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与原理
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见左颞枕叶边缘不规整的均匀低密度区,范围较广 B.增强扫描后无强化,仅见轻微占位效应
神经胶质瘤
囊性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右额顶叶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其内见高密度点状钙化(T),肿瘤且累及对侧,占位效应较显著; B.增强扫描近中线处见肿瘤实性部分呈不规则强化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CT平扫多见位于第四脑室内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 2)瘤内常见散在分布之小斑点状钙化和低密度囊变区。 3)位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均可引起脑积水。 4)位于脑实质内瘤体多见于顶枕叶,较大的实性肿瘤常伴一较大的囊变区。 5)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性中度强化。 6)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轮廓多不规则,可产生过多脑脊液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2)髓母细胞瘤:囊变和钙化较室管膜瘤少见,第四脑室多呈“一”字形前移。
神经胶质瘤
3)胶质母细胞瘤: (1)多位于幕上,最多见于额叶和颞叶,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数个脑叶并可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2)好发年龄40~65岁,男女之比为2:1~3:1。 (3)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易发生颅内种植转移,多数患者自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就诊。 (4)发病急,脑水肿广泛,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5)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约33%有癫痫发作。术后极易复发,预后差。 4)其他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腰椎穿刺应视为禁忌。 (2)脑电图检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 (3)X线平片:仅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和钙化灶。长期颅内压增高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 (4)MRI检查:良性胶质瘤表现为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明显。恶性胶质瘤TWI和T2WI信号不均匀或呈混杂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肿瘤 强化越明显表示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内可有坏死、出血和囊变。
颅内肿瘤概述ppt课件.pptx

Page 23
颅内肿瘤的治疗(四)
光动力学治疗(PDT)
用醋酸或硫酸处理过的血卟啉衍生物(HPD),能通过血脑屏障,容易被瘤细胞吸收。 瘤细胞HPD的积贮可较正常组织细胞大5~20倍,停留在细胞内的时间可达48h。
在此期间如用氩激光照射瘤床,则含有光敏物质的瘤细胞因发生光理化反应而失去活力或死亡。
Page 14
八、颅内肿瘤的临床检查(一)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摄片、放射性核 素脑造影、脑室和脑池造影、 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过去 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 方法,不仅具有病变定位的意 义,还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但是这些检查除X线摄片外, 都有损伤性,应根据需要慎重 选择。
Page 15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术后常规局部野照射Dt50Gy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术后常规局部野照射Dt54~60Gy
提倡 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P提ag倡e 20
颅内肿瘤的治疗(一)
手术治疗
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完全切除 或大部切除。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压 和捷径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切 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较 好结果。 部分切除肿瘤缩小肿瘤体积或内外减压,脑脊液分流 等姑息性手术,可暂时缓解颅内高压,争取其他治疗时 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常见原发颅内肿瘤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
发生率(%)
治疗方法
5年生存率(%)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垂体腺瘤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颅咽管瘤
颅内肿瘤概述

提倡 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Page 21
颅内肿瘤的治疗(一)
手术治疗 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完全切 除或大部切除。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 压和捷径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 切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 较好结果。
Page 9
四、病因学(四)
致瘤病毒
致瘤病毒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细胞核 内合成DNA的细胞增殖S期 内被固定于染色体内,改变 了基因特性,促使增殖失控 。
