛教的传入和文化的交融,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想资源。
二、文学特点1. 人物形象鲜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展现其性格和内心。
例如《世说新语》中的徐干、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深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2. 文风自由多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风格和形式非常自由多样,有诗、赋、散文、小品文、传记等多种文体。
其中,杜甫、李白的诗歌和《文选》中的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各地方的文学特色也很明显,例如南方的桃花源记、北方的喻世明言等。
3. 社会思潮多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以及儒道之间的交融,让思想文化呈现了多元的趋势。
一方面,佛教文化在中国逐渐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并在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西京杂记》、《佛祖历代通灵祖师合同记》等文学作品,都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儒道文化也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论语》、《庄子》等典籍赢得了广泛的影响。
三、重要代表作品1.史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2.诗歌: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3.散文:《左传》、《管子》4.小说:《世说新语》、《儿女英雄传》四、结束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不但历经政治风云,也是文化多元和文学创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形式多样,更多地关注人物心理和性格,展现了多元的社会思潮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高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对中国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背景和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统一被彻底打破,南北朝各自独立。
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主要是吸收并融合了前代文化的精华,大量的文人涌现出来,充分展现了智慧和才华。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流派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文化流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和佛教等。
这些流派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其中,儒家思想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发展出了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佛教思想则是最早由外来文化涌入到中国的,它对中国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更注重灵性和自然,贯彻自然万物自生自灭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高度奔放、深邃的学派。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方兴未艾,书写、演奏、表演文学作品的门槛被打破,许多文学类别诞生,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除了“乐府诗”及民间歌谣的传承外,更加侧重个体的感受。
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和特色,其特点是表达情感和个人思想,注重意境,刻画人物形象,其中“骈文”更是这时期的一大特色。
“骈文”,是指线条对称,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文章,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一。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科技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历史后续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农业领域表现优异,如推广水稻种植,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发展特点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发展特点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发展特点摘要:魏晋南北朝指的就是从东汉建安时期到隋朝统一中国中间大概四百年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十分复杂尖锐,这也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文化的大发展,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由于统治政权不稳定,各个利益集团明争暗斗,导致了很多受过教育的有才华的文人雅士得不到赏识和重用,甚至有许多人因为政治理想和统治者的意见不同而获罪,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个历史时期诞生出来的文学作品也因为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具有其特殊的文学特点。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的背景1.1士族垄断制度对文学产生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士族垄断状况特别严重的历史时期,士族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很大的政治权利,他们在政治上进行垄断,家族内世袭贵族,许多出身贫寒没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往往怀才不遇,得不到晋升的机遇,无法施展胸中的抱负,这种严苛的社会现象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很多对士族的不满和庶族期望得到晋升、掌控政治权利的情绪特点。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状况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存在政治垄断的畸形社会现象的弊端,但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思想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文学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已经逐渐式微,社会混乱碰撞中产生出了许多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势,三个教派都有其大量的信奉者,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过程总体可以分为建安文学、两晋文学以及南北朝文学三个大时期,这三个时期风格有一定的差异,特殊的社会背景使文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是建安文学,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就是“三曹”,“三曹”即曹操、曹植和曹丕,除此之外还有“建安七子”以及女文学家蔡琰。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1500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文学的风格多样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一、创作背景1. 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三国分裂、晋朝的建立以及南北朝的兴起和战乱。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历史变动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
2. 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提高,他们追求彰显自己的才华和独特性。
士人之间进行文学创作和赋诗成为一种风气,文学成为了士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作品以史诗《观沧海》、《对潘安世书》和《龟虽寿》等为代表,表现了他的志向和追求。
2. 陶渊明: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田园诗为主,《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是他的代表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反对世俗的态度。
3. 陶潜: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是陶渊明的弟弟,代表作品有《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写了许多咏史之作。
4.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文赋》为代表,追求奇特的文辞和形象的修饰,对后世影响深远。
5. 阮籍: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他的《咏怀诗》和《与朱元晦书》等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三、文学风格与特点1. 豪放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的特点,表现出对世俗规范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宣泄。
作品以狂放豪迈、放浪不羁的形象为主。
2. 神韵派: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奇特的文辞和修饰,重视音韵和意象的表达。
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谐音派:作者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谐音、谐意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种手法在后世文学中也有所继承和发展。
四、主题与价值观1. 崇尚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非常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变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影响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一、文化变革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左右互搏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动乱就给了中国文化变革提供了条件。
