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微型计算机类课程群建设初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微型计算机类课程群建设初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微型计算机类课程群建设初探當前社会迫切要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更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

本论文阐述了在学科建设与学科改革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在各门课程内部进行改革,还应在开展单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渐整合课程资源,进行课程群建设,并应用产学研结合模式。

论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微型计算机类课程情况,并对其课程群建设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标签:课程群;学科建设;学科改革;产学研结合1 构建课程群,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群的构建是为了解决多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衔接不好与学时有限的矛盾。

通过把教学计划中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关联性、内容可整合性和结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组建成课程群进行研究和建设,通过重组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吉林建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有六门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 芯片原理及应用》和《传感器检测技术》,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内容可以合理地整合,构建课程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六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如下表:表1[课程名称\&总学时\&开设学期\&实验学时\&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技术\&64\&第3学期\&12学时\&专业基础课/必修\&数字电子技术\&64\&第4学期\&12学时\&专业基础课/必修\&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40\&第5学期\&8学时\&专业基础课/必修\&传感器检测技术\&64\&第6学期\&8学时\&专业课/必修\&单片机原理与应用\&64\&第6学期\&16学时\&专业课/必修\&DSP芯片原理及应用\&45\&第7学期\&8学时\&专业课/选修\&]由表1可看出由这六门课组成的课程群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前后顺接,且在内容上承上启下,一环紧扣一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 言传身教、课堂上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成果来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应用 前景。
总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化的重 要途径之一。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加强实践环 节的思政教育以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方法,可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 有机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例如, 在讲解模拟信号的处理时,可以引入我国环保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到 环保领域中模拟信号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讲解电路设计时,可以引入我 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开展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培养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之 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后续的思政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1)学校层面:制定指导意见,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关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各专 业的育人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为课程思政 体系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谢谢观看
(4)家庭、社会层面: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参与到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中来。 家庭应孩子的成长历程,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应提供实践机会和 资源支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家庭和社会应与学校保持 密切,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

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

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张奎(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河南周口466000)摘要: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说明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既要注重课程的开设,又要重视课程的建设,促进职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贯通普通本科与职业本科课程体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化,强调课程更新开放性,最后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和完善评价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课程体系;“双创型”人才;职业本科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任务和方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生产实践-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培养、打通职业教育纵向通道、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渠道,打造具有终身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8年5月教育部将全国15所即将升为本科教育的院校作为我国第一批职业本科教育的试点院校,赋予这15所院校承担着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先试先行,探索经验的责任。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落到实处是课程,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出成功的宝贵经验奠定基础。

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从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科职业教育课程现状的紧迫形势等方面理顺目的和意义,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内容,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过程监控保障课程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为职业本科教育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位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终端,2018年教育部才刚刚指定15所高职院校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2019年第一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生开始招生,建立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一)课程体系当前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础课程,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课程。

然而,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二)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在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

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新技术、新应用的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最新的教学和实践需求。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生缺乏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就业面较广,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专业建设思路(一)优化课程体系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新兴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等。

2、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构建一个系统、连贯的课程体系。

3、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3、建立教师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1、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总结模板

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总结模板

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总结模板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领域。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原理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些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通过总结与反思,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这些课程中所获得的收获与成长。

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电路分析方法、电磁场与波导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等相关知识。

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也为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中,我学习并运用了很多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相关的实际技能。

例如,在控制系统原理课程实验中,我通过实际操控控制系统设备,学会了PID控制算法的设计与调试;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中,我通过MATLAB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的工作挑战。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中,我遇到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微电子技术课程中,我遇到了集成电路设计的困难,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我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并成功完成了课程设计。

这样的经历使我更加勇于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许多课程作业和项目都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我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项目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音频信号的滤波与增强任务,通过各自的专长和配合,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新兴学科,其培养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适应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有必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进行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是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竞争力。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可以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和效果评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涉及到广泛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

通过对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研究,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因此专业课程群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模式的推广。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学生能力、促进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字数:254】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在教育培养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提升专业课程群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最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总结报告

最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总结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总结报告时光荏苒,在一通懵懂与忙碌中,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我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对于上个学期学习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感悟,学到了许多,也有了许多经验,也有了一些教训。