Page 10
五、颅内肿瘤发病部位
颅内肿瘤中以大脑半球肿瘤最多见,其
后依次为蝶鞍区、小脑、桥脑小脑角、
脑室内、脑干。 幕上肿瘤:发生于颅前窝、中窝、大脑
光动力学治疗(PDT)
用醋酸或硫酸处理过的血卟啉衍生物(HPD),能通过血脑屏障,容易被瘤细胞吸收。 瘤细胞HPD的积贮可较正常组织细胞大5~20倍,停留在细胞内的时间可达48h。
在此期间如用氩激光照射瘤床,则含有光敏物质的瘤细胞因发生光理化反应而失去活力或死亡。
热能治疗
肿瘤细胞对热能较正常细胞敏感。当将瘤区温度升高至42℃~43℃时,肿瘤细胞可被杀 死而正常细胞可不受影响。 加温可用微波或射频电流,温度控制在43℃,时间为20~30分钟。热能治疗可增强放疗 的效果,与放疗合用似更合理。
Page 15
八、颅内肿瘤的临床检查(一)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摄片、放射性核 素脑造影、脑室和脑池造影、 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过去 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 方法,不仅具有病变定位的意
医学影像-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9400/3(Fibrillary astrocytoma)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9410/3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9411/3 (Gemistocytic astrocytoma)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401/3 (Anaplastic astrocytoma) • 胶质母细胞瘤9440/3 (Glioblastoma)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9441/3 (Giant cell glioblastoma) 胶质肉瘤9442/3 (Gliosarcoma) •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
三脑室前部及中 线结构移位,三 脑室受压变形、 闭塞
• 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urs)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urs)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421/1 (Pilocytic astrocytoma) 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9425/3(Pilomyxoid astrocytoma)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9384/1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 邻近组织结构的改变:脑实质、脑
室、骨质、蝶鞍
• 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 • 脑疝:镰下疝、颞叶海马钩回疝、
小脑扁桃体疝
不同密度肿块
血管源性水肿 BBB破坏所致
不同信号的肿块 恶性水肿、指样水肿
脑室受压变形
不同信号的肿块及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CT与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CT与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颅内肿瘤是指在颅骨内部生长的肿瘤,它们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对于颅内肿瘤的确诊和评估病情发展,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文将对CT和MRI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
1. 诊断准确性:CT和MRI在颅内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相似的水平。
CT可以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能够快速检出血肿和钙化,对于肿瘤的初步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MRI具有极高的解剖分辨率,可以显示组织的软组织对比,在诊断肿瘤类型、界限和浸润范围等方面更为优势,因此对于复杂和难以判断的肿瘤,MRI的准确性更高。
2. 易用性和便捷性:在操作上,CT相对来说比MRI更便捷、更容易实施。
CT扫描所需时间短,适用于病人情况较为紧急或无法长时间保持平卧的患者。
MRI扫描时间长,通常需要患者在静止状态下保持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对于不能耐受长时间扫描的患者来说比较困难。
而且MRI对于患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有一定的限制,而CT则没有这个问题。
3. 辐射剂量:尽管CT可以提供快速的诊断结果,但它使用的是X射线,会有一定的辐射暴露风险。
而MRI则使用无辐射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对患者辐射暴露几乎没有风险。
对于儿童、孕妇和需要长期影像学监测的患者来说,MRI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CT和MRI在诊断颅内肿瘤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
CT适用于快速检查和初步判断,MRI适用于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浸润程度。
选择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临床需求和医生的意见来决定。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可能需要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最终,医生应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颅内肿瘤临床表现与诊断

3. 理化学说:物理因素
1. X线辐射是唯一被证实的可能诱发包括胶质 瘤在内的脑肿瘤的环境危险因素,比如职业 暴露、核辐射、放射线治疗等诸多电离辐射 环境均可造成基因突变而诱发肿瘤(脑膜瘤、 肉瘤、胶质瘤等)
3. 理化学说:物理因素
• 2.手机使用与脑瘤的关系:争议
• 2011 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6.47/10万,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9%(第9位), 病死率3.77/10万(占第8位)
