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和揣摩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字、图片、歌谣、视频资料以及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家乡的春节风俗。(师出示图片:唤
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同学们喜欢童谣吗?老师这儿也有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童谣课件,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拍手吟唱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你们知道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吗?(春节)对,这首童谣写的是春节,不过,这是五十多年前北京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
3、揭示课题:“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去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里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6 北京的春节:强调“北”的笔顺:竖横提撇竖弯钩。)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要简练,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勾起自己对刚过去的春节的回忆,从而以最快速度进入学习本文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屏幕出示要求):用
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一看,按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课本上标注一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填写表格。3.
4、班上交流汇报: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交流要点:
腊八到二十三: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大扫除,预备足吃的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元宵:张灯结彩,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结束,人们照常做事
师:(出示课件)老师听明白了,按老规矩,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这个年过得可真够长的。
5、请看大屏幕上的表格,你们知道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来写的?指名回答(课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
6、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好处。
7、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
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在老舍先生提到的这么多日子里,有没有你印象特别深刻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大屏幕出示要求)请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读给同伴听。
2、生自由感情朗读,体味。
3、交流体会感受,交流重点:
A:腊八
腊八粥: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比喻的生动,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
腊八蒜:体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指导学生读“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出让我们垂涎三尺的浓浓的年味。
B、除夕真热闹
1、学生通过句子体会除夕的热闹喜庆,了解守岁
2、体味除夕的热闹。
(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穿起新衣,
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3、集体朗读,把这万家团圆的热闹气氛朗读出来。
学生通过读,交流对除夕的感受(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学生从“万不得已、必定”中理解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团圆的重视。知道中国人除夕夜守岁有两重含义:年纪大的人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4、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过渡: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谁来介绍?
C、正月初一