而现在更加忙碌的第二学期应经开始一个多月。

我们要学的东西更多了,课程排的也更满了,并且开始接触到有关专业的东西,所以我也要更加专心于自己的课程之上了,用上学期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来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合理,更加充实。

上学期是我们大学的第一学期,虽然说开始的时候有一学期的计划,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在具体的学习中还是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发生,可以说毕竟新生,开始的时候来是想的太过理想。

但大体上来说,我上学期的学习生活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达到了开学时的目标,只是在个别地方没有表现的更好一些。

在这些地方我本可以做到更好,却因为经验或觉悟的原因而没有,所以说对自己还是有一些不满的,希望在这学期可以改变这些地方。

回顾整个上学期,我们学的东西还是不少的,但重要的还是高数,英语,C语言。

首先说高数,在前半个学期我还陷在以前数学不知如何学习的泥潭里没有上岸,导致我一直在老师的后面追赶。

而且还停留在以前的那种学习方式上,总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教哪里看哪里,作业也是一样。

结果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的学习也越来越来吃力,还学得很辛苦。

结果,我那时的高数学习情况并不乐观,人也很沮丧。

后来,我渐渐发现不能再按以前的方式来学习了,于是我开始自己主动去学习,在老师上的章节之前,我会提前将重要的部分看一看,而那些课后练习也不是老师布置那一道就去做那一道,我开始准备一个本子,以自己的节奏与计划去做那些练习。

通过自己先看一遍和练习巩固,我对书上的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了,而上课再也没有以前那样追着老是跑,而是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

于是在上学期的后半段,我的数学学习开始进入状态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知道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于是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这才是正真做一件事的感觉。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总结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总结总结

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自我系启动了电子信息工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我系教师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

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系对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于 2003 年 3 月经省教育厅审批升为本科专业,现有学生 752 人,专任教师 36 人,实验用房 54 间,实验室使用面积2917.2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 1023.82 万元。

2004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期为三年,2009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项目启动后我们在保持和发扬该专业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强化教学和学生管理,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特点,坚持以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质量为生命线,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拓宽专业口径与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力争培育出地方特色、人才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特色、科技特色、管理特色、就业特色等七个方面特色,实现“创新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

三、建设目标深化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实施人才战略,以本科教育为主,控制招生规模,确保教学质量,积极筹备发展研究生教育,创出质量与效益,办出特色,打造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增加技能训练课 时,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倡导理论与实 践一 一 体化教学模式 ,大力开展教 、学 、做 合一 的教学过程 ,综合运用 基于 工作过程的项 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案例分析法 、模拟教学 法、分 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比如 《 传感器技术与应 用》 课程 采用 项 目教学 法。在每 个项 目
关键 词 :电子 信 息 工程 技 术 专 业
1 .引 言
职 业能 力 课 程体 系 职 业 岗位
当前高职教育 中,依然有着学 科教育的影 响,课程 设置 尚不能 完 全适应工作 岗位 的需求 。没有把教学 的 目标真正转移到学生 的职业 能 力培养上来 , 教学与工作 岗位 之间差距 较大… 。高职生源质量 不高 , 加上专业课 程难度大 ,而教师对教 材的处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过于 简 单 ,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较传统。而理论教学追求全面 ,造成一些学 生 厌学 、甚 至失学 的现象 。偏重于课 堂教 学 ,将课 程学分作为毕业考评 的主要依据。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 的职业 素质与职业 岗位能力培养 的
证书 。
4 .以 学 生 为 中心 ,改革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段 ( 1 )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对理论知识的讲 授 以 “ 必需 、够 用 ”为 原则 ,强 调 “ 实用 、适 度 ”,技 能训 练 则 强 调 科 学 、规 范 及 创 新 能 力 。 对 理 论 课 进 行 缩 减 ,
( 2 ) 教 学 手 段 改 革 重视理论课堂搬进实训室现场 ,实现理论 、实操一体化 教学 ,强
调课堂讲授演示与实验室实操相结合 ,培训与考证相结合 。同时,实 训室建有高效的网络环境 ,学生能够通过互联 网搜集 资料 ,为学 生 自 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融真实工作情境下 的教 、学 、做一体化 ,实现 课程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 小型智 能系统设计 与制作》 教学 过程 中,坚持 “ 教学仿真 一体化”,教师是工作 过程的 主导 ,学 生是 1 : 作过程的主体 ,把课程内容分为 6 大项 目 l 9 个任务,以项 目为载体 的情 境 化 教 学 设 计 引导 学 生 以做 中 学 、学 中 做 的 方 式 在 完 成典 型 工 作 任 务 的过 程 中 自主地 完 成 学 习过 程 。 ( 3)考核方法改革 认真研究每一门课程 的特点 ,针对每一门课程制定切实有 效的考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11.19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11.19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二○一一年十一月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三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依据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精神,按照全国水利教育学会批复的专业建设方案,扎实工作实施了“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主要学习领域实现了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行兼职教师准入制,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结合专业岗位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技术培训,校内外实训场所的硬、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完成了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目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立足于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遵循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了“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 的基本思想。