由于这个时期的战争较多,这些战争所带来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加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这使得文化从旧有的固化状态走向了多元化和开放性。
二、文学变革的特点1. 文学思想呈个性化自由化发展趋势这个时期的作家各具特色,他们的文学思想呈现了多元性。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劝慰读者不必抱有追求名利的心情,应当学会享乐,追求心灵的自由,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改造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文学题材积极向下层社会扩展《世说新语》将关注点放在了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和他们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与此相应,发展起来的文学思路对庶民文化的开拓和重视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向下层的扩展。
3. 新旧文化的交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的文化不断地融入现实,最显著的例子是《诗经》的存续。
又在文化的新旧的交融过程中,新文学和古典文学形式的交错融合,术语、辞章等的琢磨,更为重要的是对古代思想和原理的重新解读和揭示。
三、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文化自由化这个时期的文艺思想是一种自由思想,大家愿意思想、空想,造就了不少文学名著。
由于人们愿意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记载下来,在这个时期里人们图书的品种越来越多,中国文化的自由化也就得以形成。
2.士人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个地方的文化融合。
这一时期,多种文化几乎在一起,一度形成了士人在各个方向的交融,这为中国历史潜移默化地做出了深刻的影响。
3.成为文化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自由化和多元化,使得中国在文化上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中心。
这个时期,人们布满学术造诣,对古文化兴趣盎然,诸多文艺作品形成。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态多样,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理论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细致地探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和代表性作品。
一、文学背景与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战乱频繁,文人士族纷纷脱离政治,寻求自我表达和精神寄托的方式。
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寄情于自然、充满豪放的个性风格,反映了作家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
二、代表性诗人与诗歌创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作为一种主要文学表达方式,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风。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曹丕、陆机、孙权等。
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叙事诗,也有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田园诗。
其中,曹丕的《短歌行》、陆机的《赤壁赋》等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
三、散文与魏晋风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陶渊明等。
他们的散文作品以自然、人情、哲学思考为题材,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推崇。
例如嵇康的《与山巨源隐居书》、阮籍的《与陈情书》等作品,以其清新独特的文风,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四、文学理论与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对后世文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性的理论家有左思、陆机等。
他们对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原则。
例如左思的《文赋》理论提倡“章奏质声”的写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五、文学影响与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唐代以后,许多文学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作,继承了其中的精华。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更是对后世文人的启迪和指导。
综上所述,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动荡,因此文学也反映了这种动荡的特点。
下面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特点的浅析:
1. 八王之乱的影响:八王之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权更迭事件,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动荡。
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政治动荡的现实,关注政治和权力的斗争。
2. 文人墨客的兴起:在这一时期,士人身份逐渐得到重视,文人墨客的兴起也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他们以才学和文化修养为标志,以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们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3. 抒发悲愤和挫折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给人们带来了悲愤和挫折感。
文学作品经常抒发这种情感,反映社会的衰败和个人的挫折。
4. 注重个体和内心世界:魏晋南北朝文学在形式上更注重个体的思想感情表达,关注个人生活的细节和心灵的独白。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了个人特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5. 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诗歌是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诗歌,作家们能够简洁而精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是紧密联系着时代背景,反映了当
时社会经济动荡和政治变革的现实,表达了悲愤和挫折感,注重个体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古代文学思考题整理
一.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中争权夺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形成了文学的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二.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应用。
文体得到长足发展:1、五言诗创作达到顶峰;2、骈文出现并发展迅速;3、骈赋发展进入高峰;4、七言古诗确立并取得可喜成绩;5、民歌兴盛;6、小说初具规模;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其内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正始诗风: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区别: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由直接敏锐变为间接隐晦,感情的表达由热烈直率转为曲折含蓄。
人生态度经历了从高飏到内敛、从追求立功到痛苦自保、从慷慨淋漓的情感宣泄到玄远清虚的哲学幽思的变化;作品的风格从刚健明快,渐变为含蓄隐晦。
多采用曲折的象征、比拟手法,形象性上有所前进,但出现以诗谈玄说理的苗头。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其主要成就是乐府诗,他是文人向民歌学习,创作拟乐府的第一人。
其主要成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摘要:本文试将其放置在古代文学背景中,旨在从其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梳理出其总体特征,于学理上探寻其自身的变异脉络及与它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呈显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指东汉建安年代到隋朝统一约400年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局比较动荡,以致政治腐败,经济衰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而政局的动荡又导致了集团间的权利之争,使许多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甚至遭受杀身之祸,是历史上少有的恐怖时代。
诞生在这一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呈现出独特的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一)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的重要特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特殊的阶级地位,使其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社会力量,他们垄断政治,世袭贵族,这样就造成了寒门庶族没有仕进的机会,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这种社会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庶族强烈抗争士族控制政治权利、倾泻不满的现象。
(二)就思想状况而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随着儒家的衰微,新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社会伦理观不断产生,哲学的本体论、思辩逻辑不断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玄学、佛教和道教都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
历时约 400 年!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这一时候的代表作家包括曹氏父子即三曹,还有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建安七子”以及女作家蔡琰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为主,诗风大都慷慨激昂,悲壮但刚健有力,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人以“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代表。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繁荣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繁荣一、魏晋时期文化背景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繁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美。
