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_教案1 (2)
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重点)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知道真菌与人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1、制作及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临时装片。
(难点)2、尝试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2、通过真菌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学情分析利用实验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黑根霉,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个确切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3重点难点1.细菌的基本结构2.真菌的基本结构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细菌真菌的繁殖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其中一件是“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
”猜一猜是什么?生:蘑菇师:呈现蘑菇实物。
问:蘑菇属于哪类生物?生1:植物生2:菌类进一步引导: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师:所以蘑菇不能属于植物,那么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为什么?生:真菌,因为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我们用眼是看不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菌世界,认识真菌这类生物。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谜语,学生熟悉常见的真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真菌的探究学习。
二、探究新知真菌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我国大约有4万种。
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个体,还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
师:今天中午我们就来一个真菌大聚会,午餐免费,不要错过吆!前提是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下面我们逐一来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以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1、酵母菌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件礼物,(出示酵母)这里面是什么?生:酵母菌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生:做馒头师:想想看,还有做什么也要用到它?生:做面包,酿酒。
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细菌、霉菌等。
)新课:一、引入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1.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弊: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利: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PPT1)教学目标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猜一猜它们是什么生物?(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66~67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68~70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三: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PPT4~7)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些?(PPT8)教师点拨:细菌菌落:小;大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色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接种;提供适宜温度培养。
结合教材P68~P69,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加合理。
(PPT9~17)教师点拨:提出问题:硬币上有大量细菌吗?作出假设:硬币上有大量细菌。
制订计划:(1)贴标签将两套培养皿贴上标签,编号为1号、2号;(2)接种,1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2号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用硬币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然后盖上盖子。
(3)将1、2号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在恒温环境中培养。
八年级生物上册5.4.3《真菌》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介绍与《真菌》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真菌》内容,强调《真菌》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真菌》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真菌的分类包括酵母菌、霉菌、蘑菇,其中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
-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疾病感染、生态环境等方面。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图示、流程图、插图等形式,将真菌的细胞结构、形态、分类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卡通形象、颜色标注等,使得板书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娱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酵母菌在面包、啤酒制作中的作用
- 真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如抗生素的研制
- 真菌引起的疾病:如足癣、灰指甲等
- 真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解作用,维持生态平衡
5. 真菌的实验操作
- 真菌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细胞结构
- 真菌的培养:实验室培养真菌,观察其生长现象
- 真菌的分类: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知识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真菌的细胞结构、生理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2.教学实施: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示例:
-判断题: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填空题: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呼吸者)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巩固对细菌和真菌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态作用的理解。
-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应用题,要求包含问题分析、解题步骤和答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作业: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协作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针对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和正确生态观念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5.1 真菌、细菌和病毒 教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真菌、细菌和病毒》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真菌、细菌和病毒》是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重要章节,也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和功能之后,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进一步拓展。
只要旨在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还涉及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物探究能力的重要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并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方式。
3.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3.增强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病毒的特殊性质,包括它们既不是细胞也不是生物的特性。
2.认识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双面性。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细胞的基本知识,但对微生物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微生物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法】:1.讲授法:讲解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法】:1.观察法: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有关微生物的信息。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第6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
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生物上册《真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常见的真菌类型。
2.使学生掌握真菌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繁殖方式。
难点:真菌的营养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真菌的基本特征介绍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成分、繁殖方式等基本特征。
通过比较真菌与细菌、动植物的区别,让学生明确真菌的分类地位。
(2)真菌的分类讲解真菌的分类,包括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介绍各类真菌的特点。
(3)真菌的营养方式介绍真菌的营养方式,包括寄生、腐生等,分析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真菌的繁殖方式讲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介绍常见的繁殖器官和繁殖过程。
3.互动环节(1)观察真菌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培养的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讨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真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真菌引起的疾病和防治方法。
4.实践操作(1)制作真菌培养基让学生分组制作真菌培养基,学习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等步骤。
(2)观察真菌生长(2)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深入了解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观察家中或周围的真菌,记录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真菌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1.知识讲解(1)真菌的基本特征教师:“同学们,真菌和你们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动物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来仔细看看真菌的独特之处。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8.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拓展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微生物应用实例,撰写调查报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如发酵的面包、腐烂的水果和发霉的墙壁,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它们为什么会发生?”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3.源,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判断题: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分解有机物
B.进行光合作用
C.固定氮气
D.制造氧气
3.简答题:请简要说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也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1.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作用,学生应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⑧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的机会。
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
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氮循环、分解有机物、食品制作、环境保护。
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健康影响、医药应用、农业应用、工业应用。
⑤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鉴定方法、操作技巧。
⑥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
- 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
- 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7.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细菌和真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智慧引领————
1、引入:视频师带你去寻找, 真菌(蘑菇、木耳、草菇、香菇、灵芝、青霉…),细菌(抹布、砧板、针头、鼻腔、口腔…);2、展示教学目标、生读。3、自主学习(对着学案)阅读课本67-68、70页,完成下列内容,把重点词句在课本中划出来,标注出疑问之处。4、1至3组回答后,看视频比较细菌、真菌的菌落说出它们的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每人回答一题。
师评价各组成绩,选出优胜组。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二)、菌落:
细菌:小、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较大、颜色丰富、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三)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营养物质(有机物、氧),适宜的温度(有的还需要特定的条件),一定的生存空间。
5、四、五两组回答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生看视频、强化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6、七、八两组回答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提示1、3、4.