即通过广泛的社会与行业调研,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充分的讨论与论证明确了专业定位;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坚持人才服务社会的宗旨,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新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最新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二0一二年三月目录一、专业办学背景简介 (1)二、专业建设方案 (1)三、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5)(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5)(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6)(三)师资队伍建设 (9)(四)教学条件完善 (10)(五)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 (13)四、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16)(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6)(二)教材建设 (23)(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5)(四)教学管理 (28)(五)合作办学 (30)五、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31)(一)经费投入 (31)(二)规范管理 (33)六、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33)(一)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形成“教学工场”人才培养模式 (33)(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实现核心主干课程的全覆盖 (34)(三)引入和借鉴企业实际产品,开发教学项目,推行项目教学 (34)(四)实施双师工程,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优秀教学团队 (35)(五)社会化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取得重要进展 (39)七、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40)(一)构建“校企共育、工商复合”的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40)(二)建设“校中厂”和“工程中心”,引进企业项目,实境实练 (40)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一)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持续加强,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提升学校的“四技服务”能力 (41)(二)“双师”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提高,必须持续加强教师的企业锻炼培育“教学名师”和吸引企业优秀“技术大师”来校上课 (41)(三)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的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42)一、专业办学背景简介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初创于2001年,本专业前身为“通信与信息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2005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该专业已成为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区域内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技术好、懂营销、善沟通”的工商复合技术服务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工作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工作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工作总结电子信息工程工作总结1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走电气学院特色发展之路二、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质量良好一年来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满意度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照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我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的规定》,建立了一套教、学、管连环相扣的教学监控反馈机制,形成了教师、辅导员、教务、学工齐抓共管的局面,整个学院的教风和学风有很大提高。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风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成绩如下:(2) 20__年下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优秀单位(3)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

(5)两位老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优秀簇拥活动。

反响良好,2等奖1项、3等奖1项。

教务处今年的评奖改革,使这个奖的含金量更高更过硬。

(6)07级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38人,其中上线28人,录取22人。

08级本科生中报考研究生的有62人三、注重实践环节,竞赛成绩突出一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注重锻炼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着力激发广大同学对于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兴趣,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积极的推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在第三届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也取得了湖南赛区本科组一等奖一项、专科组二等奖一项的优秀成绩。

在20__年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通信工程08级学生傅文卫(指导老师:黄科)凭借自主研发的80Mhz调频发射机夺得科技发明制作类三等奖。

在20__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通信工程1001班的袁婧获国家二等奖。

四、师资水平不段提升,科研工作再创丰收五、学生工作丰富多彩六、教师队伍团结合作、乐于奉献“团结和朝气”是电气学院的院风,学院的教师平均年龄都不大,师资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并对学校有着深厚感情;教务和学工更是上下一心,团结合作、乐于奉献。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老师,我是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____年即将毕业离校。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培养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并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掌握了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数字电路设计等核心知识。

在课程学习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深度理解掌握知识,并通过实验课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担任助研,参与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心电信号采集与分析”项目。

通过该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心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亲自操刀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我与同学们密切配合,共同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除了课程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多项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首先,我参加了校园网研究与技术团队,担任工程师助理。

在团队中,我负责校内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学习了网络规划与布线、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故障排除技巧。

通过这一经历,我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另外,我还参加了“创客实验室”活动,担任实习助理。

