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各项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长远,抢抓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局,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地区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一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形成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城镇职工参保率90%,城镇居民参保率96%,新农合参合率达98.6%。新农合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得到健康发展。到2010年,全地区共筹集新农合资金2.1亿元,参合农牧民达131万,人均筹资标准达150元。地区贫困人口由政府垫付资金100%参加合作医疗,贫困人口给予大病医疗救助。新农合各项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农村孕产妇乡级平产免费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参合农牧民受益率57%,新农合基金使用率92%,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例51.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1万元。“门诊统筹+住院统筹”工作进展顺利。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形成了农牧民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农村医疗卫生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大好局面。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
的实施,带动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自2003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扩大内需)、抗震加固等建设项目共660个,争取项目资金近3亿元。重点加强了8所县级医院、2所中医民族医医院、6所妇幼保健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乡(镇)场卫生院、265个村卫生室和278个抗震加固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项目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加大人才教育和培养力度,加强与疆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口技术援助,医疗装备和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以颅脑、胸腹外科、心血管介入等20多项新技术及大型医疗设备CT、核磁共振、动态心电、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机等为标志的医疗技术和检测手段达到新水平。《地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应用总结》、《多层螺旋CT 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等新技术先后获地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发表医学科技论文近2000篇。地区无偿献血年总献血人数5.496万人,总采血量20.75吨,总供血量19.91吨,保证了临床及时、安全用血;启动重症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试点工作。四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5个县(市)5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零差率销售。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预防保健事业成就显著。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卫生法制建设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卫生投入逐年大幅增加,利用各类卫生项目,组织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120应急救援中心、县(市)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面覆盖,农牧区形成
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村卫生室建设、村医培训走在了全疆的前列;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队伍逐步建立,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及时有效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市“11.29”学生踩踏事件,“8.12”阿合奇、“12.2”库车特大交通事故,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针刺”伤害事件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控制2009年全球暴发的甲流疫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通过开展结核病归口管理,结核病人能得到全程免费治疗。传染病监测网络从无到有,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建立了地区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和初筛实验室,并针对各类人群开展了广泛的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14岁以下)免费接种的疫苗由6种扩大到12种,接种针次由11针次增加到23针次,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大幅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至2010年的680/10万,连续17年保持无质髓灰质炎状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阶段目标。
(三)妇幼保健事业快速发展。始终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作为地区妇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以保障妇幼健康为目的,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在县级医院建立了孕产妇“绿色通道”和急救中心,特别在农牧区加强了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高危孕产妇筛查,个案管理追踪服务。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拜城县、新和县实施了卫九妇幼子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在库车、乌什、柯坪县实施了“降消”项目。自2009年起,地区八县一市均实施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育龄
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阿瓦提县实施了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项目的实施和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及卫生宣传教育,使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2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四)中医民族医药得到继承和发扬。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改善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特色专科得到继承和发扬,特色医疗服务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对临床诊断急诊、疑难危重病症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中医民族医医院床位达1000余张,卫生技术人员近千名,西医与中医药、维吾尔医药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爱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创建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个、“国家卫生县城”2个。“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5个、“自治区卫生县城”1个、“自治区卫生红旗单位”346个。验收命名地区级卫生红旗单位579个、卫生示范乡(镇)村、社区127个;农村改水改厕的民生效益得到进一步彰显,国家投入改厕项目资金1771.5万元,县(市)配套资金1715.7万元,全地区累计建造卫生厕所6.3万户(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6%。加大了农村改水力度,全地区实施农村改水22万户10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7%。全面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卫生监测水样检测任务,建立了水质监测网络;群众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地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深入,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不断深化,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课堂基本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