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建议

[摘要]目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毕业生就业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逐年提高,其必须具备核心就业能力,才能够满足新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的要求。

[关键词]就业状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

1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艺术类高校及艺术类的招生也在不断的升温。许多高校本着向综合型大学发展的发展思路纷纷开办艺术专业,艺术类考生每年的报考比例也在不断的攀升。以山东省为例,2011年全省报名参加艺考的共87574人,但是据统计,山东省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不足50%,不仅远低于一些基础学科的就业率,甚至低于师范类学生50%的就业率。一些艺术类名校,例如广州美术学院的就业率在广东省高教厅公布的数据中已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三,河北省的艺术类毕业生的一次性协议就业率也仅在27%~35%。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多年来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率也低于同期全国其他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就业面相对狭窄,每年不断攀升的毕业生人数使市场供大于求,这些都加大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高校必须从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就业渠道等多种方式齐入手,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2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点

一是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生源却逐年下降,我省的许多高校纷纷开办艺术专业以吸收更多的生源,许多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艺考完成孩子的大学梦,没有经过系统的调研及对就业市场的前景分析,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在扩招的大趋势下生源本身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毕业生质量有所下降,加之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饱和,就业压力增大。前几年开始的艺术类招生热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已经开始显现,而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三到五年时间。

二是艺术类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与人力市场需求脱轨。目前,艺术类高等教育的教育体制僵化、专业结构失衡等问题普遍存在,个别学校只追求招生数量和综合型大学的专业数量,忽视对教学体制的研究和对市场的考察。个别高校只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却轻视能力培养,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难以适应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要求。直接导致企业有效上岗率低,用人成本的增加,企业不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对毕业生的再教育、再培训,这也是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三是劳动力市场对艺术类人才需求量逐年缩小。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行业,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求职。目前,

河北省共有文化产业单位1.1万余个,但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也高达70多万人,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左右。以河北日报集团、河北旅游集团为代表的文化企业集团,虽然实力雄厚,但是一些大型的文化产业集团也面临着改革和精简机构的局面。一方面用人单位需求量逐年缩水,另一方面艺术类人才不断地增长,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远远大于求的尴尬局面,使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为狭窄,就业困难。

3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中出现部分大学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失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更有一部分同学仍然有较强的“等、靠”的依赖心态,指望家长给安排工作,害怕参与市场竞争。大学毕业生对求职择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的地域、职位、待遇等均有较高的要求。择业目标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落差,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为了进入心仪单位工作,不少大学生选择观望等待。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既面临着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共性问题,也因其专业特点而具有一些特殊性。

一是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式存在特点。目前河北省各高校开设的艺术类专业大致有4个专业方向,即: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综合绘画专业。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有需求的公司例如装饰公司、演艺公司、工业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艺术品设计公司等均以私营或民营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机制和用人方式都十分灵活,即我们所说的“打工”,但是企业大多不能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社会保障,有的甚至今天创办的公司,明天就不见踪迹。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签订灵活就业合同的方式参与就业,并且这也是目前河北省艺术类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式。

二是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区域存在特点。艺术类毕业生毕业后的流向呈两种趋势:一种是回生源地就业或是在生源地附近就业,这种趋势近几年尤为明显。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可以说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大学毕业后回到父母身边,依托父母、同学、亲戚朋友的社会资源寻找工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另一种是到大城市、相对发达的城市就业。艺术类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多为文化产业及服务业,这些行业在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开放的城市发展的较为成熟,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机遇好、工资待遇高等都吸引着无数毕业生前往。

三是艺术类毕业生存在鲜明特点。尽管近些年艺术类招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但是对大多数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入学前要经过严格的艺术考试,因此在入学前他们就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艺术类毕业生有明确的专业目标,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更注重对专业能力的提高,比较注重专业领域的自我认知和成就感。艺术类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大多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在这种基础上,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程度的自主性。他们不会盲目地跟从,希望通过就业实现专业领域的自我价值。艺术专业以创新为特点,因此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求新求异的意识较强,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的行业,喜欢迎接挑战,不喜欢墨守成规。这些特点使得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心态存在盲目

性、不稳定性。四是艺术教育自身存在特点。艺术专业需要从事的人具有一定的先天素质,另外还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奋训练。艺术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精英教育”,虽然大部分人并不具备成为艺术家的资质,但是艺术教育不论从教育的形式、教育资源的分配等方面都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特别是对艺术类报考和就业前景的错误理解,大量学生涌入艺术类专业就读,导致招收的学生良莠不齐。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艺术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艺术专业谋求职业。艺术教育也从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精英式培养走向工厂式的批量生产,艺术教育“大众化”与艺术类人才需求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加凸现。

4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路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七大举措。要解决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转变就业思路,转变就业教育方式。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出发,按照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市场的规律来办学育人,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

一是强化就业教育,转变就业思路。将就业教育前移,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就业教育,使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继续推进“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化、专业化。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预备期,该阶段职业指导的目的与作用就是结合大学四年的教育,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使大学生具备“三大基础,四种能力”,以便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用实战的标准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前“把脉”,对症下药。

二是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经过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学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获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重视,已远远超过对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人才济济的时代,只有发展个人的竞争优势,才能抱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预定的目标。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校内、校外多渠道的社会实践平台。依托艺术类专业特有的“教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积极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锻炼机会。此外,还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比赛,通过参赛促就业。实践证明,通过参加高水平的专业比赛,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就业视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尤其是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用人单位多是慕名而来,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校友的资源优势,广开就业信息渠道。艺术类专业教师作为从业者与相关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本行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在专业领域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专家学者的工作室,使学生的专业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