• 上海地区(1973-2007)男女发病率均上升趋势, 分别从3.5/10万和3.03/10万到5.88/10万和7/10万
颅内肿瘤相对发生率
各国统计资料不同,以我国为例
病因不明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和 抗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遗传、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 素可诱发肿瘤的发生。
颅内肿瘤(原发性)病因
尚未发现确切的病因, 但是根据某些肿瘤的发病的特点、 病理和基础研究,存在几种假说。 1. 遗传学说
视网膜母细胞瘤—染色体13一对长臂缺失其一 或14带缺失,半数以上传给子代
颅内肿瘤的分类
脑实质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少枝胶质细胞瘤(Aligodendroglioma)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 ……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颅内肿瘤流行病学
原发性颅内肿瘤(Primary intracranial tumor) 发病率 7.8--12.5/10万 平均 10/10万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最后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诊断。在 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如脑炎、脑膜炎等。
PART 03
儿童颅内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
01
通过开颅手术将肿瘤完全或部分切除,以减轻症状并降低颅内
压。
临床试验与新药研发进展
临床试验
针对儿童颅内肿瘤的新药和新技术不断进行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药研发
针对颅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
国际合作项目
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合作,共同推进儿童颅内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制定个体 化的手术方案,如显微手术、内镜手术等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
采用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如调强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 作用。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根据肿瘤的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利用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剂,激发或增强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颅内肿瘤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
活检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
行病理学诊断。
脑脊液分流术
03
对于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等部
位,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放射治疗
外照射治疗
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达到 治疗目的。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整理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整理●颅内肿瘤●概述●病理学分类●组织学病理诊断+基因特征的“综合诊断”新模式●标准化的诊断术语如“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原因:脑瘤占位、瘤周脑水肿、脑脊液循环受阻●头痛:多晨醒、咳嗽和大便时加重,呕吐后可暂时缓解●呕吐:多清晨呈喷射状发作●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功能定位症状●原因:肿瘤直接刺激、压迫和破坏脑神经●破坏性症状●中央前后回肿瘤——一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额叶肿瘤——精神障碍●枕叶肿瘤——视野障碍●顶叶下部角回和缘上回——失算失读失用及命名性失语●语言运动中枢——运动性失语●下丘脑肿瘤——内分泌障碍●四叠体肿瘤——眼球上视障碍●小脑蚓部——肌张力减退及躯干和下肢共济运动失调●小脑半球肿瘤——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脑干肿瘤——交叉性麻痹●压迫症状●鞍区肿瘤——视力视野障碍●海绵窦区——肿瘤压迫Ⅲ、Ⅳ、Ⅴ、Ⅵ脑神经——病人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减退减退等海绵窦综合征●癫痫●脑肿瘤病人癫痫发病率高达30%-50%●与肿瘤部位有关●缓慢生长的脑肿瘤癫痫率>迅速生长的恶性脑肿瘤●脑电图检测到癫痫发作期的棘波、棘尖波有诊断价值●老年和儿童颅内肿瘤特点●老年人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增大,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以幕上脑膜瘤和转移瘤多见●儿童以发生中线区肿瘤多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幕上以颅咽管瘤多见●诊断●头部CT和MRI扫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活检●治疗●药物抗癫痫●降低颅内压●术前有癫痫病史,术后一般药物抗癫痫3个月●术前无癫痫病史,幕上肿瘤病人无需预防性使用,术后一般药物抗癫痫2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降低颅内压和解除对脑神经的压迫●微骨窗入路、神经导航、术中磁共振、唤醒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生殖细胞瘤、淋巴瘤●低度敏感: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星形细胞瘤●方法:●全脑、全脊髓照射:易种植的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