在创客实验室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开展了多个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智能车等。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组织,担任了班级干部和社团干部,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

作为班级团支书,我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多项班级活动,如班级迎新联欢会、班级文艺晚会等。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摘要】本文围绕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从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引出论文主题。

正文部分首先分析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现状,然后提出针对新时代新要求的课程建设思考,并探讨创新教学模式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持续优化和更新,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新时代、创新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新兴学科领域,其涵盖的内容涉及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下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专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思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整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到整个学科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旨在针对当前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方案,以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通过分析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现状,深入探讨如何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更新和优化。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一、电子信息专业的定义和发展背景电子信息专业是工程技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面向电子信息行业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主要涉及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通信、电子产品制造、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信息时代,电子信息专业被认为是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对象,其发展也将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1. 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从通信到电子产品制造,从计算机应用到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涵盖了各个领域。

而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对高素质、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大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更多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电子信息专业进行全面研究,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加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3. 深化产学研用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需要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将专业教学与现实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1. 课程建设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建设是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基础。

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必要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调整。

要加强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的教学,增加专业实践环节。

还要加强对通用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与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建有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本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共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人数比例70%以上,其专业背景、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能够较好开展教学、科研、教育等各方面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第二批开办的本科专业,2010年7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并招生,蚌埠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届本科生2010级电子班报到学生59名,现已全数毕业。

截至2014年10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共383名,每年报到率均在93%以上。

本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与要求,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并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限选、专业选修四个模块构成。

近四年来按照该专业建设目标及进度计划,结合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以蚌埠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明确建设的目标、思路、计划和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进展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质量为抓手,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实践资源配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专业特色,使本专业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010年以来,我们认真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高 职 院校课 程 建 设 , 一项 基 础 性 、 统 性 工 是 系 程 。 程体 系建 设要 把 转变 教 育思 想 观念 贯 穿于教 课 学 改革 的全过 程 。 程 体 系 的创新 是 专业 建设 和人 课
才 培养 的核心要 素 。 只有构 建 与企 业人 才要 求相 配 套 的专业 课 程体 系 , 才能 培养 出符合 市 场需 求 的人 才。 电子信 息工 程技术 专业 主 要培 养掌 握 电子技 术 和信息技 术基 本知 识 与技 能 、 有较 强 的 电子线 路 具
为一 体 的综 合性 实 训或 综 合性课 程 , 响 了专 业技 影 能 和工程 实践 能力 的提高 。 学实验 实训设 施大 部 教 分 都是 实验 台或 实 验箱 。 大大 落后 于 当前企 业 的应 用 水平 , 学 生实 践 训 练 水 平 不 高 , 加 强与 企 业 使 应 合 作建 立 。 引进 或设 计 融合 具 有新 技术 的实 训设 备 和实验 方法 。 尽快 提 升实 践层 次 。
教 学研究
基 于工作过程 的电子信 息工程技 术专业
课 程 体 系建 设 的研 究
一 陈 军
( 南京 交通职 业技 术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 8 ) l 1 8
摘 要 :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建设 的 现 状做 了比 较 细 致 的分 析 ,提 出了 电子 信 息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建 设 与 课 程 体 系构 建 的 方 法 . 对 并
的要求 已经 比较 统一 。 2 师资队 伍建 设 需要加 强 .
业在 明确专 业人 才 培养 规格 、 关 岗位 ( ) 相 群 和典 型
工作任 务 的基础 上 , 照实 际 工作 过程 中岗位 的 能 按 力要求 和实 际工 作 任务 的要 求 . 构 高职 院 的 电子 重 信息工 程技 术专 业 的课 程体 系 。 以工作 过程 为参 即 照 系 , 陈 述 性知 识 与 过 程 性 知识 整 合 、 论 知识 将 理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思考,以期为相关专业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一、加强前沿技术与应用能力培养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前沿技术的课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

还可以增设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课程,如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设置相关的创新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拓宽知识面,强化跨学科交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还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跨学科交叉,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宽广的知识视野和综合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自动化技术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就业岗位的要求。

还可以加强工程实践和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和实习,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四、加强与产业对接,提高就业质量在新时代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还需要加强与产业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与产业对接的课程,如产业技术实践、产学合作项目等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应用,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提高就业质量。