魏晋时期继承了汉朝的文学传统,同时受到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二、文学才子辈出在魏晋时期,文学才子辈出,各种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以曹操、诸葛亮等为代表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魏晋文学的重要代表。
三、诗歌成为主流文学形式魏晋时期,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以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作品为代表的乐府民歌流行一时,歌颂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同时,一些诗人也创作了宫廷诗歌,以歌颂皇室的荣耀和富贵。
四、散文的繁荣魏晋时期,散文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
以嵇康的《山行》、陆机的《吴都赋》等作品为代表的魏晋散文,追求自然真实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五、绘画艺术的繁荣在魏晋时期,绘画艺术也繁荣起来,成为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郎义的山水画和顾恺之的人物画为代表的绘画作品,追求意境深远和笔墨自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文人雅士的崛起在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文化艺术的主要创作力量。
文人雅士以文学才情和品味修养为荣,他们以才华和学识闻名于世,并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人雅士的崛起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七、文学艺术的影响力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繁荣,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八、结语总之,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艺术水平高超。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还是绘画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公元220年三国魏、蜀、吴的分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建立为止。
在这近三百年光景中,历经魏、晋、南北朝等多次政权更迭。
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土壤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新兴的社会力量快速崛起,造成了旧的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崩溃。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因此社会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文化风貌1.文化流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包括道教、佛教、儒学和墨学等。
其中,佛教对于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帮助中国思想文化向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追求转变。
佛教为中国的禅宗和净土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文艺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成就也十分显著。
早期的南朝文学以楚辞为代表,以抒情和感性为主。
中期的南朝文学则以诗歌和宋词为代表,以文学批评和批判为出发点。
而北朝文学则自成体系,其代表人物有陶渊明、乐天等。
3.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陶朱、儒墨争鸣、玄学流派、佛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在这些思想学派中,魏晋儒学对于中国的后世儒家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文化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在文学领域,南北朝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楚辞、诗歌、宋词等,都为后世的文学大师们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
其次,在哲学思想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影响了中国千百年的思想史,直接影响了唐宋文化的发展和儒家的荣辱兴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在佛教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学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改变和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让中国人初步体会了一份从生死轮回中获得的自由和解放,同时佛教还为中国的禅宗和净土宗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总结
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期,文学艺术得以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不仅在汉字书写、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贡献,而且还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为数不少的文学流派都源自于这个时期。
本文将从文学发展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来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发展,并对其进行一个总结。
一、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乱世,其背景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方面,这种区分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方面,而且贯穿了文化艺术领域。
北方属于汉朝境地,先后为魏、晋两朝政权所掌控,后来更替为北魏。
南方则是东晋政权,先是有八王之乱,后来分裂为多个朝代,到南齐、南梁、南陈三朝结束。
南北朝前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南北两个方向的文化,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特质。
北方以汉魏时期的儒家学说为基础,注重唐诗之风,而南方则借鉴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形成了以琴棋书画为主,且注重民间精神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文学艺术的发展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就是显著的。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晋代文学和魏晋绘画。
1. 晋代文学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之一。
晋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左思、干宝、陶渊明等,在他们的作品中,从诗词、散文到文学批评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晋代诗词创作成就卓越,晋代的《乐府诗集》作为传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同时,晋代也是散文盛行的时代,代表性的作家有阮籍、孟郊等等。
晋代散文的特点是注重个人感受,言简意赅,风格清新脱俗。
晋代散文作家最出色的是阮籍,他的作品《咏怀》中将个人的情感与政治社会联系起来,形成了极具感染力的作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 魏晋绘画魏晋绘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的绘画,以墨色为主,注重情意和神韵,常常避开传统的刻板风格,寻求自我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转折点之一。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同。
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背景十分复杂。
在这个时期内,中原地区分裂成了南北两个势力范围,又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如北燕、北齐、北周等。
在这个时期内,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不断更替,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使得文化方面的发展进展缓慢。
二、文学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风格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文学风格的主流是早期的骈文和六朝文学,它们追求雕琢文字、工整句式和华丽修辞,强调艺术效果和文字华丽。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文学风格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文学追求的是自然、真实和简洁,避免使用华丽的修辞和大量的文学技巧,强调文字的真实和质朴。
三、思想内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内涵的变化也非常显著。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尚武与道家思想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大量的作家、哲学家和学者开始从军事、本土、实用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世界。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宗教信仰和禅宗慧命的修炼,后期的文化氛围也更加优雅、深邃、怪异、神秘。
四、艺术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兴起,人们更加关注艺术的效果、技法和表现形式。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艺术开始追求表达个人情感、寄托寓意和突显个性的方式。
在音乐、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中,都体现了这种追求。