胚胎性肿瘤●瘤内放射治疗:适用于部分囊性颅咽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化学药物治疗●替莫唑胺: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一线化疗●卡氮芥或环己亚硝脲、VP16、VM26及铂类等:恶性胶质瘤二线治疗●弥漫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治疗最复杂,难以治愈●将IDH突变和染色体1q/19q缺失状态作为胶质瘤临床病理分型●脑胶质瘤复发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TPRZ1-MET融合基因,预后不良●O⁶-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预示烷化剂(替莫唑胺等)化疗敏感●胶质瘤中微小RNA家族microRNA-181是预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提示替莫唑胺敏感●分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发病高峰中青年25-35●多位于大脑半球,以额叶、颞叶多见●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平均病史2-3年,缓慢进行性发展●癫痫为首发症状,头痛●诊断:●CT低密度脑内病灶,占位不明显,无明显瘤周水肿●MRI肿瘤一般不强化,与脑实质分界不清,少数可呈囊性●治疗:手术治疗●明确组织学和分子病理诊断●缓解占位效应,改善症状●降低瘤负荷,延缓生长●预防肿瘤恶变●未能完全切除或年龄>40,术后辅助性放疗●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Ⅲ/Ⅳ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病高峰中老年,间变性~46岁,胶质母~56岁●高级别胶质瘤生长迅速,病程短,间变肿瘤平均病程15.7个月,GBM5.4个月●颅内高压+局灶性神经症状●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原发性:PTEN突变、EGFR扩增和或超表达等●继发性:IDH突变和TP53突变,由Ⅱ级或Ⅲ级星形细胞瘤恶变而来●诊断:●CT呈低密度或不均一密度混合灶,占位效应明显,伴瘤周水肿●MRI上90%-95%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伴囊变,出血,肿瘤形态不规则●治疗:●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原则:保留重要神经功能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目的:瘤细胞减容,缓解占位效应和明确组织学和分子病理诊断●新诊断的间变性胶质瘤标准化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疗,根据肿瘤MGMT甲基化状态考虑是否给予替莫唑胺化疗●GBM标准化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疗+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Ⅱ/Ⅲ级)●发病高峰30-40岁●肿瘤生长较缓慢,平均病程4年,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确诊:IDH突变+1q/19q联合缺失●最显著影像特征:钙化●浸润性生长倾向,呈灰红色,质地柔软,界限清楚●治疗方案:手术切除+化疗联合治疗;若发生间变可给予放疗。
颅内肿瘤颅内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感觉功能障碍: 如麻木、疼痛 等
语言功能障碍: 如失语、口吃 等
认知功能障碍: 如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
精神心理障碍: 如焦虑、抑郁 等
颅内肿瘤的诊断方法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用于观 察颅内肿瘤的位 置、大小和形态
磁共振成像 (MRI):用于 观察颅内肿瘤的 性质、范围和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
口吐白沫等症状。
癫痫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 度因人而异,可能与肿瘤 的位置、大小、类型等因
素有关。
癫痫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 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
控制。
癫痫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障碍: 如偏瘫、四肢 无力等
脑电图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 颅内肿瘤的重要方
法之一
脑脊液检查可以评 估肿瘤的性质和程
度
脑脊液检查可以 检测到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等
脑脊液检查可以指 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和调整
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第五章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 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杀死肿 瘤细胞
状
精神症状:精神 错乱、意识模糊
等症状
颅内肿瘤的并发症
第三章
脑积水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等
原因:颅内肿瘤压迫脑组 织,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等
预防:定期体检、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头部
外伤等
癫痫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 瘤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突 然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
颅内肿瘤

转移瘤2
2006/8/13
GLIOMA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细 胞瘤
脑膜瘤
椎管内肿瘤
分类 1. 1、 髓内肿瘤 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4%,星形细胞瘤和室 管膜瘤各占1/3,其 他包括血管网状细胞瘤、海绵状血管 瘤、皮样和表皮样囊肿、脂肪瘤、畸胎瘤等。
2.