还可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情况和技术应用,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课程建设规划,以培养理论与动手能力为核心,以岗位技能为依据,深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广泛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岗位执业能力要求开发课程模块,确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电子信息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明确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根本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的课程体系。

四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学校的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逐步把河南工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创新与育人并重”为教育理念,以“一条主线,逐级递进,核心能力一体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在充分了解专业面向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岗位任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确定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五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优化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在充分进行行业用人单位调研的前提下,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在精选内容、提高起点、避免重复的基础上,瞄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前沿,面向信息通信也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

在四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信号与系统》、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电磁场与电磁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仪器技术》、创新课程模块《电子设计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系202年度工作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系202年度工作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系202年度工作总结电子信息工程系202*年度工作总结电子信息工程系202*年度工作总结本年度以来,我系在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以全员聘任制为契机,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善教风学风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教学、党建和学生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政治工作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平台,组织全系教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使全系员工真正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态度积极投身工作岗位,保质量、高效益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教学工作1、本年度内完成35门课程、26个教学班共8200多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任务,效果良好。

2、完成了三年制高中、五年制初中高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研讨、制定和统稿工作;完成了部分中职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完成了学院东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工作,通过学院的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的改造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了甘肃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5、成立了电子、电气、计算机三个学科小组,本系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学科小组。

通过学科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6、在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本系的教学管理等制度及岗位工作职责,使教学等工作有章可依。

7、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系发展规划及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实验室建设计划。

8、上半年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高职专业的申报并获得通过;下半年完成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高职专业的申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得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筹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课程建设规划,以培养理论与动手能力为核心,以岗位技能为依据,深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广泛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岗位执业能力要求开发课程模块,确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电子信息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明确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根本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的课程体系。

四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校的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逐步把河南工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创新与育人并重”为教育理念,以“一条主线,逐级递进,核心能力一体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在充分了解专业面向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岗位任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确定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五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优化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在充分进行行业用人单位调研的前提下,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在精选内容、提高起点、避免重复的基础上,瞄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前沿,面向信息通信也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

在四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信号与系统》、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电磁场与电磁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仪器技术》、创新课程模块《电子设计创新》。

今后将逐步对现有在线课程优化完善冲击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同时,也带动其他专业
主干课程尽快建设在线课程。

三、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照学校教学大纲制定要求,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据,对2016级-2019级专业开设的所有理论、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精心修订,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规范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突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优化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及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提出了课堂实践训练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有关要求,对课程简介的内容进行了凝练,并在规范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格式,并按要求进行了装订。

四、课程师资队伍进一步强化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河南工学院“十三五”师资建设与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相应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和措施,按照“育人为本、教学为先、教师为基、科研为要”的原则,内培外引,逐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比较合理、发展势头良好、敬业精神较强的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有专业教师37人,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均大于等于3人,其中包括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厅级学术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标兵2人。

任课教师均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五、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任务,合理规划,精选教育部统编教材和质高实用精品教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严格实施《河南工学院十三五教材建设规划》和《河南工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精选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

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7个学期共采用教材53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31本,占所有教材58%;近三年出版教材47本,占所有教材88%。

六、不断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改革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一套实用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框架。

在夯实设计理论、方法和相关电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上,从深度上向涵盖高级工程师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发展。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核心是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办学的社会需求性特色。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立了“3+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分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到第三学年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电子系统设计或信息通信方向,这一办学模式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为了保证培养模式的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精品课程为标准建构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经过研究与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构建分为3个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新方案在强调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对后继课程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强化了实践类教学,增设了应用性课程。

保证了我们的毕业生既具有娴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操作能力和电子通信类的施工管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度重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作用,精品课程开设网上教学交流平台;开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辟了更广泛的空间;通过名师学术讲座、企事业工程师讲座、师生学术沙龙等途径,扩大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前期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以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导向,强调实施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改变了以往由“点”到“面”的做法,在确保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全面调整培养方式,由“面”到“点”,保证了成果的完整性。

通过教学模式新理念的引领,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型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翻转课堂教学。

强化电子信息学科的创新思考、创新意识的特征,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新教学、应用与研究相结合,扩大了课程设臵的专业深度和综合性,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供了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