五、社会责任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也开始兴起。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和家族的利益,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的繁荣不断补充了社会责任感的功能。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带有浓郁的道德性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艺术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艺术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在文化和艺术方面,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才华横溢的文艺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篇文章将会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文化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
三国时期的统一政权已经灭亡,中国陷入了分裂的状态中。
这个时期,社会思想和文化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开始在中国兴起。
首先,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
公元前2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教义深奥,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空”,即一切事物皆为空,没有实质存在,这种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其次,国学兴起。
古代中国崇尚经典,为了学习经典,很多人专门去读书馆或者请家庭教师来辅导。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国学”。
国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互交融的产物,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道教开始兴起。
道教的思想主张返璞归真,强调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自由。
道教的思想与佛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很多人都同时信奉佛教和道教。
二、艺术的背景南北朝时期,艺术也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新作品和新风格。
首先,文学方面,南北朝时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们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验,在诗歌领域特别活跃。
著名的诗人有鲍照、陶渊明、陆机、王羲之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更为个性化的情感和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
其次,绘画方面,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大量运用了线条和墨色,注重表现出“气韵生动”的意境。
晋代画家顾恺之、陶澍等成为了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然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最后,音乐方面,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音乐风格。
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社会背景如何?
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社会背景如何?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兴盛的重要时期,其社会背景与小说的兴盛有密切关系。
以下是对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社会背景的论述:1.社会变革和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长期的战乱、统治机构的更迭和社会阶级的流动,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
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人们通过小说来逃避社会现实,寻求安慰和娱乐。
2.文化多元和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织和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南北朝时期涌现出许多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他们带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艺形式,相互交流融合。
这种文化多元和交融,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3.文人士人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文人士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
他们对政治和社会的失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推动了小说作品的涌现。
文人们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展现个性和才华,成为小说写作的中坚力量。
4.文人雅趣和文化追求: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注重审美追求和精神生活,对于文化的独立性、精神自主和个人情感表达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小说作为文人展示才华和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成为他们追求和满足个人文化追求的重要途径。
这种文人雅趣和文化追求的兴起,推动了小说兴盛的发展。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社会变革和动荡、文化多元和交融、文人士人的兴起,以及文人雅趣和文化追求。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为小说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得魏晋南北朝成为古代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衰落与价值再评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衰落与价值再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在经历了三国争霸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而这些变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价值再评价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是中国皇权制度的衰落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政治混乱的局面,为士人向内求索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舞台。
同时,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萎缩,政治家、军事将领收缩了严格的文化管制,给了文化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儒学、佛学等诸多学说得以充分发展。
此外,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各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二、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文化现象。
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动荡和掌控的减弱,士人有了更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从而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方面都有了非常突出的表现。
例如,名家诗派的兴起,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兴盛,都呈现出了文人在文化交流和创新中的突出作用。
此外,与古代文化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特色。
其中,最突出的是“玄”、“极”、“无”等思想的盛行。
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著名的玄学和宗教现象,如王弼、庄子、魏晋玄学、道教等。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甚至还影响了东亚地区。
三、价值再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价值评价上,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灰色时期,毫无价值可言。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的评价,个人认为应该多角度地考虑。
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存在着很多严重的文化问题。
例如政治混乱、经济萎缩、文化腐化等。
这些问题,显然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让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严重的低潮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东汉政权崩溃到随灭亡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则要上溯到东汉末年时。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大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这就为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长期分裂割据,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是这时期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处于分裂动荡之中。
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因而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其他各阶层也深受战乱之苦。
因而描写动乱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统一愿望,成为这时期文学最强劲的主题。
第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并互相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又一个特点。
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某一政治集团,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诛锄异己,并与执政集团相抗衡,最后取而代之,是这一时期朝代更迭的一般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废立双方,宗室之间,常常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你死我活的争斗。