2、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51%,绝大部分 为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来自硬脊膜的脊膜瘤,以及来自 神经根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少数为皮样囊肿、畸胎 瘤和由髓外向髓内侵入的脂肪瘤。 3、 硬脊膜外肿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25%,起源于椎体或硬 脊膜外组织。多为恶性肿瘤,包括肉瘤、转移癌、侵入癌、 脂肪瘤。此外还有软组织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椎体 血管瘤。
3.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的病程可分为根性痛期、脊髓半侧损害期、 不全截瘫期和截瘫期。 1、 根性痛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原因是脊神经后根 或脊髓后角细胞受刺激,脊髓感觉传导束受刺激;硬脊膜 受压或受牵张;体位改变牵拉脊髓。 2、 感觉障碍 感觉纤维受压时表现为感觉不良和感觉 错乱,被破坏后侧产生感觉丧失。
颅内肿瘤的生长形式:
( 1 )扩张性生长,肿瘤长成球状或块状,
与周围的组织有较清楚的分界,以压迫 脑组织为主要表现。 ( 2 )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的活动性较强, 浸润并破坏邻近的脑组织,引起脑的破 坏性症状。 3) 多灶性生长,瘤的起源不限于一处, 可在多处同时或先后生长,以多灶性症 状为主要表现。
A
B
C
A cerebral convex surface B cerebral falx C parasagittal
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
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
临床医学外科学课件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康复治疗与护理
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 方法;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配合 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放化疗
根据病情需要,配合使用放疗和化疗 药物,以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体积、 缓解症状。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心理辅导等。
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对于部分椎管内肿瘤,尤其是转移性 肿瘤,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 段,如化疗、放疗等。
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
对于椎管内血管性肿瘤或某些特殊类 型的肿瘤,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方式。
05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头部和脊柱的影像学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
注意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 症状,这些可能是肿瘤的早期 信号。
避免危险因素
避免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化学 物质等可能导致肿瘤形成的危 险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而颅内肿瘤则无这些表现。
03
注意事项
在诊断颅内肿瘤时,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同
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与评估指标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颅内肿 瘤。
评估指标
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肿瘤的恶性程度、治疗效果等指标,以指导治疗和 预后评估。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报告格式
按照医学规范和标准格式 书写报告,确保信息的准 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审核
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诊 断结论准确无误,并及时 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意见 和建议。
04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胶质瘤影像诊断
总结词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胶质瘤在CT和MRI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后,病灶可强化。通过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等特征,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对胶质瘤做出诊断。
新技术的展望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数据进 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影像(如MRI、CT、 PET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 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
功能影像学
利用功能影像技术(如MRI的 DTI、fMRI等)揭示肿瘤对脑功 能的影响,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X线诊断
X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 的技术,主要用于颅骨肿瘤的 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颅骨的形态和结 构,对于颅骨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有一定的帮助。
X线诊断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但分辨率较低,对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CT诊断
CT诊断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 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
行成像的方法。