学生看视频,师重点讲述。
二、自信展示
在探究“测量不同环 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题中,请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如下问题:
1、为什么要有两套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
2、为什么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接种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3、 提示3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在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1、2组讨论1、2两题;3、4两组讨论2、3两题;5、6两组讨论3、4两题;7、8两组讨论4、5两题;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认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3个次位概念:①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③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难点是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如发酵酸奶、制作甜酒等。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微生物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描述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举例说明细菌的生活特点,举例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列举细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细菌、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常见的发酵食品类型;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概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3)观察能力的训练2、教学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
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
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观察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① 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② 青霉和曲霉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③ 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④ 青霉为何生长在桔子上? 桔子为青霉的生长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推测青霉的营养方式?⑤ 进一步理解霉菌的营养方式。
长有霉菌的苹果和没长有霉菌的苹果,在硬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探究青霉和曲霉的繁殖方式①青霉和曲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什么部位的颜色不同?明确孢子的位置和作用。
②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4、小结霉菌的特征。
5、蘑菇①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②蘑菇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③介绍蘑菇的繁殖方式。
6、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五、教学反思:1、学生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且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学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
2、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2课时学设计
出菌丝,然后从菌丝向上长出子实体。
除上述的食用菌外,你还知道哪些食用菌?
灵芝、银耳、牛肝菌等
拓展:
有许多野生大型真菌有剧毒,如红托鹅膏蕈、毒蝇伞等,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在食用野生的大型真菌之前,不一定要鉴别是否有毒。
活动
视频:制作孢子印
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
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与菌褶面积相似的一群孢子(孢子印)。
6.微生物及作用
细菌和真菌属于人们常称的微生物。
它们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密不可分。
动画: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食物的保存
视频: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
其主要方法有:。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
本节主要讲授了细菌、真菌的结构和生殖过程,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应意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两面性,能够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
并且在课后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教学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食物储存不当,就会变味或发臭。
到底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臭呢?没错就是细菌!那么我们就来认识细菌。
二、新课讲解(一)细菌1.细菌的形态: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菌形态图片,请部分同学到讲台前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引导学生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建议插入素材库中各种细菌的形态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类型。
)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其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
例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2.细菌的结构:(建议插入素材库中“细菌的结构”的视频对细菌的形态进行小结,同时引出细菌的结构相关内容,教师结合视频进行说明。
)(2)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3. 细菌的生殖:(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生殖方式的?回答: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
1.提出问题:食物为什么会变味发臭?
2.建立假设:(让学生来建立假设)
3.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放培养皿中变质的面包
4.食物变质的原因:细菌和真菌滋生引起的。
(一)细菌
过渡:要观察到细菌的真面目,要利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的到。
教师指出,霉菌有细胞核,属于真菌。
从而引入真菌的概念
真菌:由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构成,依靠现成有机物生活,有细胞核。
1.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属于真核生物。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真菌:(出示图片)
酵母菌:用于酿酒,面包发酵
药用:青霉、冬虫夏草
食用菌: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
(三)食物的保存
要保存食物你通常会采取哪些方法?
1.干藏法。
2.冷藏法。
3.真空保存法。
4.加热法。(巴斯德消毒法)
思考这几种方法为什么能够较长时间地保存食物?
思考:食物上滋养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备课组意见记录及个性化备课
提问:酵母菌有什么用处?
讲解青霉的结构:孢子囊、孢子囊、菌丝
来了解青霉的用途:可以提取青霉素,治病救人。
霉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霉菌的营养方式: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总结归纳: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分布十分广泛。
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真菌的结构及类型,掌握真菌的主要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4.食物保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图片
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
2.细菌的细胞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组成,细胞内无细胞核,只有含遗传物质的核区。
3.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4.分裂生殖,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
思考:细菌是植物吗?细菌是动物吗?(细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
6.细菌的好处(通过视频来讲解细菌的好处和坏处,使学生不会一味的认为细菌是不好的)
燃料:古细菌在呼吸过程当中形成天然气;
食物:奶酪、泡菜、腌肉、酸奶等等;
环境再循环:生活在土壤当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
(二)真菌
出示:发霉的面包
提问:你知道面包为什么发霉吗?(学生容易认为是细菌大量繁殖,教师指出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缘故。)
教师总结:细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
教师指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菌落。
5.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都是异养生物
•腐生:乳酸杆菌等
•寄生: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
对氧气的喜好
•好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