而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往往诛锄异己,甚至滥杀无辜。
这样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统治处于极端恐怖的状态之中,士人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心中充满了苦闷,文学表现上则多隐约曲折。
从西晋灭亡到隋代统一,北方主要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他们与南方的汉族政权构成长期对峙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方面加剧了民族的矛盾与斗争,阻碍了北方经济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两一方面,在长期的矛盾,斗争,磨合,相处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民族的大融合。
这种民族的对峙,杂处与交融,也给文学带来重大影响,使得北方文学少婉曲而多朴质,少细腻而多粗犷,少柔情而多刚健。
第三,寒门与士族矛盾尖锐,知识分子极端压抑,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两外一个特点。
门阀制度的腐朽性在当时显而易见。
它不辨贤愚,优略,凭血缘和门第来确定地位,授官用人。
世族大姓都过着清高悠闲,富贵尊荣,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的生活。
而贫寒之士则拒之门外,虽有旷世之才也得不到重用,他们穷愁潦倒,饱受冷落,内心凄凉,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用文学的形式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批判社会政治的黑暗,倾述深重压抑下的愤慨之情。
这些构成了这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第四,与社会的长期混战,政权的频繁更迭相应,这时期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适应汉代封建统一帝国的需要而确立的文化统治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之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时代。
老庄思想在这一时期最为流行,并在此基础上汇融《周易》形成了玄学。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追求“绝对自由”,这就给生活于高压政策下的士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
在融汇《周易》,《老子》,《庄子》的基础上,构建成一种新的哲学—玄学,玄学家们的思想倾向并不一致,但在“崇有”,“独化”,等命题的论证中,对宇宙人生和人类自身的思想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这是共同的。
由此,人们的理想思维变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
魏晋南北朝的许多作家,从世界观,人生观,感情心态,直到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其濡染与影响。
佛教,道教的传入和传播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广泛影响。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
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和晋室的东迁,接下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等等,在三百多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时候。
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
战争使很多人丧生,伴随着战乱而来的饥馑、瘟疫以及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不知又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
这种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
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此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色彩。
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稽康、陆机、陆云等。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
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
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
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迫,托体同山阿。
”(陶《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无兮丘垄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有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
第四种态度就是陶渊明所采取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
从陶诗看来,他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灵,他具有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关系很密切,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且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离骚》、《远游》已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不过那主要是一种政治寄托,魏晋以后,游仙主题作为生死主题的补充,企求长生的意思变得浓厚了。
如曹操的《气出唱》、《精列》,曹植的《游仙》、《升无行》、《仙人篇》,张华《游仙诗》等,已经构成一个游仙的系列。
特别是郭璞的多首《游仙诗》,使游仙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了。
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
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书中就体现得很强烈了。
《楚辞》中淮南小山《招隐士》,汉代张衡《归田赋》可以视为表现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
魏晋以后,沿袭《归田赋》的有潘岳的《闲居赋》,而陶渊明的大量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则使这类主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诗品》中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至于其他许多人的作品中,表达隐逸思想的地方就不胜枚举了。
隐逸主题的兴起与魏晋以后士人、中希企隐逸之风的兴盛有直接关系,而这种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景和玄学的影响有关。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
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这种新变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就文体的发展看来: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增强了诗人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一种诗化的散文即骈文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可以充分发挥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并因骈文的兴盛而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可喜的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刺激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绝句便繁荣起来;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以393年的时间酝酿这些新变,虽然显得长了一些,但和汉代大约四百年文学的收获相比,不能不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是相当可观的。
如果没有这段酝酿,就没有唐诗的高潮,也就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了。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曹操的诗,现存二十馀首,都是乐府诗,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其中也体现了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欲整治国家、统一疆土的胸怀和抱负。
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类诗悲歌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
《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
游仙诗也是曹操诗歌的重要级成部分。
这些诗从表面看有脱离现实的一面,然而,当曹操以质朴的语言、绮丽的想象折射现实时,对士人朝不保夕的忧生意识有曲折的反映。
曹操的诗不仅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的作用,由于创造性较大,对后代文学也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法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
从他这种旧题新事乐府到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新事乐府,再到白居易等到人掀起的新乐府运动,可以清晰地看出一脉相承的发展。
另外,《诗经》以后,四言诗很少佳篇,曹操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抒情传统,创造出一些动人的篇章,使四言诗再一次放出光彩。
曹丕现存诗歌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这些诗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其一)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余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其中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长达75句,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白马篇》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首诗紧扣追求建功立业的主旋律,抒写了曹植以身报国的人生理想。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则是《赠白马王彪》。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如《浮萍篇》第三类是述志诗。
曹植用世之心,在黄初以后屡屡诉诸诗赋,《杂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