可靠性。
THANKS
颅内肿瘤概述
颅内肿瘤的定义
介绍颅内肿瘤的概念, 即发生在颅骨内或脑实
质内的肿瘤。
颅内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性质、部位和 生长方式,将颅内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颅内肿瘤的症状
颅内肿瘤

1、脑的动脉来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应端脑前2/3与 间脑的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应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的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的起始处发出
继发性颅内肿瘤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以肺癌 脑转移最多见,主要经血流到颅内。
解剖
脑可分为端
脑、间脑、 小脑、中脑、 脑桥、和延 髓。通常把 中脑、脑桥 和延髓合称 为脑干 。
端脑
端脑包括左、右两 个半球及连接两个 半球的中间部分, 即第三脑室前端的 终板。端脑半球被 覆灰质,称端脑皮 质,其深方为白质, 称为髓质。髓质内 的灰质核团为基底 神经节。在端脑两 半球间由巨束纤维 相连。
降低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的根本办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其他方法有: 脱水治疗 CSF外引流 亚低温、激素、体位、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包 括:
肿瘤切除:保留正常脑组织、尽可能多切除 肿瘤 内减压术 外减压术 CSF分流术
放射治疗
指征: 手术后残留或防止复发 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手术 病人全身情况差 对放射线敏感的颅内肿瘤 目的: 抑制肿瘤生长、延缓复发、延长生命
脑回
脑沟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间 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 大脑半球分界不清 背侧丘脑 后丘脑:内、外侧
膝状体
分部
上丘脑 松果体、缰三 角、缰连合、
丘脑髓纹、后 连合
下丘脑 底丘脑
颅内肿瘤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和原理
胚胎时期的神经轴索发育成熟后即为脑和脊髓,轴内肿瘤指起源于或发生于胚胎组织的神经轴索组织的肿瘤,即指位于脑实质或脊髓内的肿瘤。
轴外肿瘤,可起源于硬膜,脑神经或起源于颅骨或胚胎残存的组织。
轴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见,表9-1
表 9-1 颅内肿瘤轴内、轴外的定位征象
轴内轴外
脑实质边界不清边界清
灰白质界面不清变压内移
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增宽
强化行为无、明显、中等细化明显强化
颅骨少见增生硬化或破坏
与硬膜关系无关宽基底密切
颅内肿瘤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原理
1.分级
①I级;良性,手术切除可治愈;②II级;细胞异形、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可复发;③III
级;核分裂活跃、退行发育、浸润生长、恶性;④IV级;伴有坏死与血管生成。
2.征象
(1)大小:直径>5cm,肿瘤较大;<3cm,肿瘤较小;3~5cm中等大小。
(2)数目:大多颅内原发肿瘤为单个,转移瘤单发或多发。
(3)水肿:分3级。
水肿带最宽处≤2cm,轻度;>2cm,位于一侧,中度;大于一侧半球,重度。
(4)密度:表9-2显示CT呈高密度和低密度的肿瘤,表9-3显示颅内发生钙化的肿瘤,表9-4显示颅内常发生出血的肿瘤。
(5)信号:大多数肿瘤呈长TI,长T2信号影,一些肿瘤于TIWI呈高信号,见表9-5. (6)出血:颅内肿瘤可伴有出血,表9-6显示肿瘤出血与单纯血肿的鉴别诊断。
表 9-2 CT呈高密度和极低密度的肿瘤
高密度极低密度
髓母细胞瘤脂肪瘤
淋巴瘤皮样囊肿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畸胎瘤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转移瘤
脑膜瘤
表 9-3 颅内发生钙化的肿瘤
轴外
颅咽管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少见)
脊索瘤
畸胎瘤
松果体区肿瘤
表 9-4 较常发生出血的肿瘤
原发性转移瘤
胶质母细胞瘤肺癌、肾癌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乳腺癌
绒毛膜癌
黑色素瘤
表 9-5 T1WI高信号肿瘤
囊性病变实性病变
脂肪瘤黑色素瘤
胶样囊肿淋巴瘤
Rathke裂囊肿畸胎瘤
皮样囊肿颅咽管瘤
颅内肿瘤的诊断入路
1.脑室内常见肿瘤见表9-7。
2.鞍内常见病变见表9-8。
3.CP A区病变见表9-9。
4.小于2岁的儿童常见肿瘤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畸胎瘤、胚胎性肿瘤。
5.皮质肿瘤DNET、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星形
细胞瘤。
6.累及硬膜的病变脑膜瘤、转移瘤、炎症(肉芽肿)、低颅压术后反应。
7.颅外肿瘤的颅内侵犯脊索瘤、鼻咽癌、嗅神经母细胞瘤、肉瘤。
8.颅骨常见的肿瘤嗜酸细胞肉芽肿、血管瘤、转移瘤、骨髓瘤。
表 9-6 肿瘤出血与单纯性血肿鉴别
单纯血肿肿瘤出血
信号强度均一不均匀,混杂
对比强化无或者环形强化不规则强化
出血期龄演变规律正常演变复杂缓慢
含铁血黄素环完整不完整
瘤周水肿轻、逐渐消退重,逐渐加重
数目单发多发,也可单发
表 9-7 脑室内常见的肿瘤
侧脑室前角侧脑室体部侧脑室三角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室管膜下巨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瘤脉络膜囊肿胶样囊肿髓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表皮样囊肿
室管膜瘤转移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皮样囊肿
脑络从乳头状瘤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表 9-8 鞍区常见的病变
鞍内病变鞍上病变鞍区囊性鞍旁病变漏斗区
垂体增生颅咽管瘤Rathke裂囊肿动脉瘤垂体炎
微腺瘤大腺瘤蛛网膜囊肿脊索瘤结节病
大腺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海绵区肿瘤转移瘤
脑膜瘤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星形细胞瘤
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垂体瘤脓肿生殖细胞瘤
表 9-9 CPA区病变
囊性血管性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表皮样囊肿动脉瘤神经鞘瘤转移瘤
蛛网膜囊肿血管迂曲压迫脑膜瘤
脑囊肿室管膜瘤
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